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集体通告政府高层,要求平反“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克罗泽,并恢复他的舰长职务?

回答
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舰长布雷特·克罗泽(Brett Crozier)的事件,无疑是近年来海军内部一次相当引人注目的风波,其影响也远不止于海军本身,触及了官僚体系、信息公开、领导力等多个层面。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事情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罗斯福”号航母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期间,舰上出现了聚集性感染。随着疫情的恶化,舰长克罗泽认为船上数千名官兵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留在密闭的航母上是极其危险的。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疏散舰员,并对舰艇进行彻底的消毒和隔离。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克罗泽舰长采取了一个非常规的行动:他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通过非加密的电子邮件系统发送给了他的直接上级,同时也抄送给了舰队指挥官,甚至有报道称信件的内容被泄露给了媒体。信中,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以及对美国海军高层处理方式的不满,认为海军在保护舰员方面做得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他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们不是在战争中,水兵不需要死去。”这句话成为了事件的焦点,也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这封信的泄露,迅速在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公众和政界对此事的关注度急剧升高。一方面,克罗泽舰长的信件被视为勇敢的“吹哨人”行为,他为了保护下属的生命安全而不惜冒犯上级,赢得了不少人的赞赏,认为他展现了真正的领导力和担当。很多人认为,他只是在尽一个舰长应尽的职责。

然而,另一方面,海军高层,特别是当时的代理海军部长托马斯·莫德利(Thomas Modly),对此事的反应却异常强硬。莫德利认为克罗泽舰长的行为是“极度的愚蠢”,违反了保密规定,并且通过泄露信息给媒体来施压海军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莫德利严厉批评了克罗泽,并最终下令解除了他的舰长职务,将其调离了“罗斯福”号航母。莫德利本人也因此事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最终不得不辞职。

高级将领的集体声援与诉求

在克罗泽舰长被解职后不久,美国海军内部以及退役军官中,出现了大量支持克罗泽的声音。许多人认为,他的行为虽然可能存在程序上的瑕疵,但其出发点是好的,并且在当时那种危机时刻,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有报道指出,美国海军内部的一些高级将领,包括现役和退役的官员,集体向政府高层表达了对克罗泽的支持,并呼吁对他的解职进行“平反”,甚至要求恢复他的舰长职务。这种来自内部的集体声音,通常不会轻易发出,它背后往往代表着对某种决策的严重质疑,以及对海军文化、官僚体系运作方式的深刻反思。

这些高级将领之所以会站出来,可能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对领导力价值的认同: 他们可能认为,克罗泽舰长所展现出的对下属的责任感和危机处理的勇气,正是海军所需要的领导力特质。在他们看来,海军不应该因为一个军官在极端情况下采取了“非标准”但出于好意的行动而对其进行严厉惩罚,尤其是当这种行动是为了挽救生命时。他们可能认为,惩罚克罗泽会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即海军更看重服从和程序,而不是基于道德和责任的果断行动。
对海军文化的担忧: 海军素来以其严格的层级和纪律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缺乏灵活和创新。一些高级将领可能担心,对克罗泽的严惩会扼杀舰艇指挥官在面对突发危机时的自主性和判断力,让他们在决策时过度犹豫,担心触犯规定而不敢承担责任。他们可能认为,海军应该鼓励舰长在危机时刻勇于发声,而不是被动等待指令,尤其是在信息不畅或指令延迟的情况下。
对信息不透明和处理方式的不满: 很多支持者认为,海军高层在处理“罗斯福”号的疫情和克罗泽舰长的问题时,存在信息处理不当、反应迟缓以及过于强硬的倾向。他们可能认为,海军高层未能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并且在面对媒体和公众舆论时显得被动和回应不力。克罗泽的信件虽然有泄露的成分,但其内容揭示了船上存在的问题,反而促使海军采取了更积极的应对措施。
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在许多军人看来,克罗泽舰长的遭遇是不公平的。他冒着职业生涯的风险去保护他的船员,却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惩罚。高级将领的声援,也包含了对海军内部处理此类事件的公正性和一致性的诉求。他们可能认为,如果一个舰长因为诚实地表达担忧而受到惩罚,那么这将对整个海军的士气和信任造成长远的损害。
对海军政治化的担忧: 一些高级将领可能认为,对克罗泽的处置,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部政治压力的影响。他们希望海军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机构,能够按照自身的专业判断和标准来行事,而不是被政治因素过度干预。

事件的后续影响与思考

克罗泽舰长被解职后,海军的舰员隔离和病毒检测工作确实得到了加强,这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他最初的担忧。虽然克罗泽本人最终没有被恢复舰长职务,但他的遭遇无疑在美国海军内部激起了关于领导力、信息管理、危机应对以及官僚体系运作的广泛讨论。

