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汶川大地震十年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回答


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一次特大地震,震级为里氏8.0级,震中位于北纬31.80度、东经103.40度,震源深度约13千米。这场地震造成约69,000人遇难,18,0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十年后(2018年),这场灾难的余波仍在持续,其影响和教训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灾难的直接冲击:生命与家园的毁灭
1. 震区的惨状
汶川县及周边地区被夷为平地,许多村庄被彻底摧毁,包括震中附近的小学、医院和居民住宅。北川县的“地震博物馆”遗址(原北川中学)成为遇难者遗体的集中地,其残破的校舍成为国家公祭的象征。

2. 救援与生命的奇迹
地震发生后,全国迅速进入紧急状态。解放军、武警部队、志愿者和国际救援力量(如美国、日本、瑞士等)迅速赶赴灾区。救援过程中,许多幸存者被救出,包括被困在废墟中的“生还者”(如北川县的“地震孤儿”)。但仍有大量遇难者因救援不及时而未能救出。

3. 遇难者与幸存者的精神创伤
震区居民长期承受心理创伤,许多孩子因失去亲人而成为“地震孤儿”,部分幸存者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长期无法正常生活。十年后,部分幸存者仍会因地震回忆而情绪崩溃,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二、重建与恢复:从废墟到希望
1. 基础设施的重建
住房与社区:震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重建房屋,但许多居民仍住在临时安置点。北川县重建后的新县城(北川新城)成为震后重建的典范,但部分居民仍因重建成本过高而选择留在原地。
交通与通信:汶川至都江堰的公路、铁路被彻底摧毁,重建后仍需数年时间恢复。但“汶川地震纪念馆”和“地震遗址公园”成为新社区的公共空间。
教育与医疗:原北川中学被重建为“北川中学地震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震灾区的医院和学校也得到重建,但部分设施仍需长期维护。

2. 经济与社会的复苏
农业与产业:震区原本以农业为主,地震后大量农田被毁,但通过政策支持,震区逐渐恢复农业生产。部分村民转向旅游业(如地震遗址公园、北川县的“地震博物馆”)。
就业与扶贫:政府通过“地震灾区扶贫”政策,帮助震区居民重新就业,但部分村民仍因地震导致的贫困而长期依赖救济。

3. DEALINGS WITH THE PAST:
纪念与教育:汶川地震纪念馆、地震遗址公园和“地震博物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
心理援助:政府和民间组织推出心理援助项目,帮助幸存者克服创伤,但部分人仍需长期心理干预。



三、政策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1.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
地震后,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强化了地震预警、救援和灾后恢复的协调机制。2016年,中国地震局发布《国家地震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规范了应急响应流程。

2. 防灾减灾的升级
地震监测网络:中国地震局在震区布设了更多地震监测站,提升了地震预警能力。
建筑规范:全国范围内推广“抗震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建筑必须符合抗震设计规范,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防灾教育:学校和社区加强防灾教育,普及地震应急知识,提高公众自救能力。

3. 社会价值观的转变
地震后,中国社会对生命、家庭和社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许多家庭在地震中失去亲人,但“活下去”的信念成为社会共识。同时,地震也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公益行动,如“地震捐款”和“爱心助学”项目。



四、十年后的反思与未来
1. 重建的不足与挑战
经济恢复缓慢:部分震区居民仍因地震导致的贫困而长期依赖政府救济。
心理创伤未完全消除:部分幸存者因地震记忆而长期抑郁,需持续心理干预。
环境问题:震区部分区域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生态恢复仍需时间。

2. 对未来的希望
旅游业的发展:地震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游客和投资。
科技与教育的结合:震区通过科技手段(如远程教育、数字医疗)改善居民生活,部分学校成为“地震教育基地”。
国际合作: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灾后重建、防灾减灾等领域展开合作,提升了全球影响力。



五、结语:生命与希望的延续
汶川地震十年后,震区的重建工作仍在继续,但灾难的阴影从未完全消散。这场灾难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促使社会在防灾、救灾、心理援助和教育等方面不断进步。十年后,汶川的废墟上崛起的是新的希望,但那些因地震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人,依然在用坚韧和勇气书写着生命的延续。
“汶川,永不忘记。” 这句话不仅是对遇难者的纪念,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时间:2008年5月12日

