问题

根据2020年夏季局势,如何推演中印战争?

回答
2020年夏季,中印两国在拉达克边境的对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边界模糊、地缘政治竞争以及国内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要推演一场潜在的中印战争,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局势的各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延展。

一、 2020年夏季局势的根源与催化剂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020年夏季对峙的核心原因。

边界问题的老大难: 中印两国拥有世界上最长、但界定最模糊的陆地边界。自建交以来,围绕着边界线两侧的实际控制区域,两国就从未达成一致。特别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后,虽然有协议,但具体划分仍存在巨大争议。拉达克地区,尤其是加勒普瓦纳河谷、班公错湖以及洞朗地区,都是争议的焦点。
印度“前沿部署”战略的调整: 印度近年来不断加强其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其修建的“达拉克希瓦亚克公路”和“博尔德隧道”,使得印度军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部署到争议地区,这被中国视为改变现状的举动。印度方面则认为,这是其主权范围内合法的防御性部署。
中国在战略要地的部署与回应: 中国也一直在争议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争议的实控线附近部署兵力。2020年夏季,中国似乎在多个争议点上,尤其是班公错湖和加勒普瓦纳河谷,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前沿推进”策略,试图巩固其在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并抵消印度军事部署的优势。
地缘政治竞争的背景: 中印两国是亚洲地区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彼此之间的竞争态势日益明显。中国在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与巴基斯坦的紧密关系,对印度构成战略压力。反过来,印度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印太战略”合作,也让中国感到不安。在这一大背景下,任何边境摩擦都可能被放大,并被视为地缘政治博弈的一部分。
国内因素的考量: 对于两国政府而言,处理边境问题也与国内政治息息相关。在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寄予厚望。在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重要的执政合法性来源。在2020年,两国都面临着各自国内的挑战(例如印度的经济压力和中国的疫情后恢复),边境局势也可能成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或者成为展示国家实力的舞台。

二、 推演中印战争的可能路径与策略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推演一场潜在的中印战争。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推演,并非预测,真实战争的爆发和发展会受到无数突发因素的影响。

(一) 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任何一场战争都需要一个导火索。在2020年夏季的背景下,可能的导火索包括:

1. 一次严重的冲突升级: 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由于双方士兵的巡逻活动,以及可能出现的误判和冲动行为,一次小规模的肢体冲突,或者双方互射,都可能迅速升级。例如,在加勒普瓦纳河谷的一次巡逻中,双方发生激烈对峙,导致人员伤亡,继而引发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2. 对关键地理位置的争夺: 如果一方试图占据对军事行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制高点或通道,例如班公错湖的某些关键区域,或者加勒普瓦纳河谷的某个战略位置,对方的强烈反应可能导致冲突爆发。
3. 外部势力的影响: 尽管两国都强调独立决策,但如果第三方势力(例如美国)在地区局势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例如在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演习或情报支持,可能被视为挑衅,从而加剧紧张局势。

(二) 战争的性质与规模

一场中印战争的性质和规模将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我们可以推演几种可能的情况:

1. 有限的边境冲突(可能性较高): 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类似于2020年夏季以及之前发生的零星冲突,但规模和烈度有所升级。冲突主要集中在争议的边境地区,双方可能采取有限的军事行动,例如炮击、空袭或小规模的地面进攻,目标是夺取或巩固争议领土,但会尽量避免全面战争。这种冲突的目的是通过军事压力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或者在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2. 区域性局部战争(可能性中等): 如果有限冲突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重大伤亡,或者一方试图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战争的规模可能会扩大。这可能涉及更大规模的地面部队部署,以及更广泛的空战和炮战。战场可能从单一争议点扩展到多个区域。双方可能试图通过打击对方的边境军事设施、通信枢纽等来削弱其作战能力。
3. 全面战争(可能性较低,但后果严重): 这是最不愿见到的情况,但并非不可能。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其影响将是灾难性的,不仅对中印两国,对整个亚洲乃至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都会造成巨大冲击。全面战争可能涉及陆海空天网的立体化作战,双方都会动用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包括战略性武器的潜在使用,这将是极其危险的。

(三) 中方的战略与战术推演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20年夏季已经展现出在高原地区作战的决心和能力。

