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史前的大规模地震、火山喷发还有遗迹可以追寻吗?

回答
史前的大规模地震、火山喷发,这些我们无法亲历的自然巨变,它们的痕迹真的能被我们追寻到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和细致。地球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而地质作用留下的印记,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篇章。

地震的无形之手:断层线与倾斜的地层

大规模地震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痕迹,便是断层的形成和活动。想象一下,当巨大的地壳板块突然错动,那种力量足以撕裂地表。在古代,这些断裂会形成陡峭的崖壁,或者导致地块的升降。虽然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很多直接的地表断裂已经消失无踪,但它们在地下的延伸,依然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地质学家们会通过钻探和勘探来追踪这些古老的断层带。在这些区域,你会发现地层不再是平整的叠加,而是出现明显的错位。想象一下,一层层沉积岩就像一本翻倒的书,本来应该层层叠叠,但因为地震的错动,其中一部分被抬高或压低,甚至被扭曲倾斜。这种断层泥(断层活动中形成的细小碎屑岩)和节理(岩石中的裂隙)是地震存在的有力证据。

更巧妙的是,科学家们还能通过分析某些特定区域地层中动植物化石的分布来推断地震活动。例如,如果在一层沉积物中,发现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被突然抬升到陆地或高山上,这很可能意味着一次剧烈的地壳隆升事件,而地震就是幕后推手。一些古代的滑坡遗迹,尤其是规模宏大的,也往往与强烈的地震活动有关,它们像巨大的伤疤刻在山体上。

火山的怒吼与馈赠:熔岩流、火山灰与火山构造

火山活动,特别是大规模的爆发,留下的痕迹更为直观和壮观。

熔岩流和火山灰层: 它们是火山喷发最直接的产物。数百万年前,炽热的岩浆喷涌而出,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台地或火山岩原。你可能在很多地方都见过类似的高原或平原,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岩石组成非常特殊,往往是致密的、冷却形成的火成岩。这些厚厚的熔岩层,就像地球留下的年轮,记录着不同时期的火山事件。

同样,火山灰在爆发时会像一场遮天蔽日的风暴,席卷大地。这些火山灰沉积下来,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了凝灰岩。这些凝灰岩层就像一层层的“历史记录纸”,它们可以覆盖广阔的区域,甚至跨越大陆。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凝灰岩层的化学成分,找出它们是否来自同一个火山爆发源,甚至推断出爆发的大致时间。一些古老的森林遗迹被火山灰掩埋后碳化形成的石炭林(petrified forest),就是火山灰覆盖的有力证据,它们如同被时间凝固的瞬间。

火山构造: 许多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在地表留下独特的构造。例如,破火山口(caldera),就是火山锥顶部的巨大凹陷,通常是由于火山内部岩浆库排空后,上方的岩体塌陷形成的。一些巨大的破火山口,例如美国的黄石超级火山,虽然现在看起来是一个湖泊或平原,但其巨大的环形山体痕迹依然可见。

此外,某些特定的火山岩体,比如形成于地下深处的岩株(pluton)或岩墙(dike),它们在火山活动平息后,经过长期的地壳抬升和侵蚀,最终暴露在地表,成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特殊地质构造。这些都是史前火山活动在地球深层留下的“骨骼”。

遗迹的印证:地层中的异常与古气候的线索

除了地质本身留下的痕迹,史前的大规模地质事件,如地震和火山爆发,往往会对当时的生物圈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这些影响也可能转化为我们今天能追寻的遗迹。

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地层: 如果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气候剧变,比如释放出巨量的火山灰和气体遮蔽阳光,那么在随后的地层中,很可能会发现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科学家们会在地层中寻找特定时期生物种类的骤减,或者某个类群的突然消失,这些“生物学上的断崖”常常与重大的地质灾难事件相吻合。例如,白垩纪末期恐龙灭绝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这次撞击在全球范围内留下了特殊的铱元素异常层,这是撞击事件最直接的证据之一。

古气候与古环境的记录: 大规模火山喷发释放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影响全球气候,导致火山冬季。而地震引发的海啸,也会在沿海沉积层中留下独特的沉积特征,比如大规模的砂砾层。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冰芯、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等,可以从中提取古气候信息,比如不同时期的温度变化、大气成分变化等。如果这些记录显示出某个时期存在异常的、快速的全球性气候波动,并且这种波动与已知的火山活动期相吻合,那么就可以推断出火山活动对古气候的影响。

如何追寻?科学家们的工具箱

追寻这些史前地质活动的痕迹,科学家们依靠的是一套严谨而精密的工具和方法:

