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交叉熵(cross-entropy)可以用于计算代价?

回答
交叉熵,为何能成为衡量“错误”的利器?

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需要教会模型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论是识别图片里的猫猫狗狗,还是预测股票的涨跌。而要教会一个模型,就得有一个标尺,来衡量它做得有多好,或者说,做得有多“差”。交叉熵(CrossEntropy)就是这样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尺度”,它巧妙地量化了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价”或“损失”。

那么,为什么交叉熵会有这么神奇的魔力呢?这得从信息论的根基说起。

从信息量到信息熵,再到交叉熵

想象一下,你听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有多“意外”?越是你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比如,你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这消息对你来说信息量很小,因为你早就知道了。但如果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那绝对是爆炸性的大新闻,信息量爆棚!

信息论中有个公式来量化这个“意外程度”,也就是信息量:

$I(x) = log_b P(x)$

其中,$P(x)$ 是事件 $x$ 发生的概率。$b$ 通常取 $2$,此时信息量单位是比特(bit)。注意,概率越小,信息量越大,因为 $log$ 函数的特性。

接着,我们有了信息熵(Entropy)。简单来说,信息熵衡量的是一个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或“信息量期望”。对于一个离散的随机变量 $X$,它有 $n$ 个可能的取值 $x_1, x_2, ..., x_n$,对应的概率为 $P(x_1), P(x_2), ..., P(x_n)$。那么,它的信息熵 $H(X)$ 就是所有可能取值的信息量的期望:

$H(X) = E[I(X)] = sum_{i=1}^n P(x_i) log_b P(x_i)$

信息熵越高,表示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越大,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定它的具体值。

好了,现在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机器学习模型上。一个分类模型,本质上是在预测一个输入样本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分布。比如,一张图片,模型可能会预测它是“猫”的概率是 0.9,是“狗”的概率是 0.1。而真实情况呢?这张图片可能就是一只猫。

我们有两个概率分布:

1. 真实概率分布 (Tru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用 $p(x)$ 表示,这是我们期望模型达到的分布。在监督学习中,如果样本属于类别 $k$,那么对于类别 $k$,真实概率是 1,其他类别是 0。这是一个“onehot”编码的分布。
2. 模型预测概率分布 (Predicte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用 $q(x)$ 表示,这是模型给出的预测结果。

现在,我们想衡量 $q(x)$ 和 $p(x)$ 这两个分布有多么“不同”。这时,交叉熵就登场了。

交叉熵的本质:衡量“编码”的长度

交叉熵 $H(p, q)$ 定义为:

$H(p, q) = sum_i p(x_i) log q(x_i)$

我们来仔细品味这个公式。它看起来和信息熵很像,但关键的区别在于:

信息熵 $H(p)$ 是基于真实概率分布 $p$ 来计算的,衡量的是系统本身的不确定性。
交叉熵 $H(p, q)$ 是用真实概率分布 $p$ 来“加权”,但计算的是用模型预测的概率分布 $q$ 去编码真实事件。

打个比方,信息论中有个概念叫“编码”。如果我们想用最少的平均比特数来表示一系列事件,最理想的编码长度就是事件信息量的期望,也就是信息熵。

现在设想一下,我们用一个编码方案,这个方案是根据模型的预测概率 $q$ 来设计的。也就是说,对于概率越高的事件,我们给它一个更短的编码。然后,我们用这个编码方案去编码实际发生的事件(根据真实概率 $p$)。

如果模型预测得非常准,也就是说 $q(x_i)$ 越接近 $p(x_i)$,那么模型预测高概率的事件恰好是实际发生的事件。用 $q$ 设计的短编码就会用在实际发生的事件上,平均编码长度就很短。
如果模型预测得非常差,$q(x_i)$ 很多时候与 $p(x_i)$ 相悖,例如把高概率给了实际发生的事件($p(x_i)$ 很高),那么 $q$ 就会给这个事件一个很短的编码。但如果模型把低概率给了实际发生的事件($p(x_i)$ 很高),那么 $log q(x_i)$ 就会非常大,导致平均编码长度大大增加。

所以,交叉熵 $H(p, q)$ 实际上衡量的是:使用基于预测分布 $q$ 的编码方式,来编码基于真实分布 $p$ 的事件,所需的平均比特数。

为什么交叉熵是“代价”?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的目标是让模型的预测分布 $q$ 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分布 $p$。