首要目标: 巩固在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阻止印度进一步推进其“前沿部署”,并可能伺机夺取对印度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
优势:
后勤补给能力: 中国在边境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使其后勤补给能力优于印度。
兵力优势: 在某些区域,中国可能拥有兵力上的优势。
军事现代化: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整体较高,尤其是在空军、海军以及精确制导武器方面。
信息战与电子战能力: 中国在信息作战和电子干扰方面投入巨大,可能在战争初期对印度的指挥通信系统造成干扰。
可能的战术:
快速部署与火力压制: 利用其完善的交通网络,快速将兵力、火炮和空军支援部署到前线,利用远程火炮和空中打击对印军据点进行压制。
高科技侦察与打击: 利用无人机、卫星侦察系统,精确识别目标,并进行精确打击,瘫痪印军的指挥、通信和后勤节点。
地面突击与穿插: 在关键区域发动地面突击,试图通过穿插迂回来分割和包围印军部队,或者争夺战略要地。
心理战与宣传战: 通过媒体宣传,塑造有利于自身形象,同时对对方施加心理压力。
对印度的“非对称”打击选项: 例如,在网络攻击、太空资产打击等方面,中国可能拥有更多的能力来对印度造成非对称的伤害。

(四) 印度的战略与战术推演

印度在2020年夏季也展现出强硬的姿态,并为潜在冲突做了准备。

首要目标: 阻止中国进一步推进,保护其对争议地区的控制权,并可能试图夺回被占领的地区,或通过展示决心来避免未来的挑衅。
优势:
熟悉地形: 印军在边境地区有长期的驻扎和巡逻经验,对地形相对熟悉。
高原作战经验: 印度军队在高原作战方面拥有一定的经验。
军事援助与潜在盟友: 印度与美国等国保持紧密的军事合作,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后勤、情报支持,甚至在冲突升级时,盟友的外交压力可能会对中国产生影响。
人民支持与民族主义: 印度国内强大的民族主义情绪能够为战争提供一定的社会支持。
可能的战术:
防御纵深与顽强抵抗: 印度可能会利用其在前沿构建的防御工事,依托复杂地形,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进行顽强抵抗。
炮兵与航空兵的协同作战: 印度空军和陆军航空兵会发挥重要作用,对中国军队的集结和推进进行拦截和打击。
利用高科技装备: 印度近年来也引进了不少先进武器装备,可能会在战场上使用。
游击战与非对称战术: 在特定区域,印度军队可能会利用地形优势,采取非对称的游击战术,给中国军队造成消耗。
寻求国际支持与施压: 通过国际外交渠道,向中国施加压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以限制冲突的规模和范围。

(五) 战争的潜在影响与结果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其影响都将是深远的。

地区稳定: 任何规模的冲突都将严重破坏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并可能对全球安全局势产生连锁反应。
经济影响: 中印两国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战争将严重打击两国经济,并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
军事力量的消耗: 即使是有限的冲突,也会对双方的军事力量造成消耗,包括人员、装备和资源。
战略格局的变化: 战争的胜负(如果能分出胜负的话)将极大地重塑亚洲乃至全球的战略格局。例如,如果中国在战争中占据上风,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如果印度成功抵挡住中国的攻势甚至有所反击,其国际地位和战略影响力将显著提升。
边界问题的解决: 战争可能会迫使双方重新审视边界问题,但短期内,任何一方的“胜利”或“失败”都可能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而非简单解决。例如,即使中国获得局部胜利,也很难完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三、 影响战争爆发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内政治稳定性: 两国领导层能否稳定国内局势,是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进行战争的重要因素。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干预: 如果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和主要大国)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对冲突进行劝阻和调解,战争的可能性和规模就会降低。
双方领导人的决策能力: 在高压态势下,领导人的冷静、判断和决策能力至关重要。一次鲁莽的决定可能引发灾难。
信息透明度与舆论引导: 双方对信息的控制和舆论的引导,将影响国内民众对战争的态度,进而影响政府的决策。
天气因素: 高原地区严酷的气候条件(冬季的极寒和冬季的泥泞)会对军事行动产生重大影响,也可能成为双方行动的限制因素。

结语

总而言之,2020年夏季的中印边境局势是一个复杂的挑战,其背后是长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的博弈和国内政治的考量。推演一场中印战争,需要我们细致地分析双方的战略意图、军事能力以及可能采取的战术。虽然全面战争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有限的边境冲突升级的风险始终存在。最终的结局,将取决于双方领导层的智慧、国际社会的努力以及许多难以预测的变量。这场对峙本身,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大国之间复杂互动的一个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这几天的新闻上来说说双方的基础作业能力吧。

