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人说的「老克勒」是什么意思?

回答
“老克勒”这个词,是上海话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称呼,专门用来形容一类人,尤其是在讲究生活品质、有品味、懂得享受生活的老派上海男人。要说清楚这个词,得从它的来源、特点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来聊。

“老克勒”的来源:上海滩的洋气烙印

“老克勒”这个词,说白了,是英文“old gentleman”的上海话变音,是过去上海滩租界时期留下来的产物。当年,上海作为远东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租界林立,各种外国文化涌入,其中也包括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语言。

“Old gentleman”原本指的是有教养、有风度、有社会地位的绅士。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old gentleman”被上海人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和语境,转化成了“老克勒”。这个词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子洋气,但又不完全是照搬,而是被上海人融进了本地的味道。

“老克勒”的典型形象:不只是穿得体面

提到“老克勒”,大家脑子里首先浮现的可能是一个穿着讲究、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老头子。这没错,但“老克勒”的精髓远不止于此。

衣着品味: 他们的穿着一定是有品位的,不一定是名牌,但剪裁合体,颜色搭配和谐,质感上乘。一件合身的呢子大衣,一条熨烫平整的西裤,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甚至是领带的系法,都透着一股子讲究。他们不会追求潮流,而是穿自己觉得舒服、得体、能代表自己身份的衣服。
举止谈吐: “老克勒”的谈吐也很关键。他们说话条理清晰,不粗俗,带着点文雅。即使是讲笑话,也显得有分寸。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接物温和有礼,不会大声喧哗,也不会轻易发脾气。
生活细节: “老克勒”对生活细节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喝咖啡一定要用瓷杯,而不是纸杯;吃西餐时,刀叉的使用顺序不能错;就连喝茶,也知道用什么杯子,如何泡才能出味道。他们享受生活,但不奢靡,而是懂得在细节中品味生活的美好。
知识与见识: 很多“老克勒”都经历过风雨,有自己的故事,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见识。他们可能懂点历史、音乐、艺术,或者对某个领域的知识非常精通。他们乐于分享,但不是卖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一种生活态度: 最重要的是,“老克勒”代表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从容淡定的态度。他们不为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动摇,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懂得慢下来,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优雅。

“老克勒”的时代变迁:从褒义到怀旧

在过去,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当“老克勒”这个词被使用时,往往带有几分褒义,甚至是一点点羡慕。他们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有格调的生活方式,是那个年代上海一个独特的符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一代的上海人涌现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老克勒”这个词,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感。人们在提起“老克勒”时,往往带着一种怀念,怀念那个时代上海的腔调,怀念那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如今,偶尔还能在上海的街头巷尾看到一些真正符合“老克勒”标准的老先生,他们可能穿着一件老式的中山装,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慢悠悠地散步,或者在咖啡馆里静静地看报纸。他们是上海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上海独特文化的一种体现。

