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正的成长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真正的成长,不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轰轰烈烈的改变,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它就像一颗种子,在不为人知的土壤里,一点一滴地汲取养分,默默地向下扎根,向上伸展。

回想一下,成长似乎总是伴随着一丝丝的疼痛,但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一开始,你可能还在别人的羽翼下,习惯了安逸,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不必为太多事情操心。那时的你,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娇嫩而易碎,对外界的风雨充满了恐惧。

然后,生活总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或者,让你独自面对那些曾经你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触碰的难题。可能是第一次独闯陌生的城市,看着车水马龙,心中涌起莫名的孤独和无措;可能是第一次在工作中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指责;又或者是,面对感情中无法逾越的障碍,心碎成一片一片。

在那些时刻,你真的会感到无助,感到自己渺小得像尘埃。你可能会窝在角落里,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是我?”。你可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别人的冷漠。那一刻,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为敌。

但正是这些“为什么”和“抱怨”,开始在你内心深处埋下了种子。你开始逼迫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你不再依赖别人,而是开始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你学会了在黑暗中摸索,即使跌倒了,也会拍拍身上的土,咬着牙站起来。

你会发现,当你有意识地去面对那些让你畏惧的事情时,它们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你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即使失败了,你也能从中找到经验,而不是一蹶不振。你的目光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困难,而是开始看向更远的地方。

那种体验,是一种从“我不能”到“我可以试试”,再到“我做到了”的转变。你会发现,曾经让你辗转反侧的难题,现在在你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你开始不再轻易地否定自己,你的自信,不是别人给予的赞美,而是来自于一次次挑战成功的沉淀。

更重要的是,你的心境会发生一种深刻的变化。你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相信自己的价值。你学会了接受不完美,包括自己的不完美和生活的不完美。你会对那些曾经让你痛苦的经历,多了一份理解和感激,因为它们雕刻了现在的你。

真正的成长,是一种内在的宁静。你知道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但你不再因此而焦虑不安。你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世界和解。你不再是那个容易被外界情绪裹挟的孩子,而是一个能够掌控自己情绪,并且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它是一种更加通透的视角。你开始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不再被表面的浮华所迷惑。你更加珍惜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也更能辨别那些虚假的繁荣。你的选择,不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甚至,你会发现,你对周围的世界,对那些曾经你认为无聊或者烦恼的事情,都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和感受。你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细微美好,也更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

所以,真正的成长,它没有一个确切的“完成时”。它是一种持续的旅程,一种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它隐藏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里,隐藏在每一次跌倒后的重新站起中,隐藏在每一次面对恐惧时的勇敢尝试里。它是一种让你变得更强大、更从容、也更有人情味的过程,一种让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生命力量的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完前面知友们的精句和故事,想到心理学家 Erikson 把早期成年期(Early Adulthood)的界限划在了 35 岁,以及神经科学家 Frances Jensen 认为:要等到三十好几岁,你的大脑才进入到羽翼全丰的「成年时期」。

也就是说,在大脑成熟进入成年水平之前,你都 在「成长」。

在 Erikson 对人生阶段的划分里,早期成年期的关键词是「自认形成」(identity formation),我们大约知道自己是谁,开始探索、坚持自我的身份,并试图找到「同伙」,和他们建立亲密关系,试着开始承担对他们的责任。


找自己,怕孤独,要亲密。


我们摸爬滚打,拼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成长」,尽管各种碰壁、伤痕累累,跌跌撞撞。


但终有一刻,我们会把这些问题的碎片答案拼凑到一起。


说一个自己的故事:


几个月前,一位学妹发来了几年前我答辩时的视频。当时答辩挺顺利,能看到台下教授的细微反应,越来越有自信,花大价钱买的做"PPT"的软件也算物有所值。但当我点开学妹发来的视频时,有趣的事发生了:我感觉心里小鹿乱撞。尽管我已经知道了视频的结果不会差,但我还是为自己紧张。而且,在我看视频时,感觉自己动作那么窘迫,声音太洪亮,表情太紧张,语速该快的不快,该慢的又没慢下来。


当时台下的教授和同学们也是这么看我的么?他们会觉得我不自信么?


甚至,如果我有个炯炯发亮的缺点,大家都看见了,只有我没看见,可怎么办?


或许,你也会问自己这个可怕的问题?


这也是经常困扰着我们的问题:是自己?还是在扮演别人眼中的你?


关于他人怎么看自己的看法,被称作"metaperceptions"。自己眼里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始终不一样,但又无法割裂:你眼中的别人眼中的你,最终还是与你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拴在一起:你自己觉得你是谁?


对于当代年轻人,要回答这个问题格外困难。因为,除了现实中自己的「身份」,可能还有社交网络、微信微博上,那个搭构出的「自己」。


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说,「用社交网络用得越多,越会感觉自己发的照片、文字是自己身份的一部分,也越把它们视为自己的所有物。」


而屏幕后的世界里,年轻的自尊却摇摆不定。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精彩,每个人都那么出色。有时,眼前的「景观」让我们陷入深深的不自信;有时,它又逐渐逼迫着我们,打造出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空洞形象。


活得越久,各种特性、不同「身份」,就越交融。你的身份服务于你么,还是反过来,你服务于你的身份?在一个「面具」下活久了,还可能改变么?


