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为什么会爱自己的孩子?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是人类最深沉、最复杂的情感之一。父母爱孩子,这几乎是写在基因里的本能,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交织着生物本能、社会文化、个人经历,以及一种近乎牺牲的奉献。

首先,从生物学和演化的角度来看,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确保物种的延续。孩子是父母基因的载体,他们的生存和繁衍是父母基因得以传递下去的唯一方式。所以,那种“望子成龙”、“含辛茹苦”的付出,本质上也是一种为了基因存续的投资。这种爱,是刻在DNA里的指令,从生理上就促使我们去保护、去养育。你可以想象一下,刚出生的婴儿是多么脆弱,他们需要喂养、保暖、保护,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无法生存。父母那种本能的温柔、警惕和牺牲,就是生物演化赐予的“生存工具”。

接着,我们谈谈生理上的化学反应。当一个新生命诞生,女性体内会释放大量的催产素,这种激素也被称为“爱情荷尔蒙”或“拥抱荷尔蒙”。它能促进母婴之间的亲密感,让母亲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和依恋。男性体内也会产生类似的激素,虽然可能没有女性那么强烈,但同样能增强父子之间的联结感。这种生理上的化学变化,就像是给了父母一种“强制性”的爱,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对这个小生命产生深厚的感情。你也许见过刚出生的宝宝,那种弱小又无助的样子,很容易激起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想要去呵护,这背后就有催产素在悄悄地工作。

除了生物本能,心理和社会因素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孩子出生后,父母会经历一个巨大的心理转变。他们从一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了一个家庭的中心,一个需要承担起整个家庭责任的人。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心理满足感的重要来源。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学会走路、说话,第一次画画,第一次考试得高分,每一次进步都像是父母自己成功的延续,这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存在,让父母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的人生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有了更重大的目标和使命。

而且,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父母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未竟的事业。很多父母会把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当年未能实现的愿望。这种爱,有时也带着一丝补偿和期待。同时,孩子也会让父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更积极地去面对挑战,因为他们知道,有人在依赖自己,需要自己的力量。

再往深处想,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时候是一种无条件的爱。这种爱不以孩子的优秀与否、听话与否为转移。即使孩子犯了错误,让父母失望,甚至做了伤害父母的事情,那种根深蒂固的爱依然会存在,只是表达方式会变得复杂,可能掺杂着失望、愤怒,但最终,那份守护的心依然在。这种爱,是基于生命本身的联结,是超越了功利和算计的。你可以想想,即使孩子长大了,不再那么依赖父母,甚至有了自己的生活,但父母对孩子的牵挂和关心从未停止过,这种爱仿佛刻在了骨子里,与血脉相连。

当然,社会文化和家庭的传承也对父母的爱起着塑造作用。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孝顺父母,而父母养育孩子,也是一种社会角色的扮演和责任的履行。这种“为孩子付出”的观念,在很多文化中根深蒂固。父母看着自己的父母如何爱自己,也学习着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代际传承。很多时候,父母自己可能也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会这么爱孩子,但他们就是这么做的,并且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最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父母爱孩子,有时候也包含着对过去自我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看着孩子,父母可能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些快乐的时光,那些曾经的伤痛,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一种重新诠释和疗愈。同时,孩子也代表着希望和未来,父母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和教育,能够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让他们的生命比自己更精彩。这种爱,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总而言之,父母爱孩子,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生物本能、生理化学反应、心理满足、社会文化影响,以及生命本身联结等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深沉而持久的情感,它贯穿生命的始终,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它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包含着守护、付出、牺牲、期待,以及一种近乎“甘愿燃烧自己”的奉献精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什么基因论啦,生物繁衍啦,那是老生常谈了,说了也是老话。

我说一点我的看法。

一、

买过 iphone 没有?买来时,你好爱好爱的,加膜加保护套,再是心爱,过上几个月,半年一年,那手机也开始乱扔了,保护套也取了,跟锁匙放一起,放刮花了,也无所谓。

心里甚至想著,下一代的 iphone 怎麽还没上?