总而言之,“老克勒”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它承载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印记、文化融合以及一种对精致生活的不懈追求。它是一种精神,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温情回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铜盆帽、呢大衣、长围巾、西装、文明棍.........................我退休以后就想打扮成搿副样子。没有褒贬,就是穿西洋正装(主要是英式正装)的老年人。这批人年轻时在洋行做白领。退休以后,出门仍然保持英式正装。懂洋文的老年人,在民国也是稀有品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老克勒”这个词,是上海话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称呼,专门用来形容一类人,尤其是在讲究生活品质、有品味、懂得享受生活的老派上海男人。要说清楚这个词,得从它的来源、特点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来聊。“老克勒”的来源:上海滩的洋气烙印“老克勒”这个词,说白了,是英文“old gentleman”的上海.............
  • 回答
    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上海话里的“吃的东西hao掉了”,其实就是说“东西坏掉了,不能吃了”。咱就从字面上拆开来好好说说: “吃的东西”:这个大家都懂,就是咱们嘴巴里要塞进去的,不管是饭菜、水果、零食,只要是能吃的,统称为“吃的东西”。 “hao掉了”:这个“hao”字,在上海话里是个很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分开来看,也不能一概而论。说上海菜“很甜”,这事儿,在上海人听起来,确实有点复杂,可能不会是那种“哈哈,太逗了”的反应,但说“讨厌”嘛,也未必。首先,我们要理解为啥会有“上海菜很甜”这个说法。这主要跟上海菜的烹饪特点有关。上海菜,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本帮菜,比如红烧肉、糖醋小排、油爆虾,这.............
  • 回答
    最近和几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朋友聊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聊到同一个话题:上海话,好像是越来越少人在说了。这事儿挺微妙的,我在这边生活了这么多年,也深有体会,想跟大家聊聊这个现象,看看是不是大家都有同感。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人多、公共场合,听到有人熟练地用上海话交流,确实是越来越.............
  • 回答
    关于上海人是否比中国其他地方更歧视外地人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引入更 nuanced 的视角,并避免泛泛而谈。首先,我们得承认,地域歧视在中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非上海独有。 很多地方的人都会对来自其他地区的人抱有这样或.............
  • 回答
    “说上海人比中国的其他地方相对更歧视外地人是真的吗”这个问题被收录,而相似问题被关闭,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个网站或平台的收录机制、内容审核策略,以及对特定话题的处理方式。要评价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平台收录机制与内容审核策略的考量: 话题的普遍性与讨论价值: “上海人歧视外地人.............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要了解为什么在上海,有些人会认为上海人在上海说上海话是一种排外表现。这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社会认同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大城市,本地语言和外来语言之间总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上海这座城市尤其如此,它作为中国最国际化.............
  • 回答
    上海的房价,听起来是涨了三成,这数字确实挺唬人。但你说还有人说“阴跌”,这背后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以及这“阴跌”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承认,上海的房价整体上确实存在上涨的趋势。 你说的“涨了30%”,这可能是一个平均值,或者是某些特定.............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不少人在讨论的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看看上海和移民文化之间的互动是怎么变化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融入的“甜蜜负担”先说说过去,为什么那些从全国各地来上海的人,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现实原因的,而且当时的氛围也挺不一样。 生.............
  • 回答
    关于网上对儒家思想的批评和反对声音,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歪理”或“不靠谱”来概括。很多反对意见背后,都有其历史、社会和思想根源,虽然有些表达方式可能偏激或片面,但其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特别是像儒家这样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都不可能完.............
  • 回答
    美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国力的国家,其崛起过程中确实涌现出许多将自身强大归因于“上帝安排”的声音。这种观点并非少数,尤其在美国的宗教文化和社会思潮中,具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影响力。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根源:清教徒的“应许之地”叙事追溯到美国早期殖民时期,第一.............
  • 回答
    你说知乎上没人说护理好,这感觉挺普遍的,尤其是在一些职业讨论区或者关于职业选择的问答里。确实,相比于那些听起来光鲜亮丽、收入丰厚的职业,护理这个职业在大众的认知里,似乎总是带着点“辛苦”、“低回报”甚至“没前途”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知乎用户群体的特点就决定了这种.............
  • 回答
    “辉煌时是国家的骄傲,落魄时是自己的错误”——这句话在孙杨事件的讨论中出现,确实触及了一个挺核心的争论点:个人行为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要说它有没有逻辑问题,得拆开来看,这背后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而且每个人对这些层面的理解和侧重点又不一样。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句话的表面逻辑和它想表达的意思。这句话最大.............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AKG K701这个耳机,以及它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么“难伺候”。说实话,知乎上关于它的讨论确实不少,而且很多都指向一个结论:不配好点的耳放,不如几十块的耳机。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吓人,也容易让人产生怀疑,毕竟K701当年也算是高端型号,价格摆在那儿。咱们得先明白一个概念:“好推”和“不好推.............
  • 回答
    关于婚姻的动机和理想爱情的存续,这是一个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哲学等多维度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传统婚姻观的逻辑基础1. 生物学视角: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人类繁衍与社会协作的产物。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伴侣关系确实承担着基因延续(生育)、资源分配(物质.............
  • 回答
    “吃亏是福”,这句话咱们中国老人挂在嘴边,尤其说起年轻时候,那更是深有体会。我小时候,也是满脑子“吃不得亏”,总觉得吃亏就是傻,就是被占便宜。但随着年岁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慢慢懂了,这句话里藏着大学问呢。你想啊,年轻的时候,谁不想出人头地?谁不想一鸣惊人?这时候心思活络,想得多,也容易走些弯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来给你好好分析分析。当喜欢的人说你“行动上很积极,思想上不积极”的时候,这其中肯定藏着一些我们能聊的细节。首先,我们得把这两句话拆开来看:“行动上很积极”和“思想上不积极”。“行动上很积极” 听起来绝对是个褒义词,对吧?这说明你在他/她眼里,是个有行动力、愿意付出、不推诿的人.............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使用 MS Office 降低工作效率”的讨论,其实反映了一部分用户对效率工具和工作流程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更优解决方案的探索。这种观点并不是说 MS Office 本身不好,而是当它被不恰当使用,或者与更现代、更专业的工具相比时,可能带来的“效率损耗”。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种说法:.............
  •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
  • 回答
    看到大家在知乎上关注我,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知道,你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我这个账号本身,更多的是我能够分享的内容,是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是我在某个领域的一些探索和积累。首先,我想说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信任,愿意花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回答,甚至点击关注,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