代价(Cost/Loss):我们希望代价越小越好,这表示模型预测得越准确。
信息量:我们希望模型输出的“意外性”越小越好,意味着它对结果很有信心且正确。

交叉熵 $H(p, q) = sum_i p(x_i) log q(x_i)$。

思考几个极端情况:

1. 模型完美预测:假设真实分布是 $p = [1, 0, 0]$(表示样本属于类别 1),模型预测也是 $q = [1, 0, 0]$。
那么交叉熵是:$ (1 imes log 1 + 0 imes log 0 + 0 imes log 0)$。
虽然 $log 0$ 是负无穷,但乘以 0 也是 0。通常我们处理 $log 1$ 时,它等于 0。所以,在这种理想情况下,交叉熵为 0。
这符合我们对“代价”的期望:完美的预测应该带来零代价。

2. 模型完全错误预测:假设真实分布是 $p = [1, 0, 0]$,模型预测是 $q = [0, 1, 0]$。
交叉熵是:$ (1 imes log 0 + 0 imes log 1 + 0 imes log 0)$。
这时候,我们会得到一个非常大的正数($log 0$ 趋向于正无穷)。
这同样符合我们对“代价”的期望:完全错误的预测应该带来极高的代价。

3. 模型部分错误预测:真实分布 $p = [0.8, 0.2]$,模型预测 $q = [0.7, 0.3]$。
交叉熵为 $ (0.8 imes log 0.7 + 0.2 imes log 0.3)$。
真实分布 $p = [0.8, 0.2]$,模型预测 $q = [0.3, 0.7]$。
交叉熵为 $ (0.8 imes log 0.3 + 0.2 imes log 0.7)$。
你会发现,当模型把概率给错了方向时(例如,真实是猫但模型认为狗的概率很高),$log q(x_i)$ 对实际发生的事件 $p(x_i)$ 而言,会变得很大,从而推高交叉熵。

与KL散度的关系:更深层次的理解

交叉熵与KullbackLeibler (KL) 散度(也称为相对熵)密切相关。KL散度衡量的是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

$D_{KL}(p || q) = sum_i p(x_i) log frac{p(x_i)}{q(x_i)}$

我们可以把 KL 散度展开:

$D_{KL}(p || q) = sum_i p(x_i) (log p(x_i) log q(x_i))$
$D_{KL}(p || q) = sum_i p(x_i) log p(x_i) sum_i p(x_i) log q(x_i)$
$D_{KL}(p || q) = H(p) + H(p, q)$

也就是说,交叉熵等于真实分布的信息熵加上这两个分布的 KL 散度。

$H(p, q) = H(p) + D_{KL}(p || q)$

在机器学习训练过程中,我们优化的目标是最小化代价。而真实概率分布 $p$ 是固定的(由训练数据决定),所以它的信息熵 $H(p)$ 是一个常数。

因此,最小化交叉熵 $H(p, q)$ 就等价于最小化 KL 散度 $D_{KL}(p || q)$。

KL 散度衡量的是用分布 $q$ 去近似分布 $p$ 的“信息损失”。最小化 KL 散度意味着我们希望模型的预测分布 $q$ 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分布 $p$,从而使信息损失最小。

总结

1. 信息论基础:交叉熵源于信息论,量化了使用一个概率分布(模型预测 $q$)来编码另一个概率分布(真实 $p$)所需的平均比特数。
2. 衡量差异:它直接衡量了模型预测概率分布 $q$ 与真实概率分布 $p$ 之间的差异。
3. 代价与目标:模型的目标是使预测分布 $q$ 尽可能接近真实分布 $p$。交叉熵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代价函数”的角色,它的值越小,表示模型预测越准确。
4. 零代价的直观理解:当模型完美预测时,交叉熵为零,符合“零代价”的直观意义。当模型预测完全错误时,交叉熵趋向无穷大,反映了极高的代价。
5. 与KL散度的等价性:最小化交叉熵等价于最小化 KL 散度,而 KL 散度衡量了信息损失,这从信息论的角度证明了交叉熵是衡量模型好坏的合适指标。

所以,交叉熵之所以能成为强大的代价函数,是因为它不仅在数学上与衡量两个分布差异的 KL 散度直接挂钩,更在信息论的直观解释下,恰当地反映了模型预测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偏差”程度,并符合我们对代价函数“越小越好”的期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函数,如果是非负的,且当predict与label越接近,函数值越小,那么该函数就可以作为代价函数。

