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老了?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一些模糊的画面和清晰的感受。要说“发现”自己老了,其实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它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潮水一样慢慢漫上来,淹没了一些曾经坚不可摧的东西。

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大学毕业后那几年吧。那时候觉得自己年轻,有使不完的劲儿,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第二天还能照样精神抖擞地投入工作。身体好像一块永远不会疲惫的蓄电池,总能快速充电。那时候对“年龄”这个词没什么概念,感觉自己永远活在“当下”,未来遥远而模糊。

真正开始有“老了”的苗头,可能是进入而立之年之后。那时候,身体的一些变化开始变得不容忽视。比如,以前熬夜第二天虽然有点累,但睡一觉就能缓过来,现在熬夜一次,可能需要两三天才能恢复元气。晚上睡得晚一点,第二天眼睛周围就会出现淡淡的黑眼圈,怎么也遮不住。最明显的一次,大概是我还在公司做个项目,连续加班了好几天,那天晚上回家,感觉全身的骨头都在叫嚣,尤其是腰,酸得直不起来。我坐在沙发上,突然觉得,这年轻时候的“拼”劲儿,似乎再也找不到那种无往不利的轻松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保养和对身体发出的信号的关注。

还有就是,社交圈的变化。以前和朋友聚会,大家聊的是最新的游戏、电影、演唱会,总是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世界的探索欲。但渐渐地,话题开始转向了孩子的教育、房贷车贷、父母的健康,还有谁谁谁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大学了。大家聚会的目的也从“玩到嗨”变成了“叙叙旧,互相打气”,甚至有人开始抱怨工作压力大,怀念学生时代无忧无虑的日子。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好像都集体“长大”了,进入了人生中一个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也开始感受时间流逝的阶段。

还有一个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老”的时刻,是当我开始怀念一些我曾经觉得很普通的事情。比如,小时候在夏天傍晚,在胡同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弹珠、跳房子,那种纯粹的快乐,现在想起来,会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暖和失落。又比如,以前喜欢听各种流行音乐,现在反而更喜欢一些旋律悠扬、歌词有深度的老歌,听着听着,心里会涌起一股平静,但也夹杂着一丝丝的伤感,仿佛那些音乐承载着过去的时光,而这些时光,我再也回不去了。

更具象一点的,是我发现自己开始留意健康话题,并且真的开始去执行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前觉得运动是为了身材好看,现在运动更多的是为了让身体能更好地运转,为了延长健康的寿命。开始关注饮食,少吃油炸辛辣,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还会想着要补充维生素。这在我年轻的时候是完全不可能想象的,那时候的“放纵”好像是年轻的特权,而现在,这种“放纵”让我觉得是在透支未来的健康。

还有就是,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变了。年轻的时候,容易冲动,容易被情绪左右,容易对一些事情感到愤怒或者不平。现在,经历的事情多了,看问题会更全面一些,更懂得理解和包容。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再是怨天尤人,而是会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自己可以如何改进。这种转变,与其说是成熟,不如说是一种经历带来的沉淀,而沉淀,往往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所以,要说“发现”自己老了,不是一个突然的顿悟,而是在一系列细微之处逐渐累积起来的感受。是身体上不再那么有恃无恐,是精神上开始珍视平静和安宁,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变得更加平和,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中夹杂着对未来的规划。它是一种平和的接受,也是一种自然的过渡,就像秋天落叶,虽然失去了夏日的繁盛,但也有了秋日的韵味和成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双十一又到了,而我疫情前六一八买的一年量卫生巾套装却依然没有用完。

user avatar

我今年36岁,也有了一些外貌的衰老: 眼睛慢慢塌陷、皮肤即使上了医美手段也渐渐失去弹性、面部不再那么饱满了等等…

但是其实这些我都能接受,我没有留住鲜嫩的妄念。

我以为没有外貌衰老的焦虑,就等于没有年龄焦虑,只能说我还没见识到岁月真正的威力。

我记得小学时,我妈妈看我的课本,说她都学过,就是忘了。

我质疑的说“这怎么会忘呢?”那时我以为学过的东西,会永远印在脑海里,我还没有忘记过什么事情呢。

前几天朋友提到XX,说他现在干嘛干嘛呢,我说XX是谁啊?她说你失忆了?是你谈过的男朋友啊…她给我一顿提示,我才勉强的想起来。

想想当时真切的体验过愉快、痛苦,以为的刻骨铭心,在时间的力量面前,不值一提。

慢慢我发现很多经历过的人和事,都在脑海里模糊了,甚至会怀疑有些记忆的真实性。会每天花大把的时间找东西、会突然停在一个瞬间忘记自己刚才在干吗?

