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说下这个问题。
我有四位学生现在是公务员,两位是参公。社会喜欢夸大公务员的好处,很正常,吹呗。但事实上,公务员就是社会中位数生活。这几位学生中,只有一位女孩因为是狱警,工资高点(一万二),其余都是五千多到手。有两位家境好,工资是零花钱,剩下两位工资就是生活费,要养家。
对于家境好的,如果喜欢,公务员也挺有意思,缺点就是出去玩不方便。但对于家境一般的,公务员明显远水解不了近渴。至于说什么公务员是统治阶级的,这种就算了,没有交流的必要。公务员的职业优势,基本都在中后期,但一个现实问题是,人需要钱,特别是几大刚需,主要是前期。
穷人如果需要钱,就做生意。
楼上很多人谈到,穷人孩子需要钱,而公务员只是个小富即安的职业,所以不想考,想选择去互联网房地产之类的地方赚钱。这很有道理。
但我觉得题主应该不是这个意思。题主应该指的是另一部分人穷人孩子,做着收入还不如公务员的工作,为什么不去考公务员。比如,就以武汉成都这种二线城市或者宜昌襄阳这种三线城市为例,在一个普通公司做出纳就那么点钱。但是去财政局做公务员,同样干出纳的活,福利好一倍以上。为什么不考?
因为公务员考试不同于中考、高考或者考研。它是一个运气成分占到一半的考试。它的结果相当不可控。
简单来说,不是你应届年拼命学一把就一定考上的。考不上的话怎么办?穷人孩子只有去工作,而且还是比较累的工作,基本应届没考上后面就没什么机会了。
而家里有底子的孩子,没考上可以不工作全职备考,或者去爸爸妈妈大姨夫二伯父三叔公四舅母的公司混个闲职,然后继续考试,直到考上为止,多的是机会。
公务员考试已经很公平了,但是考试以外的不公平,一直都存在。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当年考公完全是误打误撞,因为找不到其他工作。
初中毕业就没有工作了,我算是半个孤儿,母亲因为家里太穷小时候和别人跑了,后来偶尔有些联系,不过也是形同路人,父亲一直在外面工地打工,把我甩给大伯代为看管,大伯是公务员,当时自费托关系花了一万元让我去当兵,这恩情我记一辈子。
去部队呆了几年后退伍,领了一笔退伍费,来到我们当地省会准备和几个一起退伍的兄弟一起做生意,很不幸我们几个人的钱都赔了,开过火锅店,快餐店,只能说不是做生意的料吧。这个时候依然感谢我大伯,他喊我函授一个学历,说我初中文凭实在是太低了,他给我推荐了大专法学。
我们退伍费赔光了之后,我们几个兄弟就开始送外卖,那个时候外卖才刚刚兴起,附近都是大学城,挣的工资我们还挺满意,一个月人均有个6-7000,那个时候每个月我会给大伯寄1000,还他以前给我找关系当兵的钱。
那个时候有点闲钱就去网吧上网,网吧里面认识了一个辅警,也是没事就来打游戏,他建议我也去考一个辅警,说退伍军人简单,而且有五险,比我现在待遇高,我也觉得不错。回去给大伯打了个电话,他鼓励我考正式警察,说我身体素质好,说年轻就去拼,去考特警。
从那个时候逐渐开始了解公考,初步是接触的某图,招生老师还是很专业的,就说我这种情况适合考特警,于是我掏出了身上所有的存款,报了一个他们的培训班,2万多,那个时候除了上课,我其他时间还要去跑外卖挣我自己的饭钱和房租钱。
说实话考公真的对于我来说太难,一度想放弃,行测学了一阵子培训班就50多的水平,有一些题听老师的解析都很费劲,至于申论,我的字写的像狗爬一样,而且高中都没读过的人,让我写大作文,简直是让我去死。
所以,我的第一次省考,家乡的招特警岗位,三不限招8,败了。不过让我很意外的是,我的体测成绩排名靠前,其中3000米测试以及引体向上排名前几,如果我有个110分,肯定稳上,不过那次才90多分。。。
那个时候说实话我想认命,觉得人的命这辈子就定了,就像我从小就命苦,那个时候差点上了那种黑心出海打鱼渔船。
这个时候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婆,她和我同命相连,也是从小没爹没妈,年纪轻轻就出来打工,她做过火锅店店员,按摩店给别人捏脚,当时认识她的时候是在理发店里面做洗头小妹。我们卧居在一个十平米小卧室里,靠着我一个月送外卖7000,她理发店3000过活,我平时很直男,从来不会关心女生,可是一天夜里我发现她的手洗头都发泡了,每天泡各种化学试剂,很难看,很丑,我的心好痛,好想让她不做这个工作了,可是自己没有能力,那天夜里我感觉我重燃了斗志。
