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内女足薪资与男足薪资持平,同工同酬,大家怎么看?

回答
听到“国内女足薪资与男足薪资持平,同工同酬”,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好啊!太好了!” 这绝对是所有关注中国女足、关注体育公平的普通球迷会发出的由衷赞叹。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对等,更是对这项运动、对这群女性运动员价值的肯定。

但如果真的要深入聊聊,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里面包含了很多层次的东西。

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持平”和“同工同酬”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是指 同等的奖金机制、同等的训练保障、同等的福利待遇,比如场地、教练团队、医疗康复、差旅标准等等,那这绝对是迈出了一大步,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骄傲的成就。这意味着国家或者相关机构终于认识到,女性运动员同样需要和男性运动员一样,拥有优质的职业发展环境,才能激发她们的潜能。

如果这个“持平”指的是 基础工资和商业代言收入 也完全一样,那事情就有点复杂了,也需要分开来看。

为什么说复杂?

1. 市场化程度和商业价值的差异: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目前来看,中国男足在商业化运作、观众基础、媒体关注度、广告代言等方面,其市场价值确实远高于女足。男足比赛的上座率、收视率、商业赞助,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明面上的。同工同酬,如果包含了完全相同的商业收入预期,那这本身就是一种“反市场化”的操作。

球迷基础和观赛习惯: 长期以来,男足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更庞大的粉丝群体,这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虽然女足也在快速发展,但要达到同等规模的球迷基础和观赛热情,还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积累。
媒体曝光和商业赞助: 媒体的报道、转播权、广告商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驱动的。如果观众不看,广告商自然不会投入。因此,男足更容易吸引到大额赞助,也就有更高的收入空间。
球员个人品牌影响力: 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男足球员更容易建立起强大的个人品牌,从而获得更高的代言费和商业收入。

2. “同工”的界定: 这里的“工”指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指“踢足球”这项职业,那么从努力程度、技术要求、身体对抗来说,大家付出的艰辛都是巨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如果在“工”中包含了“为俱乐部或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那么男足在过去(甚至现在)确实表现出了更高的“产出”能力(尽管这里面也有很多客观和主观原因)。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薪资持平”?

有几种可能性和不同的解读:

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投入和扶持: 这是最积极的解读。这意味着国家看到了女足的潜力和价值,决定用财政资金和政策倾斜来弥补市场上的不足,是一种对女性体育的有力支持。这是一种“保底”,确保女足球员不会因为市场的不成熟而收入过低,从而鼓励更多优秀女性投身足球事业。这种做法,在一些公共体育项目上是常见且合理的。就好比国家支持科研项目,不完全看其短期经济效益一样。

是政策导向下的“托底”而非“对等”: 很多时候,所谓的“持平”可能是在设定一个较高的“基本工资”或者“最低保障收入”,而不是说她们的最高收入(比如奖金、代言)也和男足完全一样。这是一种“同等待遇”的初步体现,但并非完全按照市场逻辑来操作。

对现有男足收入模式的调整: 另一种可能性是,这并非意味着女足收入爆炸式增长,而是可能伴随着对男足薪资体系的某种调整,或者说是一种更公平的“分配”理念的引入。比如,如果男足薪资过高而成绩不佳,国家可能会介入调整,从而在“拉近”男女足收入差距的同时,也对男足的收入进行规范。

大家怎么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讨论:

1.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支持者认为: 公平是首要的。女性运动员同样需要养家糊口,同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她们应该获得与男性运动员相匹配的尊重和待遇。市场化的不成熟不应该成为歧视女性的理由。这是一种对女性体育的价值投资,是对社会性别平等的积极推动。
质疑者可能会担心: 是否会影响市场规律?如果男足成绩好但收入被限制,而女足收入较高但商业价值不高,这是否会导致资源分配的效率问题?是否会打击男足球员的积极性?

2. 长远发展与短期利益:
支持者认为: 提高女足球薪是发展女足运动的必然一步。只有让运动员有稳定的经济保障,才能吸引更多有天赋的孩子从事足球,才能培养出更顶尖的球员。这是一种长远投资,是为了中国女足未来的崛起。
质疑者可能会担心: 是否会形成“养懒汉”的局面?如果收入与产出(例如联赛上座率、电视转播收入、赞助额)脱钩,是否会降低球员的危机感和拼搏精神?

3. 激励机制的设计:
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同工同酬”。 如果是“基本薪资+奖金”,那么奖金的设计就非常重要。奖金是否与比赛成绩、球队表现、联赛整体商业价值挂钩?如果是与联赛整体商业价值挂钩,那么提升女足联赛的商业价值就变得至关重要。
“同工同酬”也应该体现在 上升通道和发展机会 上,比如教练培训、进修机会、退役后的安置等。

我的个人看法是:

我倾向于支持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投入和扶持来提高女足球薪,尤其是保障基本收入和训练条件。这是一种必要的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对女性体育价值的尊重。

