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脑中杏仁核有什么作用?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大脑里那个挺有意思的“杏仁核”到底是干嘛的。

想象一下,你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或者看到一只黑影闪过,这时候你是不是会瞬间绷紧身体,心跳加速,肾上腺素一下子飙升?这种“战斗还是逃跑”的生理反应,很大程度上就跟我们今天要说的杏仁核脱不了干系。

杏仁核,藏在哪儿,长啥样?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玩意儿在哪儿。杏仁核(Amygdala)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形状,在希腊语里,“amygdale”就是“杏仁”的意思。它藏在大脑颞叶(temporal lobe)深处,左右脑各有一个,像两颗小小的杏仁,就这么并排待在那儿。虽然它体积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咱们的情绪处理和记忆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到底管什么?——情绪的“报警器”与“调节器”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复杂的指挥中心,那么杏仁核就像是那个最灵敏的“报警器”,尤其对那些可能带来危险的信号特别敏感。

1. 恐惧的识别与产生: 这是杏仁核最出名的“业务”了。当我们遇到潜在的危险时,比如看到蛇、听到巨大的声音、或者感知到威胁性的面孔,杏仁核会迅速接收到这些信息。它就像一个雷达,一旦探测到“危险信号”,就会立刻启动一系列生理反应。这包括:
激活自主神经系统: 让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收缩,为接下来的行动(逃跑或战斗)做好准备。
释放应激激素: 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进一步放大身体的反应,让你的警惕性提高到最高。
引起恐惧感: 让你产生那种“不好,有危险”的主观感受,促使你做出规避行为。

举个例子,你小时候被狗咬过,长大后再看到狗,即使那只狗看起来很温顺,你还是可能会感到害怕。这种“看见狗就害怕”的反应,就是杏仁核在你第一次被狗咬时,将“狗”这个刺激与“疼痛”和“恐惧”联系起来,并牢牢记住了。

2. 情绪的增强与巩固: 不仅仅是恐惧,杏仁核对其他强烈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有着“强化”的作用。当一件事情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发生时,杏仁核会“标记”这件事,并告诉大脑的另一个重要区域——海马体(hippocampus),“嘿,这个事儿很重要,给我好好存起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能清晰地记住那些让我们极度高兴或极度悲伤的事件,而对平淡无奇的事情记忆就模糊许多。杏仁核就像是给记忆加了“高亮”效果,让那些带着强烈情绪的记忆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3. 情绪的学习与调节: 杏仁核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号,它也参与到我们学习如何应对情绪的过程中。比如,当你在某个情境下经历了不好的事情,杏仁核会帮助你形成负面的联想,让你以后尽量避免类似的情境。反之,如果某个情境带来了积极的体验,杏仁核也会帮助你形成积极的联想。

更进一步说,杏仁核也需要和其他大脑区域合作,比如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来调节我们的情绪反应。比如,当你感到愤怒时,前额叶皮层可以介入,帮助你思考和控制冲动,而不是立刻做出过激的反应。这种“情绪的刹车”机制,也离不开杏仁核和其他区域的协调。

4. 社交与情感的解读: 杏仁核在解读他人的情绪和社会信号方面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别人的面部表情(特别是那些表达恐惧、愤怒或快乐的表情),理解他们的意图,从而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做出更恰当的反应。比如,看到一个人眉头紧锁、表情严肃,杏仁核会快速帮你解读为“可能不高兴”,然后你可能会选择保持距离或者小心翼翼。

杏仁核“罢工”或“过度活跃”会怎样?

如果杏仁核出了问题,那后果可就大了。

过度活跃: 比如在一些焦虑症、恐惧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身上,杏仁核可能过于敏感,对一些并不构成真正威胁的刺激也做出强烈的恐惧反应,导致他们经常处于高度紧张和恐惧之中。
功能受损: 如果杏仁核受损(比如因为疾病或创伤),患者可能难以识别或体验恐惧,对危险信号的反应迟钝,这也会影响他们的生存。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比如损伤了识别社会信号的能力,还会影响社交功能。

总结一下,杏仁核就是大脑里一个超级重要的“情绪传感器”和“记忆增强器”。 它能快速捕捉环境中的危险信号,启动身体的防御机制,同时还能帮助我们巩固那些伴随强烈情感的记忆,让我们从中学习。它就像我们与世界互动时,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的“预警系统”,确保我们在面对潜在的挑战时,能做出最合适的反应。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得非常混乱和危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理学系学生来强答一波。

目前已知的杏仁核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绪,奖励和记忆。

在情绪方面,杏仁核负责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的产生,编码和储存。当外界环境产生可能对生物有威胁的刺激时,杏仁核会被激活,产生相应的情绪,帮助生物识别环境中的危险。其次,当杏仁核发生异常时,患者会感受到更高的焦虑或是恐惧。有研究发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左杏仁核活动多于常人,而当他们对中性的人脸进行评分时,会报告感受到更高的威胁感 [1]