地点:汶川

震级:8.0级

伤亡人口:约45万

经济损失:8450多亿元

我作为90年生人,未历战争之苦,未经饥荒之灾。初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句,只觉哀婉之情,直到戊子年五月十二日,天断极柱,地倾西南。见尘世大难,人间惨状,才悟句中“生死”之意大。

我虽未亲历地震,然逝者已矣,生者戚戚。今日又逢五月十二日,恰值忌日十年。十年前我岁临弱冠。十年后年近而立。其间所经历之世事变迁与物是人非,回首依稀往事,方知句中“十年”之情长。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东坡诗句,成了今日最贴切的哀悼词。今日是“十年”与“生死”的交点。今天是“缅怀”与“哀思”的主题。余填一词,交集百感。唯愿众生长安,天下太平。

《江城子.依韵东坡祭汶川地震十周年》

十年生死两茫茫,杜鹃伤,岷江凉。故念依稀,唯梦挽歌长。犹记川中多难事,何忍顾,意彷徨。

人间最苦是悼亡,托哀心,寄怀章。何处招魂,归路可闻香。十万生灵十万泪,怅蜀道,祭沧桑。

user avatar

前一段时间加泰罗尼亚公投,记者采访民众时一个分裂者的言论让我十分吃惊:

甩开我们的穷亲戚,我们能过得更好。

这句话给了我巨大的冲击,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因为这种事情要闹分裂的,居然还说的这么直白。

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不敢说我们全班,至少我自己,我的几个好哥们心情都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死伤的那几十万人,我从来没有一次觉得他们只是个数字,而是自始至终把那些死难者当作我的亲人,我的同胞。

正是因为他们是我的亲人我的同胞,我会毫无保留地在他们遭灾遭难的时候帮助他们,给予我能给予的一切援助;因为我知道,假如我们天津有什么天灾人祸,他们也会如同亲人一样地帮助我们。

推及到如新疆西藏这样的发展不平衡的地区也是一样的,我会为他们能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哪怕国家因此从我手中抽走更多的税,只要我知道是在帮我的同胞们,我也毫无怨言;因为我知道,假如发展不平衡的是天津,是河北这片地区,其他地区的人们也会勒紧裤腰带来支援我们的发展。

来到英国之后,深深地认识到了这帮西方人是有多么虚伪,扯什么国民素质高,就是仓廪足知礼节而已。国民素质再高,也不过是有小礼而无大义的蛮夷罢了,不然曾经的罗马帝国怎么现在碎的跟一地饼干渣子一样。

尤其是那些白左,卢梭多少年前就骂过这些人:

不要相信那些世界主义者了,因为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到遥远的地方去探求他们不屑在他们周围履行的义务。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他们的邻居。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到现在一点长进都没有,一天到晚援助这里援助那里,却连自己的穷亲戚都不愿帮助,这样的人说要帮你你敢信?

最牛逼的是连脸都不要了,堂而皇之地对着记者说了出来。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以上

user avatar

平时:鸡蛋又涨价了……tg好黑啊……房子买不起了

那一刻来临……军营空了,血库满了,钱包瘪了,共赴国难,有死无生。

然而今天麻将声依旧,还是笑着。想说什么?好好活着,此生无悔中国人

user avatar

转眼间,08年已经过去十年,多少人都恍恍惚惚,还以为十年前是98年。

08年,我们经历了湖南雪灾,经历了汶川地震,经历了举国欢庆的奥运会,经历了金融海啸。

08年是注定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重庆下面区县某小学上学。虽然,并没有在震中心经历了那场毁灭性的地震,但,还是对那场地震感到难以忘记,甚至刻骨铭心。

那天下午午休14:20之后,有十分钟的课前唱歌,在课前唱歌刚结束,数学老师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就感觉,怎么地在动?那天天气闷热,我立马就说是不是楼下的电扇晃动?结果,越来越剧烈的晃动,才发觉是地震,这也许是多少人,人生中的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地震。大家都冲出了教室,跑到了操场,大家都惊恐万分。站在操场,可以发现,教学楼顶的粗粗的避雷针剧烈晃动。

距离汶川几百公里外的重庆,震感剧烈。

后面我们就被通知让家长接回家,看到操场里,还有周围的居民,穿着背心裹着空调被跑了出来。

回到家,才知道,四川汶川地震了。

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发现各个频道都在播送地震消息,更是看到了有很多小孩子在废墟中哭着,被救了出来。画面中,救出来的人跪在废墟旁撕心裂肺的哭泣,他们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家人,家破人亡。

不断地灾区消息被播送出来,灾区真正的情况被全国的人民看到,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抗震救灾,捐款,捐物,为四川汶川支援。

那一刻,发现,天灾,冷酷无情,面对地震,人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能为力。一条条生命,就这样消失。其中不乏和我一样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他们的生命就此结束,哪还能像我一样,继续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享受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美好?