1. 地质填图和野外调查: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地质学家们会深入到野外,绘制地质图,识别不同岩石的类型、分布和结构,寻找断层、火山岩、凝灰岩等标志性地质体。
2. 同位素测年: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定年方法(如铀铅定年、钾氩定年等),可以精确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形成年代,从而为地质事件排序。
3. 地球化学分析: 对岩石和矿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它们的来源、形成环境以及与其他地质事件的联系。
4. 遥感技术和地球物理勘探: 利用卫星遥感、航空物探(如磁法、重力法、地震勘探等)可以帮助识别大范围的地质构造和地下异常,尤其是在难以到达的地区。
5. 古生物学研究: 对化石的研究不仅能了解生物演化,也能为地质事件提供时间参照和环境背景信息。
6.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地壳运动、岩浆流动和火山爆发过程,可以帮助理解这些事件的机制,并与实际地质记录进行比对。

总而言之,史前的大规模地震和火山喷发并非消失得无影无踪。地球自身的地质记录,从地层深处的断层到地表的火山锥,从岩石中的化学指纹到地层中的生命印记,都清晰地诉说着它们曾经的威力和影响。我们只是需要耐心和科学的眼光,去解读这些沉默的证据,去倾听地球亿万年来的故事。每一次对这些古老痕迹的追寻,都是一次与地球深层历史的对话,是对人类自身渺小与伟大的深刻体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大家都说火山,那我随便补充一点地震的。

大(Ms>7)地震一般都会产生断层地表破裂,长期的重复的地震事件会留下可见的断层错动地貌,具体表现是断层陡坎以及水平错动的沟壑等。

比如著名的壶口瀑布就是一个地震遗迹,只不过不是史前。广义上,很多山脉其实都可以算是地震遗迹。

除了地貌以外,古地震事件还被断层错断的地层记录下来。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地震事件都因此被记录下来,并能以此确定事件年龄。通常的做法是垂直于断层开挖探槽,对断层错断和没错断的地层进行测年。

user avatar

没准备回答题目,但是其他回答里面有问题就非常有必要指出了。

@安国大将军 多巴&托巴没有区别,都是Toba的音译。

圣托尼岛和柏尔的金字塔被说成了超级火山。是火山没错,但和“超级火山”恐怕威力差了几个数量级。

单个火山喷发事件无法和大火成岩省对比。具体看我的这个回答 学生:除了美国黄石火山以外还有什么主要的超级火山? 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另外,大火成岩省的喷发时间尺度是十万年级的,换句话说要喷个几千上万年效果才出来。如果今天碰上了,在灭绝高峰期来之前,人类差不多已经移民太空了吧。

————————————————————————————

@马前卒 Toba事件和人口减少事件之间的联系,太模糊,是争议的。

两篇论文,第一篇是Lane的团队在东非马拉维湖发现Toba火山灰,马拉维湖的缓慢沉积为重建Toba喷发后的东非生态环境提供了许多信息,结果发现Toba喷发对马拉维湖生态完全没有任何影响,甚至连温度都没有下降。

第二篇是Jackson团队的研究,论文标题就是High-resolution paleoecological records from Lake Malawi show no significant cooling associated with the Mount Toba supereruption马拉维湖高精度古生态记录表明没有和Toba喷发相关的显著降温),很显然Toba喷发对东非没什么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研究都提到了75-70ka有强烈降温,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Toba造成的。但是它们的古环境重建中,都没有Toba火山灰作为地层标志,所以全部是猜测。Lane和Jackson的研究是有Toba火山灰作为地层标志,而且精度是达到了亚十年级和亚年级的。

有Toba火山灰作为地层标志的古环境研究还有Schulz et al.,(2002),Song et al.,(2000)和Williams et al.,(2009),研究区包括了南海、孟加拉湾和印度大陆,他们的研究都发现降温和生态变化早在Toba喷发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Toba火山喷发前后其海表温度均处于持续稳定的下降状态。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直接联系Toba事件到任何气候变化,反证倒是有不少。

Timmreck et al.,(2012)用气候模型模拟Toba喷发的气候影响,发现所有生态环境在很短几年就迅速恢复了,其气候影响尺度并不足以造成人类生存困难。而且,Timmreck的模型中,可能还高估了Toba喷发出的SO2(降温气体)总量,所以Toba的环境影响其实可能还要有限。

另一篇 Petraglia et al.,(2012)在印度次大陆,发现相同的石器组合出现在Toba火山灰层之下和上,呈现连续的使用和占领,喷发并没有中断印度古人类的生活

再说说人口瓶颈的问题。在Toba灾难假说提出的时候,这个瓶颈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限制。在当时就是说5~10万年前有个人口瓶颈,然后被联系到Toba。?????现在来看完全不够严谨啊。这5万年的时间,发生的事情多了去了。而且这个灾难假说还是基于,Toba喷发造成了千年级冰川期的理论,现在来看这个理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14年新的重建的人口历史发现,瓶颈早在1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然后缓慢下降一直到40-60ka才重新上升。和Toba基本上没关系。

参考

Lane, C. S., Chorn, B. T., & Johnson, T. C. (2013). Ash from the Toba supereruption in Lake Malawi shows no volcanic winter in East Africa at 75 k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20), 8025-8029.

