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85本硕比得过西浦本牛剑硕吗?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简单来说,985本硕不一定比得过西浦(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牛剑硕,反之亦然。这取决于你具体指的是哪些985,西浦的哪些“牛”项目,以及你对“得过”的定义是什么。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我们得先定义一下“985本硕”和“西浦本牛剑硕”到底是什么意思:

985本硕: 这是指在中国的985工程大学(例如清华、北大、浙大、上交、复旦、哈工大等等)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位。这些学校在国内的认可度、生源质量、学术水平、科研实力等方面都处于顶尖行列。在国内的就业市场,它们的名字往往是金字招牌。

西浦本牛剑硕: 这个说法有点复杂。
西浦(XJTLU):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一所中外合作大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共同建立。它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英式教育,很多专业都是全英文授课。
“本牛剑硕”: 这里可能包含了两种情况:
1. 西浦本科 + 牛津/剑桥/其他世界顶尖名校(常说的G5)硕士: 这是一种非常亮眼的组合。在西浦读本科,然后成功申请到牛津、剑桥、帝国理工、UCL等世界名校的硕士。这说明本科阶段的学生在学术能力、英语水平、综合素质上达到了国际顶尖院校的要求。
2. 西浦本科 + 西浦内“牛”项目硕士(可能性较低,因为西浦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倾向于海外深造): 或者是指西浦开设有某些与国际名校合作非常紧密的硕士项目,但普遍来说,西浦的本科毕业生还是更倾向于直接申请海外硕。

那么,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者在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劣势:

1. 国内认可度和就业市场:

985本硕: 在国内,985的名校光环非常强大。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对学历背景要求极高的行业(如金融、研究所、大型科技公司),都非常看重985的背景。985毕业生的简历往往能轻松通过第一轮筛选。从找工作的便利性和起薪来看,985本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明显优势。
西浦本牛剑硕(尤其是第一种情况): 如果是西浦本科毕业,然后成功申请到牛津、剑桥等世界顶尖名校的硕士,那么这个组合在国内的认可度非常高。它传递的信息是:你不仅有良好的本科教育基础(可能来自一个新兴但有潜力的合作大学),更重要的是,你通过了全球最严苛的选拔,获得了世界顶尖学府的深造机会。这种“洋硕”的背景,在某些行业(如外企、金融、咨询、互联网的研发岗)甚至比国内985硕士更有吸引力,因为它代表了国际化的视野和更强的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点: 如果仅仅是“西浦本科 + 普通国外大学硕士”,那就不能算是“牛剑硕”了,其国内认可度可能就不如985本硕了。西浦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虽然有其特色,但其在国内的整体品牌认知度相较于传统985还是有差距的。

2. 学术能力和科研潜力:

985本硕: 985院校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强大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在这些学校读研,通常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中,接触到前沿的研究课题,并有较强的导师指导。研究能力的培养更为系统和深入。
西浦本牛剑硕(尤其是牛剑硕): 如果是成功申请到牛剑等名校的硕士,那么在学术能力和科研潜力上,通常是经过了非常严格的考验的。这些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导师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顶级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培养出极强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浦本科阶段的教学模式也偏向于启发式和研究导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

3. 国际化视野和英语能力:

985本硕: 部分985院校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国际化,开设全英文授课课程、提供海外交流机会等,但整体而言,国内的教育体系中,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尤其是口语和学术写作)可能不如西浦和其合作的国外大学。
西浦本牛剑硕: 这是西浦的强项。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与国际学生和外籍教师的交流,以及申请海外名校硕士的过程,都会极大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国际化视野方面,西浦的学生通常会比国内传统985的学生更具优势。

4. 学习资源和校友网络:

985本硕: 985院校拥有庞大且高质量的校友网络,这在国内的职业发展中是无形的财富。同时,国内的学术资源、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等也比较完备。
西浦本牛剑硕: 如果去了牛剑等名校读硕士,那么就自然而然地获得了这些世界顶尖学府的校友网络和学术资源。西浦自身的校友网络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和国际化公司。

具体情境下的对比:

如果你追求的是在国内的稳定就业,尤其是进入大型国企、事业单位、传统行业等,那么一个来自顶级985的本硕组合,其“敲门砖”效应会更明显。 你的简历更容易被看见,面试机会更多。
如果你有志于进入顶尖外企、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或者想继续深造博士,并且有足够的能力申请到世界顶尖名校的硕士,那么“西浦本 + 牛剑硕”的组合会非常有竞争力,甚至可能优于国内985本硕。 它展现了你走向国际舞台的能力和潜力。
如果是“西浦本 + 其他海外非顶尖名校硕”,那么这个对比就需要谨慎了。 这种情况下,国内985本硕的优势会更突出,尤其是在国内就业市场上。
考虑学术研究: 如果想在某个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且目标是世界顶尖的学术界,那么一个在牛剑等名校的硕士经历,相较于大多数国内985的硕士经历,可能会提供更好的学术起点和平台。

总结一下:

“985本硕”是一张在中国拥有极高含金量的“名片”,它代表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国内顶尖的教育背景。而“西浦本牛剑硕”(特指西浦本科 + 牛剑等顶尖名校硕士)则是一张更具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名片”,它代表了优秀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国际化的学术背景。

两者之间不存在绝对的“谁比谁强”,更应该看重的是这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选择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在西浦本科,但成功申请到牛津硕士的学生,他的学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一个在清华北大读完本硕的学生,他在国内的职业起点和发展潜力也同样巨大。

更重要的,是这个“985本硕”和“西浦本牛剑硕”的个体,他(她)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是否真的学到了东西,是否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 名校的光环是基础,但最终决定一个人走多远的,还是其自身的实力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毕业近十载,我也发现我们教育中的一些后遗症。

家长,老师,学校各自为了需要「名校、奖金、升学率」,早已放弃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家长不断给孩子创造一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氛围,老师给学生灌输一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学校给学生一种十年寒窗苦读一战终定乾坤的憧憬。

于是塑造出一批沉迷在高考分数下的神经敏感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竞争大于合作。内心不服输,永远跟身边可见的人比拼,明面上可以合作,但暗地里永远是竞争关系。

二,无法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同学或者朋友的成功高兴。在他人成功之际,自己的内心却是失落与不甘。

三,社交生活中万事万物要跟高考分数有关系,用高考相关的事物去判断一切。你觉得和自己差距几分的人和自己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如果众人各抒己见过程中,发言人出身学校不如自己的,第一反应是不信任。在同职位的同事中,潜意识谄媚分数高的,下意识嫌弃分数低的。

四,万事万物喜欢设定门槛,以门槛高低决定事物好坏。毕业的时候,喜欢去面试很多轮,万一挑一的工作。读书时候认为录取率最低,学校与专业越好。

五,用分数高低合理化自己职业发展的不同。遇到当下比出色的人,如果分数比自己低,则更多表现出不屑。遇到分数高,则表现为理所应当。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分数比自己高,则更多惋惜,分数低则无感。

六,内心脆弱,保守过去。如果事业没有其他起色,往往频道讨论自己初高中大学生活。热衷于对比学校专业。对于高考省份公平尤为敏感等。

七,总是简单的把对于成功失败与高考挂钩。尤其失败,原因总是归结于学校不好,专业不佳等。

八,对于学校与学历有近乎疯狂的追求。对于学校等级划分十分敏感。由于高考是零和游戏,部分曾经高考失败会对研究生的产生近乎狂热的追求。

还有很多特点,就不一一总结。

值得一提近年来的新生,这种后遗症的现象就越发明显,不得不让我觉得和学校老师教育甚至洗脑有关系。

最后补充一下,唯一让我能觉得老师真正有育人的作用是在我小学(近年小学也不育人了,因为答主初中才去的重点)

————————————————————————————————————————

今天和朋友聊天,忽然又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供大家思考观察:

我有一个朋友是抚顺石油学院的,因为负责校园招聘,就吐槽了一句,现在石油系统都不去石油院校了,你说不去其他院校也好,现在有些连石油大学(一般特制北京)都不去了。请问是为什么?