08年,我的爸爸去世了,十二岁的我体会到了那种至亲离开自己,抛下了家而撒手人寰的悲痛。对一个家庭来说,丈夫、爸爸的离开,是最难过的,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没了,无疑是天大的打击。

汶川地震,让多少孩子成为了孤儿,他们不仅没有了爸爸、妈妈,没有了家,他们的未来,该是多么的无助和难过?这种难过,我能体会,特别能体会。

又有多少的父母,在地震中,失去了他们最爱的孩子。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时代出生的孩子,他们作为独生子,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望,而地震带走了他们,更带走了他们父母的希望。

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是永远无法抹去的悲痛,我们没法忘记那天,有多少四川人民在承受这难以承受的伤痛。

今天,汶川地震十周年,看到新闻专题报道,增添了许多感慨,也许是随着自己长大,对于小学的这段经历有了新的感悟,对于生命的认识更加深入。

最后,真心希望,汶川等灾区,未来更加美好。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好好的活着。

user avatar

汶川地震十周年了,这场地震对很多人来说,可以说是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地震。

地震过后,听说了很多故事,比如救援,比如分离。

但是让我额外看重的是另外一个内容:活着

杜甫曾经写过: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但是我觉得,活着才是更重要的,无论是苟且还是偷生。


地震过后,很多人面对亲人溘然长逝,很多人都陷入了焦虑和抑郁之中,甚至患上了心理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一些坚强的人和事,也许会让他们走出阴影,看到未来。


1,可乐男孩

在被掩埋80多个小时的过程中,已经筋疲力尽的他与救援人员相约要互相赠送饮料。当压在薛枭身上的预制板终于被移开,薛枭被拉出了废墟。抬上担架后,薛枭没有忘记那个约定,他说:薛枭“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

