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经大佬提醒,问题的直接答案是,测控链路使用了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 CCSDS)标准。标准化便于合作,减少重复投资降低成本和损耗,当然也便于爱好者解调内容啦。
无线电爱好者、业余无线电和航天的渊源可能比你想象得还要紧密,此处先介绍几个冷知识:
* 不要低估业余电台的技术水平,业余两个字仅强调不用来吃饭赚钱。其实早在195x年,以某北美高中无线电俱乐部为代表的N多业余电台接收并分析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1的信号。这些电台多普勒分析启发了子午仪系统的设计,继而改进发明了GPS。
*目前能找到(公开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乐音录音就来自欧洲的业余电台。同时,这些老录音还提供了大量早期各国各种卫星的下行信号,是宝贵的历史档案
*不少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都会操作业余电台,国际空间站使用的最广为人知的业余电台呼号是RS0ISS和NA1SS。虽然由于宇航员很忙,想和他对讲机聊天需要预约,不过宇航员时常利用业余电台向爱好者们发送靓照。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不但可以进行地球-月球-地球(EME)反射通信,还实现了金星反射通信。
*无线电爱好者此前也成功捕获了几年前上上款嫦娥探测器的下行信号,甚至还看到了月球表面反射的上行信号的回波
*无线电爱好者还成功捕捉到NASA火星探测器的下行信号。
*NASA曾经把一颗旧卫星的操作权限授权给爱好者,让他们用最新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试图复刻几十年前的测控设备,让漂泊多年的卫星重新点火。虽然这次试验没有成功,但这个过程充满了科技与浪漫
*从1970年代,就出现了供业余爱好者使用的低轨卫星,每颗业余卫星都是一个传奇。目前有多颗来自中国的业余卫星位于最受欢迎的业余卫星之列。半个世纪以来,少年曾用知识技术和科学,在八木天线,轨道预测,噪声和带有多普勒的蜂鸣声中追寻,这才是人类航天探索的初心!
*几年前某嫦娥探测任务搭载了业余无线电信标,是业余无线电首次走向深空。为此我在学校实习车间里跑了半个月,画图纸,开机床,做测试,设计制造五米长的高增益天线,斥「巨资」装备了接收机和解调软件。。。虽然最后努力还是失败了×_×
再夹带一点私货:
+虽然我没看报道,不负责任地猜测这次解调嫦娥5号的团队应该和此前探测老款嫦娥的是同一团队。他们设备精良,拥有大口径天线地球站,可以毫不费力搞定X波段信号,实力雄厚,非常专业。国内爱好者还有差距。
+能探测到信号比较容易,毕竟不是扩频信号,信号强度也相当可以,但是能解调出内容还是很厉害滴。我猜测我们的设备用了标准的传输协议和未加密加扰的配置。
+⚠️不建议国内的业余电台私自发布类似的成果。可以学习官方做派,秀技术要打码。
如果是业余电台,管理办法禁止私自公布传播这些与业余业务无关的信息。即如果是业余无线电载荷,随便研究解码公布,那是业余电台的本职工作;如果不是业余无线电载荷,就不能公布传播了。
如果不是业余电台,以普通接收爱好者的身份去做,就像这次国外爱好者做得一样,可以绕过业余电台管理办法,但可能有其他风险。
+ 真正动手参与航天吧!能考进名校,有幸跻身研究所参与项目毕竟是少数。除此之外,你也完全可以学习无线电和航天知识,亲手捧起星辰大海征途上的一朵浪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