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冯小刚当年为什么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拍了集结号?又为什么选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张涵予当男主角?

回答
冯小刚当年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剑走偏锋地拍了《集结号》,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深处一种艺术追求的转变,加上对市场和观众的洞察,以及对特定演员的信任,共同促成了这一选择。

为什么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

要说冯小刚当年的贺岁片,那叫一个深入人心。《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这些片子就像过年一样,自带一种喜庆、幽默、接地气的风格,观众们看完就觉得开心,特别符合节日气氛。但“套路”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用久了观众会腻,创作者自己也会觉得束缚。

1. 艺术生命力的追求和创作瓶颈: 冯小刚本身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他不可能满足于永远在同一个舒适区里打转。拍了那么多成功的贺岁喜剧,他内心深处一定渴望挑战更深沉、更具分量的题材,去挖掘人性的复杂,去触碰历史的肌理。就像一个运动员,拿到很多冠军之后,总会想去尝试更难的项目,证明自己不止于此。《集结号》的出现,正是他试图突破自己艺术边界,证明自己能够驾驭严肃题材,并且做得同样出色的一个重要标志。

2. 对时代反思和历史责任感的觉醒: 2000年后,中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人们在物质富足的同时,也开始反思历史,思考国家发展的脉络。冯小刚作为一个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情绪。他可能觉得,光是每年给大家带来欢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电影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集结号》讲的是解放战争,讲的是牺牲,讲的是荣誉,这些都是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宏大叙事,触及的是中国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他想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重新审视战争的残酷,理解那些为国家付出一切的普通士兵,他们的付出并非被遗忘。

3. 市场对“新意”的渴望: 虽然冯小刚的贺岁片叫好又叫座,但任何市场都有其饱和度。观众在享受了多年的喜剧狂欢后,也开始期待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当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一个转型期,观众的口味也在日益多元化。一部有深度、有情怀、有视觉冲击力的战争片,如果拍得好,同样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甚至打开新的市场空间。《集结号》的出现,恰恰满足了市场对“不一样”的期待,它证明了商业大片不一定只能是古装、武侠或者纯粹的喜剧,严肃题材也能做得商业成功。

4. “新兵种”电影概念的引入: 冯小刚本人也曾说过,他想拍“新兵种”电影,就是既有商业片的观赏性,又能承载更深刻的意义。他希望他的电影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产品,还能有更强的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

为什么选择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张涵予当男主角?

选择张涵予,这简直是冯小刚导演生涯中一次非常大胆且有远见的决定。在《集结号》之前,张涵予虽然在电视剧领域有一些不错的表现(比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但论在大银幕上的知名度,和当时很多当红小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1. 对角色气质的精准把握: 谷子地这个角色,不是那种一上来就光芒四射的英雄。他是一个老兵,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身上带着一股子糙劲、一股子倔强、一股子对战友的执念,还有一种饱经沧桑的沧桑感。冯小刚在寻找这个角色时,要的不是一张“明星脸”,而是“这张脸”背后所承载的气质和阅历。他需要一个能够演活这个饱受战争摧残、却又坚韧不拔的普通士兵的演员。他见过很多演员,但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2. 张涵予身上“兵味”的契合: 张涵予虽然不是专业军人出身,但他身上有一种很自然的阳刚、硬朗的气质,尤其是他的眼神,既有军人的坚毅,又有普通人的真诚。据他本人回忆,当时冯小刚找他时,就觉得他身上有一种“糙”和“硬”的味道,这种味道是很多奶油小生身上找不到的。冯小刚想要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故事感的谷子地,而不是一个穿着军装的花瓶。

