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甄嬛传》里皇上为什么同意甄嬛与准葛尔和亲?

回答
《甄嬛传》中,皇上同意甄嬛与准葛尔和亲,这背后牵扯的因素极其复杂,绝非一个简单的决定。它既是政治考量下的无奈之举,也暗藏着皇上复杂的个人情感和对皇权稳固的极端追求。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当时大清王朝面临的外部压力。准葛尔部是当时西北边疆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与大清的冲突由来已久。准葛尔汗策妄阿拉布坦雄才大略,屡次对大清用兵,给边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和亲来暂时稳定边疆,化解一场可能更加惨烈的战争,是皇帝们惯用的政治手段。皇上虽然不像前朝皇帝那样常常御驾亲征,但边疆的安宁直接关系到大清的国力根基和百姓的福祉,更关键的是,直接影响到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和皇权的稳定。

其次,和亲并非只是派遣一位普通的宫女,而是涉及皇室成员,尤其是受皇帝宠爱的妃嫔,其政治意义自然非同一般。甄嬛,作为近几年皇上最宠爱的妃嫔,她的地位和受宠程度,都让她的和亲成为一件极其有分量的政治筹码。如果派遣的是一个普通妃嫔,准葛尔汗未必看得上眼,其政治效力也大打折扣。而甄嬛的出现,加上她本身的姿容和才情,以及她为皇上诞下了胧月公主,这使得她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礼物”,能够让准葛尔汗认为大清是真的有诚意,也更能彰显皇上的“大度”和“牺牲”。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皇上内心的深层考量。虽然表面上看皇上是出于国家大义,但实际上,他对甄嬛的宠爱也让这个决定变得更加复杂和痛苦。

对“菀菀”情结的执念: 皇上对甄嬛的宠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身上有已故皇后纯元皇后的影子。他一度以为甄嬛就是菀菀,这是一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寻和寄托。当他得知甄嬛并非纯元时,这种宠爱便掺杂了欺骗和失望。在后期的剧情中,皇上对甄嬛的猜忌和控制欲愈发强烈,他既想拥有她,又害怕她不是真正的“菀菀”,更害怕她有自己的想法和野心。将她送去和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心理补偿。他将自己对甄嬛的复杂情感和失落感,转嫁成了对国家的“奉献”。

对甄嬛才能和智慧的忌惮: 随着与甄嬛相处日久,皇上并非愚笨之人,他也能感受到甄嬛的聪慧和过人的才情。尤其是甄嬛在宫中逐渐展现出的影响力,以及她与眉庄等人的情谊,都可能让皇上产生一丝不安。他需要的是一个顺从、温顺的嫔妃,而不是一个可能对他产生挑战,或者影响他宫廷平衡的女人。将甄嬛送往边疆,可以让她远离权力中心,也避免了她在宫中可能带来的更多变数。这是一种将潜在的“威胁”降到最低的策略。

皇权的至高无上: 最终,皇上最看重的永远是自己的皇权和面子。即使他对甄嬛有感情,这份感情也无法与他至高无上的皇权相提并论。当国家利益与个人感情发生冲突时,皇上永远会选择前者。他是一个善于权衡利弊的君主,他会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自身的统治,牺牲一切,包括他曾经最宠爱的妃嫔。甄嬛的和亲,对他来说,是他履行作为皇帝的职责,是彰显他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一切的君王气魄。他甚至可以利用甄嬛的牺牲来收买人心,提升自己在朝廷和边疆百姓中的声望。

所以,皇上同意甄嬛与准葛尔和亲,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政治需要、对逝去美好的执念、对甄嬛才能的忌惮以及皇权至上的观念,共同促成了这个对甄嬛而言是毁灭性打击,但对皇上而言,却是“必要之恶”的决定。他将这份决定包装成为了国之大义,但其背后隐藏的,是他作为帝王的冷酷、多疑和无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著里是皇帝真的把甄嬛送去和亲了。

书中皇帝(玄凌)给了甄嬛两人份的毒药,暗示她毒杀摩诃可汗后自尽。还假意许诺事成之后会派人接应甄嬛回宫,其实他的打算就是让嬛嬛表面和亲实则刺杀对面。根本没考虑过她成功或失败,都不能活着回来了。

只是电视剧里修改了很多剧情,皇上对嬛嬛多了很多温情。比如赐大姓钮祜禄氏,封号熹字,都是剧中改的。表示皇帝在她回宫后把甄嬛与纯元割裂开了。原著里甄嬛封淑妃封号依然是让她痛苦的莞字。

其实以皇帝多疑的性格就算甄嬛和果郡王没有私情,甄嬛的美貌引起王爷的觊觎导致兄弟失和,她都是要死的,下场参照瑛贵人。

原著里皇帝选择放弃甄嬛而保全兄弟之情。电视剧中皇帝对甄嬛的感情更深,所以故作和亲来试探果郡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