Jackson, L. J., Stone, J. R., Cohen, A. S., & Yost, C. L. (2015). High-resolution paleoecological records from Lake Malawi show no significant cooling associated with the Mount Toba supereruption at ca. 75 ka. Geology, 43(9), 823-826.

Schulz, H., Emeis, K. C., Erlenkeuser, H., von Rad, U., & Rolf, C. (2002). The Toba volcanic event and interstadial/stadial climates at the marine isotopic stage 5 to 4 transition in the northern Indian Ocean. Quaternary Research, 57(1), 22-31.

Song, S. R., Chen, C. H., Lee, M. Y., Yang, T. F., Iizuka, Y., & Wei, K. Y. (2000). Newly discovered eastern dispersal of the youngest Toba Tuff. Marine Geology, 167(3), 303-312.

Williams, M. A., Ambrose, S. H., van der Kaars, S., Ruehlemann, C., Chattopadhyaya, U., Pal, J., & Chauhan, P. R. (2009).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73ka Toba super-eruption in South As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84(3), 295-314.

Timmreck, C., Graf, H. F., Zanchettin, D., Hagemann, S., Kleinen, T., & Krüger, K. (2012). Climate response to the Toba super-eruption: Regional changes.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58, 30-44.

Petraglia, M. D., Ditchfield, P., Jones, S., Korisettar, R., & Pal, J. N. (2012). The Toba volcanic super-eruptio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ominin occupation history in India over the last 140,000 years.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58, 119-134.

Schiffels, S., & Durbin, R. (2014). Inferring human population size and separation history from multiple genome sequences. Nature genetics, 46(8), 919-925.

user avatar

@马前卒 提到了多巴湖/多巴火山

——当然他老人家通篇都写成“托巴湖/托巴火山”,这是为啥我也不知道(滑稽)


实际上类似的超级火山例子有很多


比如美国的黄石火山和拉加里塔火山

——前者其实就是黄石公园,这个很多人都知道;后者比较鲜为人知(La Garita Caldera),但其史上最大喷发量被认为是比多巴火山还大一倍的


再比如新西兰的陶波湖/陶波火山

Lake Taupo - WikipediaTaupo Volcano - Wikipedia


再比如地中海的圣托里尼(Santorini - Wikipedia)和南太平洋的金字塔岛(Ball's Pyramid - Wikipedia)——谢学生指正,这俩并不是超级火山

谁能想到这么美丽的城市(岛屿)也是一座火山?

然而从航拍图、卫星图上看

整个圣托里尼群岛就是一座破火山口!而圣托里尼就是坐落在火山口边缘的城市!

——实际上,米诺斯文明的衰败,就被认为是圣托里尼火山爆发的锅

而上面这座奇葩的岛屿,实际上也是一座古火山的残垣断壁


当然这些还不算大的

最大的火山喷发遗址是啥呢

是“暗色岩”,是“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

比如阿三的德干暗色岩,有四分之一个阿三那么大

再比如毛子的西伯利亚暗色岩,有差不多半个西伯利亚那么大!

相比于多巴湖、黄石火山和拉加里塔火山之流,这种大火成岩省造成的灾难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后者造成的灾难,往往就是地质学级别的

比如德干暗色岩,常被认为是白垩纪大灭绝的嫌疑犯之一

而西伯利亚暗色岩,则被认为是造成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user avatar

印尼苏门答腊岛托巴火山大喷发,被认为制造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低温期,在地质学和人类基因上都留下了遗迹。或许是人类出现后的第一大灾难。

绝命自救还是奔向绝路?

最近的一次是发生在7.5万年前印度尼西亚的多巴超级火山喷发,300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被抛入大气层,造成全球性的气温急剧下降,正处萌蘖中的人类文明几乎被中断。根据地理证据和电脑模拟,以及基因遗传的速率推算,这次火山杀死了世界各地的其他史前人类种群,仅有非洲一支1000到10000人的群体幸存下来。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艰难地度过了种群瓶颈。

火山塑造地球

大约7万年前,印尼托巴火山的“超级爆发”甚至威胁到人类生存。那次爆发导致长达1000年的结冰期。一些研究员认为,托巴火山爆发可能导致地球生命大部分灭绝,人类人口下降到10000人到5000人之间,智人被推向灭绝的边缘,人类进化出现“基因瓶颈”。一些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濒临灭绝的威胁迫使人类为了生存而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力,很多先进工具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

地理上的遗迹就是托巴湖(Toba Lake):

多巴湖是一座位于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火山湖,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的马达高原,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驰名世界的高原湖泊,著名的旅游胜地。多巴湖由断层形成,湖水最深处可达529米。此湖呈菱形,坐标西北角,东南角),长100公里,宽30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最深处505米,海拔905米。

谷歌地图上看,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火山口:

