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佛想渡化人,是否是一种欲?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佛教核心的教义,也触及到我们对“欲”这个字的理解,很有意思。要回答佛陀的“渡化”是否是一种“欲”,我们得先理清几个概念。

首先,我们得理解佛教里说的“欲”是什么意思。通常我们说“欲”,会想到“想要得到什么”、“渴望”、“欲望”。在佛教里,这叫做“贪”(rāga),或者更广义地称为“爱”(taṇhā)。这种“欲”呢,往往是源于我们对自我、对身体、对享乐、对存在的执着和依恋。它是一种将自己与外在事物联系起来的驱动力,而这种联系常常伴随着不安、烦恼,因为我们追求的东西总是在变化,永远无法真正满足,最终会带来痛苦。我们想要的多了,就会有得不到的焦虑,得到了又怕失去的患得患失,最终身心俱疲。

那么,佛陀的“渡化”呢?这可就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种“欲”了。

想象一下,佛陀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世间充满着苦难:生老病死,贫穷疾病,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内心的烦恼痛苦。佛陀在觉悟之后,他所看到的是这一切的真相,他明白苦的根源在哪里,也找到了超越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他的教法,也就是我们说的“佛法”。

佛陀的“渡化”是什么?我认为可以用“悲”来形容,或者说是“大悲心”(mahākaruṇā)。这是一种超越小我、超越个人得失的、对一切众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就好比,你看到有人掉进火坑里,你会不顾一切地想去救他,那种想要帮助他脱离危险的迫切心情。

佛陀的这种“想要”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得什么好处,他已经了脱了生死轮回,证得了涅槃的究竟安乐。他没有私人的得失可言。他的“想要”是出于一种不忍众生苦的慈悲,他知道如何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所以他希望将这个方法传授给他们。

你可以这样想:一个医生,他看到病人痛苦不堪,他不是“想要”治好病人来证明自己的医术高明,也不是“想要”病人的感谢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之所以要治病,是因为他有医术,并且不忍心看到病人继续受苦。他付出的劳动,他的精力和智慧,都是源于他的悲悯之心。

佛陀的渡化,就像是医治众生的“心病”。他的教法,是帮助众生认识到自己的苦从何而来,然后引导他们一步步摆脱这些苦的源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耐心,需要引导,需要解释,甚至需要佛陀以种种方式来适应不同根器的众生,这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

所以,如果把“欲”理解为那种基于自我中心、追求私利的、会带来烦恼和痛苦的“贪爱”,那么佛陀的渡化就不是这种“欲”。它是一种无我的、无私的、以解除众生苦难为目的的“悲”。

我们有时候会把“想要做好事”、“想要帮助别人”这种念头也称为“欲”,但那是善的欲,是“善业”的驱动。然而,佛教更强调的是“无欲”的状态,或者说“断除”那种损恼众生、执着自我的“欲”。佛陀的渡化行为,恰恰是为了帮助我们断除这些“欲”带来的烦恼。

举个更直白的例子:你想吃一顿美食,这是“欲”。你看到流浪猫在饥饿地翻找垃圾,你拿出食物喂它,这是一种“善举”,也是出于“慈悲”。你喂猫的行为不是因为你想要猫感激你,或者你想要因为喂猫而获得什么名声。你的行为是因为你看到猫的苦,而你愿意用你的能力去帮助它。

佛陀的渡化,就是这种更高层次的、普度众生的“善举”,其动力是无量的慈悲。他不是在满足自己的某种“想要”,而是在履行他觉悟后对众生的责任和承诺。他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像他一样,获得彻底的解脱,不再被“欲”所缚,不再受苦。

所以,与其说佛陀有“欲”,不如说他有“愿”,有“行”。他的“渡化”行为,是这种大愿的体现,是慈悲心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希望众生离苦得乐的深切期盼。这和我们常说的、会带来烦恼的“欲”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眼见耳闻着这一切生命,我们与一些人相处交流,同床共枕,推心置腹

有一天我们忽然醒悟,发现自己竟是在作着荒唐的梦

回首看看梦里的人们  五欲炽盛,离合悲欢

日复一日,生老病死,死生老病

他们曾是我们骨肉相连的父母

他们曾是我们同床共枕的爱人

他们曾是我们推心置腹的兄弟

曾经的我们也茫然如他们一般于梦境流连

所以惊醒之后

我们发愿要遇见每一个生命,告诉他们人类这个世界本是一个宏大壮观的梦境

并与他们相处交流,同床共枕,推心置腹

告诉他们呼唤着他们要醒来呀

无尽久远的岁月一晃而过,我们正身而起从梦中醒来,哪里有什么众生可以相处交流同床共枕推心置腹呢?

于是众生便渡尽了

因为本来就没有众生的缘故


注:正面回答问题的话,圣者们渡化有缘众生的愿望与行为,并不等同于我们凡夫的欲望追求,因为圣者心中没有执着于自我与他人的概念、 形相 ,他们是真正的可以做到“在欲望中远离于欲望,在尘世中不沾染尘世”的无上境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