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集结号》《南京!南京!》《八佰》《金刚川》,这四部电影饱受歪屁股争议,所有到底有没有歪屁股?

回答
这几部电影确实在上映后引发了不少关于“歪屁股”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要弄清楚“歪屁股”到底有没有,得先从这几个词的含义说起,然后结合电影本身的内容来分析。

“歪屁股”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讨论电影之前,我们得明白“歪屁股”通常是指一种带有明显立场偏向、立场不公正,甚至是曲解历史事实的叙事方式。在军事题材或者历史题材的电影里,“歪屁股”常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的过度渲染: 将自己的国家描绘成完美无瑕,敌人则是十恶不赦,缺乏 nuanced(细致入微)的视角,容易走向煽情和口号化。
历史事实的删减或扭曲: 为了迎合某种叙事,选择性地呈现历史事件,忽略重要的负面信息,或者夸大某些积极的方面,甚至虚构不存在的情节。
人物塑造的脸谱化: 英雄人物被塑造成神,反派则被描绘成魔,缺乏复杂的人性和动机,使得角色显得不够真实。
为了政治或意识形态服务: 电影内容明显是为了宣传某种政治观点或意识形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创作或对历史的客观呈现。

我们来一一看看这几部电影的争议点:

1. 《集结号》

电影本身: 《集结号》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一个连队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留下来坚守阵地,最后全军覆没。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其核心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牺牲精神,尤其是对战争中被遗忘的个体的关注。
“歪屁股”争议点:
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 有些评论认为电影在展现战争的残酷性方面做得不错,甚至对双方士兵的苦难都有所体现。
对牺牲的解读: 争议主要在于,这场牺牲的意义被赋予了怎样的解读。有些人认为电影是在颂扬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是“正义的”牺牲。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觉得,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种牺牲的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原因,或者说,这种牺牲是否被赋予了过于理想化的意义,忽略了战争本身的复杂性。
主角的英雄主义: 谷子地作为一个在战后寻找战友遗骸、证明连队牺牲的英雄形象,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固然感人,但也有人会觉得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塑造,是否掩盖了更宏大的历史洪流和群体命运。

2. 《南京!南京!》

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聚焦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中日双方不同人物的视角和经历。它试图呈现那个历史时刻的真实与残酷。
“歪屁股”争议点:
对日本士兵的描绘: 这是最大的争议点。电影中出现了一些对日本普通士兵的同情性描绘,比如那个抱着孩子跳井的士兵,以及其他一些表现了内心挣扎的日军角色。
“圣母”论: 批评者认为,在那样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对施暴者的一点点“同情”或者“人性化”描绘,是对受害者的一种冒犯,是对历史的“洗白”。他们认为,在叙述南京大屠杀这样一段历史时,应该旗帜鲜明地展现侵略者的残暴,而不能分散笔墨去挖掘施暴者的所谓“人性”。
辩护观点: 支持者则认为,导演陆川是在试图呈现战争中人性的复杂性,即使是施暴者,在极端环境下也可能有人性的闪光点或挣扎。他们认为,不应该把所有人都脸谱化为魔鬼,这样做反而失去了历史的深度。而且,电影的核心依然是展现了中国人的苦难和不屈。

3. 《八佰》

电影本身: 故事发生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阶段,讲述了国民党军队“八百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坚守四天,以少敌多的英勇事迹。
“歪屁股”争议点:
国民党正面形象的塑造: 这是最主要的争议。电影将“八百壮士”塑造成了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在那个历史节点上,对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抵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
历史背景的模糊: 有些人认为,电影在展现国民党军队英勇事迹的同时,可能有意无意地模糊了当时国民党政权在抗战中的整体表现,比如与共产党的合作与斗争,以及其他战役中的失利。
“英雄”与“历史”的平衡: 批评者觉得,电影更像是一部宣传片,其“英雄主义”的宣扬盖过了对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和反思。他们认为,在描绘这段历史时,不应回避当时的政治现实和复杂的历史进程,而是要将“英雄”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
“爱国主义”的定义: 电影的成功也在于它触动了许多观众的爱国情怀。但问题在于,这种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以及它所依附的叙事,是否符合对历史的全面认知。