开始制定我的学习计划,每天白天跑外卖,晚上学习,行测就只学言语逻辑,资料学一部分,其余的直接机选,申论就只练字,小题学一下,大作文就工工整整的抄材料。
三个月后迎来了一次机会,我们工作的省会特警大专三不限,招7,最终笔试体测综合成绩第7,最终成绩第7,考上了。
我的退伍兄弟们都不相信,我们这种初中毕业的空有劳力的农村人可以考上警察,可是后来看到我穿上警服去查我们曾经上网的网吧,他们信了,哈哈。
后来受我的启发,有两个人考上了消防员,还有一个考上了监狱司法警察,没错,都吃上了国家饭。
再后来的事情太多太多,毕竟我现在已经是30出头的人了,距离上岸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我考上后就结婚了,老婆辞了职生了孩子,后来去做过美妆师,再后来去了绿家做中介,这行做了有几年了,估计以后是长期职业了,最近因为国家政策的原因。生意低迷,不过幸运的是,我们不用担心一个人失业养不起家,我现在的收入哪怕是她不工作,普普通通的日子也没问题。
生了孩子几年后,存了一些钱。父亲给了一些,在找大伯借了一些,买了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再过了一年,买了一辆17万的车。
现在就只盼着大伯赶快退休,接他来我这边养老。让他和我父亲一起享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
写了很多,眼角泛起了泪花,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只要自己努力,未来一定过的比现在好。
我是80初二线城市土著人,破三本本科毕业,当年我们那些同学,基本都是父母单位是哪里的就回哪里了,农村那些穷人家的孩子没父母单位回去,去考公务员已经是他们比较好的出路了,说实话我毕业那阵本科还没贬值,都不怎么好找工作了,现在动不动985,211,那些二本以下的穷人家的孩子你以为很好找工作?有多大把握找到比公务员还好的工作?
你们要记住,公务员再怎么说也能在当地算中偏上的工作,地方越小越明显。
天哪,怎么会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刷新了我的三观,天翻地覆……
看着这问题,这描述,题主到底是视野眼界狭窄到什么份上才会问出这样如此让人无语的问题???差点以为倒回去八九十年代……
请你搞清楚,现在是公元2022年,21世纪了啊,早已不是长辈眼中的只有公务员才是好职业的一次元世界,虽然现在长辈还这么认为。什么叫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去考公务员?????一,你是哪个地方??你那个地方你周围考公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有内部调查数据才敢这么口出狂言,现在全国考公热,全部都是家境好的孩子奥?????考上的也都是家境好的孩子奥????真的是笑死……
二,不要那么目中无人自以为是,多读书多开眼界。对,穷人家的孩子不知道公务员的好,毕竟我们活在信息爆炸时代,没法区分哪个职业到底好不好奥!!自己活在远古时代就不要拉正常受过教育的人下水了,我真是替所有穷人家的孩子谢谢您咧。
三,对的,我们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是好职业。毫无疑问,对于题主来说,公务员就是最好的职业!!那你就抱着你的公务员活一辈子不就行了???你用你的标准定义绑架别人的想法做啥子呢???什么是好职业??好职业的定义是什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那就是好职业,你喜欢你的,我喜欢我的,互不干涉,我碍着你了还是惹着你了你要对不想考公的穷人家的孩子那么大意见???职业选择那么多,社会环境那么丰富,三百六十门,门门出状元,非得考公才能过活了????