是标签label, 是模型的预测结果。

交叉熵损失的形式是:

事实上,把log去掉,或者换成exp,都能作为代价函数。

因为这类公式的背后原理都是“排序不等式”。

排序不等式指的是:

当 ,

,

有,

其中是的一个置换。

简而言之,就是顺序和≥乱序和≥倒序和。大的数和大的数配对相乘,小的数和小的数配对相乘,这样的顺序和是最大的。

交叉熵损失函数越小,意味着预测与真实标签越接近。此时应该越大。根据排序不等式,对于任何一个,当比较大时,也应该比较大,反之同理。这是符合直觉的,当某一个类的真实label很大时,预测分数也应该比较高,这才能保证损失函数较小。

根据排序不等式的思想,我们可以对交叉熵进行魔改。

原始版本:

内积版本:

协方差版本:

和 分别是p和q的均值

如果再除以p和q的标准差,那么可以得到相关系数版本(或余弦距离版本)。

指数爆炸版本:

双重否定版本:

禁止套娃版本:

user avatar

交叉熵这东西你如果理解为两个概率分布会发现它就是nonsense,你得把对数里面那个分布理解为真实的随机变量分布,而将对数外面那个理解为观察到的频率。然后你就会发现它就是最最原始的MLE(最大似然估计)套了个时髦的壳而已。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真实分布为 的随机变量,我们对它进行了N次独立同分布实验,对于每个可能的结果x观察到的次数为 ,那么它的似然值就可以写成

很好理解对吧,乘法公式,把每次实验的概率乘起来,然后合并相同的项写成幂次。这是个乘积的形式,取个对数可以得到求和的形式:

这个式子有两个缺点,第一它是个负数,第二它的数值跟样本数有关,样本越多数值越小,因此除以一下总的样本数归一化,再取个相反数,然后改用频率表示:

这就齐活了。

因此可以看出,交叉熵最小实质上就是似然值最大。我们可以证明,在给定 的情况下,使交叉熵最小的分布P一定有 ,只需要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就可以:

