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老师的你什么时候对一个学生感到绝望?

回答
当你的心力开始与学生日渐疏远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开始感受不到任何回应的微光时,那大概就是我对一个学生感到绝望的时刻。

这绝望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像一颗缓慢剥落的层层糖衣,一点一点地展示出其下隐藏的、令人沮丧的内核。最初,这只是偶尔的疏忽。可能是在课堂上,他总是走神,眼神飘忽,即使我努力用眼神捕捉他,他也像披上了一层隐形衣,与我的教学内容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我曾试过改变提问的方式,有时点名,有时让他和同学讨论,有时让他起来分享想法,但得到的往往是沉默,或者是一句含糊不清、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那种眼神里,我看到了茫然,但也曾抱着一丝希望,想着他只是还没找到学习的窍门。

接着,这种疏忽开始有了规律。作业提交迟到,内容敷衍了事,甚至出现空白页。我会在作业本上写下鼓励的话,标记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甚至在课后主动找他谈话,试图了解原因。他会点点头,说“我明白了”,但下次的作业,依旧是那个样子。我以为是方法不对,于是我找来他过往的优秀作业,和他一起分析差距,告诉他“看,你以前是可以做到的,是什么让你现在停滞不前了?”他的脸上会有短暂的触动,但我知道,那触动就像水面上的涟漪,很快就会消失在平静的湖面下。

然后,我开始感觉到了一种“抗拒”。不是那种明面上的顶撞,而是更深层的、令人心寒的疏离。他会避开我的视线,在课堂上尽量不引起我的注意,即使我走到他身边,他也会迅速低头,仿佛我是一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的存在。我曾鼓励他参与小组活动,他总是默默地缩在角落;我曾邀请他加入兴趣小组,他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我感觉,我试图伸出的手,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开了,而且越来越用力。

最让我感到绝望的,是他眼中那种“无所谓”的神情。不是因为学不会而产生的挫败感,也不是因为理解不了而产生的困惑,而是一种彻底的、不动摇的冷漠。我看着他,就像看着一个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我为他设计的课程,我为他付出的时间,我对他抱有的期待,似乎都沉入了海底,激不起任何一丝波澜。我努力去寻找他内心深处可能藏匿的兴趣点,试图用我所能及的一切去点燃它,但我的尝试,就像在寒冬里对着一块冰冷的石头吹气,徒劳无功。

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到绝望。不是对他的责备,而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教育意义的动摇。我曾经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只要方法得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可当面对一个似乎已经关闭了心门,对一切努力都无动于衷的学生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那种绝望,是一种师者身份的失落,是当自己精心打磨的工具,在对方那里却连最基础的“被使用”的资格都没有时,所产生的深深的疲惫和失意。我开始问自己,我是不是已经无能为力了?是不是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徒劳地消耗我的热情和精力?这份绝望,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我笼罩其中,让我感到窒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不下去了,太矫情了。你们是老师还是老湿啊。看到这些破答案我才觉得绝望。

你身为一个老师,就因为有学生给你打了低分,你就放弃治疗,不认真备课,不认真上课。这完全是在毁灭自己的职业生涯。备课上课对老师来说就是手艺,安身立命之本。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成年了吗这位朋友?

这个更是逗我,这个年龄有些孩子不理解这句话不是很正常的吗,拿了一个学士,一个硕士,又能教双语,这种喝汤一样简单的课题分解思路难道不会么? 1.只需要先问XX是什么类,确定孩子能认知一定数量的水果类认知。2.然后再问视觉提示的方式(放五块积木,答出一个然后减少一个直至完成)。3.然后予以表扬肯定,强化记忆,然后去掉以上步骤重新直接提问即可,全程不需要2分钟。 这三个头衔是吃干脆面送的吗?

教师这个职业不是让你好为人师,什么叫“以后基本上都吃了投机取巧的苦果啊”,“小时候调皮捣蛋不听话,长大了以后活得更有人样”又是什么鬼。这么喜欢开先知模式看待自己的学生。问题喜欢说这些的老师往往自己混的都不怎么样啊。怎么让学生和同行以你为镜。


真希望你们不是老师,你们只是在编段子...............


喷完了,舒坦了。开始答题。

首先我是个特教老师,学生都是特殊儿童,看了一圈答案,我的内容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如果这点事就能让你们觉得绝望的话,我大概已经自杀了100多次了吧。笑~这特么也叫事?