人类基因上的证据主要来自于线粒体——线粒体从母亲一方获得,而人类自己的征战、屠杀一般不会影响线粒体的传播。7万多年前,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有一次剧烈收缩,全世界只剩下几千人甚至几百人,我们现在全部的基因几乎都是这个小团体留下的。

人类曾经面临灭绝:全世界只剩下500个女人

在大约7万年前,人类自身与灭绝擦身而过。DNA研究表明,人类曾经出现过人口危机,有时又称为人口瓶颈。科学家试图弄清为何人类的基因差异如此微小。即便是一群黑猩猩或者一个大猩猩家族的基因差异也比整个60亿人口的基因差异大。这说明在人类的某个时期能生育的女性数量很少。一项研究认为,整个人类的女性数量曾一度减少到只有500人。两万年后,人口数量才恢复到这个瓶颈期之前的水平。

造成瓶颈的原因是7万年前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位于今天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托巴火山爆发,产生了一个10千米宽的大洞,腾起的烟雾高达30千米,喷发的岩浆和火山灰甚至降落到格陵兰岛。约2800立方千米的熔岩被抛入大气层,足够修建100万个埃及的金字塔。火山灰像毯子一样遮蔽了太阳,全球气温下降了12℃。火山冬季持续了6年。在此期间的积雪增多,进一步反射了太阳的光芒,使得地面无法吸收热能,地球于是变得更冷。长达千年的冰期开始了。

部分研究人员推测,已经处于发展过程的冰期是火山爆发的原因,而不是结果。冰期可能造成海平面下降,减轻了火山上的压力,导致火山喷发,就像一瓶香槟拔掉了塞子。爆发的结果进一步加速了冰川的发展,气候系统由暖变寒。冰川形成后,海平面进一步下降。暴露的土壤被风带走,沙尘暴怒啸数日,致使无数动植物死亡。

智人(现代人的学名)也差点重蹈尼安德特人(又称穴居人)以及其他灭绝的人种的覆辙,不过少数强健的个体在非洲、欧洲以及亚洲的孤立地区存活了下来。于是,我们的人口就只保留下人类曾经具有的大量基因多样性中的小部分。

相关回答:

马前卒:天空中那么多星星,那么在人类历史上,有无观测到星星爆炸的事件?

(注意后半部分)

马前卒:小时候看到的火烧云为啥特别少见了?

马前卒:智利为什么比其他的南美国家富裕?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前段日子在PBS制作的NOVA上看到的一个故事很适合回答你的问题

故事得从伦敦的一次考古挖掘讲起

英国的考古学家在挖掘位于伦敦市的一个中世纪墓葬的时候,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这个墓地里竟然躺了4000多具完整人体骨骼,包括男人,女人和儿童。科学家在这些骨骼上并没发现钝器或者利器导致死亡的证据,死亡原因蹊跷。但可科学家能判断这些人是在段时间内突然死亡的,据此判断"Something has gone very wrong"。那这个"something"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们对骨骼进行了放射性碳定年法(Radiocarbon dating)测定,去确定这批人的死亡时间,希望得到这个时间点后,再参考历史文献,看看有没有历史记录的重大灾难性事件跟这个时间吻合

测定结果显示这批人一块死于1250年左右,那么是不是被称为上帝之鞭的欧洲黑死病导致的呢?很遗憾不是,欧洲黑死病发生于公元1348年,大概是其一百年以后。

考古学家决定去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寻找答案

这本书是750年前一个和尚写的,使用拉丁文,记录了英格兰的历史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记录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在1258年的夏天,伦敦发生了气温骤降的天气,导致了农作物和家畜大量死亡,进而导致饥荒(希望懂拉丁文的知友翻译下下面截图里的文字)。书里还记录,饥荒导致了大量人死亡,这些人被埋葬在了一起。

考古学家很兴奋,因为这一发现跟伦敦的考古发现无论是时间点还是死亡原因都能吻合。


书里还记录,这次饥荒导致了伦敦15000人被饿死,是当时伦敦三分之一的人口. 假如是天气原因造成的话,那么是不是也很有可能大规模影响其他地方呢?通过搜寻查阅对那个时间段地球其他地方的历史资料,从伦敦周边地区开始考察,考古学家发现在那段时间,地球上很多地方的农作物都大量死亡。据此科学家判定,在这段时间内,地球整个北半球普遍遭遇极端天气。那么什么灾难性事件最有可能产生如此大规模影响呢?也许你跟科学家想到一起了:火上喷发。那么问题来了:地球上哪座火山导致这次事件呢?