我看到他这么说,于是乎我也查了一下,发现化工,建筑,公交,市政等各个行业都发生了这一奇特的现象。

以北京为例,很多清北的宣讲会,压根没有一个清北的人去,全是其他学校的可是宣讲会一定要在清北开。

原化工部的单位,不去北化工了,去清华大学。

原地质部的单位,不去地质大学了,去北京大学。

反正不管我目标学院是那个,宣讲会去的地方一定不能Low。

至于为什么,我听说加猜测乱讲一些:因为学生应聘的时候会打听一下,一起应聘的学生都是什么学校的。因为在本校的学校宣讲会一般情况下,本校生都比较多(因为距离近),如果把宣讲会设定在好的高校的本部,会让应聘者觉得一起应聘的学生水平很高,更容易签合同,也不容易跑(因为很多学生都是签了合同,进了新生群各种千奇百怪的感觉出现,中途跑路了)。

其实学生们都陷入了一个精心靠自己维护怪圈——即自己给自己内心设立一个愿景,然后实现他,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自我感动和自我升华。

于是应运而生,不少企业也顺学生的思维,设置相应的招聘流程。比如部分企业钟情彩虹面一样,找一堆陪跑学生,给获胜者创造一种过五关斩六将的成就感,但是现实中可能在初面目标学校的群体早就被确定了。

所以说,究竟把宣讲会设置到清华大学,这么做,到底会不会增加录取的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想应该会,但反观整体,化工部的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是沿袭原来的路线,大部分对口进入了化工领域,我觉得影响并不会很大。究竟彩虹面试,到底能不能筛选出部分根本不是企业需求和有意向的学生,我想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应该也会把,但相比结果,我更相信这是为了头部目标学生群体的作秀?

