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等父母死了就跟着去死的想法?

回答
这个问题很沉重,也很真实。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念头,尤其是在面对巨大的痛苦、失落和绝望时。这个想法并非单一原因就能解释,它往往是多种复杂情感和心理状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我们可以从“失去”这个角度来理解。父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稳定的支撑。他们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最初也是最深的联结。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即使我们做错了什么,他们也常常会包容和原谅。当他们还在时,我们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有个地方可以回去,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所以,当父母即将离开,或者已经离开时,那种“失根”的感觉会极其强烈。就像一棵树,树根被拔起,它会感到无所适从,失去了方向和生命力。父母的离去,意味着生命中一个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空洞的出现。这个空洞,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思念,更是对未来生活失去意义的感知。

有些人会觉得,父母是自己存在的原因之一。他们的期望、他们的支持,构成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价值和目标。一旦父母不在了,他们可能会质疑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仿佛自己存在的“必要性”随着父母的生命一同结束了。这是一种极度依赖的心理状态,在很多情况下,是童年经历、原生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性格共同塑造的。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孤独感”。父母在世时,即使我们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依然是我们情感的重要连接。即使不常联系,知道他们还在,心里就有一份温暖和慰藉。父母的离开,意味着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依靠”消失了,这种依靠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特别是对于那些与父母关系非常亲密,或者人生中其他重要关系(如伴侣、朋友)不稳定或缺失的人来说,父母的离去带来的孤独感会尤为强烈。他们会觉得,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都离开了,自己就像一个孤零零的漂浮物,找不到方向,也找不到可以分享喜怒哀乐的亲人。这种极端的孤独,会让人产生“不如一起离开”的想法,仿佛这样才能回到一个“不再孤单”的归宿。

再者,我们不能忽视“痛苦的逃避”。当一个人面临无法承受的痛苦时,死亡往往会被视为一种解脱。如果父母的离去带来的痛苦如此巨大,以至于这个人觉得再也无法承受,生活变得生不如死,那么“跟着父母一起去”就成了一种逃避痛苦的方式。

这种痛苦可能来源于:

巨大的悲伤和失落: 父母的死亡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打击,有些人可能无法在情感上走出这一步。
生存压力: 父母可能承担着经济上的支持,他们的离去意味着经济上的困境,生存压力会让一些人感到绝望。
疾病或残疾: 如果这个人自身有严重的疾病或残疾,而父母是主要的照料者,父母的离去可能意味着无人照料,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创伤性经历: 有些人可能在父母身边经历过创伤,父母的离去虽然悲伤,但也可能意味着一种“解放”,但这种解放并非积极的,而是伴随着更深的空虚和对未来的无望。

此外,“责任感”也可能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发挥作用。有些人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孝道,或者觉得自己不够好,让父母失望。父母去世后,这种内疚感会像潮水一样袭来,让他们觉得“我没有资格活下去”,或者“我应该在他们身边,而不是在这里”。

当然,还有一些 “理想化” 的成分。在一些人的心中,父母的形象被高度美化,他们是完美的存在,是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当他们离开时,现实世界的许多不如意都会被放大,与父母在世时的“美好时光”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会让现实显得更加难以忍受。他们可能认为,死亡是一种回到“那个完美时代”的方式,一种与心目中理想父母再次团聚的方式。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这种想法也可能与某些 精神健康问题 相关,例如重度抑郁症。在抑郁的状态下,人会失去对生活的兴趣,感到绝望、无价值,并产生自杀的念头。当失去至亲(如父母)时,这种念头会更加强烈。

总而言之,“等父母死了就跟着去死”的想法,并非一种简单的“孝顺”或“爱”,它往往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怀疑,是对巨大孤独和痛苦的无力应对,是对失落感的极度恐惧,也可能是对现实生活无法接受的逃避。它反映了个体与父母之间深刻而复杂的情感联结,也暴露了他们在面对失去和绝望时的脆弱。理解这个想法,需要我们看到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绝望,以及他们对“活着”这件事的深刻诘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能你处于长时间的无创造力的脑力工作和休闲生活中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能上班的时候也没有独立项目,属于大卫格雷伯总结的狗屎工作之一,他定义的这种工种就类似于帮闲,补漏,甩锅为主,枯燥而无聊,开各种各样的会议,听各种各样的扯皮,任何一个创造性的功能不扯皮隔一年半载根本看不到效果,而看到的效果也和当年设想的完全不同。