下图黄色区域代表经查证史料显示有农作物减产的区域,区域从英国开始往外扩散。为什么从英国开始逐渐向周边排查呢?可能刚开始他们假设灾难的发生地是英国。就像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演变,开始都没有全局视角,都是在凭经验在黑暗中摸索。

离伦敦最近的火山位于几千英里外的冰岛

其中座位于冰岛的火山叫作哎呀(Eyia),2010年喷发过一次,对当时欧洲航班的影响持续好几周

另外一座冰岛火山叫Laki,历史资料显示其在1783年喷发过一次,对整个欧洲造成了大量伤亡。

然而考古学家查阅资料后发现,两百多年前即1815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Tambora地区发生过更加猛烈的火山爆发。

由于火山灰的持续影响,这次火山爆发直接导致整个欧洲在1816年失去了夏天,造成了约60000人死亡。

火山灰还影响到了纽约,导致纽约七月夏天竟然下起了大雪。

科学家猜测,是不是也是印尼的某个火山在接近1258年也发生过大规模喷发导致了1258年那次饥荒呢?

1991年位于菲律宾的Pinatubo一座火山爆发,产生的压力直接把整个山头击碎成片,把小石子喷送到高达35千米的大气中,火山灰遮天蔽日,直接导致当地八百多少死亡,造成20万人无家可归。火山喷出来的酸性物质在大气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气溶胶,导致一部分阳光无法抵达地表,这种酸性气溶胶的影响比火山灰还大,导致整个地球平均温度降低了1个华氏度,持续两年气温才恢复火山爆发前状态。

然而1258年那次降温比这次剧烈得多,科学家据此推断1258年那次火山爆发比菲律宾的这个要剧烈得多。

但是没有历史资料记录显示1258年前后发生过火山爆发,这成了火山研究学界最大的谜团。

北极的冰块是历史的忠诚记录者,万一1258年真的那么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那么火山灰里的物质很可能会在北极的冰川里留下蛛丝马迹。

于是这帮人跑到了北极去打洞。

打出来的冰块最早可以追溯到地球13万年前的历史。

他们把打出来的冰块一根根截断,做上记号,存在冰箱里,运到了美国的位于内华达州的沙漠研究中心做分析。


眼前的这块冰条大约是1250-1255年之间的,他用手比的那段距离大概相当于一年的时间

冰块里面有冰封着微小的空气泡,里面的空气就是当年冰块形成时的空气。由于剧烈的火山爆发会让大气中的硫酸物质暴增,科学家通过分析空气泡里的硫酸成分去寻找火山喷发的证据。

他们一英尺一英尺的去分析里面空气的成分

果然,分析后发现对应1258年的时间段的冰块里的空气泡里的硫酸含量剧增。

由于从火山喷发到包含硫酸的空气流到北极需要些时间,科学家据此推断火山很有可能是1257年年底喷发的。

他们分析了从耶稣降生的公元元年到人类现代文明的2000年的冰块,发现1258年的冰块里硫酸含量比其他任何时间都要高出很多很多。

地球另外一个地方爆发了火山导致欧洲那出现极端恶劣天气进而导致饥荒,想想1258年的欧洲人当时也没互联网渠道去获知火山爆发这一消息,他们是不是又会把那次天气的变化归结为上帝的愤怒。

技术的缺乏能产生信仰,技术的诞生也能毁灭信仰。

现在已经找到了足够的证据证明1257年左右的确发生过超级超级火山喷发,下一个问题是1257年的这个火山口究竟在地球哪个地方。

几千年来,地球上共有大概1500个左右(下图红色区域)活跃过的火山口,从1500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是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下图环太平洋火山带

每个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灰的化学成分或者比例是不一样的,火山灰的化学成分相当于我们人类的FaceID,分析化学成分可以确认火山灰的归属。

科学家分析了1258年的火山灰后发现,其化学成分跟已知的任何一个火山化学成分都不一样,也就再次确认了1258年如此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竟然没有历史记录。

下图是火山灰放大5万倍后的样子

这帮人想去南极找找答案,他们又去南极打洞了,而且他们貌似打得很开心

分析完南极1258年的冰块后,他们惊奇的发现,里面火山灰成分竟然跟北极是一样的!

这个说明1257年爆发的火山喷出来的火山灰竟然覆盖全球!

遥感的人通过NASA的卫星图片分析了地球不同位置火山配发后空气中含有硫酸气溶胶的扩散情况,分析的结果是只有火山喷发点位于赤道附近,才最有可能导致火山灰流向地球两级。

然而即便是把寻找区域缩放到赤道附近,仍然有七百多个火山口需要筛选,这其中很多火山历史上都发生过超级喷发,每个都有可能是1257年的罪魁祸首,由于寻找困难,火山学术研究界已经放弃寻找了。

然而法国的一个搞地理的大哥站出来了,说你们这帮怂货竟然连这个都搞不定,让哥来。

他们从印尼地区开始排查,因为印尼是历史上记录全球第二多的,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一个地区。

印尼地处两个地质板块连接地带,下面的板块会往连接的空隙释放水,导致上面的板块石头熔点降低,再加上上面的板块摩擦生热,进而造成石头融化,形成岩浆,喷挤到地面

那么这位法国的大哥究竟能不能找到1257的超级火山口呢?

