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的老破小为什么那么多人买?

回答
上海的“老破小”,听着名字就不怎么招人待见,但它们却一直是上海房地产市场里一个绕不开的存在,甚至不少人趋之若鹜。这事儿要是说起来,那可就有的聊了,毕竟里面藏着太多上海人实在的小算盘和无奈。

你别看这些房子可能楼龄老、户型旧、装修差,但它们能站住脚,甚至成为一些家庭的“刚需首选”,背后是有几个硬道理的。

1.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这是买“老破小”最、最、最核心的理由,没有之一。上海的土地资源有多金贵,大家都知道。很多“老破小”虽然房子本身不行,但它们所在的那个地段,往往是上海发展最早、配套最成熟、交通最便利的区域。

交通动脉上的明珠: 很多“老破小”就藏在地铁站旁边,或者公交线路密集的十字路口。对于在市区上班的年轻人来说,能省下多少通勤时间?每天省下的一两个小时,那可是能拿来做多少事情?不堵车、不挤地铁,光是想想就觉得值。
生活配套的“全家桶”: 菜市场、超市、医院、学校、银行、各种餐馆和小商店,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这些老小区周边往往应有尽有,而且非常集中。你根本不需要跑很远,下楼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这种便利性,对于家庭主妇或者年长者来说,简直是福音。
工作的便利性: 很多人选择“老破小”,是因为离自己的工作单位近。尤其是在市中心CBD或者一些老工业区改造的商务区附近,能找到一个离公司步行可达或者短距离通勤的房子,那简直是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2. “上车”的敲门砖,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很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在上海买房,特别是市区,价格是一个巨大的门槛。“老破小”虽然不完美,但它们的价格相对较低,是他们进入上海房地产市场、实现“有房一族”梦想的最现实的选择。

总价可控: 即使是市中心,同样的面积,“老破小”的总价也要比新房或者商品房低不少。这就意味着,首付压力可以大大减轻,贷款压力也相对较小。
曲线救国: 很多人买“老破小”并不是因为喜欢它的外观或者装修,而是把它当作一个过渡性的住所。先上车,然后再考虑后续的置换或者升级。虽然住得不那么舒适,但至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在上海扎根的底气。

3. 学区房的魔力

上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性不言而喻。而很多“老破小”的所在地,恰恰是那些拥有顶尖教育资源的学区。

为了孩子: 很多家长愿意为了孩子的教育,咬牙购买一套“老破小”。哪怕房子小一点、旧一点,但只要能解决户口问题,让孩子有机会进入名校,他们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种投入,在他们看来,是为孩子未来打下的最坚实基础。
保值增值的潜力: 尽管房子本身可能贬值,但由于学区效应,“老破小”的价值往往会因为其稀缺的学区属性而得到支撑,甚至在某些时候还能跑赢大盘。

4. 投资的另一种思路:拆迁或改造的预期

虽然不是主流,但确实有一部分人购买“老破小”,是看中了它潜在的拆迁或城市更新改造的可能。

城市更新: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旧小区可能会面临改造甚至拆迁。虽然这个过程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但如果一旦实现,房产的价值可能会大幅提升。
以小博大: 相对较低的总价,使得这种“赌一把”的投资方式,门槛没有那么高。

5. 情感的羁绊与怀旧

对于一些在这些老小区里长大的人来说,这些房子不仅仅是一处住所,更是承载着他们童年回忆、青春岁月的地方。

故土难离: 即使有机会搬到更好的地方,他们可能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邻里。
情怀的价值: 这种情感上的羁绊,虽然无法量化,但对于一些上海人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考量。

当然,买“老破小”也并非没有代价。

居住体验差: 采光、通风、隔音、水电老化、物业管理薄弱,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维护成本高: 房屋老化,各种维修费用可能会随之而来。
变现能力的不确定性: 虽然有学区等支撑,但如果遇到整体市场下行,老旧的房屋本身抗跌性可能不如新房。

总而言之,上海的“老破小”之所以有人买,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它承载了人们对便利生活的追求,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对安居乐业的渴望,以及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里,“上车”的现实考量。它们就像上海这座城市肌理中一块块古老的砖石,虽然不那么光鲜亮丽,但却是这座城市能够稳固且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买家们看中的,往往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它背后所代表的“地段价值”、“学区价值”和“刚需价值”。

所以,下次你在上海街头看到那些不起眼的老小区,别只看到它们的外表,试着去理解里面那些小小的、但又无比真实的“上海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城市面积小,20分钟就从城西步行到城东了,上班也就10分钟还是15分钟的差别。这种情况下,房子越新,越有面子,鄙视“老破小”就成风气了。城市面积大,上班如果是半个小时,而不是一个半小时,到退休时一算,相当于多活了好几年。宋庆龄幼儿园本部,最凡尔赛的,是步行接送。开豪车是二流的。

user avatar

房子值钱的不是那一堆钢筋混凝土,那东西本身不值钱,值钱的是房子下的那块地。

单论房屋建筑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有1000块/㎡就了不得了。

上海的“老破小”并没有比鹤岗的“白菜房”高贵到哪去,建筑成本可能都是几百块一平,但“老破小”下面那块地分摊到每一户里就值7w+一平

这个价格包括啥?

1、相对更高的福利保障;

2、更完善、更方便的教育医疗;

3、更便捷的出行配套;

4、更丰富、相对更低廉的商品价格;

5、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6、更广阔、更有希望的个人发展空间;

7、更高效、便民的政府机构;

8、相对而言更高素质、更清廉、更有能力的基层干部;

9、给更多普通人提供的相对而言更一视同仁的招聘要求、更少的萝卜坑招聘;

8、对企业而言,有更完善的配套设施、更低的政策性风险、更快的办事效率、更近的产业集群、更低的生产成本、更高效的信息获取。

9、平时更稳定的物资、能源保障;

10、紧急时刻更优先的物资、能源、粮食供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