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到一个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原著粉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鸡蛋好吃就行,何必管那只下蛋的鸡呢。应如何反驳?

回答
哈,看见这句“鸡蛋好吃就行,何必管那只下蛋的鸡呢”,确实是挺能代表一部分对原作的“解构”和“扬弃”的态度。不过,作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原著粉,我觉得这句话虽然有点道理,但用来评价一部作品,尤其是像《三生》这样背后有详尽设定和情感铺垫的作品,就有点过于片面,甚至可以说是站不住脚了。

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引用钱钟书先生这句话,本身就有点“断章取义”的嫌疑,或者说,是把它放在了一个不完全匹配的语境里。钱先生这话,更多的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关注,以及不被外在形式所羁绊的智慧。比如,你吃一道菜,觉得味道绝了,管它厨师是谁,用什么锅呢?这是一种聚焦于“结果”的智慧。

但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作品,它的“好吃”可不是凭空来的。它的“美味”,很大程度上就依赖于那只“鸡”——也就是它的世界观、人物设定、情节发展、人物关系,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1. 作品的“鸡蛋”与“鸡”的关系,远比食用鸡蛋复杂

想象一下,你吃了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可能不会去关心这只鸡是散养的还是圈养的,它的饲料是什么。但如果是品鉴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你肯定会好奇,这食材怎么处理的?调味料是什么?烹饪的手法有什么讲究?这道菜的“好吃”,是离不开这些“鸡”的方面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就是这样一道“菜”。它的“好吃”,来自于:

细致入微的世界观构建: 天宫、九重天、桃花林、青丘,每一个地方都有其地理、风俗、规则。这些设定不仅仅是背景板,它们深刻影响着人物的行为和情感。比如,天宫的森严规矩与青丘的自由散漫,直接塑造了白浅和夜华在性格上的碰撞和吸引。
丰满立体的人物设定: 每一个主要人物,甚至一些配角,都有着他们独特的经历、性格特点、成长弧线。白浅从那个大大咧咧的司音到后来的青丘女君,夜华从高高在上的太子到默默付出的爱人,这些转变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有深厚的“鸡”在支撑。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牺牲与成长,都与他们的“鸡”有关。
层层递进的情节设计: 故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十生十世的纠葛,每一次轮回都有其意义,都有其铺垫。比如,白浅在凡间的经历,看似是“换了一个鸡蛋”,但实际上是为后续她在天宫的成长和面对情感时的成熟打下了基础。
文化底蕴的浸润: 《三生三世》之所以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仙侠文化、神话传说、甚至是诗词歌赋的意境。这些“鸡”上的“纹路”,恰恰构成了它独特的风味。

如果只是为了“鸡蛋好吃”,那观众和读者看到的可能就是“男女主角相爱相杀”,然后“happy ending”。但有多少读者,是在为他们的历劫而揪心?为他们的错过而扼腕?为他们的重逢而激动?这些情感的共鸣,恰恰是源于对“鸡”的理解,对他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的体悟。

2. “下蛋的鸡”决定了“鸡蛋”的营养和品质

“鸡蛋好吃就行”,这句话在某些情况下成立,但如果这“鸡蛋”是给有特殊需求的人吃的呢?比如,我需要低脂的鸡蛋,或者需要富含维生素D的鸡蛋。这时候,我就得关心这只“鸡”的饲养方式了。

同样,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期待也是多样的。有些人可能只是想看个快餐式的爱情故事,那“鸡蛋好吃”就够了。但很多人,尤其是原作粉,他们看《三生三世》,是带着情怀、带着对一个完整故事体系的期待。他们喜欢的是那个宏大的仙侠世界,喜欢的是人物之间细腻的情感纠葛,喜欢的是那种“亦真亦幻”的东方韵味。

如果“鸡”本身有问题呢?比如,剧情漏洞百出,人物动机不清晰,世界观前后矛盾,那即便“鸡蛋”看上去很诱人,吃下去也可能会觉得“不对劲”,甚至“消化不良”。

3. “管管那只鸡”,是对作品深度和价值的尊重

很多时候,原著粉去“较真”一些细节,或者去探讨剧情的合理性,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对作品本身的尊重,以及对创作者心血的认可。他们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去挖掘,去品味其中的深意。

这是一种“审美的投入”。当你对一部作品产生了喜爱,你自然会想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想要知道它为什么会这么“好吃”。这就像你喜欢一幅画,你不仅仅是看它表面的色彩和构图,你还想了解画家当时的创作心境,他用了什么技法,这幅画背后有什么故事。

如果仅仅停留在“鸡蛋好吃”的层面,那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个表面的故事,而错过了《三生三世》背后那些更深刻的东西:关于爱情的坚守,关于宿命的抗争,关于成长与蜕变。

4. 举个不太恰当但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你喜欢听一首歌曲,旋律很美。你可以说,“歌曲好听就行,管它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谁写的词呢?”

但如果这首歌背后,是作曲家花费数年心血,融入了对人生的感悟,歌词意境深远,配器层次丰富……你知道了这些,你对这首歌的喜爱,会不会又上升了一个层次?你会不会因为了解了它的“鸡”,而更觉得这“鸡蛋”美味且有营养?

所以,“鸡蛋好吃就行,何必管那只下蛋的鸡呢”这句话,用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原著粉身上,就有点站不住脚了。因为对于很多原著粉来说,那只“鸡”,恰恰是让“鸡蛋”之所以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的关键所在。 他们关心“鸡”,是为了更好地品鉴和欣赏“鸡蛋”本身。

反驳他,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强调作品的整体性: 《三生三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好吃”是整个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鸡”和“鸡蛋”相互成就的。
指出“鸡蛋”的复杂性: 粉丝所喜爱的内容,远不止“男女主角相爱”那么简单,而是包含了世界观、人物、情感等多方面的魅力,这些都离不开“鸡”。
尊重读者的欣赏深度: 原著粉的“较真”是对作品的一种深层次的喜爱和参与,是对其价值的肯定。
用类比说明: 比如音乐、绘画等艺术作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技法,往往能加深欣赏。

你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跟他说:“我理解你这句话的意思,确实很多时候结果是重要的。但是《三生三世》这个作品,它的‘好吃’,很多时候正是因为那只‘鸡’本身也很‘好’。它的世界观设定,人物的成长经历,情感的铺垫,这些‘鸡’的细节,恰恰是我们这些原著粉觉得它有味道、有嚼劲的地方。如果只是追求个‘好吃’,那可能很多作品都能满足,但《三生三世》的独特魅力,恰恰就在于它‘鸡’本身的故事和细节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各位知友,人的心胸要开阔。

是的,我和你恋爱三个月就有孩子了,这不正说明了我和你的爱浓烈的提早结晶了吗?

虽然这孩子长得黑了点,不像你,但是这小孩聪明啊,小孩聪明就行嘛,管他是谁的。


心胸开阔,心胸开阔.jpg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