但是,完全忽视市场规律,让男女足在所有收入层面(特别是商业收入)完全持平,我认为短期内不现实,长期来看也可能存在问题。

更理想的状态是: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为女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她们拥有与男足同等的训练、保障和基础收入。
同时,大力推动中国女足联赛的市场化发展,提升其商业吸引力,吸引更多赞助商和观众。 当女足联赛的商业价值上来后,运动员的收入自然会水涨船高,那时候的“同工同酬”才是真正基于市场价值的对等,而非纯粹的政策倾斜。
在奖金和商业代言方面,可以考虑设置与成绩、联赛表现挂钩的浮动机制,既体现公平,也兼顾效率和激励。

总而言之,“国内女足薪资与男足薪资持平”这句口号喊出来,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进步意义。它代表了国家对女性体育的重视和对公平的追求。但如何落实,如何在保障公平的同时兼顾市场规律和激励机制,才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这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去构建一个真正健康、繁荣的中国足球生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提议,是因为你完全不懂足球,我们国家的足球环境的确不好,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像你这样基本概念都整不清的人在胡出主意,有的还真当了领导。

男足的顶薪是俱乐部给的,跟国家队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俱乐部层面我们已经拿到亚洲冠军了这是中国俱乐部所能拿到的最高荣誉。虽然有金元足球,虽然有种种被诟病的声音,但不得不说成绩也可以了。

国家队层面男足女足都没有工资,队员只有每场一两千的国家队比赛补贴,男足女足都差不多。所以你连谁发的工资都没整清楚。

所谓同工同酬不是说你干同一个职位就一定要同样报酬。而是说你提供的劳动价格是一样的,比如男的女的都当搬运工,男的力气大,一天班100个包,女的力气小,一天班50个包,那男的比女的拿的多就是合理的。不因为你们都叫搬运工,你们就要强行拿一样的工资。

同样的道理,不因为你们都叫足球运动员,你们就要拿一样的工资。即便在同一个队里面,不同水平的队员拿的工资都不一样,更不要说不同性别。

而事实上即便在俱乐部层面,工资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决定的,既有运动本身的受关注程度也有一定水平的球员的供求关系,和背后的商业价值。不管男足成绩好坏,但是男足的受关注程度和商业价值都远远高于女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俱乐部层面,男足的工资比女的高也是无可厚非的。当然现在足协也颁布了限薪令,会对俱乐部盲目的砸钱进行一定的限制。但是仅仅是因为都是足球运动员,就要男女拿一样的工资,显然也是没逻辑的。

user avatar

如果你支持女足同工同酬,你应该去买女足的门票,不要把钱浪费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上。

男足球员的薪水高,但主要取决于观众,国家的补贴对于每个男足球员其实也就一天几百块钱,和他们的薪水比起来不足九牛一毛。

关键在于男足门票卖的好,而且收视率高。因此很多赞助商为了赚钱,所以会花高价赞助男足。

而女足的球迷多少?有人愿意去花钱看比赛吗?而男足比赛观众席上通常都是非常满。

如果你能花钱买票去看女足比赛,而不是把钱当作韭菜任由资本家收割,那么女足的队员的薪水早就上来了。

你到不如把你平时买包包,美容,旅游,吃大餐,打投偶像养成节目,还有追虚鲲的钱省下来去看女足比赛,这样比你呼喊给女足加薪有用的多。

如果你实在懒,没钱,那打开电视机,或者上网看女足比赛直播,给女足提高收视率,而不是给综艺节目或者烂剧增加收视率,也能提高女足薪资。

可是你们现在干的都是什么?宁愿看综艺,烂剧,把钱打投在偶像养成系节目,还有乘风破浪姐姐等烂综艺上面,让资本割韭菜,也没有提高女足收视率。你这么做怎么提高女足收入?