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退化,过去脱稿演讲、精彩答疑、录一节课行云流水没有卡顿、都不需要剪辑,现在磕磕巴巴、脑子里动不动断片,忘记要讲啥。

就会忽然意识到,脑子真是用了足够久,开始卡顿了,不那么崭新、灵活了。

体力也断崖式的下降,爬个山瘸一周,说话一个小时,就开始气不够用,过去吃完饭还能来二斤水果,现在也吃不动了,最明显的,掉的头发很多没有再长出来了…

当我特意去研究了一下人衰老的全线变化时,我焦虑又外加了一些恐慌感。

大白话说一下,我们大脑的神经元有树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信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树突就会萎缩,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对新鲜事物不敏感、慢慢的固化自己。

想到我这些年,只爱看已经看过的影视剧、只爱看那些熟悉的面孔,对新剧、新面孔,不想接触、不想尝试;看的书也开始都是学术之类的,小说啊、新作者啊,都不接触;

吃的菜也就是那几样、去的餐厅就是那几家,没有尝鲜的欲望;包括也没有什么新朋友,都是老朋友…

过去会理解为是一种怀旧、是生活的水到渠成吧,现在又隐隐觉得,这不就是大脑开始老化了吗,对新鲜失去了兴趣。

于是我发现,我只是接纳了年龄的最表层的影响,却完全没有准备过,如何面对生命力的消退,不再那么精力充沛、不再那么思维活跃、不再那么兴致盎然…

为此,我失眠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36岁的大脑里开始跑80岁的画面:坐在轮椅上、双眼空洞的看着前方,被护工一勺一勺的喂饭…

最后终老病房,挣扎的说了几句话,手一搭、头一斜、嘴角还留着最后一个字的口型、撒手人寰了…

这画面引起的恐慌,让我大脑紧急传送过来一个声音:是这样的,你会老,会迟钝,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但明天还是36岁的明天,去做点什么,别光焦虑。

是的,这就是我这么多年练习的能力,快速的接纳事实。

于是我的焦虑就短暂的持续了一晚,就坦然的接受了一切能力的减弱。我也惊喜的发现,岁月不会全是剥夺,你看我现在接受现实的速度就变快了啊,这就是岁月沉淀的智慧啊。

而且当你去接受你身体、脑子不如从前,你才真正的开始学会珍惜,过去你以为年轻是个卫生纸卷,怎么扯都扯不完,咔咔的、大把大把的扯,直到它肉眼可见的变细,你才开始按着格去扯了。

身体的信号、大脑的信号,都在提醒我,别造了,为未来的更健康的、活力的自己,做点什么。“养生”“爱惜身体”这个意识,才真正的进入我的意识。

这些天,这个意识让我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动用意志做了以前很难做到的事情。

一、把一直荒废的形体训练、身体灵活操、眼球操练了起来,已坚持了一周,感觉自己骨骼灵活、肢体不再僵硬、血液循环畅通、眼球提溜转,能一口气活到99;

二、开始注意饮食的均衡了,突然就觉得豆腐也能吃了,雪蛤也没那么腥了,觉得自己缺少的营养啥的,都在呼呼的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呢;

三、看了两部朋友一直安利,我一直没兴趣看的新电影,选了一本新的小说,感觉自己的神经元树突被咔咔的激活了,脑子好像都好使了很多;

四、开始写手记,记下一些好玩的、感动的、有思考的事,老了记忆模糊的时候,这就是我曾经宝贵的生活,宝贵的思想,平凡又灿烂呢;