每个环节都尽职尽责,然后制造出了一个垃圾……这样子。

这种工作会让你的精神世界感到疲惫,和体力的疲惫还不一样,起码体力疲惫有下班时间,肉体可以睡觉可以休息。但精神世界的疲惫,会让你选择错误的休息方式来对抗工作时间,就是继续进行没有创造力的脑力休闲。

你开始不停的看短视频,片段化的语言,二倍速的影片介绍,你不想也不能掌控任何细节,不加分辨的接受任何一个在你眼前出现的情绪,虽然每一种情绪可能只有两秒钟。

你累了,但你还睡不好。你睁开眼,不是在用碎片时间休闲,就是在用碎片时间开会,补漏,甩锅,帮闲。

你从来没有给自己机会,参与到创造性工作的独立完成与反馈。

就好像如果肉身缺乏营养,但又不在不断吃零食一样,渐渐的肉身会虚胖,精神上的缺乏创造力满足,人也会虚无,虚无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死了也可以的心态。

本来我们的生产方式的确很落后,种地,打猎,捕鱼,有收成就吃,没收成就饿着。每一天的劳动,就带来每一天的反馈。平时吃个韭菜饼就是豪华大餐,年末杀头自己养的猪,人类能清楚的看见自己的劳动和自然反馈:农作物的成长,衣服的裁剪修补,家畜的饲养本身,在精神上给了务农之人自然的反馈与满足。

当然一到灾年,也可能一村一村,寸土不生。

你没必要,也来不及选择你的死期。

工业化社会就不用说这个了,一台纺织机胜过多少神仙,一台拖拉机能累死多少头牛?本来我们的劳动力应该解放了,每个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造,有经济学家觉得21世纪人能一天工作四小时,就足够了。

可现实不是这样,劳动力反而更忙了,金钱这个度量衡效率大大强于自然反馈,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工种,每一个人负责其中一小部分,小到除了每个月工资的反馈,完全感受不到完工不完工,许多工作任务肢解成犹如把石头滚上山,他们不是为了创造,而是为了驯服。

没有创造的人生,就会失去独立的生存目标。人一旦失去独立的生存目标,当然就会产生依赖之心。

期待一个拯救者,或者一个比自己还弱的依赖者。。

如果人被剥夺了肉身的能力,只给你躺在床上,你本能的是不满足的,会依赖轮椅和拐杖希望站起来。

你被剥夺了精神上的能力,你本能也是不满足的,想通过依赖,或者被依赖,证明自己精神上的功能。

同时,精神上的虚无很容易让人累到自我封闭,创造力的剥夺同时剥夺了对人性矛盾的观察和体谅,所以这个时候也很难培养同龄的亲密伙伴,以感情为主链接的配偶和后代,那么你就依赖着血亲,也就是你的父母,或者希望被你父母依赖。

