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以前城市禁止养狗,现在城市又可以养狗了?

回答
过去城市禁止养狗,现在又普遍允许养狗,这其中反映了社会观念、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变化。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一、 为什么过去城市禁止养狗?

这事儿得从上世纪中期说起,当时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城市建设和管理都处于一个全新的探索阶段。禁止养狗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卫生和防疫的考量:
狂犬病威胁: 当时,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狂犬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街头流浪狗数量不少,缺乏有效的疫苗接种和管理,容易传播狂犬病,对市民人身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为了消除这一隐患,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一刀切”,禁止养狗。
粪便污染: 城市的基础设施远不如现在完善,尤其是排污系统。狗在街上随意大小便,会造成环境污染,传播细菌和寄生虫,影响城市卫生。当时大家普遍缺乏文明养犬的意识,狗主人也多是随意放养,卫生问题尤为突出。
疾病传播: 除了狂犬病,狗还可能携带其他一些传染病(如细小病毒、犬瘟热等),虽然对人直接传播的风险可能不如狂犬病高,但在整体卫生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也容易被视为潜在的健康风险。

社会秩序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西方主义的批判: 建国初期,新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要与旧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划清界限。狗,尤其是在一些特定时期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或者“资本主义享乐”的象征,与当时提倡的朴素、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符。虽然这不是主要原因,但作为一种背景思潮也存在。
噪音扰民: 狗的吠叫会产生噪音,影响居民的休息和城市的宁静。在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的城市环境中,噪音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
安全隐患: 一些大型犬或未驯化的狗可能会攻击行人,特别是儿童,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不安因素。

管理能力的局限:
缺乏完善的登记和免疫制度: 当时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犬只登记、年检、疫苗接种的制度和体系。如果允许养狗,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容易失控,反而更容易出现问题。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执法力量也相对缺乏,难以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

因此,在那种历史背景下,为了保障公共卫生、维护社会秩序、塑造新的城市形象,并考虑到当时的管理能力,对养狗采取了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政策,成为了许多城市普遍的规定。

二、 为什么现在城市又可以养狗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城市养狗现象又逐渐普及,这背后是多个层面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
消费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开始追求更丰富、更高品质的生活,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宠物作为家庭的一员,为人们提供了情感慰藉、陪伴和乐趣,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选择。
宠物产业兴起: 伴随生活水平提高的是宠物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宠物食品、用品到医疗、美容、训练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不仅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推动了养宠文化的普及。

社会观念的进步与开放: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 随着生态保护和动物福利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动物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动物不再仅仅是被看作潜在威胁或生产工具,而是被视为有感知能力的生命,应当受到尊重和善待。养狗被看作是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方式。
多元化价值观的包容: 社会更加包容和多元,人们的兴趣爱好也更加多样化。养狗作为一种个人选择,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和尊重,不再被视为异类或不合时宜的行为。
西方影响与全球化: 国际交流的增加,让人们看到了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宠物文化,也认识到只要管理得当,养狗并不会对城市造成严重影响。

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与精细化:
法治建设的完善: 国家和地方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养犬行为,例如《动物防疫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及各地制定的《养犬管理条例》。这些法规明确了养犬的权利和义务,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登记、免疫和标识制度的建立: 如今,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犬只的登记、强制免疫(特别是狂犬病疫苗)和植入电子芯片等制度。这使得犬只来源可追溯,健康状况可监测,有效降低了狂犬病等疾病的传播风险。
分区管理和禁养品种的调整: 管理方式也从过去的“一刀切”转变为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很多城市会根据区域(如中心城区、郊区)、犬只体型和品种等进行分类管理,允许在特定区域、特定条件下养犬。一些烈性犬或大型犬种可能会有禁养或限制数量的规定。
文明养犬宣传的普及: 通过媒体、社区宣传等多种渠道,大力倡导文明养犬的理念,如遛狗牵绳、及时清理粪便、避免犬只伤人扰民等,提高了市民的养犬素质和责任感。

情感需求和社会功能:
情感寄托和减压: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许多人在宠物身上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心理的慰藉,有助于缓解孤独感和压力。
社交媒介: 遛狗也成为了一种社交方式,让养宠物的邻里之间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
服务性犬只的增加: 导盲犬、搜救犬、警犬等工作犬和辅助犬的数量也在增加,它们的合法存在也间接推动了对犬只更包容的管理态度。

总结来说, 过去城市禁止养狗,是出于当时卫生防疫的严峻形势、社会管理能力的不足以及特定的历史社会背景。而现在城市允许养狗,则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观念进步、城市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以及对生命尊重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这标志着城市管理正朝着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多元化。当然,随着养犬数量的增加,如何进一步完善管理、促进人宠和谐,仍然是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共同面临的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当时放开养狗的时候是我们对道路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文化不自信。

现在的养狗乱象也是一样的原因,也是对道路不自信、理论不自信、制度不自信、文化不自信。

基本来说,就是在1994年,我们盲目的崇尚了欧美发达国家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且尝试放弃自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转向去接受他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且忽略了他们遭遇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中的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针对养狗的人制订了严格的法律,并且对执法力量授予了针对宠物的执法权限,甚至允许社会个人针对养狗的人及其宠物狗执行道德和法律惩罚。

而我们这边根本就没有学到,反而承受了一群爱狗人士对发达国家先进理论的歪曲诠释,过分的容忍了爱狗人士歪曲的那一套谬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