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冯小刚「剧组除了主创,其他都是民工」的言论?

回答
冯小刚导演曾发表过“剧组除了主创,其他都是民工”的言论,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句话,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语境、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语境分析:冯小刚的原意可能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冯小刚说这句话时可能想要表达的意思。结合他一贯的电影风格、在中国电影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几种可能的解释:

强调职业分工与核心团队的重要性: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核心创作团队(导演、编剧、主演等)与执行团队(场工、道具、灯光、录音、化妆、服装等)的划分。主创通常是项目的决策者和创意引领者,承担着最终的艺术成败责任。冯小刚可能只是想强调这些核心成员在整个电影叙事和表达上的主导作用,以及他们与执行层面的差异。
幽默或自嘲的说法: 冯小刚以其接地气和略带戏谑的语言风格著称。这番话也可能是一种夸张的、带有黑色幽默的表达,用以形容剧组庞大的执行团队,或者是在工作强度极大的拍摄现场的一种情感宣泄。他可能并非真的贬低,而是用一种比较夸张的方式来描述现场的状态。
对行业现状的一种观察或批评: 在某些情况下,电影行业的部分执行人员可能确实面临着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不公、缺乏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冯小刚也许是想通过这种说法,间接表达对这种现状的一种观察,甚至是潜在的批评,但表达方式比较直接和尖锐。
区分“创造者”与“执行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创人员是电影“内容”的创造者,而执行团队则是将这个“内容”通过技术和劳动转化为现实的执行者。冯小刚可能想突出这种在创意和执行上的区别。

二、 负面解读与批评:为何会引起争议?

尽管可能有以上解释,但“剧组除了主创,其他都是民工”这句话带有明显的负面色彩,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贬低和不尊重劳动: 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批评在于,这句话将剧组中除主创之外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包括技术人员、道具师、美术师、摄影师、灯光师、录音师、场务等等)统称为“民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专业性、辛勤付出和职业尊严的漠视和贬低。
职业差异的抹杀: 电影制作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协作过程。每一个工种都有其独特的技能和经验要求,例如摄影师需要掌握光影构图、镜头语言;美术指导需要理解剧本、设计场景风格;录音师需要处理声音的细节等等。将这些专业人士简单地归为“民工”,无异于抹杀了他们的专业身份,是对他们技能和知识的不尊重。
劳务派遣或临时工的刻板印象: 在一些特定语境下,“民工”常常与低技能、低待遇、非正式雇佣等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剧组中那些承担繁重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收入相对较低的临时工或合同工。将所有非主创人员都划入此列,是对他们工作性质和价值的矮化。
阶层固化和权力失衡的体现: 这番话也可能被视为一种“精英主义”或者权力结构的体现。在创作团队内部,导演、编剧、主演往往拥有更高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其收入和地位也通常远高于其他岗位。冯小刚的言论可能无意识地暴露了这种“权力链条”或“利益链条”的认知,并且将这种高低区分直接以“主创”与“民工”来命名,加剧了人们对行业内部阶层固化的担忧。
对团队协作精神的破坏: 电影制作是一个高度依赖团队协作的艺术。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将大多数成员视为低一级的“民工”,不利于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团队氛围,可能会打击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一个健康的剧组应该是一个多元协作的大家庭,而不是简单的主从划分。
不符合事实的夸大: 即使在工作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剧组中的许多执行人员也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他们对电影的贡献不容忽视。例如,资深的摄影师、灯光师、道具师等,他们不仅仅是执行者,更是电影视觉呈现的重要贡献者。将他们一概而论为“民工”,是对他们专业价值的严重低估。
公众人物的言论责任: 作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导演的言论更容易被解读和放大。一旦发表了带有歧视性或不尊重色彩的言论,会对社会公众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非主创人员的士气打击: 听到这样的言论,剧组中的许多非主创人员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付出和专业性被忽视和否定,从而影响工作士气和对项目的投入度。
加剧行业内部的隔阂与不满: 这种言论可能加剧了行业内部不同层级人员之间的隔阂,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满情绪,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
引发公众对电影行业的刻板印象: 普通观众听到这样的言论,可能会对电影制作行业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刻板印象,认为其中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不被尊重的劳动。
对相关工种的职业认同产生冲击: 那些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傲的电影工作者,听到这种言论可能会感到个人价值受到挑战,影响其职业认同感。

四、 辩护与反思:

尽管存在批评,我们也需要看到,有时这种言论背后也可能夹杂着对拍摄现场艰辛的共情,或者是对整个电影工业链条中,创造性劳动与执行性劳动在价值分配和话语权上的现实差距的一种不成熟的表达。

一个更理想化的、健康的电影行业应该是怎样的?

尊重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从业者: 无论职位高低、是主创还是执行,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清晰的职业分工与平等的合作精神: 明确各司其职,但要建立在平等合作、互相学习的基础上。
合理的薪酬与权益保障: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获得与其付出相符的报酬和应有的权益保障,避免出现“剥削”现象。
职业发展与技能提升的机会: 为剧组中的执行人员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鼓励他们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总结:

冯小刚“剧组除了主创,其他都是民工”的言论,虽然可能带有其个人语境下的幽默、夸张或对行业现状的某种观察,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对绝大多数电影从业人员的职业尊严和专业性的漠视与贬低。这种言论是对电影制作作为一项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复杂过程的简化和矮化。在评价时,我们应该承认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性,但更不能回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以此为契机,反思和推动电影行业朝着更加平等、尊重、专业化和人性的方向发展。一个伟大的作品,离不开每一个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逻辑真是有意思,纯市场化的行业,你要舍得出钱什么样的人才招不到?