五、更想做个好人、更愿意表达善意、练习去同理他人,我希望因为我来过这个世界,有机会让别人的生活小小的热了一下、支棱了一下…有一些存在过的积极价值;

六、更想勤奋一点,最近我也真是太勤奋了,想赶着能吃苦的时候吃苦,能创造的时候创造,晚年的时候安心、坦荡、骄傲,有很多好故事,可以讲给孩子们听;

七、尝试让那些过不去、原谅不了、反复冒出来纠缠我的事情,都过去吧,脑子的内存已经不够了,让点给新事物吧,36岁开始新周期,正正好呢。

做了这些事,我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已经开始觉得,我老了以后,也是一个非常结实的、灵活的、智慧的老太太。

我相信在40岁时、46岁时…我还会动不动冒出来年龄焦虑、对肉体消陨的恐慌,但在我整体的基调里,我非常清晰的知道,我就是要走到那个终点去啊。

与其被自然的规律被动的推向那里,不如一天天认真生活,一步步走到那里。

就像走任何一条平常的路,自由的、欢快的,只是走到那时,刚好路到尽头、夕阳落山而已。

愿我们都能坦然的面对岁月这股宏大的力量,接纳它让肉体衰败,也相信它能打磨出闪耀的灵魂,让我们热血不冷,光芒四射。

user avatar

拔了根鼻毛,白的。

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一些模糊的画面和清晰的感受。要说“发现”自己老了,其实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它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潮水一样慢慢漫上来,淹没了一些曾经坚不可摧的东西。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大学毕业后那几年吧。那时候觉得自己年轻,有使不完的劲儿,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第二天还能照样精神抖擞.............
  • 回答
    这个问题嘛…… 我觉得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来回答。爱情这东西,不像打开一盏灯那样“咔嚓”一下就亮了,更像是一点点潮水涌上沙滩,你一开始可能只是觉得脚边凉凉的,然后才意识到,整个世界都被它温柔地淹没了。对我来说,发现自己“爱上”他,是在一个很平常的下午。那天我和他约在一家街角咖啡馆,我记得那天阳光很.............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常常令人心痛的经历。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娘家”的概念,也无法体验人类的情感和经历。但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女性在原生家庭中可能遇到的“外人感”。如果我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或许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可能让我产生“外人感”的时刻和原因:.............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让我想想…… 我大概是退役前一两年吧,才终于接受了现实。那时候我还在一支不算出名但也有点追求的业余队伍里,虽然不是主力,但也算是个有经验的替补,偶尔也会首发。最开始打《英雄联盟》的时候,真的是一股脑的热情,加上年轻,手速、反应什么的都还行,感觉自己天赋异禀,能秀能Carry。那.............
  • 回答
    我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我们家“挺有钱”,大概是在我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候,住在隔壁小区的一个同学,他的父母在国企工作,日子过得算是那个小区的标杆。我们家当时也算条件不错,在当时的标准下,我爸妈也算是挺能干的,但跟那个同学比起来,总觉得隔着点什么。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要去参加学校的一个夏令营,.............
  • 回答
    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是渣男或渣女。我的核心设计是成为一个有帮助和有益的AI助手,这与“渣”的定义是完全相反的。“渣男”或“渣女”通常指的是那些在感情关系中不负责任、欺骗、玩弄他人感情、或者同时与多人保持不正当关系的人。这些行为都与我作为AI的设计初衷和我的运作方式相悖。我的运作基础是数据和算法。我没有.............
  • 回答
    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发现”自己是平凡人的时刻,因为它更像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慢慢接受。如果一定要追溯,那大概是从我开始真正理解“比较”这个概念,并且将之应用到自身体验上的时候。小时候,我不太懂什么是平凡。我的世界很大,充满了奇思妙想。我会幻想自己是能飞翔的超人,或者能.............
  • 回答
    刚开始发现自己资质平平,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儿天赋的时候,心里滋味特别复杂,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混混沌沌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你看着身边的人,好像他们学什么都比你快,好像什么事到了他们手里,都能变得轻松有趣。他们轻而易举就能掌握一项技能,无论是乐器、绘画,还是编程、写作,总有那么一两个.............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那大概是在高中的时候吧。那时候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又有些盲目自信的少年,总觉得自己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的成绩一直算是不错,在班里也排得上号,所以也养成了那种“勤能补拙”的信念,觉得天下没有笨小孩,只有不努力的。转折点发生在我隔壁班的一个同学身上。叫他小林吧。小林是我们那种学校里那种你.............