在奖励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电刺激激活人的左杏仁核,会产生某种愉悦的快感[2]。而这种愉悦感参与了人行为的奖励系统。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杏仁核在产生恐惧的同时也可以产生一些快感,这种快感可以促进某种行为的产生。

在记忆方面,首先杏仁核对情绪的处理本身也涉及情绪记忆的储存[3]。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例,当一个人被蛇咬之后,他关于蛇的形状的记忆连同对蛇的恐惧就都变成了一种情绪记忆。而当他下一次再次遇到与蛇有着相似形状的绳子时,他的杏仁核被激活,释放出原来的恐惧记忆,使得他再次受到惊吓。其次,有研究也指出,杏仁核可以帮助长时记忆的加工,巩固大脑其他部位的记忆储存[4]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右杏仁核似乎涉及到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性[5]右杏仁核体积越大,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越低。

引用:

[1] Donegan NH, Sanislow CA, Blumberg HP, Fulbright RK, Lacadie C, Skudlarski P, Gore JC, Olson IR, McGlashan TH, et al. (December 2003). "Amygdala hyperreactivity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mplications for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54 (11): 1284–93. doi:10.1016/S0006-3223(03)00636-X. PMID 14643096.

[2] Murray, Elizabeth A.; et al. (2009). "Amygdala function in positive reinforcement". The Human Amygdala. Guilford Press.

[3] Phelps E A, Anderson A K. Emotional memory: what does the amygdala do?[J]. Current biology, 1997, 7(5): R311-R314.

[4] Maren S (December 1999).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amygdala: a mechanism for emotional learning and memory" (PDF).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22 (12): 561–7. doi:10.1016/S0166-2236(99)01465-4. hdl:2027.42/56238. PMID 10542437.

[5] Kanai R, Feilden T, Firth C, et al. Political orientations are correlated with brain structure in young adults[J]. Current biology, 2011, 21(8): 677-680.