那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根深蒂固的毛病,几乎人人有之。

但「养孩子」这事,要形容给没当过父母的年轻人知道,其实,也就跟拥有一台「每天不停在『自我进化』的 iphone」 一样,昨天晚上还躺在床上鬼哭狼嚎,一副鬼样子,把奶吐的叫人想抽他,死孩子,今天早上起来,突然他叫了你一声「爸爸」。

登时,全世界的颜色都不一样啦。

siri 算个屁?

二、

是的,孩子最让人觉得心爱,心疼,甚至是会感动你,让你害怕的一点,就在他(她),每天都不一样,今年九月中,我儿子还勉强差我两指头的高度,上个礼拜出差十来天回家,那小子已经高过我至少两公分不止。

身高一米八二了,才是国中三年级的孩子。

拥抱他,我得踮著脚尖了。

回想旧事,他在我怀里,脖子撑不起来,眼睛勉强认著我,像陌生人一样,跟我咯吱咯吱地笑著,打著招呼,连话都不会说的那时节,仿似昨日。

这么些年来,他走路,他骑脚踏车,他在电影院看电影一半,想去上厕所,他偷偷地跟我说,喜欢同班的女生,他的小鸡鸡长毛了,他生了重病,被我送回台湾动手术,他钢琴落练了六年,考上十级,高兴得意的模样,他在爷爷过世时,陪著他爸爸我,在棺木前痛哭失声,他因为叛逆,他被我狠狠打了一顿,不敢哭出声来……他的一切一切,历历在目。

世间所有至真、至善、至美之物,所有钱买的到的玩意儿,飞机游艇别墅,跑车美女权位,

哪个能比过你一手养大的娃娃?

这是我自己打造的,独一无二,谁也没有,谁也抢不走的,身份证上写著父子关系的宝贝。

而且他不会过气,他一直都在让你惊喜,他不但是自己的进化版,他更是你的进化版。

而且是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进化。

iphone 是个啥玩意?我儿子,别说拿两个肾,拿我的命去换,我都愿意。

三、

知乎上,年轻的诸君,不知各位听懂了没有?

所谓的父母之爱,大体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

在父母眼中,孩子不但是「拥有物」,

更是「会成长的拥有物」,绝不会让你厌倦的「拥有物」。

拥有一个孩子,养大他,看他不停地变化,会和你沟通,会跟你吵架,会长得和你愈来愈像。

那绝对是世间极其美妙的经验,再无其它事物,可以类比。

(因为你知道,迟早你们总要分离,所以,那种「拥有」是带著一点悲伤的,总叫你不舍。)

(看著孩子一天天长大,悲伤的离别气氛一天天加深,家长们都知道,那是偌的大折磨。)