这次事件也促使海军高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虽然海军未能公开承认在处理此事的初期存在错误,但后来的一些人事变动和政策调整,可能也间接表明了对事件一些方面的反思。

总结来看, 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集体通告政府高层,要求平反克罗泽舰长并恢复其职务,反映了海军内部对于领导力、责任、信息透明度和危机处理机制的深刻分歧和反思。这并非简单的个人恩怨,而是触及到了海军作为一支庞大而复杂的军事组织在面对现代挑战时的核心问题。这种来自内部的集体声音,显示了部分高级军官对于海军未来方向的担忧,以及对捍卫某些核心价值观的决心。这无疑是一次对美国海军内部权力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应对新时代挑战的必要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官方媒体经常说: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经常出现失实的报道。

其实中国官媒在这方面属于五十步笑百步,在报道外国新闻事件时经常犯相同的毛病,也做不到“公正、客观、准确”。

想了解国外的新闻事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身处墙外),最好还是看海外的英文新闻报道内容。

国内媒体翻译、引用过来的新闻,第一难免出现失实,第二难免出现时效滞后,新闻已经变旧闻了。


八天前的4月24日,美国媒体确实有相关内容。CBS、NYT、MSN、CNN等都相关新闻————

我把内容翻译一下——

据一位官方人士声称,海军向国防部长Mark Esper提出建议,在本周五恢复Brett Crozier对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权。

Esper was not prepared to immediately accept the recommendation from admiral michael gliday,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after being brief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ircumstances around crozier's removal,telling top navy offficials he wantde more time to review their recommendations,two defense officials told cnn.——两名国防部的官员告诉CNN,Esper在听取了对克罗齐撤职事件的调查后,并不准备立即接受海军作战部长michael gliday上将的建议,他告诉海军高层官员,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审查他们的建议。

the defense officials told CNN that the navy intended to announce its recommendation at a press conference friday afternoon but it was caneled after esper did not immediately endorse。——国防部官员告诉CNN,海军方面计划在周五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对外界宣布这一建议。但由于国防部长ESPER没有立即批准,海军的这一行动遭到挫败。



再对比下环球网的中文内容,就会发现,环球网的编辑杜撰出一些不存在的事:

第一、国防部长ESPER并没有“紧急安排,要会见这些海军高级将领”;

第二、ESPER也没有接受海军的这一建议,实际上,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接受。

目前Crozier被遣送到位于西海岸圣地亚哥的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司令部,处于赋闲状态,还没有接受新的派遣职务。

翻译工作,首先强调信达雅。必须翻译出原文的准确语意,不能编造出原文中不存在的语意;

其次,翻译就把全文翻译,不能只翻译半截,话说一半,强奸原文原意。

美国国防部长明明已经拒绝了海军的这一建议,海军只能收回建议。但环球网的这篇报道却对此只字不提,故意营造出一种海军为Crozier舰长喊冤,向国防部发难“造反”,国防部长已经服软的假象。