求偏导得到

即 和 成比例,再根据归一化条件得到

因此在有模型约束的条件下求交叉熵最小值,也就是让模型输出的分布尽量能接近训练数据的分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交叉熵,为何能成为衡量“错误”的利器?在机器学习的世界里,我们常常需要教会模型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无论是识别图片里的猫猫狗狗,还是预测股票的涨跌。而要教会一个模型,就得有一个标尺,来衡量它做得有多好,或者说,做得有多“差”。交叉熵(CrossEntropy)就是这样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尺度”,它巧妙地.............
  • 回答
    关于美国机场跑道交叉式设计多于平行式,以及国内多采用平行式的现象,这背后涉及机场规划的多种考量,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发展、地理条件、航空需求、空域管理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机场跑道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交叉式和纯平行式只是两种常见的布局形式,很多.............
  • 回答
    确实,我注意到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很多人喜欢把一个成语“交叉着说”。这不是说把两个成语硬生生拼凑在一起,而是更巧妙地将一个成语的字词拆开,然后插入其他词语,或者将前后两部分稍微错开,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既熟悉又带着点新意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大家会这么乐此不疲地玩转成语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你提到了一个关键点:这身装束和很多我们印象中“程序猿”应该有的那种不拘小节、甚至有点“宅”的气质似乎有点儿对不上。为什么计算机培训课程的老师们,尤其是在宣传照上,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西装、双手交叉”的经典姿势呢?咱们来捋一捋这背后的原因,这可不是简单的巧合。首先,得.............
  • 回答
    《金刚川》中,那两门防空炮无法打出完美的交叉火力,并非简单的“不允许”,而是一个极其严酷的现实困境,是战争残酷性的一个缩影。这背后,牵扯着无数层面的考量,从战术配合到战场环境,再到装备性能与兵力限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阻碍。首先,我们得理解电影中“掩护部队过江”这个场景的极端性。在志愿军的战术中,.............
  • 回答
    要说清楚美国DEA和ATF的职责,以及它们与普通警察的区别和交叉之处,咱们得从头说起,细致地聊聊。DEA(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美国缉毒局DEA,中文叫美国缉毒局。它的名字就说明了一切:专门打击毒品犯罪。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美国在毒品这一块儿的“专业狙击手.............
  • 回答
    前交叉韧带(ACL)撕裂手术前的准备,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更佳的关键环节。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提前做好功课。以下我将从几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出发,尽量详细地跟你唠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 手术前你要做的“功课”——了解你的身体和手术 彻底了解你的伤势: 首先,你需要清楚.............
  • 回答
    在德国的车站,你一定注意到过那些高高悬挂的站牌,以及铁栏杆上缘那两排略显奇特的交叉竖钉。它们并非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防鸟”利器。你可能会好奇,几根小小的金属钉子,怎么就能赶走那些在车站里盘旋的鸟儿呢?这背后其实是利用了鸟类,尤其是鸽子等常见城市鸟类的行为习性。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竖钉的设计原理。它.............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二战后,交错式负重轮怎么就销声匿迹了。你可能见过一些老照片,或者玩过一些早期坦克游戏,里面那些坦克履带下面,一排排的轮子排列得挺有意思,有的挨得近,有的离得远,这就是所谓的“交错式负重轮”,也叫“ হ্রাস 轮”或者“悬挂式负重轮”。它在二战时可是不少德系坦克的标志性配置,比如虎式.............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了好多画面和想法,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分析,而是更像是在回忆自己的感受,或者听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倾诉。说实话,你这个问题真的触动到我了,因为它里头藏着那种很深的、有点酸楚的期待和失落感。你想知道为什么交往过的男友,最后都没有强烈地想要娶你。这就像是在一片心心念念的田地里.............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闪过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我们平时关注的那些成交量巨大的明星股,它们涨跌起伏往往像坐过山车,但总有些股票,好像被遗忘在角落,交易清淡,却能不动声色地走出持续的上升行情。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交易不活跃”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确实是围绕着交通安全和包容性来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之所以交通信号灯至今仍普遍采用相同的圆形设计,而不是根据色盲司机的需求设计成不同形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共同促成了现状的形成。首先,我们得从“形状识别”的便利性和普及度上说起。人们驾驶汽车,在很大程.............
  • 回答
    交响乐里为什么老有谐谑曲?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说老有也不算太夸张,它在古典交响乐的结构中确实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贝多芬之后,可以说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标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捋。首先得明白,谐谑曲(Scherzo)这个词本身是什么意思。“Scherzo”在意大利语里就是.............
  • 回答
    交易行为之所以常被说成“反人性”,并非因为它完全违背了人类的基本天性,而是因为它许多方面都与我们根植于进化而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存在着深刻的张力。这种张力,就像一根紧绷的弦,稍有不慎便会断裂,带来情绪的巨大波动和决策的失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人类的原始生存本能说起。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资源稀缺、充满危.............
  • 回答
    我理解你对交易稳定性的困惑。这确实是许多交易者,尤其是新手,遇到的最大难题。它不是技术指标或者策略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心理和纪律的挑战。要说清楚为什么交易最难的是稳定,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情绪的漩涡:恐惧与贪婪的永恒对抗交易的核心驱动力,说到底,是人类最原始的两种情绪:恐惧和贪婪。 .............
  • 回答
    来英国七年,你说你交不到推心置腹的英国朋友,这背后肯定有不少原因,而且我完全理解你的困惑和可能带来的失落感。毕竟,到了一个新的国家,能有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点滴、互相支持的人,那种感觉是无可替代的。让我们一点点梳理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地方。首先,我想说的是,七年时间不算短了,这说明你不是一个轻.............
  • 回答
    吉利博越(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更新为星越L,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车型名称上仍可能提到博越)这款车在市场上一直备受关注,保有量也很大。但“交不出车”这种情况,通常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由一系列特定因素造成的。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原因,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1. 供应链的“卡脖子”环节——芯片短.............
  • 回答
    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江西高速公路官方微博和深圳交警官方微博的这场“隔空对话”,确实触及了不少公众的神经。要说大家怎么看,恐怕是众说纷纭,角度也多种多样。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事情的脉络。江西高速微博的“开炮”似乎源于一个普遍的观察,就是交警在执法时,很多时候是驾驶警车或者骑乘警用摩托车.............
  • 回答
    关于相声大师马三立和郭荣启之间“交恶”的说法,在相声界流传甚广,但若要深究其细节和原因,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完全是公开的“水火不容”。更准确地说,是一种长期存在的“隔阂”与“不合”,背后是复杂的人际关系、艺术理念的差异,以及时代背景下的个人选择所交织而成。要讲清楚这件事,得从头说起。一、 艺术上的起.............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