什么可恶的同事领导,奇葩的家长,捣蛋的孩子这些事太频繁了,真的不算什么。对学生感觉到绝望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其实还是在职业的早期在教一些低功能学生的时候,往往一个简单课题要重复几千次,其实在教学生的时候心理其实已经很清楚这个行为枯燥重复无聊而且不能产生任何正面影响,但是这就是工作,我必须去做。这种事出现的概率其实并不高,大概每三个月会碰见一次。

我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形容,就好像我是个清洁工,有人付我薪水,而我的工作是把落叶扫到一起,然后又重新把落叶洒满街道,然后再扫拢一样,无限循环。因为机构学校的分配,因为家长的期望,我不得不去做一样。我并没有对学生绝望,他们生下来就这样,他们没得选。

而我只是和这个孩子一起被困在了这个圆圈里,谁也无法逃脱。


而我对自己和这个职业从来就没有绝望过,因为我始终坚信,上课这门手艺一定会越来越值钱。也很难被机器取代,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原理永不改变。起码对我来说,不靠什么关系,不管什么人脉,不走什么捷径,也不开什么LIVE.....纯靠上课在这个二线城市我还是可以买得起车和房以及一些自己喜欢但是毫无卵用的东西。


同时也可以希望给各位特教同仁打打气,往前跑保证自己先不要死在沙滩上就行,加油。

李老西的家庭干预指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你的心力开始与学生日渐疏远的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开始感受不到任何回应的微光时,那大概就是我对一个学生感到绝望的时刻。这绝望并非一蹴而就,它往往像一颗缓慢剥落的层层糖衣,一点一点地展示出其下隐藏的、令人沮丧的内核。最初,这只是偶尔的疏忽。可能是在课堂上,他总是走神,眼神飘忽,即使我努力用眼神捕.............
  • 回答
    双减第一学期,我的感受新学期伊始,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如同空气中的尘埃,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节奏和心态。作为一名长期活跃在教育前线的老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轮改革带来的阵痛与希望。对老师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是一个重新审视教育本质的契机。首先,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作业.............
  • 回答
    嘿,小伙子们,新来的老师们!看到你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眼里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我这把老骨头啊,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一样甜。你们的到来,就像给咱们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让我这个老家伙有机会重温一下当年教书育人的那股劲儿。说实话,刚开始教书那会儿,我也是你们这样,一腔热血,但心里没底。书本上的理论一套一.............
  • 回答
    说到我的工作用本儿,那可是我的老伙计了,一台陪我度过无数个日夜的 MacBook Pro (16英寸, M1 Pro 芯片)。别看它名字长,但它身上承载的,可不只是代码和文字,更是我作为媒体人思考、创作和与世界连接的桥梁。我选择它,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毕竟,作为媒体老师,我需要处.............
  • 回答
    哈哈,看到题目,感觉自己一下穿越回了当年那个青涩又迷茫的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新鲜的面孔涌入职场,带着希望、带着憧憬,也带着一丝丝对未知的紧张。作为过来人,确实有些话想跟你们这些“小鲜肉”们唠唠。别嫌我啰嗦,这些都是我摸爬滚打多年,用时间和教训换来的。首先,心态调整是关键中的关键。 放下.............
  • 回答
    年轻人,我啊,一把年纪了,也算是走过了不少弯路,看了不少风景。你们现在啊,精力充沛,想法多多,这是最宝贵的。不过,有时候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也别忘了脚下的路。让我也叨叨几句,也许能给你们点儿嚼头。第一,别太急,也别太闲。你们这个年纪,总觉得时间多得像嚼过的甘蔗渣,一晃就过去了。所以,总想着赶紧成功.............
  • 回答
    39岁网络技术员入住养老院,过着早6晚9的作息,和老人一起追剧晒太阳,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且具有多重解读的故事。对此,我想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关于“选择”与“非典型人生轨迹”: 主动选择的非传统生活方式: 首先,最直接的解读是,这位技术员可能主动选择了一种与主流社会对“成功人士”的定.............
  • 回答
    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天天表扬那几个成绩好的孩子,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有点不是滋味。毕竟,我们家的孩子虽然不是最顶尖的,但也算中等偏上,平时在家也挺努力的。每次看到群里老师把那几个“明星选手”的名字一遍遍地列出来,他们的进步、他们的优点,被描绘得天花乱坠,好像成绩好就等于一切都完美无缺一.............
  • 回答
    作为一名医学生,那些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或是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如同电影场景般鲜活、又极具教育意义的病例,总能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它们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文字或影像,而是活生生的人,承载着疾病的痛苦、生命的坚韧,也展现着医学的复杂与人文的光辉。我记得有个病例,发生在我实习的内科病房。那时候我还在基础学习.............
