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梦想改造家》陶磊给老爷爷改造的红砖房,真的需要花费132万吗?有人能测算出大概成本吗?

回答
《梦想改造家》陶磊为老爷爷改造的红砖房,132万的造价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惊讶,甚至有些质疑。毕竟,在我们普遍的认知里,改造一栋老房子,特别是农村的红砖房,似乎不应该到这个程度。那么,这笔钱花得值不值?它究竟花在了哪些地方?咱们就来捋一捋,试着“掰扯”一下这132万的可能构成,看看有没有什么门道。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梦想改造家》这档节目,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房屋翻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重塑和“设计理念”的落地。节目组和设计师在追求美观、舒适、实用性的同时,往往也会融入一些他们认为能够提升生活品质、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设计元素。这就意味着,除了硬性的材料和人工,还有很多“软性”的成本。

咱们就一项一项地拆解一下,看看132万到底可能包含了哪些部分:

一、 拆除与结构加固:基础工程的“看不见”的投入

1. 拆除工程: 虽然是改造,但原有的结构不可能完全保留。一些不符合现代居住需求的墙体、结构梁、旧门窗、屋顶等都需要拆除。拆除本身是有成本的,包括人工、机械(如果需要)、以及建筑垃圾的清运处理费用。农村的拆除可能比城市方便一些,但该有的费用还是不能少。
2. 结构加固: 老红砖房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结构老化、抗震性能差。为了达到现代建筑的安全标准,结构加固是必不可少的。这可能包括:
地基处理: 如果地基有问题,需要进行加固或局部重做。
墙体加固: 比如增加构造柱、圈梁,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加固材料(如碳纤维布等)。
楼板加固: 如果是多层,楼板的承重能力需要评估和加强。
屋顶结构改造: 确保屋顶的安全性和隔热保温性。
抗震设防: 尤其在中国,对建筑的抗震要求越来越高,结构加固也需要满足相应的规范。

这些结构加固的部分,虽然在外人看来可能不直观,但却是保证房屋安全、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也是成本的大头之一。

二、 室内外装修:从毛坯到“艺术品”的蜕变

1. 设计费与方案深化: 陶磊作为知名设计师,他的设计费是这132万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节目中展示的设计方案往往经过反复推敲,包含了很多细节和创新理念。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到施工图纸的深化,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设计配合,这都是专业的设计服务所带来的价值。
2. 高端材料的选用:
红砖的保留与处理: 节目中强调保留原有的红砖肌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用新材料。对原有砖墙的清洁、修补、勾缝,以及可能为了达到更好的隔热保温效果而进行的内保温处理,都是有成本的。而且为了还原那种年代感,可能还会用到一些特殊的修补材料或工艺。
室内外装饰材料: 节目中展示的装修效果,往往会选用一些质感好、设计感强的材料。比如:
地面材料: 可能不是普通的瓷砖或地板,而是特殊工艺的木地板、水泥自流平、或者定制的砖。
墙面材料: 除了保留的红砖,其他墙面可能使用了艺术涂料、硅藻泥、或者具有特殊质感的壁纸。
吊顶: 可能采用了木结构吊顶、或者隐藏式的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所需的吊顶。
门窗: 为了提升隔热、隔音和美观度,很可能使用了断桥铝合金门窗,甚至是一些定制的木窗,这些都比普通门窗贵很多。
卫浴和厨房设备: 节目中的家电和洁具,通常都是知名品牌,甚至是高端系列,设计感和功能性都比较强。比如智能马桶、嵌入式厨电设备等。
灯光设计: 陶磊的设计中,灯光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营造氛围。这就需要多层次、智能化的灯光系统,包括筒灯、射灯、灯带等,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这部分成本也不低。
3. 木作工程: 节目中常常出现大量定制的木作家具和装饰,比如电视墙、衣柜、书柜、榻榻米、床头背景墙等。这些定制的木作,从设计、选材(可能用了实木或者高品质的板材)、到精细的制作工艺,成本都会比较高。

三、 设备系统:科技感与舒适度的升级

1. 水电改造: 除了基础的水电铺设,节目中可能还升级了全屋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包括智能家居中控、灯光控制、窗帘控制、安防系统等。这些智能化的设备和布线,是提升居住体验的关键,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2. 暖通系统: 农村的房子,尤其老房子,保暖和降温是比较大的挑战。为了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可能安装了:
中央空调或分体式空调: 品牌和数量决定了价格。
地暖系统: 如果有,成本会更高。
新风系统: 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对于封闭性更好的房屋是必要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热水系统: 可能升级了太阳能热水器或空气能热水器,这些设备本身价格就不菲。