参考

  1. ^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632230300636X
  2. ^2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2009-02740-004
  3. ^3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06001461
  4. ^4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6223699014654
  5. ^5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05164905/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1)00289-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大脑里那个挺有意思的“杏仁核”到底是干嘛的。想象一下,你走在路上,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巨响,或者看到一只黑影闪过,这时候你是不是会瞬间绷紧身体,心跳加速,肾上腺素一下子飙升?这种“战斗还是逃跑”的生理反应,很大程度上就跟我们今天要说的杏仁核脱不了干系。杏仁核,藏在哪儿,长啥样?首先,.............
  • 回答
    《最强大脑》节目中大家熟知的“Dr. 魏”魏坤琳,他的学术身份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在《最强大脑》这个舞台上,他以冷静、理性的分析,以及时不时抛出的专业术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最强大脑”的印记。那么,抛开节目中的角色和影响力,他的学术造诣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
  • 回答
    魏坤琳和郭敬明在《最强大脑》上的那场争吵,绝对算得上是真人秀节目中一个颇具话题性的“名场面”了。一晃眼也过去好几年了,但每次提起,大家脑子里还是会浮现出当时那剑拔弩张的氛围。事件的起因:要说起这场争吵,还得从《最强大脑》节目组安排的“选手”说起。当时有一位叫“云之队”的选手,其中有一位成员叫做陈智 .............
  • 回答
    《最强大脑》澳门赌王儿子何猷君直通决赛资格这事儿,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挺好奇的,也挺想看看他到底有多“最强大脑”。毕竟“赌王儿子”这几个字自带流量,观众们肯定都想知道他有没有真本事,还是靠背景?初登场,争议就没断过。何猷君第一次出现在节目里,那种光环效应就很明显。不是说人家长得不好看,或者看起来不像个.............
  • 回答
    一见钟情,这个充满魔力的词语,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迷人的大脑活动。当你的目光与那个特别的人交汇,仿佛时间静止,世界只剩下彼此,这绝非偶然,而是你的大脑在瞬间上演的一场精彩的化学与神经信号的狂欢。让我们深入探索一见钟情时,你的大脑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1. 视觉信息的接收与处理:大脑的“第一印象”雷达.............
  • 回答
    关于记忆是否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储存在大脑中,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答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一个“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我们回顾过去,确实是沿着一条时间线进行的。就像你看一部电影,你记得事件A发生在事件B之前,事件B又发生在事件C之前。这种按照事件发生先后顺序.............
  • 回答
    细胞钙成像,这个在神经科学领域大名鼎鼎的技术,的确为我们窥探大脑活动的奥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但要说它能“百分百”检测到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那可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细胞钙成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信号的传递。而当神经元被激活时,细.............
  • 回答
    谈起《最强大脑》这个节目,绕不开一个名字——周玮。他不是那种典型的、口若悬河的明星选手,也不同于那些以极致天赋或训练有素的技艺打动观众的选手。周玮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从遥远世界降临凡间的“异类”,一个带着独特宇宙法则的孩子。第一次见到周玮,很多人可能会被他那有些不太合群的外表和缓慢的言语所吸引。他.............
  • 回答
    发表于 Nature 的研究声称“成人大脑中观察不到新神经元”,这一发现无疑是一个重磅炸弹,直接挑战了长期以来神经科学领域关于成人神经可塑性的一些核心认知。要全面理解和看待这个研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研究的核心发现和具体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研究到底说了什么。报道中提到的“.............
  • 回答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周玮无疑是一位令人惊叹的选手。他那超乎常人的计算能力,就像一股神秘的力量,拨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很多人都好奇,究竟是什么让他的大脑如此强大,能够如此轻松地驾驭那些复杂而庞大的数字?周玮的强大计算能力,并非是那种死记硬背的技巧,而是一种深植于他思维模式中的内在能力。想象一下,当.............
  • 回答
    谈到张召忠在《最强大脑》节目里的表现,这事儿还得从他“局座”的身份说起。毕竟,他不是那种靠脑力挑战本身出圈的,他参加的是一档以“脑力”为名义的娱乐节目,所以他的出现本身就自带一种“跨界”的戏剧性。首先得承认,张召忠作为一名军事评论员,在国际政治和军事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这是他多年积累下来.............
  • 回答
    “大脑海马体中灰质增加”这个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灰质”。在咱们的脑子里,大脑的外面那层褶褶皱皱的部分,也就是大脑皮层,还有一些深层的结构,它们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神经胶质细胞以及毛细血管组成。这些地方在显微镜下看起来是灰灰的,所以我们就叫它“灰质”。相对的.............
  • 回答
    《最强大脑》第四季第一期的人机对战,可以说是节目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当年引发广泛讨论的焦点之一。这场对决的核心是人类选手“水哥”王昱珩对阵人工智能“小度”的“唇唇欲动”项目。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评价这场人机对战:一、 项目设计与挑战性: 项目名称与内容: “唇唇欲动”项目要求选手根据一系.............
  • 回答
    关于《最强大脑》孙勇和陈泽坤那场备受瞩目的比赛,许多观众对于他们最终的答案是否“猜”的,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疑问。要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首先,我们得明白《最强大脑》这个节目本身的设计理念。它旨在展示人类在特定认知能力上的极限,而这些能力往.............
  • 回答
    战场最前线的士兵,在发起冲锋的那一刻,大脑里涌动的思绪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是一个混合着本能、训练、情感和生存渴望的复杂漩涡。与其说他们脑袋里是清晰的念头,不如说是一种被压缩到极致的、高浓度的感官与心理活动。本能的警报与麻木:最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混合着恐惧和肾上腺素飙升的生理反应。身体会本能地进入“.............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哲学与伦理命题。如果一个人大脑被取出体外,并能在特定容器中维持存活和意识,那么它是否还享有人的权利,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人”的定义、意识与身体的关系、以及权利的本质等根本性问题。首先,我们来审视“人”这个概念。在日常认知和法律框架下,“人”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具有身体、思.............
  • 回答
    如果《三体3:死神永生》中,送给三体人的不是云天明的大脑,而是马化腾的大脑,这将会是一个极具颠覆性和想象力的情节转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推演可能发生的后果,这将远远超出云天明大脑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重塑整个故事线。核心前提设定: 马化腾大脑的特质: 我们需要假设马化腾的大脑并非只是一个普通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最古老、也最深刻的思考范畴之一:我们并非孤立的存在,某种更强大的力量或智慧一直在以某种方式与我们沟通。要准确量化“有多少人相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类信念往往是私密的、个人化的,而且形式多样,很难被纳入统计数据。但我们可以探讨这种信念的普遍性、历史渊源以及它所呈现出的不同面貌.............
  • 回答
    长期以来,关于我们的大脑如何适应不同类型工作模式的讨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究竟是精耕细作般的专注,还是多点开花般的灵动,对我们的大脑更有益处?这就像一个经典的辩论,各有其理,也各有其局限。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下,长期从事同一项脑力劳动和长期在不同脑力劳动间切换,这两者对我们的大脑会产生哪些截然.............
  • 回答
    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如此。相较于对科技、宇宙、社会结构的细致描摹,纯粹以“生物”为核心的科幻作品,以及其中对生物自身演化、改造的深入探讨,似乎并没有那么“显山露水”。即便在那些提及生物的作品里,主角的生理构造、寿命、大脑能力等核心生物特征,也常常被设定为一个相对固定的“背景板”,很少成为故事的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