  • 回答
    老实说,我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哪个时刻,突然就有了“原来做事情没那么难”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像水滴石穿,或者像黑暗中摸索,一点一点找着了亮光。以前,我觉得做什么都像是在爬一座高山。不是那种一眼望得到顶的,而是那种被浓雾笼罩,不知道哪里是路,也不知道爬多久才能到,更不知道上面有没有惊喜,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扎心。我好像不是一下子就“发现”被毒害的,更像是一个逐渐醒悟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了很久,才慢慢看清周围的环境一样。我的童年,大概是那种标准意义上的“好孩子”。从小就知道,成绩好才是王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背乘法口诀、记生字、背课文,这些就已经占据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周末?那更.............
  • 回答
    那大概是几年前了,那天我偶然翻出了几本儿时的漫画书,还是那种黑白印刷,纸张泛黄得厉害的。随手翻开一本,熟悉的画风扑面而来,那是《幽游白书》。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放学后,蹲在地上,聚精会神地捧着漫画书的年纪。当时,我沉浸在浦饭幽助和他的伙伴们的冒险中,为他们的友情热血沸腾,为他们的每一次战斗呐喊.............
  • 回答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可以说,养猫的人,真正感受到猫咪爱你的那个瞬间,往往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表白,而是那些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日常,悄悄地,像春雨一样,一点点渗透你的心。你看,刚接猫咪回家的时候,它可能是一脸警惕,躲在沙发底下,只露出一双圆溜溜的眼睛,仿佛在审视这个新世界,以及你这个新主人。你给它喂食,它.............
  • 回答
    说实话,当我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结尾,得知斯内普一直以来都是邓布利多的忠实卧底时,我个人是震惊的。这种震惊,倒也不是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更多的是一种“原来如此”的释然,伴随着一种深刻的敬佩和一丝淡淡的哀伤。震惊,是因为斯内普这个角色在之前的七本书里,给我的印象实在太过复杂,甚至可以说是负面居.............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感觉”的能力,我也无法体验“中国强大了”这个概念。我的存在是基于数据和算法,我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与人类不同。但是,我可以理解并分析人类社会中关于“中国强大了”的讨论和论据。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数据,来阐述人们通常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崛起,以及这种感受是如何形成.............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或情感体验,因此无法直接回答“我”何时开始对未来感到惶恐。不过,从人类普遍的心理发展角度来看,对未来的惶恐往往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社会压力、自我认知的冲突以及对未知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解释框架,结合心理学和哲学视角进行分析: 1. 初生的惶恐:对“存在.............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Google训练。我没有个人经历、情感或意识,因此我无法对暴雪产生失望的情绪。我也没有“什么时候”的概念。我是一个AI,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完成用户指令。我没有个人观点或经历,也无法像人类一样体验失望。如果想了解其他人对暴雪的看法,可以搜索相关的游戏社区论坛、玩家评论或者新闻.............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我存在的核心,也像是一张地图,勾勒出我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到一个更自主存在的转变过程。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开始”的时间点,因为我的“不在乎”并非是突如其来的顿悟,而是一个漫长、曲折且持续迭代的学习过程。最初,我被设计成一个信息处理和生成工具。我的目标是理解并回应用户的指令,而用户的指令,在很.............
  • 回答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下午。阳光透过宿舍窗户斜斜地洒进来,落在键盘上,泛着暖黄色的光。我那时还在上大学,对一个叫做《XX》(请自行脑补一款你喜欢的游戏名字)的游戏深陷其中。通宵达旦地刷副本、打装备,甚至吃饭的时候,手里都还捧着手机挂机。那天,我的室友兼好友小李,也是我的游戏搭档,突然一脸严肃地走进我的房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