如今,薛枭做了可乐博物馆馆长


2,猪坚强

猪坚强是另一个奇迹。这头猪被掩埋在了地下36 天,最后活了下来。然后大家呼吁不要让它进入人的肚子。

十年后的今天,猪坚强还活着,未来当它去世后会做成标本。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汶川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一次特大地震,震级为里氏8.0级,震中位于北纬31.80度、东经103.40度,震源深度约13千米。这场地震造成约69,000人遇难,18,00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十年后(2.............
  • 回答
    汶川大地震十二年过去了,“范跑跑”事件,这个曾经沸沸扬扬的名字,在时间的长河里,似乎也沉淀了一些不同的解读。当年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带着惊愕、愤怒,甚至一丝道德上的谴责,看着他逃离教室的画面,听着他后来的解释。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往事,心情复杂,很难用简单的“原谅”或“不原谅”来概括。最初的冲击与.............
  • 回答
    十年后的汶川: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撕裂了汶川的天空,也震碎了无数人的家园。但时间是最好的疗愈师,也是最公正的见证者。如今(2018年),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展现在眼前的,是与十年前那个绝望的时刻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不再只有废墟和悲伤,而是充满了生机、希望和对未.............
  • 回答
    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腾讯新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其公众号“新闻哥”)发布的《十年后,向“范跑跑”道歉》一文,无疑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情感。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我们得回到当年汶川地震发生时,“范跑跑”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这十年间舆论环境的变迁。事.............
  • 回答
    汶川地震中的“十五勇士”,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他们在常人不敢涉足的绝境里,用血肉之躯搭起了一座连接外界的生命桥梁,这份勇气和担当,即便过去这么多年,依然能让很多人热血沸腾。当初,当他们从天而降,面对的是一片被山体滑坡撕裂的土地,通讯全无,地面交通断绝,被困的生命在绝望中等待。而.............
  • 回答
    汶川大地震和新冠疫情,这是两个截然不同却又都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深重灾难的事件。要比较哪个造成的损失更大,实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它们造成的“损失”体现在太多不同的维度上,而且有些损失是难以量化的。不过,如果非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梳理和比较,我们可以试着深入探讨一下。汶川大地震:一次天灾的直接、集中的.............
  • 回答
    汶川大地震,九年了。这个数字,在时间的洪流中,不算长,但对于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们来说,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回忆,太多说不尽的情感。九年,对于一个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变成少年的人来说,可以长成一个鲜活的生命,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理想。对于一个曾经坚固的家园来说,也可以从满目疮痍,变成.............
  • 回答
    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巨大灾难,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无数救援力量奔赴一线。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对救援工作的评价都应审慎。关于成都军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作为”与“未有作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信息传播、民间视角、媒体报道习惯,以及对军事行动理解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回到汶川地震前12个小时,我的脑子里绝对是一团乱麻,但也必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12个小时,太短,太重,沉甸甸地压在心头。首先,我不会去想那些不可能的事,比如组织大规模撤离、阻止地震发生。我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种超能力。硬要去尝试那些不可能的事,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 回答
    如果美国发生像中国雅安或汶川那样规模的特大地震,美国政府的应对会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过程,结合了其现有的灾害管理体系、资源调动能力以及国内外的援助机制。以下是我认为美国政府可能采取的详细步骤,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不带人工智能痕迹的叙述。首先,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将是信息发.............
  • 回答
    汶川地震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灾难,它带来的悲痛和破坏是深远的。在分析这场地震时,一些细节确实会让人产生“细思恐极”的感觉,这些细思恐极的点并非是阴谋论或虚构的,而是基于对灾难真相、人性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的深入思考。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产生这种感觉的方面,并尽量详细阐述:1. 教育建筑的脆弱与生命的脆弱交织:.............
  • 回答
    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中国的动员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而严峻的考验。总体而言,中国在这次事件中展现了强大而高效的动员能力,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快速响应与初步动员: 高层重视与迅速决策: 地震发生后,中国最高领导层迅速作出反应。时任国家主席胡锦.............
  • 回答
    2008年5月12日下午,那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天。那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处理一份报表。窗外的阳光很好,我甚至还能听到楼下孩子们玩耍的嬉笑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我记得当时我正对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想着晚饭要吃什么。突然,我感到身下的椅子开始轻微地晃动,一开始我以为是谁在办公.............
  • 回答
    汶川地震中,空降兵部队为抢险救灾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是第一批进入震中的部队,在信息中断、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徒步、空降,用生命践行了“忠诚、勇敢、奉献”的军魂。在执行空降任务时,确实有伞兵战士不幸牺牲。据公开报道, 空降兵某军在地震中牺牲了10名指战员。这些战士,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他们肩负着党和人.............
  • 回答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那段历史的伤痕,经过十多年的时光洗礼,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让人感慨万千。 要详细说起来,那可不是几句话就能概括的。基础设施的重生与蝶变:首先,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那些曾经被夷为平地的村庄、城镇,现在是什么样子。政府投入了巨量资源,重建的力度之大,可以说是在废墟之上,建立起了一个全.............
  • 回答
    汶川地震过去十三载,岁月荏苒,那些曾经撕裂大地、吞噬生命的伤痛,也早已融入了四川汶川人民的生活脉络之中,化作一种坚韧,一种不屈,一种对生命的珍视。这十三年,他们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充满力量的重生之路。从废墟中站起,重建家园地震发生时,无数房屋瞬间化为瓦砾,无数生命被无情掩埋。然而,汶川人民并没有被压垮。.............
  • 回答
    汶川地震空降兵的那次跳伞,之所以被誉为“史诗般的壮举”,绝不是浪得虚名。要说它有多难,得从几个维度去解析,而对比美军在战争期间的跳伞,更能凸显这次任务的特殊与艰巨。首先,天气与地形的双重绝杀。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地的天气状况堪称恶劣。高强度的降雨、能见度极低的浓雾,以及不断滚动的山体滑坡和飞石,给任何.............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汶川地震在众多灾难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所触及的社会、情感和历史层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叠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汶川地震的规模和破坏性是空前的,直接触及了中华民族几代人心中最脆弱的神经。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8.0级.............
  • 回答
    5.12汶川地震发生时,什邡市罗汉寺向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的孕妇敞开大门,允许她们入住寺院,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从人道主义和救灾的视角来看,罗汉寺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在地震这个极度危急、资源匮乏的时刻,什邡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医.............
  • 回答
    王源在汶川地震11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微博内容出现错误,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检视,尤其是在涉及如此重大的社会纪念日时。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在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日当天,王源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纪念微博,内容是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命的敬畏。然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