比如说被炮轰的灯哥杆哥,影视业就不能去校招?去名牌大学路演,开几十万上百万的工资,北大清华的博士怕是也有愿意跑来跟你扛灯举麦的,各大影视专业院校都有灯光专业,老牌专业院校就有中国传媒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北电、中戏等专业艺术院校和各大美院的舞台美术专业、浙江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的灯光专业。这些学校出来的灯光师会差了?

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还是剧组压根就舍不得在这方面下功夫?

马天宇,杨洋,井柏然这些名字我这老东西都不怎么熟悉的演员,一部电视剧片酬打包价格就有2000-2500万,话说龙妈演权力的游戏第一季片酬也就2000万人民币不到还要脱衣服。而贵圈在中国拍一部电视剧总投资才多少?贵圈剧组这么舍得在演员身上花钱,再加上主创人员的车马费也不能少了,哪还有余粮漏一点给灯哥杆哥?

本来就是给的发传单的工资,还抱怨别人不懂消费者心理学不会甄别目标客户,贵圈逼格真高。又懂电路又懂灯光的,早去装修公司搞设计了,谁乐意拿那么点工资给你扛杆子?

奉劝贵圈还是药店。


更新:

呀,被圈内人“打脸”了,说白了就是因为现在影视制作中摄影组都是请的外包人员嘛,摄影组这些人都是哪来的呢?据报道大部分都是河南鄢陵人,也就是说“厄们灯光滴”那种,剧组自己没有摄影组,外包给鄢陵人了嘛,就这么点事情,谈得上什么想当然胡说?所以鄢陵人说了,因为对摄影组的垄断,哪天他们罢工了,中国影视业就要停摆。有图有真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国内大部分影视公司都是草台班子嘛,自己是不会培养人员梯队的,投资人看中了谁的本子,看中了明星就投钱,制片人抓来编剧和主演带上两个副导演场记就奔横店开造,摄影组大部分就是找的鄢陵外包公司。

我又要拿我们银行业举例子了,比如我行每年都到985 211校招,柜台上给大妈取工资的妹子那可都是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口齿伶俐,多才多艺,国语标准,英语六级。还是因为银行舍得砸钱。

这才叫人员梯队,这才叫重视。当然现在我们逐渐也要转型外包了,然而相应的我们对人员要求也同步大大降低,我做为管理人员绝不会对外包人员提出和对本科生一样的PPT要做得漂亮,英语要流利的非分要求,普通话能说清楚每天不长短款就不错了。

不舍得砸钱,要啥自行车?

所以结论还是那句话,贵圈压根不重视。

user avatar

这件事情不就是汪海林说的吗!

只有编剧才是一个电影真正的主人。编剧写了每一句台词。给出了每一个角色。指出了角色说每一句话的情感。

之后导演负责把这个剧本拍出来。演员负责表现编剧指定的情感,说编剧指定的台词。

按照电脑编程打比方,编剧是程序员、剧本是程序。导演是编译器。演员是机器语句。

user avatar

冯导这话说的没毛病,我在这行吃了快十年的屎了,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我自己也经常自认为我是一个影视民工。

其实拍影视剧没那么高大上,甚至可以吧剧组想象成一个施工队,因为影视剧拍摄流程,到盈利方式跟搞房地产都是一个样子的。

就连剧组的组建和构成都和组一个施工队伍一模一样。

比如说拍摄一部电影等于是盖一栋楼,制片人就是开发商,他要先找设计师给他整个图纸,就是编剧写剧本,然后拿着本子去广电立项。项目通过了,拿到拍摄许可了,就可以组班子了。

制片人找来工程部经理和项目部经理,就是制片主任和导演,在找个监理,就是监制。

导演和制片人也开始找自己手下的包工头,例如摄影指导,灯光指导,动作指导,现场制片,美工师,化妆师,道具师等等包工头组建自己类似于木工,瓦工,钢筋工,架子工之类的施工队,于是找来手下的像我这样掌机以及摄影助理,灯光助理,场务什么的大小工。

这个时候一个班子就基本组建完成了,然后演员就等于原材料入场了。接下来就开机,剧组围绕着这堆原材料在项目经理的指挥下,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日夜赶工,天天熬大夜,吃盒饭的把活干完了。 然后金主爸爸把工程款一结,施工队伍解散,就算项目完成了。

拍摄好的片子在经过验收后,就开始往外卖,电视剧就往电视台卖,电影就往院线卖。卖的好呢,就大赚,卖不出去就砸手里,还有的没拍完停工了,也会烂尾。

我这种的小掌机,在剧组里撑死也就是个在施工队里当大工的地位。我的工资按日薪或者工程量(集数)结算。活干完了你给钱就是,至于以后这部戏卖出去时亏是赚跟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你赚了,也不用给我补钱,你亏了我也不用给你退钱。

差不多剧组就是这样,所以说除了几个主创,我们这些普通工作人员跟民工还真没啥区别。

还有就是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剧组不愿意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宁愿要有工作经验的初中生?

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是的!!在剧组里,学历肯定没有经验有用,我的学历在剧组里还算比较高的吧,虽然是个本科毕业,但是也不是科班摄影专业毕业,我也是个半路出家的泥腿子掌机。我是从跟机员,小助理,跟焦员一步步的干过来的。包括我师父,现在是摄影指导了,他也就是个初中毕业,入行前也从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只是后期去北电上过一段时间的短期培训班。

剧组不存在需要个文凭当敲门砖,剧组要的是进组就能立马干活的人,你只要能干活,干的活漂亮,你是啥学历人家问都懒得问,不需要空有一个文凭啥都不会干的人,因为一部戏的拍摄周期一般短的就十几天,一两个月,长的三四个月。拍摄计划每天都排的很满,实在没时间让你去慢慢学习,等你学的差不多了,这个戏也就拍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