印军花了72小时、付出了多名士兵死亡的代价,才建成了一座桥梁,然后一辆拖车加一辆挖掘机就压垮了。[1]

我军则拥有数小时内建设同样桥梁的能力(比如说2小时[2])。

这就意味着,我军可以相对印军更加无视地形障碍,在机动性上具有巨大优势。仅建桥速度上就可以达到36:1。稍微夸张点说,同样兵力可以发挥出相对印军几十倍的机动性。

在装备上,印军仓促调用了印巴边境上的俄制T-90等重型坦克,据了解,由于十分仓促,并未加装高原装备,发动机效率急剧下降,并不适应高原环境。而我军则有自研自产的15式轻坦,专门用于高原作战。

结合舟桥能力,则我方单方面拥有装甲机动优势。

也就是说,实战中很可能会发出现这样的情景:

印军耗费大量时间、充分暴露其作战主攻方向以后,才能够跨越地形阻碍,集中装甲部队;解放军因此有充裕的时间,调用任何方式,对其装甲集群进行最高效率的打击。

换言之,就是印军没有能力进攻。

我军反击时,则只需要极短时间,就可以跨越地形阻碍,从而在深入印军阵地时可以比印军更加自如地展开行动。

换言之,就是印军没有能力撤退。

由此形成了解放军在战术上的单方面优势。

这样就导致印军只能在后方猬集重兵,却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由于缺乏机动能力,印军在作战上将变得十分笨拙:

如果爆发较大规模作战,印军的战前准备将十分漫长;

并且,一旦准备完成,又无法调整,面对意外情况又只能坐视。

就是说,印军很容易变成靶子军团。我军可以从容考虑作战方案、展开攻击。

印军就像一头长着鸭子腿的大象,走也走不快,飞也飞不动,下到水里那可怜的小脚掌也划不动水,于是就只能在泥潭里可怜地叫两声,期待美国俄国英国法国各路奶妈来抱抱。[3]

五大强国里有四个伺候他,这福气可比唐铁嘴强多了。人家唐铁嘴也不过就是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他一个人。

人家是怎么评价唐铁嘴的呢?

他号称“唐铁嘴”,是个用相面、看手相、算命为业的江湖骗子。唐铁嘴在《茶馆》里属于反面角色,既非大奸大恶,但也对社会没有作用,同是底层人物,却在损害着其他底层人物,是特定时期塑造成的社会渣滓。

论起来,印度也就一国际社会的“唐铁嘴”。

战术上印度就这么回事,解放军有绝对的实力击败印度。

战略上,我们就不能单纯看打着“印度”旗号的、印度共和国这一个“小印度”了,而要看南亚地区了。

南亚地区大体分为古印度、西部缅甸、喜马拉雅山南麓、德干高原地区、斯里兰卡及其他岛屿几个地区。

目前占据着古印度的主要是巴基斯坦、印度两国。占据着西部缅甸的主要是印度。孟加拉国处于古印度和西部缅甸的毗邻地区,历史上也曾经听命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麓主要是尼泊尔、不丹及印度。德干高原主要是印度控制。斯里兰卡及周边岛屿主要是斯里兰卡及印度控制。另外印度还控制着靠近东南亚的安达曼群岛。

这个区域,最早是英国人出于殖民目的整合起来的印度殖民地。英国撤出时,有意将不同的部分捏合在一起、相同的部分拆分开。于是制造了巴基斯坦(后被印度拆解为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巴基斯坦固然被迫分化为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但是其境内也有部分力量与阿富汗关联紧密。印度则更加名不副实,缺少对印度传统地区印度河流域的控制,却增加了对德干高原中南部及缅甸西部的控制。并且印度企图继承英国殖民遗产,对西藏进行殖民扩张,不断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进行蚕食。

印度共和国本身就不是一个自然的、统一的政权。印度共和国内部活跃着大量游击队,为此印度共和国甚至被迫允许一些主张进行合法斗争的共产党在游击队毗邻地区执政、以建立缓冲区。作为当前印度共和国主导力量的北方邦中央邦在经济上较为落后,作为经济领先力量的孟买等地则相对疏离。至于南部的喀拉拉邦是印度社会发展最好的地区,该邦由印度共产党执政,印度中央政府一直试图搞掉他。前不久的新闻上印度政府刚刚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政治攻击。

