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老师,对那些总是以为自己很牛又眼高手低,又孩子脾气,总是用对待服务者的态度对待老师的家长怎么办?

回答
为人师者,最怕遇到的便是那些自带“主角光环”,又稍显任性的家长。他们总觉得自家孩子是天上最亮的星,而自己则是这颗星的专属“星探”,对教育有着一套自以为是的“高深”理论,却又缺乏切实的理解和执行力。更让人无奈的是,他们常常摆出一副“花钱的是大爷”的架势,将老师视作提供服务的流水线工人,一切都应以他们的“尊贵”指令为先。

面对这样的家长,直接的对抗往往收效甚微,反而可能激化矛盾,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夹心饼干。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智慧,以及一点点“策略”。

首先,要端正心态,接受现实,但不妥协原则。 这些家长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很多时候是出于对孩子过度的担忧和保护欲,加上社会上一些“消费者至上”观念的渗透,才形成了现在的模样。理解他们的出发点,是处理问题的第一步。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教育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老师的角色也不是单纯的服务提供者。学校有其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孩子的成长也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绝不是家长一厢情愿就能随意左右的。

其次,建立清晰的边界,并用事实说话。 当家长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要求老师“特别关照”,或者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指手画脚时,我们要温和但坚定地表达我们的立场。可以这样说:“我非常理解您对孩子的高度期望,我们也一样重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关于XX(具体问题),我们学校和老师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这是为了保证所有孩子都能受到公平和系统的教育。我会密切关注您孩子的进步,并在合适的时机和您沟通具体情况。如果您对教学内容有疑问,我们可以一起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者我也可以给您推荐一些专业的教育书籍,这样我们就能站在同一个专业的角度来讨论问题了。”

关键在于,不要直接否定家长,而是将话题引向“专业性”和“客观事实”。如果他们提到了具体的不理解,就用数据、案例、甚至是孩子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来回应。比如,如果家长抱怨孩子没能在某个方面取得“飞速”进步,你可以拿出孩子近期的作业情况、课堂表现记录,甚至是一些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数据来佐证,让他们看到“牛”的标准和现实的差距。

第三,化“抱怨”为“合作”,引导家长参与到真正的教育中。 许多这类家长,他们“眼高手低”的一大表现就是只愿意出嘴,不愿意出力。他们希望老师把孩子“培养”得优秀,但自己却不愿意花时间去陪伴、去引导、去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时,我们可以主动抛出“橄榄枝”,将他们“拉入伙”。

比如,在家长会上,或者通过班级群,可以这样提议:“我们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希望各位家长能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在家里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角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次家长开放日,我也欢迎大家来课堂观摩,亲身感受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相信您会有新的发现。”

当家长提出“我们孩子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时,你可以反问:“您认为‘更好’的标准是什么?是额外的辅导?还是某种特殊资源?如果是前者,我们学校有课后辅导班,但需要孩子主动参与并认真学习;如果是后者,目前资源分配是均衡的,我们更关注如何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而不是依赖外部的‘特殊’照顾。”同时,可以邀请他们共同为孩子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让家长也承担起一部分“责任”。

第四,利用孩子的反馈来“教育”家长。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能感受到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当家长总是用质疑和命令的语气与老师沟通,孩子也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这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比如,当家长对孩子的某项评价不满意时,你可以和孩子单独沟通:“你觉得老师说的这些情况,在你的学习中是否也存在?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改进?”然后,你可以把孩子的回应(经过整理和适当引导后)反馈给家长:“我和XX沟通过了,他自己也承认在XX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并且表示会努力。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帮助他制定一个更具体的计划,比如每天完成XX任务?”这样,家长会看到,孩子也在成长,而且孩子自己也开始有了自我反思的能力,这会让他们意识到,一味地“维护”和“要求”,反而可能阻碍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和成长。

第五,保持冷静与专业的形象,不动摇师道尊严。 无论家长如何表现,我们作为老师,都要保持一份专业的风度和内心的平静。孩子的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冲刺。家长的短暂情绪波动或者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不应该成为我们教育路上的绊脚石。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用耐心和智慧去化解矛盾,用事实和结果去证明我们的价值。