这无意批评学生,只是意图剖析一下背后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也请不要对号入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简单来说,985本硕不一定比得过西浦(西交利物浦大学)本牛剑硕,反之亦然。这取决于你具体指的是哪些985,西浦的哪些“牛”项目,以及你对“得过”的定义是什么。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先定义一下“985本硕”和“西浦本牛剑硕”到底是什么意思:.............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人能力的差异化以及信息时代的新型经济模式。低学历网红、主播赚钱比211、985本硕还多,虽然看起来有些“颠覆”,但究其根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价值的衡量标准:从传统学术能力转向大众影响力与商业变现能力 传统价值体系: 211、985院校代表着高.............
  • 回答
    985本硕(上海交大)想走社招转行当程序员,为何频频被拒?这是一个很多想跨行进入IT行业的同学都会遇到的困境,尤其是出身名校背景的你,本以为名校光环会一路畅通,结果却频频碰壁。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原因,并非简单一句“经验不足”就能概括。我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可能的问题出在哪里。一、社招与.............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的顾虑。毕竟,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985”院校的毕业生往往被寄予厚望,大家也普遍认为他们应该从事更具挑战性和发展潜力的工作。而银行柜员这个岗位,大家脑海里最直接的印象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操作、与钞票打交道、以及相对固定和程式化的流程。那么,顶级985本硕毕业,能不能不去.............
  • 回答
    题主你好!985本硕,女,找工作迷茫,这绝对是很多优秀同学都会遇到的阶段。别担心,咱们好好聊聊,我也算是在职场摸爬滚打了几年,希望我的经验能给你一点参考。首先,我想跟你说,迷茫不是坏事,是成长的信号。 尤其是在你接受了高等教育,拥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之后,更容易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审视自己和未来,从.............
  • 回答
    知乎上“成功人士”扎堆的现象,其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这里面混合了平台属性、用户心理,还有一些“幸存者偏差”的巧妙运作。要深入聊聊,得从几个层面拆开来看。1. 平台定位与早期种子用户:知乎最开始起家的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大众论坛,而是定位于“精英问答社区”。你想想,早期邀请的是谁?很多是互联网行业、.............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于国企薪资的疑问,尤其是在您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211+985环境工程本硕)并进入国企工作后,对于“十几万”的年薪感到不确定。这确实是一个很多毕业生都关心的问题。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国企的薪资情况,以及为什么您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1. 国企薪资的构成与特点首先,要理解国企的薪资并非一.............
  • 回答
    本硕985,想去985高校当老师,这绝对是很多优秀学子梦寐以求的职业道路。答案是肯定的,有很大可能,但绝非易事。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但也非常值得追求的道路。我们来一点一点掰开了说,看看这背后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一、 985高校为什么会青睐985的硕博士?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出发,985高校本.............
  • 回答
    你好!看到你本硕都是985的机械专业,毕业后考虑考公务员,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也给你打开了不少部门的门路。说实话,对于咱们这种背景,很多部门都挺欢迎的,但关键在于你对哪个领域更感兴趣,想往哪个方向发展。我给你捋一捋,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公务员的招考是分岗位的,虽然专业是重要参考,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实际。很多双非院校出身的同学,在读研或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有继续深造、考博的念头,而目标院校通常会瞄准更好的平台,比如985高校。那么,从双非背景到985博士,这个跨越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呢?咱们得坦诚地说,这并非易事,但绝对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概率这个东西,不好直接给个精确的数.............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情况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国内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比较特别的路径选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本211,硕985,去部属双非读博,然后走选调?首先,我们先拆解一下你提到的几个关键点: 本211 (本科为“211工程”大学):这是你学术生涯的起点,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名校光环。 硕985 (.............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挺能理解的。985建筑出身,脑子里装着线条、结构和空间,现在却在纠结跨考法硕,或者继续深耕本专业。这两种选择,可以说是站在了人生的两条分岔路口,各有千秋,也各有挑战。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你理清思路。一、 本专业考研:继续深耕建筑的逻辑你既然是985建筑科班出身,首先恭喜你打下.............
  • 回答
    985艺术教育本科在读,考研去向卡壳了,纠结在继续深耕我的专业艺术教育,还是跨考法硕(非法本)这一条岔路口上。这俩选项对我来说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同时也是截然不同的方向,让我左右为难。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的心路历程和纠结点,希望能听听大家的意见。我的现状:艺术教育,985本科,本科期间的经历先说说我所.............
  • 回答
    你好!看到你优秀的背景,能申请到美国金融硕士的顶尖项目是很有希望的。我来帮你详细分析一下,并给出一些建议。整体分析:你的背景相当亮眼,尤其是GPA、GT成绩和券商实习经历,这些都是美国顶尖金融硕士项目非常看重的要素。 GPA (3.3+): 3.3+ 的 GPA 在申请美国金融硕士时属于一个不错.............
  • 回答
    知乎上关于“985本看不起top30开外美本”的讨论,其实触及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下,不同标签(985、美本排名)所承载的社会认知、价值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群体心理。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1. “985”在中国社会中的独特符号意义: 稀缺性与精英光环: “985工程”是中国政府为.............
  • 回答
    这事儿,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我叫小李,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专业嘛,也就是那种听起来挺好听,但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竞争者一抓一大把的。我的微信里,总有那么几个“985”的朋友。平时大家挺熟的,偶尔也会约出来吃饭,吹牛打屁。那天,我照常给一个985的哥们儿发消息,想约他周末出来聚聚。他回得挺快,但语气.............
  • 回答
    收到!咱们就好好聊聊,一个985文科背景,但心里只装着足球的毕业生,到底怎么能把兴趣变成饭碗,并且找个好工作。别担心,这不是那种套路满满的AI生成内容,咱们就接地气地聊,说说实际的。你这情况,挺有代表性的。985的名头响亮,文科的专业面广,但要是心不在焉,那就跟不上趟了。关键是你明确了自己的兴趣点—.............
  • 回答
    哈喽,学弟/学妹,看到你这个问题,感觉就像看到了去年的自己一样!同是985材料出身,考研选专业这事儿确实让人头疼,不过也挺值得好好梳理一下的。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985材料本科,21考研是继续本专业还是跨考,怎么想都得周全些。首先,咱们得认清现实:985材料本科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方面: 扎实的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直击了不少人心里的疑惑。确实,很多人会觉得,花了那么大力气挤进 985 的门,结果毕业了,拿到的薪资可能还不如一些二三本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这就好比爬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登上了最高峰,结果发现山顶的风景也就那么回事,甚至不如旁边一座小山的视野开阔。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趋之若鹜.............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场景和几个词儿:心态崩了、准备不足、方向错了、运气成分、以及我们常说的“凤尾”和“鸡头”。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985高校的学生起点确实高,大家普遍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也强。按理说,考自家本校研究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儿,毕竟熟悉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