等我先把手上的论文处理完,过段时间再更新

---------------------------回来更新啦--------------------

之前说到法国大哥毛遂自荐了,you can you up 喽

想要排查火山首先得找到火山口吧,他们先从容易的下手。

火山岩浆冷却后可以形成一种叫浮石(Pumice)的石头,这种石头是一种不错的建筑材料,印尼当地人愿意去找火山口开采这种石头,于是一个个矿石厂便清晰得暴露在了卫星图片上,显示着一些大的火山口所处的大概位置。

下图是浮石

运用这种办法,他们在卫星图片上找到了好几个火山口,并且一一做了调查,然而由于这些火山口的浮石质地太软,他们认为这些火山口历史太久远,不像是1257年的火山喷发留下来的。

法国大哥继续在卫星图片上排查,他们发现离巴厘岛不远的一个叫Lombok的小岛上有个巨型火山口,会不会是这个火山呢?

他们决定去实地调查,分析后地形他们认为,这个火山口其实是由两座山构成,小的叫Mount Rinjani,大的叫Caldera.

Caldara喷发后,造成地形下陷,形成下面的大湖。

然而现在Caldara中间还留有一个小的火山头,叫Mount Barujari,现在依然活跃。

下图是位于中间的Mount Barujari小火山头,这个小山头2016年左右还喷发过,然而它太小了,不大可能有1257年那个量级的破坏程度,然而会不会是这个小火山所在的被湖水填满了的巨大的火山口Caldera或者Rinjani呢?

他们在卫星图片上发现离这口火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浮石采石厂,他们驱车去那里寻找答案。

路途景色

他们到那就有惊人发现,那里的浮石沉积物有36米高,这个高度是在其他地方不曾见过的,对比下图的树的高度就能感受下沉积物的高度。这些浮石是不是来自于1257年的那次火山爆发呢?这些火山沉积物距离上面提到的火山口还有不短的距离,法国大哥有些疑虑。

他们推测是不是Caldera那的大火山爆发后,大量的岩浆从高到低像泥石流一样被冲积到这个地方。

他们分析浮石构成后发现,这的浮石相对来说成分复杂,而且参差不齐。据此推断这些浮石不是那种从天而降的火山岩浆或者火山灰造成的,而是像泥石流一样从高处裹杂这路上的杂物一路冲下来的。

法国大哥和他的一个火山专家研究伙伴在浮石半山腰。

他们觉得这些浮石很有可能就是从Caldera火山那冲下来的,而Caldera火山很有可能就是1257年的那次喷发的超级火山。然而这些都仅仅是猜测,他们需要更加有力的证据。

这些浮石假如是1257年从Caldera或者Mount Rinjani冲下来的,那么冲下的过程会燃烧并且夹裹一些燃烧的木炭,用碳同位素测定法可以测定浮石的形成的时间。

还有就是分析浮石里面残存的火山灰,看看是否能跟北极还有南极发现的火山灰ID吻合。

另外,他们还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看看有没有关于1257年火山大喷发的记录

到了历史博物馆,打开了尘封多年的储藏历史资料的柜子

这些历史资料是记录在竹简上的,那个时候蔡伦发明的纸还没传到这或者当地也没自己发明纸

竹简上用爪哇语(Javanese)记录或者描述的内容甚至可以追溯的当地的史前。

在这堆竹简里,他们挑出来了记录13世纪的竹简并认真阅读。

记录显示,那个时间段内Mount Rinjani发生山崩,Mount Samalas塌陷,石头排成排从山上涌下来。

这一记录跟他们的推测基本吻合,然而竹简里提到的Mount Samalas却是疑团,他们从未听说过Mount Samalas啊,只知道有与Mount Rinjani相邻的Caldera。

莫非Mount Samalas塌陷后就从此消失了,当地居民又给其遗迹起了名叫Caldera?

竹简还记录说,火山喷发后把岛上的房子都冲到海里了,对岛上居民造成大面积伤害。

可能是活过来的少部分居民发现之前的Mount Samalas不见了,就给那个地方起了新的名字,然而他们需要科学依据去证明这种猜测。

法国大哥组织当地居民跟他一块登上海拔两千多米的上山,寻找证据

爬到火山口了

火山专家手下下围绕湖水的一座座山头就是Caldara,一座巨大火山的残存物,中间大湖的存在很容易联想到竹简里描述的"大山塌陷"二字。

紧邻Caldara旁边的这个山头就是险峻的海拔高达3700米的Mount Rinjani,这个山头的一半是消失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竹简里记载的"山崩"二字。