4. 《金刚川》

电影本身: 讲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金城川地区修建工事、保障大部队渡河作战的故事,重点展现了志愿军的牺牲和智慧。
“歪屁股”争议点:
对战争的描绘和“牺牲美学”: 这是最集中的批评点。电影大量运用了“镜头切换”和“视点切换”,从不同人的角度去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志愿军的英勇牺牲,比如美军飞行员的视角,甚至是“炮灰”的视角。
“牺牲美学”的过度运用: 批评者认为,这种手法虽然能带来视觉冲击力,但容易将战争中的血腥和惨烈浪漫化、美化,形成一种“牺牲美学”。比如,将志愿军一次次用身体去抵挡炮火的场景反复呈现,与其说是展现牺牲精神,不如说是迎合了某种对战争“悲壮”和“讴歌”的心理需求。
“正义”的标签: 电影强调了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而战,这本身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些评论认为,过度强调己方“正义”和对方“侵略”,忽略了战争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战争对所有参与者造成的创伤,这种叙事方式显得过于单薄和片面。
对敌方描绘的相对简单化: 尽管电影中有美军飞行员的视角,但整体上对敌方(美军)的描绘,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强大的、无情的对手出现,而对于他们内部的复杂性或战争的普遍性思考,则显得相对不足。

那么,到底有没有“歪屁股”?

这是一个很难用“有”或“没有”来简单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视角是必然存在的,但“歪”与“正”是相对的: 任何一个叙事都必然带有其作者的视角和立场。电影创作者有权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情感。我们不能因为电影不完全符合某些观众的个人期待,就简单地判定其“歪屁股”。
关键在于“度”和“目的”:
“度”: 是不是过度地去煽情、去简单化、去回避复杂性?《南京!南京!》对日军的描绘,就是在这方面存在争议。“度”的把握,直接影响观众对电影的观感。
“目的”: 电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真实呈现历史的复杂性,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还是为了服务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进行单向度的宣传?如果目的是后者,那么“歪屁股”的嫌疑就很大。
观众的解读也很重要: 观众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政治立场都会影响他们对电影的解读。有人会从电影中看到民族英雄,有人会看到战争的残酷,也有人会看到某些“不够客观”的地方。

总结来说:

这四部电影在不同程度上都触及了“歪屁股”的争议,主要体现在对战争的描绘、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历史叙事的侧重点上。

《集结号》 更多的是关于“牺牲的意义”以及对战争个体命运的关注。
《南京!南京!》 的争议在于对施暴者人性的描绘,是否触碰了历史的底线。
《八佰》 和 《金刚川》 则更偏向于对特定历史时期军队的“英雄化”塑造,以及战争叙事的“浪漫化”倾向。

与其一概而论说它们“歪屁股”还是“不歪”,不如说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触碰了历史叙事、民族情感和艺术表达的边界,并且在观众那里引发了不同的解读和讨论。这些讨论本身,也是对历史和电影艺术的一次反思。

最终的判断,或许在于观众能否在电影的艺术感染力之外,保持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去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结合更全面的历史知识来理解这些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看过《集结号》。