四、 特殊设计和定制化:为了“老爷爷”的专属体验

1. 无障碍设计或适老化设计: 如果老爷爷有行动不便的情况,设计师可能会加入一些特殊的适老化设计,比如坡道、扶手、低门槛、无障碍淋浴间等,这些都是为了老人安全和便利性考虑,需要定制和特殊施工。
2. 景观与庭院改造: 节目中常常会涉及到房屋周边的景观设计,比如庭院的铺装、绿化、水景等。这些户外空间的改造,同样需要设计、材料和人工,会增加整体造价。
3. 艺术品和软装搭配: 节目中的家装效果图往往有精美的软装搭配,包括窗帘、地毯、装饰画、摆件等。这些软装虽然可能不是直接硬装的成本,但作为整体呈现的一部分,其采购成本也包含在内。而且,为了达到节目效果,可能会选用一些有设计感或艺术价值的物品。
4. 节能环保材料与工艺: 陶磊在《梦想改造家》中常常强调环保和可持续性,可能会选用一些更加环保、耐久性更好的材料,或者采用一些特殊的节能设计和工艺,这些通常也会伴随更高的成本。

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花到132万?

我们来试着估算一下,如果真的要在农村改造一栋红砖房,达到节目里那种高品质、高设计感、高智能化、高舒适度的标准,132万并非完全不可能。

假设这是一个中等大小的院落(比如占地100平米,两层建筑,总建筑面积200平米左右):

结构加固: 如果需要大范围的结构加固,这部分可能就要1020万。
水电暖通智能化: 全套的中央空调、地暖、新风、智能家居系统,如果都是不错的品牌,这部分轻松上1525万。
室内外装修: 如果大量使用定制木作、高品质的地面和墙面材料、品牌卫浴厨电、高档门窗等,每平米的装修成本可能就达到30005000元,200平米就是60100万。
设计费、管理费、拆除、垃圾清运等: 这部分加起来也得有个1015万。

这样粗略一算,总价就很容易突破100万。而且,农村地区虽然人工费可能比城市低一些,但很多时候材料的运输成本、以及一些特殊工艺的实施,也需要额外的投入。

关键在于“什么标准”和“什么目的”

我们常说“贫穷限制了想象”,而《梦想改造家》则是在挑战我们对“家”的想象边界。132万,对于节目组和设计师来说,他们是在实现一个集居住功能、艺术美学、生活品质、甚至是一种“设计理念”的综合体。

这笔钱是否“值得”,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

从纯粹的居住角度看: 如果只是为了遮风挡雨、基本舒适,132万确实太奢侈了。
从“梦想”和“改造”的角度看: 如果考虑到老爷爷的特殊需求、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以及设计师想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和创新性,那么这笔投入可能就是合理的。毕竟,这是一次“梦想的落地”,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砖瓦,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总结一下:

陶磊为老爷爷改造红砖房的花费132万,如果仅仅从数字上看,确实令人咋舌。但结合节目背后复杂的设计理念、对老宅结构的升级改造、高品质材料的选用、以及现代智能舒适系统的集成,这个数字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用普通的装修标准去衡量它,而是要理解它所包含的设计价值、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至于是否“值”,这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去看待这个“家”的改造。它更像是一个以家为载体,承载了设计师理念和居住者梦想的艺术品,而艺术品,往往价格不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B站有好些up主做日本的建筑改造节目扬名,大家可以看看日本的节目效果。

里面经常会列出最后是否超预算。

其中有位up主叫麒麟君,他的视频里曾经做过一个叫“倒霉蛋柴田”的内容,因为这个叫柴田的设计师向来搞的是小成本改造,最低的时候30万日元。这哥们被迫拿着这么点钱玩出花来把改造完成。后来“一柴”成了这系列里的造价标杆。

该up主的其他节目里也提到,只要预算充足,日本的一级建造师基本上都能造出效果拉满的改造成果。


好,回到陶磊这期节目上来。

人家甲方给的预算在西北农村可谓拉满,效果可谓拉胯。邻居觉得自己家20万的住宅完爆这个监狱,甲方这钱就算砸水里了:乡村里本就有些许攀比的心态,现在钱砸下去也没让乡亲高看一眼,这算怎么的?