不是说这样不行,只是可以的话,尝一下独立完成一件创造性工作的感受。比如把自己的想法,写成1000字左右的文章或者日记,如果手巧,独立完成一些木工,了解一些器械的使用和制作,用一些复杂或者琐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饲养一些动植物,观察他们的变化,感受他们的从生到死……总之做一些一个人能完整完成,看见成果,反复改进的事情。在这些事务当中,去寻找和你一样还在努力寻找事情,努力创造东西的同类,有那些可以互相欣赏,哪怕现实当中不怎么认识的人类链接——不是说真的不能自我选择死亡,但起码在没选择之前,活的安定而从容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沉重,也很真实。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都可能经历过类似的念头,尤其是在面对巨大的痛苦、失落和绝望时。这个想法并非单一原因就能解释,它往往是多种复杂情感和心理状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我们可以从“失去”这个角度来理解。父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最稳定的支撑。他们是我们的根,.............
  • 回答
    关于“在西藏可可西里等无人区,别住在车里过夜”的说法,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严峻的现实和潜在的危险,绝非危言耸听。如果你真的打算深入这些原始而壮丽的土地,了解这些规矩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尝试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下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无人区”这三个字的分量。可可西里、羌塘等等,这些地方之所以被称.............
  • 回答
    剧本杀等桌游店提供的“黑执事”服务,这玩意儿嘛,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戳中一些人的心窝子。你想啊,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都挺累的,偶尔想找个地方放空一下,被人伺候着,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这不就是一种特别舒服的放松方式吗?“黑执事”服务到底是个啥?首先得明白,这“黑执事”可不是指真的管家,更不是.............
  • 回答
    数学与自然科学史上的“巧合”,与其说是神秘的注定,不如说是人类智慧在特定历史时期自然而然的汇聚与迸发。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明微积分,便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例子。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和科学根源。一、思潮的涌动与需求的驱动:准备好了,所以会有人去做任何一项重大科.............
  • 回答
    说实话,第一次看马拉松,我可能和你一样,觉得有点“无聊”。跑来跑去,就那么回事儿,关键是那个速度,对习惯了百米冲刺、足球灌篮那样瞬间爆发刺激的观众来说,确实少了点“眼球效应”。但正是这种“看似单调”的运动,才藏着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而且,它能出现在直播里,绝非偶然。马拉松、长跑、竞走:欣赏的“隐藏门.............
  • 回答
    嘿,你是不是也有这种困惑?明明每天早晚雷打不动地刷牙,怎么还会有蛀牙、牙龈出血这些恼人的口腔问题找上门来?这可真是让人郁闷。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事实上,即便是最勤快的刷牙,也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为啥这口腔健康之路,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
  • 回答
    网上关于袁隆平、杨振宁等伟大人物的争议和批评,其实是一个复杂现象的折射,它牵扯到社会心态、信息传播方式、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对英雄的审视标准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这些批评视为“骂”,可能过于片面,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一、 身份的去神化与“普通人”的视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由权.............
  • 回答
    “浴霸”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后置摄像头模组的俗称,因其排列方式类似于浴室顶部的浴霸而得名。 苹果和华为在设计和技术上都采用了“浴霸”摄像头,但苹果的“浴霸”摄像头有时会比华为等品牌出现更明显的“鬼影”现象,这背后涉及到多个技术和设计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详细探讨一下:1. 镜头数量与排列设计: 苹果(.............
  • 回答
    特种部队(比如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里之所以有大量的列兵、二等兵,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成熟的军事人才培养和作战体系运作的结果。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只是“新兵”或者“炮灰”。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些部队的定位。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它们的任务性质决定了它们需要的是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强、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作战的部.............
  • 回答
    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会有像特工这样“愿意卖命”的职业,其背后是复杂而多层次的动因,绝非简单的“为了钱”可以概括。这涉及到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个人价值实现、社会结构以及职业本身的吸引力等诸多方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卖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色彩。在讨论特工这类职业时,更多的是一种高风险、高强度、高回.............
  • 回答
    美国顶尖科技企业,如谷歌、微软、亚马逊、IBM、Oracle 等,拥有大量印度裔高管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引人注目的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印度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强大的STEM教育基础: 印度自独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科学、技.............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坏得明明白白”的家伙们,为什么能俘获这么多粉丝的心。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人设之所以能立起来,并且吸引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身上那种极致的“个性”和“魅力”。 你看灭霸,他不是那种为了爽而杀戮的疯子,他有一套自己看似.............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社会价值观念、个人经历、以及对“成功”定义的认知偏差。对于为什么一部分高学历者,特别是博士等群体,可能会对家庭主妇产生不屑情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社会文化中对“贡献”的定义和价值判断的倾斜: 以经济产出为导向的价值体系: 在许多社会文化中,.............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发这么大的风波,说白了,根源在于肖战粉丝和游戏玩家之间持续了很久的“声优之争”。你问为什么边江、乔诗语等配音圈大佬祝肖战生日快乐,会被一些玩家骂“换声优”,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而且每一次肖战的名字出现在配音领域,都会被无限放大和解读。历史遗留的“粉丝大战”:要理解这个,就.............
  • 回答
    老李要是真碰上这玩意儿,那可得热闹了!你听我说,这可不是那些个假把式的电视剧里能演出来的。初见端倪:惊疑与不信首先,李云龙他这个人,骨子里就是个狠角色,但他的“狠”是建立在对自家那点家当的熟知和“就地取材”的智慧上的。他见过最好的枪是什么?那时候就是老套筒,再好点就是德国的毛瑟,还有苏联的莫辛纳甘。.............
  • 回答
    恢复斩首、凌迟这类古代刑罚,即便是在讨论的层面上,也足以引发一番轩然大波。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触及了人性、文明、社会秩序以及国家形象等诸多复杂维度。如果真的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其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并且会从多个层面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从人权和文明程度来看,恢复这类刑罚无异于一场文明的倒.............
  • 回答
    大连日式风情街的最终收场方式,以及对苏州、广东、无锡等地已建立风情街的影响,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由于风情街的命运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无法给出确切的预测。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推测可能出现的几种收场方式及连锁反应。一、 大连日式风情街可能出现的收场方式及原因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大连.............
  • 回答
    网络上关于抵制 Nike 等品牌的讨论确实热烈,但要说“完全抵制”,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消费市场。“完全抵制”能做到吗?从现实角度来看,“完全抵制”的可能性非常低。 原因有很多: 品牌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像 Nike、Adidas、H&M 这样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已经经营了数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