根据历史上关于Mount Samalas的记录,他们试图重建当时火山喷发前这座上的样子

重建后的结果是下面这样,下图Mount Samalas的位置就是现在Caldera的地方。

对比重建后和现在的样子,不难判断Mount Samalas发生了塌陷,Mount Rinjani发生了山崩

Mount Samalas喷发后,山体被烧空,发生坍塌,下面是侧面图








下面是鸟瞰视角,山头开始崩裂,最后塌陷

Mount Samalas从此消失,留下了新的Caldera

塌陷后留下了Caldera山和其围绕着的大湖

上面的那个猜测跟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而且跟历史记录也吻合

假如这个消失的Mount Samalas就是这个小岛记录的超级火山,那么它是不是也是造成1257年欧洲灾荒那个大火山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

他们从Mount Samalas周边还有附近小岛一百多个地方对浮石(岩浆残留物)和火山灰取样。

对火山所在的小岛做地质调查,测算火山沉积物厚度分布

他们在火山附近的距离47公里一个名叫Sumbawa的小岛上地方也发现了Mount Samalas的岩浆残留物,据此推算,Mount Samalas喷出的岩浆高度高达43千米。这个高度比1980年美国发生的最严重的圣海伦火山喷出的岩浆高度还高16千米,是过去1万年以内喷发高度最高的(之一)。

这个时候之前提到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也出来了,结果显示之前提到的那个三十多米高的浮石里的木炭来自13世纪后半叶。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火山灰ID吗,这时候测试结果也出来了

Samalas火山灰跟极地(北极和南极)得到的火山灰在放大几万倍下观察,两者棱角很像

进一步的化学成分分析表明,Samalas火山灰跟极地(北极和南极)得到的火山灰化学成分吻合,下图蓝色的线代表Samalas火山,红色的代表极地火山灰,

所有的证据全部都涌向同一个结论:Samalas火山就是造成开头伦敦1258年大饥荒的罪魁祸首。

从开始确定1257年有大火山,经历了30年后才最终确定其位置,解开一切谜团。

法国大哥和他的火山专家小伙伴进一步还原了当时Samalas样子。



Samalas开始以每秒一百万顿岩浆的喷发量爆发,喷到民航飞机正常飞行高度的五倍,火山云直接覆盖面积直径高达724千米。

喷发最后阶段,火山坍塌,岩浆和山石以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向山下涌去,覆盖了整个小岛,岩浆厚度高达50米。

大家都开过高速,知道200 km/hour什么概念。

这股热"泥石流"的温度达摄氏815度,即便是开着特斯拉刚发布的Roadster 2也会因工作温度过高,而跑不过岩浆。

火山云造成全球天气骤变,欧洲大面积农作物减产,伦敦饥荒。

Samalas可能是有史记录以来最大的最猛烈的火山。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Caldera中间的小火山头吗

这个小火山头依旧活跃,虽然它小,但是它的活跃意味着Samalas下的地壳活动依然频繁。

小山头周边的湖水温度高于正常水温,周围磁场活跃,

距离它上次喷发已经过去760年了,它还会再来么?

原视频连接

Killer Volcanoes | NOVA | PBS

注,本题问的是史前,但本答案说的火山是史后(谁能告诉我具体分割线),很尴尬啊

希望懂南宋或者元代历史的知友查证下咱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国度是否有对1257年前后关于天气,粮草,牲畜产出方面的变化的记录。另外蒙古在1257年攻打南宋,这个是历史巧合还是受大火山喷发影响?希望知友在评论区对这些问题发表意见。