这半成品是否值132万,甚至都不该是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有132万,在西北这地方,要满足甲方的需求,明明有很多可替代还不超预算的方案。

user avatar

2021年12月3日更新。

有些人,我不管你是洗地还是真的智力发育就那么离谱,不要私信我跟我说这个房子的合理性,农村自建房的地基和工艺都比这玩意靠谱,说得实在一点,这图拿来玩CF我都怕游戏角色上房以后有陷阱。

————以下原文

价格是没什么问题的,但钱不是这么花的。

视频里他搞了个天泵去平地上放混凝土,泵车我自己有几台,由于地区不同价格不同泵车规格不同我不好说具体价格,但给个对照你们就明白了,这玩意泵送方量多的时候是按方量算的,方量少的时候按天算,偏远一点的地方单独谈价,通常来说小一点的四十来米天泵车去农村里干活的包天费用不会比你在当地找两个外围小姑娘便宜。

上屋顶的时候又斜面混凝土浇筑了……和天泵一样,在我看来就是吃饱撑的。

然后他把三七墙改二四墙再造型影响了建筑稳定性以后再往墙体里灌砂浆补钢筋给墙体厚度缩减找补……这预算也就上去了。

以上这三步我个人感觉对建筑本身其实没啥鸟用,当然我并不专业,我只是个搞商砼站的,下工地通常也只是在项目部找人喝茶要钱,哪句话说错了也是该错的。知乎自有土建大佬,毕竟这专业从院校到场地都是100%对口的,不缺人才。但我觉得他教工人把多孔砖横着放比我更不专业~对了,他还搞了个围起来的院子,光砖墙搞成弧形立起来比人高半米多不倒,你要瓦工给你秀一把,那也是要加钱的。

有一说一瓦工手艺是真棒,但没鸟用。这东西不太有用在正经地方的可能性。估计这瓦工边干边拿钱还边在想这尼玛设计房子的脑子是真有点毛病。

另外,我严重怀疑这玩意建在大西北是要返碱的,哥们自己还有个砖厂,他用那砖,我站一个外行角度觉得是真一般,或许是甘肃早就不让用红砖盖新房的缘故,这玩意从选材那一天就注定是危房。

另外小声说一句:用破砖搞花样,得加钱……

真要我说的话三四百平米的地头盖个农村小二层连设计带门窗在内50万已经算连吃带拿赚得还凑合,再添十万有些地方能给你搞到三层半。132万这么花的话也是真花费这么些,但给正规房建项目敢这么搞,往回十年时间指不定啥时候人就消失了。这我不是开玩笑,工程资金黑下来一小半大家分分你做坨屎出来不一定有啥事,但你端着钱往粪坑里砸奔着自己出名,你人不一定在的

这都不能叫炫技,虽说又是弧形墙又是花式砌砖的,但整体的效果只能叫倒立拉稀,和技巧没关系。


再说设计,依我看的话,这房就压根没有设计可言。因为它不是用来住人的。理由如下:

1.水泥浇筑的洗漱台和红砖搞的浴室,他洗手台用的水泥压根就不是那种不吸水的材料,吸水再起潮以后你压根没法用,那水泥台的结构我个人也觉得不算稳定,红砖同理,吸水性能指不定比你安的地漏还好,建材市场随便搞两匹人家不要的岩板搭个洗手台也比展示的那玩意靠谱。在大西北建一间根本没办法用水和洗澡的房子属于行为艺术,不属于房建范畴。

2.视频里的墙体、屋顶、大玻璃窗简直就是一坨屎,他在一个跑马拉松都能冻死人的地方搞个薄墙还把砖露出来的建筑就是来丢人的。至于加的那点保温层更是除了增加预算以外基本不顶用。我自己在某北部城市的房也是三百来平,一个冬天的全屋地暖费用是小X万(不方便说,和普通民居关着门特别冷的时候才开区别很大,他那个房只能照着我这个开),这老人家吃不吃得住这笔费用不谈,人家乐不乐意把钱往火盆里丢来取暖这事得打个问号,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并不会多么暖和。他那个屋和睡大马路也差不多一回事,还把隔墙都搞成木头……