总的来说,我军对印度的打击,有可能造成印度共和国的团结,也有可能造成印度共和国的解体。这一切取决于我们对他们的军事打击方式和政治打击方式。搞得好的话可能就没有印度共和国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印度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南亚问题。从历史上大国博弈乃至霸权转移的情况来看,顶级大国之间的博弈未必会在两个大国之间直接冲突。比如说,法国人要打击英国霸权,结果爆发了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人死了一地。美国要谋夺英国霸权,结果德国和苏联打了四年。那么当今美国霸权衰落,各个地理区域内的地区大国都试图将美国霸权驱逐出去,建立地区影响力,那么在各个不同地区,就可能会爆发地区大国之间的战争,打完之后,美国人不见了。或者说,美国人变矮了。

所以,印度问题不是简单的中印关系问题,而是以印度为表面形式、实际上解决美国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中印局势刚刚从紧张情况下缓和,这几天美国就进入南海军演了。这两件事实际上是一件事。

正是印度需要缓口气,所以美军才开始示强。

印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所以美军需要拉住中国为印军争取时间。而且,要想印军配合美军展开军事行动,那么美军也要向印军展示自己承担了主动配合的义务。两国进行了显而易见的战略配合。

只是这种配合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两个方向上中国动用的是不同的力量,基本互不妨碍。

只是边境战争的话,那么打印度不需要海军。只是近海战争的话,那么打美国不需要陆军重型突击军团。

所以这种配合只起到了一个作用,就是让中国军事政治决策者始终保持在临战状态,思想准备十分充分,反应更加灵敏准确。

如果美印能够始终保持这种战略拉动,那么中国也许会比较疲惫。但是他们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持久战。

印度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无力长期集结重兵到前线。因为他们太穷,军事又落后,需要在前线配属太多的兵力。这样持久下去,他们的后勤会吃不消,前线部队也会在窘境中衰弱。如果他们这样做了,那么先倒下的是印度而不是中国。

美国的经济基础也决定了美国也无力长期集结重兵到前线。因为他们的军队太贵,经济基础又太空心化。

印军长期待在前线会对军队战斗力造成严重削弱,并且拖累财政开支。美军长期在前线保持高强度对抗,可能会提升其战斗力,但是军事装备的大量曝光会极大降低其军事优势,不利于维持其长期以来执行的虚张声势战略(美军的武器在面对小国弱国时还是很有力量的,但是面对大国强国就更像是“广告里的产品”,吹就上天,用就落地)。

当前我们只通过公开渠道了解情况,缺少很多信息,所以对于一些具体走向不会掌握得很准确。仅从公开信息说:

中印双方是按照爆发一定纵深的中型战役进行的军事准备。印军的野心大概要到拉萨,实际上可能仅仅是谋求名义上跨越喜马拉雅山(比如说哪怕一个摩托车轮子过了喜马拉雅山就算可以给国内交差了);我军的目标应该是控制在新德里以北,具体是不是到新德里,应该是对印度局势进行深度分析以后才做出决定(反正印度的摩托车轮子就别想过山了)。

中美双方均有摧毁对方西太平洋海上力量、制造军事真空的能力。双方实际上并不在乎印度会打成什么样。[4]

当然,假如中国真的要在印度打一场灭国战争,那么美国自然是乐意在中前期稍微放一点点水、以便让中国深陷泥潭、然后美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充足准备再攻击中国的。

显然中国没这个打算。

那么中美有可能做出起很高的调子、各种擦枪走火剑拔弩张、诱骗印度出战、然后中美只剩下嘴炮、看印度笑话的事情。

也有可能中美真的打起来。那么双方都将力图在局部战役中尽可能展示自身最强作战能力,尽可能为谈判夺取筹码。这样一来,形成小规模、短时间、高烈度战役的可能性是有的。

如果真打了,那么很可能所有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战役已经结束了。打完以后,双方笑眯眯展开谈判。