不想在「他人的生活」或「他人的眼光」里迷失自己的我们,渐渐学会地把目光踏实放进生活本身——只有在切实的生活和经历里,我们才渐渐看清自己之于他人、甚至之于世界的位置,然后做出选择。


与世界磨合的过程里,我们又该如何证 明自己?


「生活一直如此艰难,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一直。」


这句来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台词,陪我们度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然后,看生活报复似的,将真实不虚的挫折一个个丢到我们身上。


失业、失恋、失婚,面对来自家庭与环境的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与阻碍——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触到了年轻的人生的「谷底」。


与世界磨合,也是成熟、进化,有意义地进入成年的必经过程。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要回答一个大问题:「打磨」后的你,怎么证明自己有所成长?


对于有的人,问题的答案藏在情感的归属里。例如,用一场真实并且清醒的亲密关系证明自己。毕竟,爱,可能是很多人真正、唯一需要的东西。虽然一路上,我们偶尔追逐名利、地位,等等虚荣,但真正渴望的,是使我们感受到爱和满足的关系。

有的人,则需要把假装的理想生活层层剥开:这是真的你,还是依据社会期望创造出来的形象?这是真正的梦想,还是逃避的解药?


越是心怀高远,有时,可能越需要「跌」回到现实,找到真正平实的成就感。


有时候,我们会猛然发现,那些最幼稚、世界观价值观通通不稳定的朋友,因为暂时的困境和挫折,忽然最先走出「成年早期」,变成最稳定成熟的那个。他们不再反复波动,变得清晰有节制,也不再受周围人情绪的干扰——这种稳定的情绪和价值观,给你勇气。


有趣的是,这些成长的经历里似乎都藏着一个魔法:暂时停下试图变得更好、更快乐、更冷静的脚步,听听思绪究竟在表达些什么。智慧、理智、思想,这些帮助我们前行的东西,居然也是造成焦虑和内心纠结的原因。这时候,只好慢下来,探索逼近我们思绪的边缘和内核。


当我们触及到它们的一刻,我们或许会拥有“勇气”。

让思维向后迈一大步,那些角度、想法和感受,它们是我们去观察、聆听的对象,有帮助时和它们互动,有破坏性时,让它们走。

我们当然会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妥协

有人说,成长、成熟,意味着妥协,磨平棱角、放弃或改变原有的价值观。但我觉得,成长中的改变不意味着妥协。 有时,它意味着自由。不是挣脱外界的捆绑,而是从心里的另一个自己的「破坏」中获得自由。

什么是成长?这问题若有答案,或许没有任何吊胃口的悬念——我们确切地了解了自己的另一层情绪,另一种现实。就是成长。

有时候,你会希望有个人跑来告诉你:「你应当这样过你的一天」,或者「你应该这样过完你的一生」。


然而你知道,其实没人有答案。


——这就是我们最「成年」的一刻。


参考文献:

Personal Growth

Interview: Frances Jensen On The Teenage Brain : Shots



——

原文发布于

成长从来就不是一个安静平和的过程

测试是一种可供参考的了解自己的方式:

测试: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

你满意现在的生活吗?

测试:测测你有多孤独

jiandanxinli.com/testin

测试:今天你幸福了吗?