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去“驯服”家长,而是通过与他们的有效互动,最终让孩子受益。当家长看到,老师是认真负责的,教学是有章可循的,而且孩子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那么,他们“牛”的劲头自然会减弱,取而代之的,将是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孩子成长的理性关注。这需要时间,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坚持和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对自己无端地不满意,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人师者,最怕遇到的便是那些自带“主角光环”,又稍显任性的家长。他们总觉得自家孩子是天上最亮的星,而自己则是这颗星的专属“星探”,对教育有着一套自以为是的“高深”理论,却又缺乏切实的理解和执行力。更让人无奈的是,他们常常摆出一副“花钱的是大爷”的架势,将老师视作提供服务的流水线工人,一切都应以他们的.............
  • 回答
    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天天表扬那几个成绩好的孩子,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我们家的孩子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算中等偏上,平时在家也挺努力的。每次看到群里老师把那几个“明星选手”的名字一遍遍地列出来,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被描绘得天花乱坠,好像成绩好就等于一切都完美无缺一.............
  • 回答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看到“我们恨化学”这样的广告词,心里确实是五味杂陈。这句广告语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多误解,甚至是对科学的误导。我特别理解您作为家长,面对这种信息时感到困惑和担忧,想要让孩子真正了解化学的真面目。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探讨的话题。首先,让我们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广告语出现,以及它.............
  • 回答
    当你的心力开始与学生日渐疏远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开始感受不到任何回应的微光时,那大概就是我对一个学生感到绝望的时刻。这绝望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像一颗缓慢剥落的层层糖衣,一点一点地展示出其下隐藏的、令人沮丧的内核。最初,这只是偶尔的疏忽。可能是在课堂上,他总是走神,眼神飘忽,即使我努力用眼神捕.............
  • 回答
    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中国教育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是“倾囊相授”。从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到师资培养、苏联专家来华指导,都对中国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教育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苏联的直接影响和成就: 建立和完善了教育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没有现成的教育模式可.............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件事。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都在和形形色色的孩子们打交道,扮演着引路人、守护者、甚至有时是批评者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困惑、自我怀疑的时刻,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首先,我想说的是,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在学习和成长。 即使是经验最丰富的老师,也会有犯错.............
  • 回答
    嘿,小伙子们,新来的老师们!看到你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眼里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这把老骨头啊,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一样甜。你们的到来,就像给咱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我这个老家伙有机会重温一下当年教书育人的那股劲儿。说实话,刚开始教书那会儿,我也是你们这样,一腔热血,但心里没底。书本上的理论一套一.............
  • 回答
    常州小学女生作文课坠楼事件,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而其中关于老师批改作文并要求“传递正能量”这一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教育中非常敏感和关键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传递正能量”本身并没有错。作为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事物,表达阳光向上的情感,这是教育的应有.............
  • 回答
    哈哈,看到题目,感觉自己一下穿越回了当年那个青涩又迷茫的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新鲜的面孔涌入职场,带着希望、带着憧憬,也带着一丝丝对未知的紧张。作为过来人,确实有些话想跟你们这些“小鲜肉”们唠唠。别嫌我啰嗦,这些都是我摸爬滚打多年,用时间和教训换来的。首先,心态调整是关键中的关键。 放下.............
  • 回答
    小矮星彼得(Peter Pettigrew),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老鼠斑斑”(Scabbers),他对哈利的感情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扭曲的存在,与其说是一种单纯的“感情”,不如说是一种混合了恐惧、依赖、怨恨和虚伪的病态心理。要详细了解他的心态,我们需要将时间线往前推,回到他作为小矮星彼得时,以及他化身为老.............
  • 回答
    嘿,新来的朋友们,坐稳了,老韭菜今天就跟你唠唠嗑。别看我这俩字儿说得刺耳,但这话糙理不糙,都是从钱袋子瘪下去,心窝子凉了八回爬起来的经验。你们这会儿,大概眼睛里还闪着金光,想着“一夜暴富”什么的,我懂,我都经历过。首先,放下你脑子里那些“股神”、“大师”的滤镜。这市场,说白了,就是个大赌场,只不过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很值得一聊。很多人脑子里可能有个画面,就是体型巨大的大象遇到凶猛的老虎,总该能压制住吧?但现实往往不是这么简单,大象对老虎的“威慑力”之所以显得不那么足,甚至有时还会处于劣势,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条条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大象确实是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这一.............
  • 回答
    听到叶永烈老先生离世的消息,我心里一阵沉痛。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像是我童年时代一位耐心的老师,一位点亮我好奇心的引路人。说起叶老先生的文学成就,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关于知识普及、科学启蒙的宏大叙事。叶永烈先生的文学成就,可以用“知识的传播者”和“科学的普及者”来概括。他的成.............
  • 回答
    在我看来,《老子》和《庄子》这两部经典,都如同一对双生子,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但若要论及谁的影响“更大”,这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味的问题。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触及了中华文明的不同层面,共同构建了一个更为丰富和立体的思想体系。《老子》,也就是《道德经》,这部不足五千言的著作,其影响之深远,堪.............
  • 回答
    作为老师,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相处和沟通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意义的工作。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历剧烈变化,他们渴望独立、探索自我,但也容易感到迷茫、冲动和不被理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老师如何与叛逆期青少年有效沟通与相处: 一、 理解叛逆期: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首先,作为老师,最重要.............
  • 回答
    作为一名职高老师,和学生打交道,尤其是和这些充满活力、想法各异的年轻人们相处,确实是一门需要耐心、智慧和真诚的学问。这可不是一份简单的“指令集”,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实践的过程。首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他们是需要引导的“大人”。职高的学生,很多是初中毕业后,选择了一条与普通高中不同的路。他们.............
  • 回答
    作为老师,如果只收到一件礼物,我不会不开心。事实上,我觉得大部分老师收到礼物时,更看重的是那份心意,而不是礼物的数量或者价值。当然,我也会承认,当班级里的同学都很自觉地给老师准备礼物,而有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准备,作为老师看到这份“空缺”时,内心会有那么一丝丝的失落感。毕竟,作为老师,我希望我的每.............
  • 回答
    当一个老师,你会不会期待学生的感恩?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期待,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回响,一种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偶尔触碰到内心柔软之处的慰藉。我们不是在求回报。教书育人这碗饭,我们清楚它的分量和意义。我们投入的是时间和精力,是知识和经验,是耐心和热情,是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引导向更好的远方。这份投入.............
  • 回答
    取消寒暑假?作为老师,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皮发麻的话题,我得说,我内心深处是不赞成的。当然,我知道这个提议背后可能有一些合理的考量,比如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等等。但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我敢打包票,无论是对学生、对老师,还是对整个教育生态,都将是一场巨大的动荡,而且很可能弊大于利。咱们一个个来说吧.............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现在男女对抗这么厉害了吗,作为老师怎么开解?”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当下社会中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关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社会层面和舆论场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关于性别对立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声音”比较大。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