3.采光不行,封闭天井,两米多的外墙,再加那个致敬XP系统迷宫屏保的走廊。

4.我觉得最尼玛好笑的一句话:考虑到你家有二十多口人,我给你设计了个8人餐桌。

5.一个当爷爷的人花钱盖个占地三百平的房,整个屋子是没有孩子玩的地方的。

6.这玩意建在西北农村简直就是社死,老人原本的想法是不想搬到城里住,这下好了,这房一立起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人只愿意留在故土的问题。

再来讲这个事本身,我觉得他就是一坨屎。

类似的事情我遇到过,一个香港佬硬要在我成都房子的阳台上给我做个浴缸,说辞也是那一套,你不懂,你以后用起来就知道了。

我说我不懂不要紧,你把这一块花的钱记好,你等我懂的时候你再来结这个款项。

你拿业主的钱办业主的事,谁是甲方?谁说了算?节目和业主各出一半你就有资格站在你甲方爸爸面前指手画脚了?


业主方和设计方会不会出现沟通上的问题?会,但你得告诉我,我的想法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到底是你能耐不行,还是本身不能实现。然后,你再顺着我的想法去给我出方案,最后落成我要的那个东西。不要讲观念的问题,你应该有的观念就是站在甲方的角度想问题,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人在干活的时候脑子想太多其实是有毛病的体现。


需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其实不重要,人把钱丢灶膛里烧了你总考虑是不是烧了那么多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

user avatar

我不懂建筑,但是我可以给你们一个参考。

132万人民币差不多是21万美金。

我上个月询价佛罗里达珊瑚角(cape coral)一个build to rent项目,就是自己先买一块地再找建筑商帮你盖房子。

对方报价是22万美金,2240尺相当于210平米室内面积。包括一切软硬装。这个还是疫情以后人工和材料暴涨百分之五十后的结果,这个是目前美国前5热门的人口流入地,造价高于美国平均水平。疫情前,美国大多数地方盖一个这个房子的建筑商报价不超过13万美元(不含地价)。

把时间回到2017年,美国大多数地方21万美金都可以盖个280平米5房3卫2车库全软硬装。不信你们看一下那个时段30万美金出头过手的新房是啥样的(30万+美金可是包括地价和开发商利润和财务成本的)。不就是想看起来要红砖嘛,外墙全贴成这个sidling就行了,可能比送的设计还便宜。

这波是属实甘肃农民比美国中产阶级住的贵了。

部分截图在下面,因为第一轮,还可以还价:



user avatar

先上一张对比图,是不是感觉就是把旧砖换成了新砖?别的基本没变化?

这就是甘肃农民伯伯花了132万找设计师改造出来的房子。

网上对于这个建筑和设计师也是吵翻了天。

核心争议在以下几点:

1、造价高昂

官方最后宣布,这个住宅的最后改造费用在132.6万元。

贵还是便宜,我们来对比以下甘肃的平均房价,建筑项目所在地在甘肃省白银市,这里市区的平均房价在4-5K/㎡,132万,买下一个别墅绰绰有余,而从改造后的住宅来看,完全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四面透风的墙,逼仄的过道,狭小的厨房,我想问问这位设计师,你会让你父母住在这种地方吗?可以说,脱离了实用性,脱离了以人为本,又没有艺术性的东西,跟垃圾有什么区别?
哦对了,还有一点,参加这个节目的委托人,每户可以获得5000元的软装金,除了品牌方赞助的一小部分,大头需要委托方自行承担,也就是这位农民伯伯需要承担大头。

2、违背了老人的初衷改造

在前期沟通中,杜大爷明确告诉过设计师,他就想要一个农村常见的欧式二层小洋楼,在正式改造前他还带着设计师去看了邻居家的二层洋房别墅。

一开始设计师也说得很好,说自己也是农民家庭出身,18岁以前在农村长大,很懂农村老人的需求。他还承诺会控制造价,设计出“经济适用”的房子。但是设计出来,大家都看见了,公厕风的毛坯房,这根本不是杜大爷想要的。可以说,设计师是拿着客户的钱,在实现自己想要的住宅风格,去设计,对于一个建筑设计师,这好像违背了最基本的职业准则。

对于这种做法,部分同行业也不太认可。

而节目组的最新回应说:花费各自承担一半

21日晚,在舆论发酵两天之后,《梦想改造家》栏目官方微博发布情况说明:

今日,《梦想改造家》第八季“二十个人的空巢之家”节目在网络上引发了部分争议和质疑。首先,我们向一直关心与支持节目的所有观众致以最真诚的歉意。

这一期节目的改造地位于甘肃农村,在项目执行期间我们始终与委托人(杜兴昌伯伯及其子女)保持沟通,他们也理解和认同我们在改造上所做的努力。但由于受到西北地区疫情的影响,我们的改造中途多次遭到中断。节目拍摄时改造还未完工,基于当地温度过低,已经无法正常开展施工,部分屋顶和大部分屋内墙面都未完成。因此,目前节目中呈现的事实上是一个尚未完成的作品。

我们在节目录制前已经与委托人一家协商好,待明年开春将继续完善。明年节目的回访环节也将进行持续报道。这次改造项目的总花费为132万,节目组和委托人杜伯伯的子女们各承担了一半。

另一争议焦点在于132多万元的重建花销。设计师曾表示,他会考虑控制这个西北农村的项目的造价问题。节目中特别提到,在设计师确认基础方案,到施工队备料施工的时间里,建材价格大幅上涨,因此超出了预判。受施工要求和疫情等因素影响,项目团队还曾经从外地请来工人。拍摄当天,“仅有部分软装抵达”。

“我们的设计考虑和纯粹的室内设计不同,我们的建筑使用年限是不低于五十年的标准,是以全球视野而且是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乡村建设这个议题。”上述负责人并未就造价问题作出直接回应,其表示,现场的施工受疫情影响仍未完全结束,有一些问题在当前简单说明可能容易造成误解,后续,该团队将对项目进行完整的项目介绍。

据公司官网介绍称,设计师陶磊从1997年正式学习建筑开始,便一直参与中国的建筑实践,秉承设计概念应与社会实际问题统一的设计原则,2012年受到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提名。


从他以往的设计作品来看,他是一个热衷于使用原始建材、不对其进行过多装饰,通过光影、材料拼接构造出的空间结构来展示建筑的美感。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这次给杜大爷设计住宅,依然保持了自己之前的风格,但是脱离住宅所在地,不结合气候、客户需求、实用性、居住体验等等方面,而一味的保持自己之前的风格,这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吗?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己设计住宅,还是要找专业的设计公司,专业的设计师,这个专业,不仅要看他的过往作品,更要看他是以客户为本,还是以自己为本。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正好看到一个差不多的,都是红砖房。咸阳这个,241平米,宅基地南北长35.1m,东西宽9m,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项目,一共只要31万……可以点开链接看看,就是陶骗子“理想”中的红砖风格。人家从整体风格、院子、采光、厨房、保温、防水等方面看,完爆陶骗子,还只花了一个零头。


以下引用上面的项目原文,可以直接寄给节目组打脸用:

红砖房采用手工、半机械化为主的“乡村基建队”建设模式,工匠组织施工,工程总造价(不含家具、卫生器具等购置费)约31.2万元,每平方造价约1296.8元。其不再追逐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拒绝对资源贪婪的消费,聚焦“文化与绿色”一体协同的营建模式,找回设计中最基本最切实际的目标,构建适宜本地区的民居营建体系,为同类型民居的新建、改扩建提供参考借鉴。

user avatar

指路B站视频——

这位阿婆主分析的很专业,设计师没有吞钱, 他就是把钱花进了屎坑里!

以前的改装,各部分花费其实都还挺均匀的,最贵的不是土建反而是装修(各种材料家具是真滴贵),结果这位陶大师直接干了一个88万的土建出来,他本人还发微博说是低造价,可以的,预算只有三万块的赖老师哇一声哭出来……

据说土建这么贵,一个是请来的瓦工贵,大家可以仔细看看那个墙,忽略粗糙的红砖,砌好的砖墙其实很好看(然并卵,离远看还是像旱厕),那个圆弧形状的围墙,两米五的高度,全用红砖堆砌,而且圆形的弧度自然而妥帖,完全看不出来硬伤(所以讲为啥要盖圆形的院子!),看完只能对瓦工一个大写的佩服,可惜了,明珠暗投,精贵的手艺居然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