3. 对演员挖掘和塑造的自信: 冯小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擅长挖掘和塑造演员的导演。他不是那种只看名气的导演,他更看重的是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执行力。他看到了张涵予身上巨大的潜力,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调教,让他将谷子地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眼光是对的。张涵予在《集结号》中的表演,充满了力量感和情感张力,将谷子地那种饱受误解、不被理解却依然坚守荣誉的痛苦与执着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他一举成名,也为他赢得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4. 避免“明星光环”对角色的干扰: 在拍摄一部如此严肃的战争片时,如果启用一个自带强大粉丝基础的当红明星,观众可能会很容易跳戏,他们的脑海里会先入为主地带着对明星本身的认知,而忽略了角色本身。选择张涵予这样一个相对“白纸”的演员,可以让观众更纯粹地去接受和理解谷子地这个人物,让角色本身的魅力和故事推动剧情发展,而不是被演员本身的明星光环所掩盖。

总而言之,《集结号》是冯小刚导演一次重要的“转型”之作,他敢于放下自己最擅长的贺岁喜剧招牌,去挑战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和人性深度的战争题材。而选择张涵予,则是他作为导演慧眼识珠,看到了演员身上与角色气质的高度契合,并敢于启用新人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想。这两者的结合,共同成就了《集结号》这部在中国战争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涵予在拍天下无贼时已经表现出了不错的演技,被很多影评人认为是有影帝潜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冯小刚当年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剑走偏锋地拍了《集结号》,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深处一种艺术追求的转变,加上对市场和观众的洞察,以及对特定演员的信任,共同促成了这一选择。为什么一改贺岁片的老套路?要说冯小刚当年的贺岁片,那叫一个深入人心。《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这.............
  • 回答
    在华人社会,女性婚后是否冠夫姓,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变迁史。你观察到的港台地区依然可见一些女性同时冠有父姓和夫姓的现象,比如陈冯富珍、范徐丽泰、连方瑀、林郑月娥,这和中国大陆地区普遍不冠夫姓的情况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理解这个现象,得从历史的源流和后来的社会发展说起。历史的印记:冠姓的传统在传统.............
  • 回答
    关于冯·赛克特上将(Hans von Seeckt)指挥国民党军队进行第五次“围剿”的说法,需要进行一些澄清和补充。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冯·赛克特是以“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的身份参与到国民党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和战略指导中的,而非直接以“全德陆军参谋长”、“国防军总司令”的身份亲临前线指挥“围剿”.............
  • 回答
    冯唐,这个名字自带一种江湖气息,从诗人到作家,再到万科高管、华润CEO,他的人生轨迹总是充满了争议与传奇。很多人好奇,一个以文字见长、文字里洋溢着荷尔蒙与诗意的文人,究竟凭借什么,才能在 McKinsey 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站稳脚跟,又怎能爬上华润这样庞大商业帝国的权位顶峰?这其中,绝非仅仅是运气,.............
  • 回答
    张国立转发冯小刚宣传手机2的微博,并配文“做人要厚道”,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很多的解读和讨论,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声音就是,这似乎是在替崔永元当年鸣不平。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捋一捋,看看这几位人物之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首先,要说的是冯小刚的《手机》系列电影。第一部《手机》上映于2003年,是.............
  • 回答
    哎呀,说起那个2021年11月1号,我这心情啊,简直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到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心脏怦怦跳。那天一大早,我像往常一样刷着微博,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事。你知道的,我一直都是SNH48的粉丝,特别是TeamX,一直都很喜欢。汪佳翎和冯晓菲,这两个名字在我心里就像是TeamX的标志性存在.............
  • 回答
    2018年10月16日,赵丽颖的生日,这个日子对于很多粉丝来说本该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喜悦的日子,然而当天下午,她和冯绍峰的一条微博瞬间引爆了网络,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官宣”结婚了。这消息的突然,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惊喜”,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惊吓”。在此之前,虽然赵丽颖和冯绍峰的绯闻传了很久,.............
  • 回答