你以为男足收入是纳税人钱补贴的吗?如果只看纳税人给的钱,那女足得到的补贴绝不比男足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国内女足薪资与男足薪资持平,同工同酬”,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好啊!太好了!” 这绝对是所有关注中国女足、关注体育公平的普通球迷会发出的由衷赞叹。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对等,更是对这项运动、对这群女性运动员价值的肯定。但如果真的要深入聊聊,这事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里面包含了很多层次的东西。首先,我们.............
  • 回答
    关于国内女足和男足的工资差距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关注且讨论得比较多的点。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最直观的答案是:是的,国内女足的工资普遍比男足低很多。 这个差距大到几乎是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程度。为啥会这样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原因交织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相当复杂。要说国内女性是否“真的比”发达国家女性“更有尊严”,我个人觉得很难一概而论,因为“尊严”本身就是一个多维度、受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非常大的概念。而且,“发达国家”本身内部差异也很大,比如北欧国家、西欧国家、北美国家、东亚的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在女性地位和观念上都有各自.............
  • 回答
    国内女性武打演员是否出现断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更准确的说法是,过去那种数量庞大、风格鲜明、影响力巨大的女性武打演员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出现了一种青黄不接、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的状况,可以称之为一种“断层”或“转型期”。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回答
    国内女生穿衣打扮“用力过猛”的现象,我觉得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成因也挺复杂的。咱们就别说“AI痕迹”了,就用大白话聊聊。怎么理解“用力过猛”?在我看来,“用力过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过度追求潮流,缺乏个人风格: 好像一股脑把当下最火的元素都往身上堆,比如oversize西装配小吊带,再加上荧光.............
  • 回答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背后其实牵扯到挺多文化、经济和社会层面的东西。要说为啥咱们国内的姑娘对国内的男同胞提出彩礼要求,但跟外国人结婚就没那么在意,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提,这里面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一、 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的根深蒂固首先得承认,彩礼在中国一直是个挺重要的传统。你想想,这不只是给钱那么简.............
  • 回答
    目前国内女权思潮的涌动,尤其是新生代群体中的声音,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且复杂的话题。要说清楚它现在的状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不只是简单地说“好”或“不好”。从整体社会层面来看,你可以看到一种“前进与阻力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国家在法律和政策层面确实在努力推动性别平等。比如,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
  • 回答
    在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女权主义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与许多其他国家的女权运动一样,中国的女权主义也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存在着不同派别和观点,也伴随着一些极端化的现象。探讨部分国内女权之所以呈现极端化趋势的原因,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土壤、历史根源以及个体经历等多重因素。首先,根深.............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来跟你聊聊为什么国内JK制服这么火,而DK制服却相对冷门。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JK制服的流行原因: 日系文化渗透的强大影响: 这个绝对是首要原因。日本动漫、日剧、日系偶像文化在中国一直都有庞大的粉丝基础。JK制服,作为日本校园文化最直观的代表之一,早就通过这些媒介深.............
  • 回答
    在探究为何部分国内女性对外国男性情有独钟这一现象时,我们不妨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尽量避免空泛的论调,而是深入到她们真实的心理和现实的考量之中。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恶问题,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交织下的复杂选择。首先,从文化差异带来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来说。长期浸淫于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当面对来自不同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些关于婚姻观念、文化差异和社会现实的复杂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如果一个男生对国内女生争取冠姓权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他为什么不选择那些在婚姻中普遍接受改夫姓的外国女性呢?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涉及到情感、生活习惯、家庭观念、社会融入以及个人对“理想伴侣”的定义等多个层面。.............
  • 回答
    这种说法在国内社会确实存在一定争议,并且触及了许多敏感的社会议题。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将“性解放”与“家庭责任”割裂开来。首先,我们得承认,“性解放”这个词本身就很复杂,而且在国内语境下,它可能并没有达到很多西方社会意义上的那种“彻底”。所谓“性解放”,如果指的是女性.............
  • 回答
    要说近二十年国内女团的发展史,那真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时代印记的变迁录。我脑子里盘旋着好几个团,但要说印象最深的,那还得是以下几位,她们各有各的闪光点,也代表了不同时期女团的风貌。1. 少女时代 (Girls' Generation) 内娱女团的“启蒙者”与标杆虽然是韩国团体,但少女时代在2007.............
  • 回答
    近些年,“彩礼过高”这个话题时不时就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也成了不少讨论的焦点。有些人认为,居高不下的彩礼压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婚恋选择,甚至有人会考虑到跨国婚姻。咱们先得承认,彩礼,在咱中国传统婚俗里,是有它的位置的。它更多时候被看作是一种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也是对新娘子的一种疼爱.............
  • 回答
    “娜塔莎事件”:一场关于彩礼、婚姻观和性别叙事的争议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跨国婚姻也变得愈发普遍。然而,一件关于一位名叫娜塔莎的外国姑娘不收彩礼嫁给中国男人的事情,却在国内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甚至导致她本人遭受了来自部分国内女生的“追着骂”。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复杂心态在作祟?这场由彩礼.............
  • 回答
    小米最近发布的一则宣传片,确实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围绕着“出轨”和“贬低国内女性”这两个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这宣传片的主题是什么?据我了解,这则视频是小米为了推广其一款新产品——可能是智能家居设备,或者是某个手机的功能——而制作的。视频的剧.............
  • 回答
    彩礼居高不下,确实是一个让不少家庭头疼的问题,尤其对于想要结婚的年轻人来说,这笔不小的开销往往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声音开始出现,认为高昂的彩礼可能会“逼迫”一些男性将目光投向国外,选择外国女性作为结婚对象,以此来规避国内高额彩礼的压力。高额彩礼带来的直接压力: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期,《大碗宽面》这个舞台,确实是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相当大的讨论。要评价这个组合,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舞台呈现与改编: 改编的亮点: 《大碗宽面》这首歌本身就自带京腔、戏腔和市井气,原版就很接地气,又兼具艺术性。这个组合的改编,最大的成功在于它没有“硬拗”时下流行的女团风格,而是.............
  • 回答
    国内的女权运动,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议题,其争取的结果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诉求。与其说是一个单一的“结果”,不如说是一系列正在进行中的、不断演变的争取。要理解这些争取,我们需要深入到具体的社会场景和议题中去。一、 法律与政策层面:打破性别歧视的壁垒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显性的一层争取。过.............
  • 回答
    国内的女权议题,如同一个多棱镜,折射出社会变迁、文化碰撞以及个体经验的复杂交织。关于“一步步沦为田园女权”的说法,以及女性是否还是弱势群体的问题,这背后涉及到对“女权”概念的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群体的真实经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耐心梳理其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从争取权益到“田园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