一句话,不要用自己的无知、狂妄自大去定义一个群体,毕竟,大家的脑子不像你那么简单、一维………
穷人家孩子考公,基本都是这个过程:
先无视,根本就不知道这世界上有考功这回事;
再忽视,周围已经开始陆续为考功准备了,但自己主动忽视了;
再鄙视,对自己学校和专业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的专业很好找工作,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考功;
然后尝试,当遭受社会毒打了,走投无路了,开始尝试考功;
之后屡试,如果考功的报录比为N,那就注定没一个考上的分子,背后都有N-1的数值作为分母,这些分母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考;
接着重视,不惜辞职脱产考公,去成人自考换专业,不惜重金报名各种考功培训班,此时已是“万物非主,唯有考功”;
最后是屡试不中,如果考功是一件很容易实现的事,那么全国十四亿人就全是功物员了。
他们开始可能不知道考公,后来知道了,但是也晚了,迫于专业限制,能够报名的职位很有限;由于经济上的局限,能够投入考公的时间和精力更加有限。
他们其实一直在考,只不过能否考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另外,我宣布一个重磅消息:
《青公》第二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我已经基本构思完成,将会在今年作为精品小说推出。
安化县下面的镇医院,医生一个月能到手6.7千。镇里的公务员一个月3000+。很明显医二代不会回镇医院,在这里工作的都是穷人家孩子。请问公务员好在哪?
穷人家孩子面临父母养老,还债,迫切需要现金流。而公务员的职务根本提供不了这个。
更何况还存在买房子问题
这问题真的是典中典了。和“穷人孩子读哈佛”“摘玉米戴劳保手套”有一拼
你会发现这个句式适合很多话题。
比如:“为什么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去学计算机,他们是不知道互联网企业的好吗?他们是不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是好职业?
又比如:”为什么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去考教师资格证,他们是不知道当老师的好吗?他们是不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是好职业?
再比如:“为什么很多穷人家的孩子不去做金融,他们是不知道金融很赚钱吗?他们是不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什么是好职业?
所以这个题的解法不是去向穷人家的孩子解释“公务员”是个好职业,而是要聊清楚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意识不到公务员是个好职业。
其实,穷人家的孩子作为一个群体,他们意识不到的东西太多了,他们自己涉世未深,家里也没人能提供指引,他们常做的事情一般就两样:埋头苦读 or 随波逐流。
他们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读书时的信仰是“提高一分就能干掉一操场的人”,老师、家长反复告诫他们“把分数考高就行,别的先不要想”!
什么时候该去想呢?
填志愿的时候吗?
这时候他们的原则要么是“用足分数”为了考上xx大学而掉进天坑专业,要么是“谁谁谁学的就是xxx专业,现在混得很好,所以我也学xxx”……
临毕业了才发现,好多职位,他们连参与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突破阶级壁垒的三要素是:信息、教育、资本。
穷人家的孩子在信息和资本层面的匮乏自不必说,那么在教育层面和富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差别呢?
其实,阶层固化在教育理念上就已经成形了,绝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有钱就能上好学校,没钱只能上差学校。”
权贵阶层的教育往往注重保护孩子的个性,目标是培养社会领袖,提升其个人魅力、领导力、团队意识与资源整合能力。
直白点说,即是培养他们成为杰出的“新贵”。
中产阶级的教育则重在塑造孩子的优秀的个人能力素质,养成其高效的做事习惯、良好的执行力、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重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每一步都安排得很有节奏,设计感极强。用一句话概括叫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底层的教育着眼于“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培训,或者是争当“有个文凭”的“本本族”,人生规划?
不存在的!
所以题主所问的问题的答案,不是“公务员”不够香,而是“穷人家”缺乏规划意识,但凡他们能意识到人生是需要设计和规划的,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去了解自己、去了解更多的行业知识,去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不是想当然地做选择或无奈地被动选择。
得知宋江去做了押司,无法再参加科举后,宋太公差点儿没气死。
看着跪在地上的宋江,宋太公骂道:“你这畜生,知不知道做了吏员就不能再科举了?你为什么不继续考?”
宋江说:“儿子不孝,这么多年也没考上,给家里添累赘了,实在不忍呀!”
宋太公一口吐沫吐到宋江脸上:“呸!狡辩,咱们又不是那些穷鬼家,一两年不干活儿挣钱就活不下去了!你别说考个十年八年,就是考个二三十年又怎么了!家里还指着你挣钱吗?”
宋江和不敢擦脸上的吐沫,只是磕头:“父亲息怒,父亲息怒!”
宋太公也不听他的,继续说:“咱家不怕你不挣钱,怕的是没有人做官,保不住这家业,哪怕你继续考,也没人敢欺负咱们!谁也不知道明年你是不是就考上了!科举这么难考,正是咱们这些殷实之家的机会,你怎么不珍惜呢!”