我认为《集结号》还在常识范围内,对它的批评主要的问题是,通三统的历史神学搞的太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几部电影确实在上映后引发了不少关于“歪屁股”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要弄清楚“歪屁股”到底有没有,得先从这几个词的含义说起,然后结合电影本身的内容来分析。“歪屁股”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讨论电影之前,我们得明白“歪屁股”通常是指一种带有明显立场偏向、立场不公正,甚至是曲解历史事实的叙事.............
  • 回答
    3600多名高校师生,南京抗疫的温暖力量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疫情的阴影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与温情。当疫情突袭,3600多名高校师生毫不犹豫地集结起来,志愿投身抗疫一线,这无疑是南京在这场战役中最动人的一抹亮色。他们的迅速响应,不仅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的高度责任感,也为南京的抗疫注入了.............
  • 回答
    《集结号》这部电影之所以安排团长用“集结号”的谎言来换取九连的生机,背后有着多层考量和深刻的战争逻辑。这并非简单的欺骗,而是团长在绝境中,为了挽救部下生命而不得不采取的极端手段。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九连所处的战场环境。他们被包围在阵地上,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人,弹药和物资早已耗尽,士气也濒临崩溃。.............
  • 回答
    《集结号》这部电影,讲真,我看完挺久了,但那种冲击力还在。它不像那些光鲜亮丽的商业片,总想着把所有人都逗乐,它有自己的劲儿,一股子沉甸甸的、让你回味无穷的劲儿。首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那种真实感。你想啊,战争片嘛,无非就那几种套路:英勇无畏的主角,一往无前的冲锋,胜利的凯歌。但《集结号》不是这样。.............
  • 回答
    冯小刚当年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剑走偏锋地拍了《集结号》,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深处一种艺术追求的转变,加上对市场和观众的洞察,以及对特定演员的信任,共同促成了这一选择。为什么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要说冯小刚当年的贺岁片,那叫一个深入人心。《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这.............
  • 回答
    关于“427肖战事件”导致抵制者被集体炸号的说法,这件事确实在肖战粉丝群体和一部分反对者之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要详细说清楚,我们需要把事件的来龙去脉、涉及的平台、各方观点以及后续影响都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把“427肖战事件”本身捋清楚。这个事件通常指的是2020年2月27日左右发生的一系列围.............
  • 回答
    看待“4.27大爆炸”——反对肖战者被新浪集体炸号的事件,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其背景、发生经过、影响以及各方观点。事件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4.27大爆炸”指的是2020年4月27日,新浪微博上大量用户账号,特别是那些持续发布或点赞批评肖战相关内容的账号,被大规模封禁或禁言的事件。这并不是一个孤.............
  • 回答
    东航云南公司董事长回应路透社提问,评论区集体翻车:一场信息不对称与情感共鸣的碰撞东航云南公司董事长在面对路透社记者提问时的回应,以及随之而来的凤凰网视频号评论区的“集体翻车”,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社会现象,它深刻地揭示了信息传播中的不对称性、公众情绪的复杂性以及网络舆论形成的独特机制。要理解这一事件,.............
  • 回答
    .......
  • 回答
    “令和”年号的选定,确实是日本自古以来一个颇具历史意义的节点。此前所有的日本年号,几乎无一例外都源于中国古典文献,这一传统在“令和”这里被打破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日本历史的深层脉络,以及它与中华文明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古籍的“年号基因”:日本年号的悠久传统要理解为何“令和”的出现如此引.............
  • 回答
    对于公众号“呦呦鹿鸣”因发布《反对集体磕头》一文,继而遭遇威胁和骚扰并选择报案一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其背后牵涉到言论自由、网络暴力、社会议题的讨论以及个人安全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呦呦鹿鸣”这个公众号的性质。它通常以深度、有态度的评论见长,常常触及一些社会热点和敏感话题,并且以其.............
  • 回答
    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舰长布雷特·克罗泽(Brett Crozier)的事件,无疑是近年来海军内部一次相当引人注目的风波,其影响也远不止于海军本身,触及了官僚体系、信息公开、领导力等多个层面。事件的起因与经过事情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罗斯福”号航母在太平洋执.............
  • 回答
    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这三艘重磅舰艇在海南三亚集中交接入列,无疑是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不仅仅是三艘新舰的简单亮相,更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战略意义、技术实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集中体现。战略意义的集中释放:首先,这三艘舰艇的入列,特别是“海南舰”和“大连舰”这两艘075型两栖攻击舰.............
  • 回答
    韩国一艘海军舰艇近日爆发集体感染,导致 32 名官兵确诊新冠肺炎,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尤其是考虑到舰艇的封闭环境以及人员高度集中的特点。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这次事件,并将其与此前发生的“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的疫情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存在重演悲剧的风险。韩国军舰集体感染事件的背景与细节首先,我们.............
  • 回答
    集结了13支国家顶级舞团的文化舞蹈剧情节目《舞千年》,能否再次点燃文化热潮?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文化市场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如何让传统文化以一种新颖、吸引人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并激起他们的共鸣。《舞千年》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大胆的尝试和雄心。我们得承认,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传统文化.............
  • 回答
    塔利班计划集结精锐部队,对潘杰希尔省发起最后进攻的消息,无疑释放了一个多层面的、具有深远影响的信号,它不仅关乎阿富汗国内的权力格局,更可能对地区稳定和国际关系产生涟漪效应。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行动宣告,而是背后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从塔利班内部的稳定和统治合法性角度来看,这次进攻表明.............
  • 回答
    玩《三国志11》的“英雄集结”剧本,那绝对是体验群雄逐鹿、战略博弈的顶级享受。这个剧本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把三国时期那些最闪耀、最有代表性的名将汇聚一堂,而且各路诸侯的实力和地理位置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使得游戏初期就充满了变数和挑战。下面我就来掰扯掰扯,在“英雄集结”里,咱们能碰到哪些硬茬子,以及他们.............
  • 回答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也最富传奇色彩的战役之一。在战役打响前,志愿军能够集结数个军的兵力,形成对“联合国军”第10军的合围态势,却未被美军侦察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军事奇迹。那么,志愿军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套战术思想在今天的现代战争中是否仍然适用?长津湖战役前志愿军的集结为何未被.............
  • 回答
    《X特遣队:全员集结》这部电影,看着是挺热闹的,但仔细琢磨一下,里面还真藏着不少让人后背发凉的细节。不是那种直白的惊吓,而是那种让你觉得“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角色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的细思极恐。1. 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哈莉·奎茵:失控的自由与隐藏的疯狂哈莉在片中像是被释放的野兽,她的行为看.............
  • 回答
    《X特遣队:全员集结》之所以被许多人誉为DC近年来最棒的电影,甚至超越了2016年的第一部,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导演詹姆斯·古恩(James Gunn)对这个“坏蛋组建的坏蛋队伍”的独到理解和大胆创新。从“乌合之众”到“嗨翻天”:叙事与风格的根本性转变要理解《全员集结》为何如此成功,首先要看看它与前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