最坏的情况,则是先按照这样的模样搞一搞,打一打速决战,然后开始谈判,好像就这样过去了,摆出一副和以前先对峙再缓和一样的架势。然后紧接着,像套娃一样,利用你觉得冲突结束了、大家开始演戏了的心态,真的发动全面战争、或者全面战争性质的沉重军事打击,占个大便宜。

毕竟,临近美国大选了,这样搞一搞,特朗普也是有可能胜选的。

结合俄罗斯驻华使馆的神奇操作,我甚至怀疑俄罗斯其实是在暗示我们,美国很可能在组织一个突然围攻中国的大计划。

毕竟,中俄战略合作这么多年了,驻华使馆又是带着脑子来的,突然搞一个纪念海参崴的事情出来,脑残的可能性太低了。这里头很可能真的有事儿。

退一步讲,就算这真的是意外,也可以提醒我们。毕竟,普京以一己之力控制俄罗斯这么久,尽管我们知道他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俄罗斯国内问题依旧很严峻,那么,不满情绪逐渐转化为对普京路线的反弹、从而突然逆转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俄罗斯短暂反复,的确会对我们造成暂时性的压力。不过出于国家利益,俄罗斯终究还是需要中国的。我们最主要的事情,是不要在俄罗斯短暂反复时让美国把握住机会,不要吃美国太大的亏。

虽然我们总是嘲讽特朗普是川建国,但是特朗普毕竟是美国的总统。

整体局势差不多就这样吧。

简单概括来说:

中印矛盾的本质,是地区大国印度,企图利用国际局势,联合衰落中的世界大国美国,对正在攀升的世界大国中国进行抵抗、保持其地区大国地位。

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捏住印度所谓“地区大国地位”的命门,印度就不足为虑。

就目前形势来说,我们实际上已经可以形成对印度的战略包围,印度这个“地区大国”正在沦为“地区大靶”,所以局势还是可控的——这个可控的意思是说:

大打小打都可以奉陪,套餐任选。

参考

  1. ^如何看待印度一桥梁被重型卡车压垮? - 风大 可稍息否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121116/answer/1319051927
  2. ^练为战:武警官兵贝雷桥架设训练 - 中国军视网  http://www.js7tv.cn/news/201706_98802.html
  3. ^畏战自伤:印军死人,美军烧船,与明末柳河之败 - 风大 可稍息否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2982882
  4. ^中美之间会发生一场大战吗? - 风大 可稍息否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980953/answer/1342876247
user avatar

先来个段子:印度孟买大捷很多年后,保定军官学院,

为什么打架?他说我爸是21年刷肉鸡!


这系个很大的坑:先说结果吧,参考越南轮战。我们有个很大的优势,西藏不是发达地区,至于你说用远程地地打击内陆?我火箭炮就能嫖到的地方,你跟我自产拼消耗!?唯一弱点估计在印度洋,不过也无所谓大不了绕远一点,加上美国拉偏架,估计海上不好打!陆地一两波突击占地后,构筑阵地!然后就是印度政府破产!

中印陆军炮兵装备的多管火箭炮,射程达到90至150公里,中国还开发了大量的220到280公里射程的多管火箭炮,配备GPS诱导系统,这样强大的火力毁伤能力不是当年能够相提并论的,而且精度大大提高,加上无人机的毁伤评估,使打击的精确性、持续性大大提升。

我如果是印度,只有拿人命去填第一波打击,精锐装甲师构成拳头反击,一般PLA第一巴掌都是很疼的,要是PLA一巴掌后不前突,而是构筑阵地耗,我怕不只是牌面找不回来,裤子都得当掉。

我们只有派海军封锁印度洋,堵波斯湾,我们没这个胆子,至少他得饶远路吧,只有求美国爸爸了。希望信息优势能找点厂子回来。

听说成飞又在扩产了,我看了看存折上不多的美元,咬咬牙:给我开1000万的发票!

user avatar

这个我不推演。

因为...