宋江说:“父亲,儿子在外结交了很多朋友,没人敢欺负咱家。”
宋太公更是生气:“你你你!你就是被那些狐朋狗友带坏的。。。”
1.公务员没你想象的那么好:
在中国只有苏南、浙北、珠三角以及成都、重庆、武汉、长沙、青岛之类的少数几个省会、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的公务员才能保证收入中等偏上。
河南山西之类低工资区域(其实整个北方都是低工资),因为收入太低,辞职的公务员不在少数。
我有好几个同学就是因为收入太低(前几年月薪只有不到2000)选择辞职的。以河南为例,省考每年都会因为报名人数太低不够开考比例取消几百个岗位。
2.确实有一部分人因为原生家庭等原因视野限制:
像相信读书无用论一样相信所有公务员都是收入低没前途或者相信没人没关系就考不上公务员或者公务员没背景就一辈子科员等等低级谣言,主动放弃了这条路。
3.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快点挣钱脱贫才是第一要务:
穷人孩子早当家,能上完大学基本已经把家底掏空,迫切需要挣钱反哺家庭。而公务员最大的优势不是挣钱多而是稳定。
指望考上公务员就脱贫致富……那只能从《刑法》里找路子了,只怕你有命挣没命花。
4.考试成本太高:
你有钱,可以坐飞机高铁全国巡考,上几万元的全日制辅导班,找面试大神一对一辅导。
而穷人家的孩子到底是硬卧还是硬座都要掂量一下票价,盘算是不是坐了卧铺能省下住宿费,辅导资料只能网上找各种零碎盗版。大家上岸概率本来就不同。
综上所述,你让人家考公,很有可能是何不食肉糜的建议。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的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部分公众号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
如果想有全面了解考公,9.9元听个LIVE也是不错的办法:公务员带你从 0 开始了解公考 半杯奶茶的钱,我相信大家都不缺,对吧?知乎会员听还是免费的。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2400+次五星好评,职场类排名第四的答主哟~
很多时候他们确实不知道,而且越是穷人家孩子越信奉学技术越老越吃香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点不仅仅体现在来自农村的低学历年轻人一心想着进工厂学技术然后从牙缝里省出钱来给所谓的“师傅”买烟买酒,还体现在乡镇做题家们一门心思报考生化环财机,他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更直接的路,也不敢相信自己这样的穷苦人完全可以靠正确的选择可以走上这样的路,他们更不知道他们梦想中那条吃苦->学技术->越老越吃香的路径在腾笼换呢、环保去产能的大战略下已经根本走不通了,这就是悲剧,是认知的悲剧,这个悲剧恰恰是继承性的,来自于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师长、他们的亲戚长辈,不跳脱出自己身处的现实环境获取新的信息源根本不会知道这条路在哪里。
尽管从小就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但到了这个年纪再回想起来,不由地感叹真正能读懂孟母用心的人太少了,其远见之深远远超出大部分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
穷人家的孩子现在中考分流的时候淘汰掉一大堆。
然后在高考的时候被各种补习班教出来的知乎中产淘汰一大堆。
然后在初试的时候被各种上了几百小时补习班全国巡考N场的职业考生淘汰一大堆。
最后好不容易进了面,候考的时候随便一聊:剩下俩哥们一个是吃面四五次经验丰富,一个是公务员家庭找人专门演练,就自己是个白板,不说裸考也差不多了。
凭什么考上好岗位的公务员?