今天你幸福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真正的成长,不是那种突如其来的、轰轰烈烈的改变,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它就像一颗种子,在不为人知的土壤里,一点一滴地汲取养分,默默地向下扎根,向上伸展。回想一下,成长似乎总是伴随着一丝丝的疼痛,但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舒畅。一开始,你可能还在别人的羽翼下,习惯了安逸,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不必为太多.............
  • 回答
    对我来说,真正推动我职业生涯进步的,并不是那些花哨的、表面的技巧,而是那些需要时间和经历去打磨,并且能够深刻改变你看待工作和与人互动方式的核心能力。如果非要选一两项,我一定会说——深入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真诚有效地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这两项能力,听起来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但细想一下,它们才是职场.............
  • 回答
    真正的成熟,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练成的精美包装,也不是简单堆砌的年龄和经验。它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沉静力量,一种对世界和自我的深刻理解,一种在经历风雨后依然能保持温和与坚定,并能温暖和滋养他人的能力。想象一下,一位真正的成熟者,他不会是那个在生活中横冲直撞、棱角毕露的年轻人,但也不是那个暮气沉沉、了无生.............
  • 回答
    光场成像,这个听起来有些科幻的名词,常常被人们与“全息投影”联系在一起。但如果问它是不是“真正的”全息投影,答案会有些微妙,可以说它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一大步,但又存在一些关键的差异。我们先来聊聊什么是“真正的”全息投影。设想一下,一个三维的物体,它的每一个点的光线都以它本来的方向和强度,完整地记录.............
  • 回答
    “智商税”这个词,用在化妆品里,总能戳中不少人的心。尤其当宣称“纯天然”、“植物萃取”的字眼充斥着货架,而价格却不菲时,难免让人心生疑虑:这些植物成分,究竟是花里胡哨的噱头,还是真的能让脸上的“问题”得到改善?老实说,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说所有植物成分都是“智商税”,那也太绝对了。就像食材一样,怎么烹.............
  • 回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咱们中国人讲究“读书”,可这书里头包罗万象,从怎么种田到怎么修飞机,从唐诗宋词到量子物理,什么都有。有些东西,咱们明知道这辈子可能用不上,比如孩子现在学了勾股定理,将来是做裁缝还是当厨师,跟这个好像也没啥直接关系。这就让人不禁要问了,这些看起来“没用”的知识,对孩子未来的成.............
  • 回答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光有天赋是远远不够的。这更像是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探索与实践之旅,需要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内在品质与外在磨砺。我想,真正的艺术家,首先要拥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对表达的渴望。这种渴望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像一种呼吸,一种生理需求。他们内心里有太多想要倾诉、想要记录、想要呈现的东西,可能是对.............
  • 回答
    如何成为道教弟子?成为道教弟子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身心投入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道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宗教,其核心是追求“道”,一种宇宙的根本法则,以及通过各种修行方法来与“道”合一,实现身心健康、长寿乃至得道成仙。以下是成为道教弟子的常见途径和需要经历的阶段,以及当下真正道士的生活状态的详细描述: .............
  • 回答
    微软对动视暴雪的这次巨额收购,确实是其公司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背后逻辑远非简单的“买下一个游戏公司”那么简单。要理解微软真正看中的是什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前的游戏行业格局、微软自身的战略布局以及动视暴雪手中握有的宝贵资产。一、 游戏行业的黄金时代,巨头间的激烈争夺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当前游戏行业.............
  • 回答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如果剥开那些听起来有些“标准答案”的包装,用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解读,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想象一下,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比如研究某个动物的行为,或者分析一种烹饪方法的优劣。一开始,我们可能只能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这只兔子跑.............
  • 回答
    温州市域铁路与成都成灌线,这两条都是我国发展市域铁路的代表性例子,但要论“真正意义上的市域铁路”和“更应该借鉴的制式”,其实需要细致地分析它们各自的定位、设计理念和实际运行效果。与其说谁“更”正确,不如说它们分别代表了市域铁路发展的不同思路,各有其侧重和价值。理解“市域铁路”的核心内涵在我们深入对比.............
  • 回答
    “汉族”这个概念,虽然我们现在用起来非常自然,但它并非亘古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在近代,才真正蜕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个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历史认同,并追求在现代国家体系中拥有独立地位的政治与文化集合体。要说汉族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民族概念里的“族”,我认为是在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
  • 回答
    关于达芬奇的那些传说,咱们不妨一件件掰开了聊聊,看看它们究竟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哪些是艺术家的浪漫想象。毕竟,这可是个能把“艺术家”这个词变成“全能天才”的家伙。先说说他那幅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这画绝对是真迹,而且毋庸置疑是达芬奇画的。至于为什么它如此神秘,能让几百年后的人们依然围着它津津乐道?除.............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当下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的一个挺普遍也挺令人无奈的现象。以前咱们说话,尤其是讲自己的事儿,大家多少会带着一种“眼见不一定为实,但听听总没错”的态度,哪怕不全信,也愿意给点面子。可现在呢?一开口,感觉就像走进了审判庭,稍有不符大众认知,或者不那么“励志”“典型”,立马就有人跳出来给你扣“编造.............
  • 回答
    在中国微博上,“平壤劳动者画报主编”@崔成浩 的身份和言论真实性,是一个挺有趣的话题,也牵扯到一些关于信息传播和国家形象的讨论。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位@崔成浩 。他在微博上活跃了相当一段时间,以一种比较接地气、甚至带有幽默感的方式,介绍朝鲜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以及一些官方的宣传内容。他的微博账号认证信.............
  • 回答
    农夫山泉关于其“拂晓白桃味苏打气泡水”配料未从日本福岛进口的声明,背后牵涉到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信息传播和解读。要还原事件真相,需要梳理清楚几个关键环节:事件的缘起:消费者疑虑与网络传播事情的开端,通常是由某个消费者或网络账号在社交媒体或其他平台对农夫山泉的这款新品产生疑问.............
  • 回答
    成都,这座以悠闲、美食和充满人情味著称的城市,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那份独特的“巴适”。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年,也见证了许多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琐碎却生动的生活片段,它们拼凑出了成都最真实的面貌。清晨的节奏: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悠然醒来成都的早晨,不像很多一线城市那样硝烟弥漫。大部分.............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您在成都看到的“合约领养布偶”,我需要先说明一下,“合约领养”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疑点,并且通常与不法商家的行为有关,尤其是在涉及宠物领养的时候。 布偶猫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种猫,价格也相对较高,这也就催生了一些不正规的繁殖和销售行为。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您辨别真伪:一、 正规的.............
  • 回答
    关于“小学的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到了初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掉队”这个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真的,但并非绝对,并且原因非常复杂。 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一、小学成绩的“欺骗性”体现在哪里?小学阶段的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往往更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模仿,以及一些趣味性、体验性的学习方式。这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