还有一个贵的地方,设计师说是为防震,打地基的时候用了一个工地上的专业设备,据说是造楼房才用的高级货,很贵,租一天起码5000,一些精打细算的工地都不敢用,陶大师真是财大气粗……阿呸!那是老人家的钱!再说一个伪二层楼搞这玩意干嘛?!老人家之前住的土房,不也好好的存活四十年了吗?真应了那句话了,把钱全花在了刀把上。

结论:设计师没坑钱,就是乱花钱。

但是好像更生气了……

user avatar

不是造价师,不过我觉得132万不必意外。很多小细节其实跟烧钱。

抱怨砖头质量,他说的不是质量,而是色差实现不了外观效果。但问题在于别小看了色差,砖头虽然便宜,但要想一批砖头色泽都一样,不是一般的砖窑能实现的,一个看似简单的要求,成本原地起飞。

所以最后其实还是能看出围墙的色差,这不是设计师忘了自己说过什么,而是钱不够,做不到,之前不知道现实,现在只能承认现实。

有兴趣的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苹果专卖店门口的大玻璃幕墙拼缝,一道长玻璃,拼缝宽度如刀切一般上下一样宽,精度极高。这意味着从玻璃制造、运输、安装都要严格控制,一块玻璃全套下来几十万搞不定,有钱人有多枯燥?就这么枯燥。

然后是工人砌墙的问题,砌筑方式都玩出花了,我一看就知道正常情况下,工人师傅肯定不乐意干这个活。要做就得加很多钱,加钱也不见得能做好。

更不要说这些花式砌筑方法对于墙体的整体受力性能、稳定性到底有多大影响,我都有点疑问。

最后果然不得不从北京请工人过去砌墙,外地调人自然不必说。这批人可能是他以前做项目的时候认识的老熟人(因为做过类似的作品)。大城市来的的高级工,这个费用更不低。

这批工人师傅的水平确实挺不错。比如那个弧形院墙,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找型在图纸上其实是多段不同曲率的线拼成的,实际施工光是能把这个曲线找对找准砌筑出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城市里偶尔也会遇到有三围曲面幕墙的建筑。有没有人意识到这种空间曲面上的每个点精确制作和定位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幕墙上的块玻璃本身的技术性能要求且不谈,曲面玻璃每块都不一样,每块都得单独订做的,这得烧多少钱?

站农村的角度讲,这些功夫都是冤枉钱。你给人家炫耀你的耐克牌拖鞋有多贵有多好,只会显得你是个傲慢的猴子。

从发现砖头色泽不一的时候,我觉得他就应该敏锐的意识到后面可能还有一堆大坑等着他往里跳,但他好像没什么触动。估计就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干的太多了。

用精装的工人去打地基,一个罐儿车大老远跑到农村给你送那屁点儿的混凝土,这都是钱。为了在西北农村盖一个小房子,他调动的资源都是一二线城市级别的,这钱注定少不了。

抱怨工人没有工匠精神,虽然他是个搞方案的,可好歹干了这么多年,哪怕跟工长喝几顿酒也不至于这样。节目组剪出这一段,不就是想给设计师本人加上个“工匠态度”的人设标签嘛。

咱都不谈让你去干什么木工瓦工钢筋工。连目前行业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对自己的方案的实际难点在哪都不清楚,自己的工匠精神在哪?卫生间里用砖墙这是人干的事?砖头吸水了你的保温效果怎么办?吸水冻胀融化反复循环,砖墙裂了怎么办?冰的体积比水大这是个常识吧?

哦,艺术家啊,那就算了。

那个裸混凝土屋盖的做法根本不配叫“清水混凝土”,农村地区做不出清水。清水效果看着简单,实际需要的施工水平之高,放在中字头的施工单位也是一道开水白菜级别的活儿。好歹也号称个“师”,又比较喜欢这种“结构裸奔”的风格(我不知道学名叫什么),是真没见过好东西吗?还是木已成舟只能认了?

我猜他过去从来就没问过,艺术家嘛,人家不care这些吃灰的事情,太low。他设计的东西,是一群人八抬大轿弄出来的,他在轿子上混了半辈子,以为有人抬轿天经地义了。

连着答了好几个因为实在是愤,虽然平时日常就是吐糟建筑师。但这个项目确实过分,搞得连我一个结构狗都替建筑喊冤,难得同仇敌忾了属于。

哦,为什么说是132万一方担了一半?估计一开始业主也没计划这么高预算,后面造价失控,大伯一家不可能承担多出来的费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