更新

@云舞空城 下面的专栏文章里有中国当时的一点历史记录,推荐阅读

必应背景0527:从印尼的火山喷发,到临安的冰封西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史前的大规模地震、火山喷发,这些我们无法亲历的自然巨变,它们的痕迹真的能被我们追寻到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和细致。地球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而地质作用留下的印记,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篇章。地震的无形之手:断层线与倾斜的地层大规模地震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痕迹,便是断层的形成和活动。想象.............
  • 回答
    长久以来,长江江豚这个在长江流域生活了千万年的古老生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为了拯救这个濒危的物种,我国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其中,将部分江豚迁至海洋馆进行保护,无疑是这一行动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环节。那么,这种“迁地保护”的方式,究竟会对江豚的种群带来哪些影响呢?让.............
  • 回答
    最近,“地平说”的余温未散,网络上又爆出了“史前人类比恐龙大三倍”的惊人论调。这让人不禁联想到NBA球员们时常抛出的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言论。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巨星,在场外也如此“语不惊人死不休”呢?这背后可不仅仅是口无遮拦那么简单,而是掺杂了多种因素,共同造就了这种“奇谈怪论”的现.............
  • 回答
    《大航海时代 4》:一款承载着冒险、探索与时代浪漫的经典在电子游戏的浩瀚星河中,《大航海时代 4》(Uncharted Waters: New Horizons)无疑是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它并非以眼花缭乱的3D特效或复杂到令人望而却步的操作著称,却以其深邃的战略性、浓厚的历史氛围以及自由度极高的游.............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重大谜团。新研究提到的“镍雾霾”理论,确实是近年学界对一些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成因的有力推测。我们来深入聊聊这个话题。什么是“镍雾霾”?它又是怎么形成的?首先,要明白这里的“镍雾霾”不是我们现在工业时代因为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那种意义.............
  • 回答
    印度政府近期宣布将展开一项史无前例的庞大撤侨计划,目标是将因新冠疫情滞留海外的约170万印度公民安全接回国内。此举无疑是印度政府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其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均创下历史记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撤侨行动的背景与必要性: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特别是许多国家为遏制病毒传播而采取的封锁和旅.............
  • 回答
    关于全球史前大洪水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同时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在科学、历史和文化领域都引发了无数的讨论。要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它:神话传说、科学证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神话传说中的大洪水:广泛而深刻的印记当我们谈论大洪水,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往往是《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
  • 回答
    《阿凡达》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空前的票房成功,稳坐影史第一的宝座,这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成就。然而,围绕这部电影的评价,尤其是从剧情角度来看,是否“严重过誉”甚至“彻头彻尾的大烂片”,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票房光环,专注于电影本身的叙事和思想深度。剧情上的“熟悉感”与“.............
  • 回答
    在英雄联盟这款瞬息万变的MOBA游戏中,大招(终极技能)的设计往往是决定英雄强度和游戏风格的关键。要说“史上最强”的大招机制,这绝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本、玩家的理解以及比赛的局势。不过,如果让我挑一个最能代表英雄联盟精髓,并且在很多方面都极具影响力的机制,我可能.............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最近不是有那么个大家伙出来了吗,名字叫什么“Rivalry”还是“Mythos”之类的,反正就是个巨无霸,比咱家里的iPad屏幕都得大不少。这可不是小事,想想看,这玩意儿的尺寸,简直能让那些小巧玲珑的手机芯片都汗颜。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咱们平时接触的芯片,大部分也就是.............
  • 回答
    将东晋至南北朝这段波澜壮阔、乱象纷呈的历史时期拍摄成一部媲美《权力的游戏》的史诗大剧,绝对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也无比诱人的想法。这段历史充满了王朝更迭、家族争斗、民族融合、宗教冲突、军事奇迹、政治阴谋,以及无数鲜活的人物,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以下是我认为可以将这段历史“权游化”的详细构思:核心理念.............
  • 回答
    《史记》的价值与当下质疑:一部经典如何遭遇时代之惑《史记》,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呕心沥血创作的煌煌巨著,无疑是中国史学史乃至世界史学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的价值,并非仅仅在于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更在于其开创性的史学理念、精湛的叙事艺术以及深远的思想内涵。然而,令人玩味的是,这部.............
  • 回答
    古代史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史料,却并没有完全的史实实锤,或者说其背后隐藏着比故事本身更复杂的历史真相和争议。这并不是说这些史料完全是虚假的,而是它们的叙述可能受到作者意图、时代背景、口头传说加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今天在进行历史考证时,需要格外审慎地对待。以下我将详细列举一些大众熟知,但缺乏史实实.............
  • 回答
    新同学,刚踏入中国古代史的殿堂,感到有些云里雾里,这是完全正常的!别担心,这说明你对知识充满好奇,并且愿意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史的疆域何其辽阔,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时间跨度又如此之长,初学者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初体验”。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云里雾里”的感觉拨开,看到里面清晰的图景。我会尽量把.............
  • 回答
    在知乎上,有那么一些用户,他们对历史的痴迷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他们不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沉浸在历史的细节中,用严谨的考证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那些波澜壮阔的年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知乎,认识几位在中东史、日本战国、北洋、罗马这些领域里颇有建树的大V,听听他们是如何将历史讲得活色生香的.............
  • 回答
    中国的史料对周边国家历史研究起着至关重要、极其深远的作用,其影响可以从多个层面来体现,并且具有高度的互补性。详细来说,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提供第一手和最直接的叙述: 官方记录与事件的发生: 中国历代王朝的官方史书(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唐书》、《宋史》、.............
  • 回答
    .......
  • 回答
    《大秦赋》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在呈现秦国统一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无疑是花费了大量心血进行考据的。然而,要评价其史料可信度,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最严谨的历史剧,也需要在历史事实与艺术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首先,从宏观的历史脉络和重大事件的还原度来看,《大秦赋》是相当扎实的。剧中关于秦国.............
  • 回答
    在线教育“大地震”:一次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的史上最大裁员,我们该如何看待?近一年来,在线教育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而近期爆发的“史上最大裁员潮”更是将这场危机推向了顶点,堪称行业生死转折点。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人事调整,它深刻地揭示了行业的泡沫破裂、模式困境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重塑。要理解.............
  • 回答
    漫威电影宇宙(MCU)的集大成之作《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在上映之初,确实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观影热潮。当时,它与影史票房冠军宝座只有一步之遥,这个话题也成为了无数影迷和业内人士津津乐道、反复探讨的焦点。那么,回过头来看,《复仇者联盟4》有多大的可能超越《阿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