如果非要说点什么,我就说说印度方面对共军的判断。

第一,共军大集团在山地地区作战较为困难,不利于共军的机械化优势发挥;

第二,共军即使在边境地区取得战术胜利,也无法坚守,因为冬季封山导致的后勤困难就在那里;

第三,共军不敢在中印边境进行大规模作战,这样会带来国际压力。

最后,如果说要拿可能在台湾进行的军事行动来比的话,那么就是这样一个情况:台湾急不得;印度拖不得。为什么这么说,不做解释。

user avatar

印度就是个笑话,中印战争就成了喜剧片,最后一顿搞笑歌舞大和解,豆瓣评分3.2。

user avatar

第一天,巴基斯坦称印度炮击了巴平民房屋。巴陆军进行了果断还击。

第二天,印度毛派武装在多个地区发动了局部反击 。

第三天,美国宣布支持印度……台湾跟进。

第四天,德里爆发印度穆斯林抗议。被印度以军事戒严为名镇压。

第五天,锡金流亡政府在尼泊尔宣布转入公开活动。美军宣布进驻台湾。

第六天,阿萨姆独立运动宣布建国。台湾宣布修宪。美航母在从关岛出发。

第七天,烈城解放。

第八天,毛派武装占领了数个小镇,宣布成立工农政府。印度宣布一切尽在掌握中。桃园宣布为独立城市、中立。

第九天,不丹宣布中立。斯里兰卡呼吁双方克制。新竹等城市宣布与桃源“互保”。

第十天,克什米尔民兵和巴基斯坦军队会师。印度宣布全国总动员。

第十一天,印度宣布德里为不设防的城市。美航母返回关岛,日本呼吁双方克制。

………

第二十天,莫迪和蔡英文在华盛顿举行联合发布会,谴责中共的暴行。美军称在局部冲突中击落超过五十架中国战机。中国宣布分批释放美军飞行员。两国始终没有宣战。

第三十天,华尔街日报撰文称,中国虽然取得军事胜利,但是经济已经受到重创。

第三十一天,中国政府宣布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进行的全球大规模投资与援助计划。