好岗位考不上,总不能报个乡镇公务员。非长三角珠三角的异地县级公务员其实根本没有报考的价值,更不要说县级也卷,真正随便考的是乡镇,别说穷人家了,富人家孩子跑到异地乡镇去都是找罪受,还不如跑到新疆去为国实边呢。
因为很多事他们都不知道,有时候很心疼我们这种穷人,发自内心的心疼。
因为不知道公务员到底是怎样的,无法想象里面到底是什么待遇,到底有什么好的,都只是听说,父母是农民,能看见的世界是有限的,父母眼里的世界,基本就是身边人的闲言碎语七拼八凑成的,碎裂的像冰渣子,什么都看不清。他们听别人说公务员3000,就真觉得公务员工资3000,他们不知道公积金是什么东西,能干嘛用,也不知道单位有食堂,明面上说收费,其实比大学食堂便宜的多,他们也不知道原来过节会发点儿米面油,平时压根儿就吃不完,他们也不知道,在里面可以当个人,至少人是有底气大声说话的,不会有资本家指着你的脸说:“爱干干,不干就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他们不知道,周末其实两天是可以休息不用上班的,他们也不知道,原来工资可以按时发,不用拖到年底,更不用拿把刀在别人公司门口假装自尽来讨要工资。他们也不知道,单位会安排住的地方,甚至有些不需要掏钱,不用花房租,也有地方住。
父母看见私企开5000,就会让你选私企,因为他们不知道,私企的5000是工资2000,绩效3000,社保最低基数,没有公积金,管饭?你看资本家像不像饭?反正资本家看你挺像饭的。管住?管的,你在公司加班,给你买一张行军床。休息?996是福报。加班费?公司在培养你,你要感恩。你想当个人?老话送你:“爱干干,不干就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父母的眼界是有限的,他们只会跟着亲戚朋友一起骂房地产开发商没有良心,把房价炒这么高,害得他们孩子没有钱买房结婚生孩子,他们只会骂女生要高彩礼,害得孩子结不了婚买不起房生不了崽。
他们不知道房子为什么这么贵,也不知道房子的钱是不是真的到了开发商的钱包里。
车上的人是最坏的,不仅想把那些想上车的人踹下车,还想蒙住他们的眼睛,告诉他们没有车,再拿着喇叭,告诉那些看见车的人,车上一点儿也不好,空调太冷,座位太硬,司机开车不稳,你们跑步健康,出出汗就不热了,跑快点儿跟上,不跑就是你们不努力。午饭谁先到谁吃,你吃不着?那肯定没努力跑,我们一起出发的,我在车上怎么就吃上了呢?
90年代我参加奥数的时候,那时候初赛复赛大家几乎都是拼天赋,看到题目自己推理。等到决赛的时候,大城市的孩子们都上过各种培训班,看到题目可以直接套用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或者用老师教过的办法做,这时候,除非真的是高斯、拉马努金这种变态,否则你是竞争不过他们的。
考公其实也差不多,我在国企这一块,和政府联系不少,十几年前考试的,他们考试裸考的比较多,现在新进来的,几乎都是各种培训班出来的了。
这个是我刚搜的一个题
裸考的只能自己硬推理
上过培训班的会有自己的解体思路
就是这个样子了。
除了少数天才之外,其实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水平差不多,这时候,差距就出来了。
一、专业不合适。美帝一个总统说,我们学习战争航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习建筑物理化学,我们孩子的孩子才能学习金融艺术之类的。原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穷人家孩子大多都是走的理工类,而考公三大热门专业是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和法律。
这个真的无解,我一个朋友兄弟两个都是山沟沟里的,弟弟就去华为去非洲了,哥哥也去深圳了。
他们要是从政,那就是三不限的职位,然后就蹉跎了,爬起来的概率很低。
二、信息滞后,我有次认识一个华工的小师弟,他是选调生出身的,现在调到了市委一个部门,有回聊天的时候得知,他当初报考,是去别的院系找一个老乡,然后在别的院系门口看到贴的公告才知道有这么一个考试,然后才报名的。
三、时间不够。不管是考公、国企、事业单位、教师等等,现在竞争越来越激励,根本不是你平常看看书能考上的。我那个年代,大概十几年前的时候,大部分真的都是裸考,大家都是公平竞争,现在各类补习班,把各种题目都摸透了,你凭天赋很难了。说起来我们国企校招现在也还好一点。
而各种培训,是要脱产的,你能脱产几个月?
四、规划。完全没人规划,就是自己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算那里。我们那有个老话,就是某庄读书一辈子,不如到临沂听人拉呱一阵子。就是见识的问题,说你在小地方读书一辈子,不如去大地方听人说话见识见识。我当过几次考官,真的有进了面试结果完全没有经验哆哆嗦嗦的、一言不发的······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我公司保安孩子考辅导员,进了面试都知道带孩子过来请我教教孩子······
而很多的家长,那是真的自己啥也不知道,只能让孩子自己去闯去试错了
五、待遇。一般政府部门待遇大概就是稍高于当地中等生活水平,如果家里有房有车,那自然是很好的,但是没有的话,那就要了亲命了。所以辞职的还真不是少数。而且很多天坑的地方很好考,但是很多考进去的都是有办法调走的,你去了可是调不走的,加上最近的最低五年服务期限的限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