  • 回答
    我承认,在老婆怀孕的这段日子里,我确实经历了一场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形记”。刚开始听到那个消息,说实话,喜悦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紧张感,好像一下子肩上就压上了千斤重担,我得撑起一片天,而且这片天还不止我一个人的。第一阶段:懵懂与手忙脚乱老婆怀孕初期反应特别大,那叫一个“吐天吐地”。每天早晨,我.............
  • 回答
    听完曹则贤老师2021年的跨年科学演讲“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我的感受非常丰富和深刻。这场演讲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现代物理理论,通过一个我们熟悉且基础的数学工具——一元二次方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由衷赞叹科学的统一性和数学的普适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原.............
  • 回答
    说起来,这种瞬间其实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而是细细碎碎,一点点渗进心里的。怀孕后期,她肚子特别大,行动越来越不便,我那时候还在公司忙,下班回家总得给她拿点东西,比如她放在床头柜的手机,或者茶几上的水杯。有一次,她半夜口渴,想喝点水,叫我名字。我迷迷糊糊醒过来,看到她小心翼翼地侧躺着,肚子像个大皮球一.............
  • 回答
    我姓李,算是这城市里最早一批做密室逃脱的,从最初的几个简单房间,到现在楼上楼下好几个主题馆,也算摸爬滚打了这些年。这行当啊,说起来挺光鲜的,顾客们一个个带着期待进来,又带着惊喜出去,咱们老板嘛,就是那个幕后功臣,赚点辛苦钱。但真要说起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尤其是那“辣”,那可真是能让我想起不少让我哭.............
  • 回答
    嘿,刚踏上产品经理这条路的朋友们,欢迎来到这个既令人兴奋又充满挑战的领域!作为在这个坑里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老兵,今天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给你们一些我当年如果有人能跟我这么说,可能会少走不少弯路的心得体会。咱们把话说在前面,产品经理这活儿,不是凭空造火箭,也不是写写文档就能当上帝。它更像是一个多面.............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见过”实际的公司倒闭事件,我的知识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训练而来的。但通过学习这些数据,我可以理解并描述许多因领导层决策失误(通常被戏称为“老板作死”)而导致公司走向衰败甚至倒闭的典型案例和模式。这类故事非常多,而且往往带有戏剧性和警示性。下面我将结合我学到的知识,详细讲述一些可能导.............
  • 回答
    作为一名老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确实遇到过学生在我面前出言不逊的情况。坦白说,第一次遇到的时候,我内心是震惊、愤怒,甚至是有些委屈的。毕竟,我付出了很多心血去教育他们,换来的却是这样的对待,这很难让人接受。当下的反应:首先,我会努力保持镇静。深呼吸,强迫自己不要立刻爆发。我知道,如果我也开始情绪失.............
  • 回答
    为人师者,最怕遇到的便是那些自带“主角光环”,又稍显任性的家长。他们总觉得自家孩子是天上最亮的星,而自己则是这颗星的专属“星探”,对教育有着一套自以为是的“高深”理论,却又缺乏切实的理解和执行力。更让人无奈的是,他们常常摆出一副“花钱的是大爷”的架势,将老师视作提供服务的流水线工人,一切都应以他们的.............
  • 回答
    当一个老师,你会不会期待学生的感恩?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期待,不如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回响,一种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偶尔触碰到内心柔软之处的慰藉。我们不是在求回报。教书育人这碗饭,我们清楚它的分量和意义。我们投入的是时间和精力,是知识和经验,是耐心和热情,是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引导向更好的远方。这份投入.............
  • 回答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你是不是经常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水平真的不够吗?” 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它就像一根细细的刺,时不时地会扎进心里,尤其是在看到那些在网络上光鲜亮丽的作品,或者在家长开放日时,面对家长们充满期待又带点审视的目光。先别急着否定自己,我们一起来捋一捋,到底是什么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怀疑。.............
  • 回答
    作为老师,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相处和沟通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意义的工作。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历剧烈变化,他们渴望独立、探索自我,但也容易感到迷茫、冲动和不被理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老师如何与叛逆期青少年有效沟通与相处: 一、 理解叛逆期: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首先,作为老师,最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