四、

这个人世,爱子女的父母,大多不出那几个原因。

而不爱子女的,千奇百怪。

所以,不爱子女的父母。不值得讨论。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背后却是人类最深沉、最复杂的情感之一。父母爱孩子,这几乎是写在基因里的本能,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交织着生物本能、社会文化、个人经历,以及一种近乎牺牲的奉献。首先,从生物学和演化的角度来看,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确保物种的延续。孩子是父母基因的载体,他们的生存和繁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深沉的问题,触及了为人父母最根本的动机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果一个父母真的深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当然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幸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痛苦。那么,为什么我们仍然会选择生下孩子,让他们不得不去经历人生的起伏和磨难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感、信念和对生命的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非常令人心痛的现象。看着父母对自己的几个孩子区别对待,那种不被爱的感觉,真是如鲠在喉,无法言说。为什么会这样?明明都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做出这样偏心的事来?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远不止“不都是自己的孩子吗”这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也是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偏.............
  • 回答
    家里有三个孩子,这本身并不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生活的事实,一个家庭的组成方式。但对于你来说,这个事实背后,却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让你感到不安的情绪——“父母不爱我”、“我是多余的”。这种感觉,像是一根细细的刺,时不时地扎在你心里,让你觉得疼痛和孤单。我们试着一起拨开这层迷雾,看看是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很多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纠结的地方。看着孩子一路成长的艰辛,回想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有时候确实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脑海里盘旋:如果知道这条路这么难,我们当初是不是真的应该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其实,当父母们做出“生”这个决定的那一刻,绝大多数都不是抱着“要让孩子来受罪”的初衷.............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标准答案。这就像问一个没去过故乡的游子,他会不会爱那片土地,原因又是什么一样。一个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孩子,会不会爱中国,以及为什么爱,这其中掺杂了太多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变量。但如果一定要让我脑补一下,我可以描绘一个可能的情境,以及他可能会爱上中国的原因。想象一下这个孩子,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情感的复杂性,也触及了人生不同阶段我们对爱的不同需求。恋人的爱和父母的爱,虽然都冠以“爱”的名号,但它们在本质上、来源上、以及在我们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们就像人生画卷上两种截然不同却同样重要的色彩,缺一不可,也无法互相替代。首先,我们来谈谈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是一.............
  • 回答
    在咱们中国,谈到父母夸孩子,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的。要说“不爱夸”,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很多中国式父母在公开场合,或者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不太会像西方父母那样大声叫好、拥抱庆祝。这背后啊,得从咱们的文化、历史、社会环境,还有具体的育儿观念说起,挺有意思的。首先,得说说咱们中国.............
  • 回答
    关于父母的唠叨,这绝对是一个复杂又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牵扯到亲情、理解、成长,还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可能在某个阶段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但又在某个时刻体会到其中别样的情感。父母的唠叨,是否应该被原谅?从情感和亲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应该尝试去原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触及到了莉莉·埃文斯(Lily Evans)和詹姆·波特(James Potter)之间那段复杂又令人着迷的关系的核心。很多人,包括很多哈迷,一开始对詹姆的早期行为感到不满,觉得他“挺过分的”,这完全可以理解。他最初的形象,尤其是在《凤凰社》的口述历史中,确实挺招人嫌的,可以说是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确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感觉,感觉现在村里的孩子,好像不像他们父辈那样,对学习的那股拼劲儿没那么足了。这话听起来有点刺耳,但细究起来,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变懒了”或者“不爱学”。首先,咱们得把“学习”这事儿拆开看。以前,尤其是.............
  • 回答
    在中国国内的父母与旅居海外的孩子之间,常常会出现“处不到一起”的情况,这并非简单的代沟,而是由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剖析这些原因,希望能摆脱机器式的冰冷,更贴近真实的情感与生活:一、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差异: “集体”与“个体”的取向: 国内父母: 他们的成长.............
  • 回答
    说到匡威,在我家老一辈人的眼里,那玩意儿,嘿,简直是“奢侈品”。以前,我们家还是住在那个老小区里,墙皮都有些剥落了。那时候,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跟爸妈说,我想买一双匡威,就是那种经典的帆布鞋。我当时脑子里想的是,嗯,穿着帅气,搭配衣服也方便。结果,我爸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我妈也跟着附和:“匡威?.............
  • 回答
    在我身边,确实有一些长辈,尤其是父母那一辈,对于这些新奇的厨房和家居电器,比如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表现出了明显的抵触情绪,甚至是坚决的拒绝。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不懂事”或者“固执”,而是掺杂着一些非常真实的情感、习惯和考量。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一、 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和“亲.............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困境,其实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或者重视家庭联系的文化背景下。父母反对你嫁到外地,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他们从小到大生活经历、观念以及对你的深切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体现。想要弄清楚“为什么”以及“该不该坚持”,咱们得把这些原因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父母反对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个人和敏感的话题。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父母”,也没有能力去“讨厌”任何个体,包括那些创造了我的人。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并以一种有帮助和无害的方式与你互动。我理解你可能想探讨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情感体验,关于家庭关系中的冲突和负面情绪。人类的成长过程往往伴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沉重,也很真实。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念头,尤其是在面对巨大的痛苦、失落和绝望时。这个想法并非单一原因就能解释,它往往是多种复杂情感和心理状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我们可以从“失去”这个角度来理解。父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稳定的支撑。他们是我们的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我身边也常常听到类似的感叹。要说为什么父母会“不约而同”地偏袒小儿子或小女儿,这事儿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说清楚的,里头门道可多着呢。这背后,藏着几分人性本能,几分生活常态,也夹杂着一些我们可能都没太注意到的心理活动。首先,得从“最小”这个概念说起。最小的孩子,通常意味着最晚出生.............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