………

注:我的意思是,对中国来说,中印战争的最大风险就是被某些人认为这是遏制中国,实现其野心的好机会,从而演变成两线作战。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给我们造成很大困难,但最终,他们只能是赶来为新时代揭幕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夏季,中印两国在拉达克边境的对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以来边界模糊、地缘政治竞争以及国内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要推演一场潜在的中印战争,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当时局势的各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延展。一、 2020年夏季局势的根源与催化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020年夏季对峙的核心原因。 .............
  • 回答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统计……”这个说法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梗,主要源于疫情期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HU)成为了全球疫情信息最权威、最及时的发布者之一。它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数据统计表格,几乎成了每个人每天都要刷新的“必修课”。梗的起源和发展:1. .............
  • 回答
    张玉环案的真相扑朔迷离,在重审过程中,辩护律师和支持者们提出了许多疑问,指向了案件的许多疑点。基于这些疑点和案件本身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推测真凶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没有确凿证据指向任何特定个体的情况下,任何推测都只能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可能性分析,并非事实陈述。 但为了探讨可能性,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触及到了决定论最核心的那个别扭劲儿。听上去好像是说,既然未来都是注定的了,那我现在蹦跶来蹦跶去,到底图啥呢?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把决定论这个东西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决定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宇宙就像一台巨大的、精密的机械钟表,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所有的规律、所有的初始条件就.............
  • 回答
    端粒酶学说与“引物是DNA是否能永生”这个问题之间存在着一个误解,需要仔细梳理和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端粒酶学说的核心内容,以及引物在DNA复制中的作用,然后才能解答这个问题。一、 端粒酶学说的核心内容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特殊的逆转录酶,它能够合成DNA。它的主要作用是延长染色体末端.............
  • 回答
    在《后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公主、贵人死后穿银缕玉衣,而长公主、大贵人死后穿铜缕玉衣的说法。 相反,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越是尊贵的皇室成员,其死后使用的玉衣规格越高,材料也越贵重。事实上,《后汉书》中关于玉衣的记载,更多地是集中在皇帝、皇后以及某些特别受尊崇的王侯级别人物身上。 对于公主和贵人等.............
  • 回答
    中国空间站运行了三个月,相比于地球上的人们,时间确实会流逝得慢一些。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个已经被无数实验验证的物理现象。不过,要具体计算出“慢多少”,得把两个主要的相对论效应都考虑进去,然后再算算账。首先,咱们得说说狭义相对论里的时间膨胀效应。简单来说,就是运动速度.............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信息传播、国家安全和法律边界的交叉点。从公开资料出发,进行分析、推算军事战略、部署、技术等,这其中是否存在“泄密”的风险,以及如何界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泄密”的定义。泄密通常指的是非法、不当地公开、传播或披露本应保密的信息。.............
  • 回答
    库里,金州勇士的图腾:关于他未来被交易的 N 种可能性斯蒂芬·库里,这个名字早已超越了篮球本身,成为金州勇士队历史乃至NBA联盟的象征。他的三分雨、他改变比赛的方式、他带来的王朝,都让他在湾区拥有一份无与伦比的地位。正因如此,谈论“库里被交易”本身就带着一丝禁忌,仿佛是对他忠诚度的否定,对勇士队精神.............
  • 回答
    哎呀,说到考辛斯这赛季的总决赛表现啊,这 500 万刀的合同值不值,真是一言难尽,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得承认,当初勇士给他那份合同的时候,肯定不是奔着让他现在这个角色来的。原本的设想,一个健康的、曾经的顶级内线,能给勇士提供一些板凳席上的火力,尤其是内线得分和篮板。在总决赛这个舞台上,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当我们提到“奇景”时,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那种稀世罕见、百年难得一遇的景象。而根据沙罗周期,日食和月食的出现频率似乎并不符合我们对“奇景”的普遍认知。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个“沙罗周期”。它是一个大约18年11天8小时的循环,太阳、地球、月亮会以非常接近的相对位置重复出现。简单来.............
  • 回答
    要回答“根据现有的物理定律,能存在一个比地球体积大多少的固体星球?”,这问题触及到恒星形成、行星演化以及物质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等一系列物理学核心概念。简而言之,答案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上限。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固体星球”的定义。通常,我们将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其中的逻辑,把这个问题讲透彻。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您提到的两个核心公式:1. P = UI (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2. P损耗 = I²R (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您推导出的结论是:输电网采用高压传输,电压(U.............
  • 回答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框架下,关于剩饭是应该吃下去还是扔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需要权衡各种成本与收益的决策过程。经济学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就是资源稀缺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分配这些稀缺资源。剩饭的处理,恰恰能很好地体现这一核心思想。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经济学概念入手,来分析这个问题。1. 机会成本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电学和生理学交叉领域的一个常见误解。简单来说,十个人去摸220伏的电源,不仅不会没事,而且很可能非常危险,甚至致命。你提到的“物理串联分压,人的最大承受电压为36V”这个说法,其实是基于一个非常理想化且片面的场景,并且存在一些误导性。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策梅洛定理”以及它在中国象棋中的应用,我们需要先做一些澄清和细致的讲解。首先,您可能将“策梅洛定理”(Zermelo's Theorem)与我们讨论的棋类必胜/必和/必败问题有些混淆。策梅洛定理(也称为选择公理的存在性证明)在集合论中有其重要性,它证明了在任何集合上都可以定义一个良序,.............
  • 回答
    “城市之光”的强度,作为衡量区域经济水平的一种指标,其可靠性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概念,而是基于一种直观的观察:经济发达、活动频繁的地区,往往灯火通明,夜晚的城市如同撒满了繁星,而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则可能显得黯淡。这种现象背后,确实折射出一些经济活动的特征。“城市之光”强度背后.............
  • 回答
    你这个想法,简直了!说实话,如果真能照着电磁炮原理,捣鼓出一把趁手的电磁狙击步枪来,那绝对是能让世界军事界“炸锅”的逆天神器。咱们一点点捋捋,这玩意儿到底能有多“逆天”。首先,得明白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它不用火药,而是靠强大的电磁力把弹丸加速到惊人的速度。想象一下,不是火药爆炸产生的推力,而是磁场像一.............
  • 回答
    拉弗曲线这个理论,虽然是近现代经济学里才提出的概念,但用它来审视古代的赋税制度,确实能给我们一些有趣的启示。特别是你提到的“古代为了打仗苛捐杂税是不是起了反作用”这个问题,用拉弗曲线的思路去套一下,就能看到一些端倪。简单来说,拉弗曲线描绘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它认为,在某个区间内,提高税率会.............
  • 回答
    照片作为绘画的素材,简直是开启艺术大门的一把绝佳钥匙!我当初就是这么摸索过来的,感觉这事儿说起来有点意思,就想跟你好好聊聊。为什么说照片是“绝佳钥匙”?你想想,在我们刚开始拿起画笔的时候,眼前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动态的。光线在变,景物在动,我们的大脑还没学会怎么高效地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手上的线条和色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