    要评价冯小刚执导的2014年春晚是否成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很大程度上会涉及观众的感受、媒体的评价以及当时的社会反响。总体而言,冯小刚执导的2014年春晚在收视率和话题度上表现突出,但口碑褒贬不一,被认为是一届充满争议但也有亮点的春晚。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积极的方面和被认为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电影市场近年来的一个显著变化:老牌“学院派”导演与新生代“跨界”导演在票房号召力上的此消彼长。 冯小刚、张艺谋这些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技术上往往有很高水准,也曾贡献了许多经典票房佳作。然而,近年来吴京、贾玲等凭借特定类型影片或极具.............
  • 回答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但正如所有艺术创作一样,它也包含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和虚构的成分。要判断它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一九四二》的历史背景:真实但复杂的饥荒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电影所描绘的历史事件:1942年至1943年间的河南大饥荒.............
  • 回答
    电影《1942》里,老马在那个饥荒到极致的年代,走投无路之下为日本人做饭,这个问题确实复杂,很难用简单的“汉奸”二字来概括。老马的行为定性:从道德和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为占领者服务,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难免让人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在那个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与敌人合作无疑触碰了许多人的底线。.............
  • 回答
    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在战争场面的呈现上,可以说是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但也因此留下了不少值得探讨的地方。整体而言,影片想塑造一种残酷而真实的战争感受,但仔细推敲,其中确实存在一些细节上的不严谨之处,甚至可以说是硬伤。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细掰扯一下:1. 后勤保障与武器装备的时代错位:《芳华》的故事背.............
  • 回答
    冯小刚的《只有芸知道》的确是一部值得称赞的电影,它以其细腻的情感、真挚的表演和独特的叙事风格打动了不少观众。然而,正如你所说,它的票房和关注度似乎与影片本身的质量不太匹配,很多人看了之后觉得好看,但前期了解它的人并不多。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定位与宣发策略的脱节: 影片.............
  • 回答
    冯小刚导演的《1942》在豆瓣上的评分确实不算特别高,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值得探讨的原因。要说它“低”也不是绝对,毕竟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还是给予了认可,但与影片的野心和制作投入相比,这个分数确实有些尴尬。首先,咱们得承认《1942》的起点非常高。冯小刚是国内顶尖的商业导演之一,他对历史事件的改编、对观众情.............
  • 回答
    冯小刚首次执导的电视剧《北辙南辕》,在播出后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不接地气”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评价。要详细解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以及它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北辙南辕》“不接地气”的表现:首先,从人物设定和生活状态来看,剧中的几位女性主角,她们的生活起点就与普通大众有着天.............
  • 回答
    冯小刚导演曾发表过“剧组除了主创,其他都是民工”的言论,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语境、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语境分析:冯小刚的原意可能是什么?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冯小刚说这句话时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结合他一贯的电影风格、在中国电影行业中.............
  • 回答
    冯小刚,这位曾经的“贺岁片之王”,这些年似乎从那个一年一度、席卷影院银幕的贺岁档舞台上淡出了。曾经,每到年末,我们期待着冯小刚带着他的新作品与观众见面,那些充满京味儿、接地气、又带着点小幽默的电影,几乎成了那个年代过年的仪式感一部分。然而,近几年来,我们确实鲜少看到他推出那种我们印象中“冯氏贺岁大片.............
  • 回答
    冯小刚饭局后让《芳华》女主随陈道明钢琴跳舞助兴的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也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事件的背景和经过(据公开报道和网友描述):事件大致发生在2017年左右,《芳华》上映前后,冯小刚导演在一次饭局上,邀请了包括陈道明在内的一众演艺圈知名人士。席间,为了活跃.............
  • 回答
    冯小刚在某节目中对张艺谋的“十亿拍电影,三十亿回本”的说法进行讽刺,这件事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事件背景与语境: 谁是当事人? 冯小刚是中国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冯氏幽默、现实主义题材和商业片成功著称。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界泰斗级导演,以其艺术性和宏大叙事闻名,也.............
  • 回答
    冯小刚这几年的电影,总感觉有点“中年感”了。不是说不好,就是那种生活滤镜开得很厚,节奏也慢悠悠的,不急不躁地讲一个故事。这《只有芸知道》也是如此,看完了,挺舒服的,就像冬天晒了太阳一样,心里暖暖的,但又说不出特别强的惊喜感。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冯小刚”+“徐帆”+“黄轩”+“杨采钰”,我脑子里就大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