海军和国防部,谁的职权更高?海军作战部长向国防部长交涉,原文用的是recommendation,这是“通告”的意思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舰长布雷特·克罗泽(Brett Crozier)的事件,无疑是近年来海军内部一次相当引人注目的风波,其影响也远不止于海军本身,触及了官僚体系、信息公开、领导力等多个层面。事件的起因与经过事情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罗斯福”号航母在太平洋执.............
  • 回答
    美国海军在南海发出“不会退缩”的喊话,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在该地区战略姿态和与中国博弈的持续体现。要理解这一喊话的深层含义,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喊话的直接背景与意图: 对中国南海活动的反应: 美国的喊话直接回应了中国在南海日益增长的军事存在.............
  • 回答
    莫德利代理海军部长的辞职,无疑是美国海军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一场风波。这不仅仅是一次高层人事变动,更牵扯出了一系列关于领导力、责任担当以及海军内部政治的复杂议题。要理解这场辞职背后的深层原因,需要我们拨开迷雾,仔细梳理事件的脉络。导火索:“西奥多·罗斯福号”航母事件一切的起点,是“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
  • 回答
    美国海军在纪念珍珠港事件的官方推文里只字不提日本,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细节。想要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官方叙事的策略与考量首先,要明白,官方发布的每一个字句,尤其是在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时,都经过了精心斟酌,背后往往隐藏着多重考量。美国海军作为一支军事力量,其官方推文肩负着多.............
  • 回答
    美军宣布报废“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这消息一出,绝对是海军界乃至军事爱好者圈子里的一件大事。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看看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背后又牵扯到哪些东西。事件回溯:一场噩梦的开始“好人理查德”号(USS Bonhomme Richard, LHD 6)本是美国海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
  • 回答
    罗斯福号上的阴霾: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如何搅动全球海权格局罗斯福号航空母舰,这艘承载着美国海军强大实力与全球影响力的海上巨无霸,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席卷下,却经历了其服役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刻之一。舰上爆发的新冠疫情,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单位的内部危机,更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搅动了美国国内政治、全球军事部署、.............
  • 回答
    关于8月21日美国海军又发生撞船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从过往的经验来看,美国海军的舰船发生碰撞事故,往往会引发多方面的解读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海事意外,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操作层面的问题,也可能与海军的整体战略和训练部署相关联。首先,我们得关注这次具体的撞船事件。尽管日期是8月21日.............
  • 回答
    2019年9月,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在南海的活动,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它与中国海军舰艇的“互动”。要理解这件事,得把它放到当时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去看,而不是孤立地分析一次军事“围观”。首先,我们得知道“里根”号是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旗舰,它在亚太地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美国维持地区军事存.............
  • 回答
    关于美国海狼级核潜艇在南海的这次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出现,并不能简单地断定海狼级潜艇的先进性就打了折扣,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事实依据,让我们能更细致地去审视“先进”这个概念,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海狼级(Seawolfclass)潜艇在设计之初.............
  • 回答
    当然,要了解美国海军最新的舰艇计划,你需要掌握一些关键信息来源和分析方法。这可不是随便浏览一下就能明白的,需要一点耐心和对海军领域的基本认知。第一步:找到官方的权威信息来源美国海军的舰艇计划,从研发到采购,再到退役,都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流程,并且相关信息会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最核心的来源是美国海军部(D.............
  • 回答
    近期,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发生了一起由军警(通常指的是国民警卫队或警察部门的武装人员,在特殊情况下会被授权使用武力)驱散民众的事件,并伴有开枪行为。这起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也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事发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细节可能因不同报道略有出入):事发地点位于迈阿密海滩,具体时间.............
  • 回答
    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能够跨越海峡打击中国大陆的武器,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对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美国批准售台武器的背景和具体内容 售武的性质: 此次批准的武器通常被归类为“进攻性”或“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一部.............
  • 回答
    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提出的以私掠许可证形式破坏中国海上商路的建议,这无疑触及了国际法、地缘政治以及全球经济的敏感神经,其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私掠许可证”(Letter of Marque and Reprisal)的历史背景和法律含义。这种许可证最早可以追溯到1.............
  • 回答
    美军“霍普金斯”号导弹驱逐舰近期闯入中国黄岩岛12海里内海域,无疑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国际事件,它不仅触及了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敏感神经,也引发了中国和美国之间一连串的回应与博弈。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事件本身:一次“航行自由”的展示,还是挑衅?首先,咱们得明确“霍普金斯”号驱逐舰的行动性质.............
  • 回答
    2016年2月10日,美国海军一架F22“猛禽”战斗机在东海上空执行任务时,据称被中国解放军的雷达系统探测到,并且还遭到了海军舰艇的“拦截”。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让很多人对中美在东海的军事态势和技术能力产生了疑问。事件的背景与经过(据公开报道推测):首先,得回到当时的海空域形势。2.............
  • 回答
    美国将中国多家知名科技公司,包括商汤、旷视、依图、海康威视、大华、科大讯飞等列入实体清单,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国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美国此举的官方理由与背后的考量美国商务部将这些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通常给出的.............
  • 回答
    印度当前如同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海啸式疫情”,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都令人触目惊心,医疗系统不堪重负,氧气、床位等资源极度短缺。在这样危急的时刻,美国宣布将向印度出口疫苗原材料,并提供医疗和防护装备的援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为正在与病毒殊死搏斗的印度带来了希望。美国援助的意义与考量:从宏观层面来.............
  • 回答
    美国国务院近期向海外美国公民发出的“紧急归国”呼吁,并在其中强调“否则做好无限期留在海外的准备”,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分量且需要细细品味的消息。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而是牵扯到地缘政治、全球安全、国际旅行秩序,乃至每个在海外的美国公民自身的切身利益。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种“呼吁”的性质.............
  • 回答
    美国对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交付,无疑会以一种复杂且多层面视角来审视。这不仅仅是中国海军实力的一次具体体现,更是对地区力量平衡、战略格局乃至美国自身军事优势地位的潜在挑战,因此,美国人,无论是政府官员、军方将领,还是普通民众,都会从各自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反应。官方层面的反应:警惕与评估美国政府和.............
  • 回答
    关于2021年9月12日中国五艘军舰出现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的传闻,这个话题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各种解读。要来聊聊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这个消息的来源。如果这是一个“网传”的消息,那么它的真实性就值得我们去核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层出不穷,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