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和题主能不能做飞行员一样,直接将题主送上飞机,然后做高数过载动作。
如果题主死了,就说明题主不适合。
同样的中国也适合搞大农业。
直接收地,把之前的农村人口搬到城里去。
将农村全部拔掉。改为农田。
如果搬到城里的农村人口,不被饿死,穷死。就算中国可以搞大农业呗!
简单粗暴
这种行为典型的奴隶制做派。
中国太大了,也太复杂了。以至一个行业也只能在各地同时运行多种模式,强求一种模式通吃是不现实的。
对地广人稀的黑龙江和新疆,大农是首选。
对农村已经转型工业的浙江与其他沿海地区,把剩下的耕地集中进行大农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更广区域的国土,比如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内陆等等,农村是整个社会就业与稳定的托底,在经济遇到问题的时候,农村要直接消化一批就业人口。大农业就得稳步走,不能急。而且这雷地区大农业,不能只是规模化上生产,而是要把种植,加工,储存,贸易,菜品制作,文旅产业等完全整合的三产融合+创新的大农业
一点也不蠢。
袁隆平院士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有一个更大的希望,是将农民从土地上彻底解脱出来,农民越少越好。农民多了,小康不起来。如果农民通过利用我们的先进技术使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就可以在确保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释放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我希望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至少让50%的农民走出田头。”
所以,中国一定要搞大农业,因为农民只会越来越少。把大多数人口束缚在农村和土地上的想法,是犯了刻舟求剑的错误。现代化的复兴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而不可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农业国。
具体到实践中,肯定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土地条件来操作。东北河南这些平原不必说,大农业是必然选择。不具备大农业条件的山区,农民消失和农业退出,是无法避免的。土地是稀缺资源,无法机械化耕作的土地,自然会有其他更合适的用途。
粮食安全跟农业现代化有关,但跟农民数量无关。
能搞,但只能走自己的路。欧式、美式的大农场化都是死路一条。
先看一张图:
是不是左右两边形成了鲜明对比,甚至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图片左边是河北晋州周家庄,有集中的大块农田、高度的机械化耕作、高效节水的地下暗渠统一灌溉,而且先后建起了阀门厂、彩色胶印厂、建筑公司、纸箱厂等集体企业10多家。
周家庄还投资14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奶牛场,养着1200多头奶牛。2017年产鲜奶4000吨,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奶牛场。年均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左右。
你说周家庄算农场吗?它有种植业和畜牧业,符合农场的标配。
但同时又有自己的工业,甚至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因地制宜,能为社区创造价值,都可以在这里落地生根,这一点又超出了传统农场的范围。
但正是因为它是不拘泥形式,搞多产融合的“特色农场”,同时又由于公有制社区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特殊属性,所以能在人均土地并不多的前提下让本地人民都过上高质量生活。
截至2019年,周家庄乡工农业总收入达131278万元,纯收入33052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23685元。同1978年相比,社员生活水平增长196倍。
而2019年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6000元左右。
周家庄的生产队还给村民统一建起了二层楼房,公社内部免费医疗,老人有生产队发放养老金,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教育完全免费,残障社员也有特殊照顾,保证衣食无忧。
至于第一张卫星地图右边的部分,就是中国普通农村很常见的小农“面条田”大型收割机开不进去,只能用中小型机器开着玩,甚至很多农活都要还靠手工。符合大家对农民、对河北的刻板印象。
那么再说说为什么美国、欧洲类型的大农场搞不了呢?
这些年很多公知都在鼓吹农民全部进城,然后玩土地兼并,搞出美式大农场,这种人要么蠢,要么就是单纯的坏。
欧美的农场形成都有自己的历史原因,中国不具备类似的条件,照搬必然死路一条。
美国是典型的殖民模式,先找到一个比较落后的大陆,然后消灭原住民把土地抢到手。
然后殖民者就会面对人均几千亩地的天量土地,以及极度稀缺的人力。为了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就不得不向机械、水利、科技投入,然后美式大农场就出现了。
这个模式不用多说,绝对不可复制,除非中国自我消灭13亿人口,或者暴兵去屠杀全世界。
欧洲模式相对来说反倒是更接近现在公知们鼓吹的那一套。
比如英国的“羊吃人”。
15世纪开始英国贵族为了搞更赚钱的羊毛生意,开始大量圈占英国农民土地,逼得农民流离失所。
连英国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配合”圈地运动。
为了使被驱逐的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活下来的大多进城成了无产阶级,每天拿着微薄的薪水却要至少工作12个小时。
直到18世纪,英国国会终于通过了圈地法令,让圈地运动合法化,英国农民也下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但这个我们也学不来。
羊吃人搞大农场有两个必要条件:
1、中世纪欧洲的低人权优势;
2、日不落帝国强势的对外扩张带来的商品倾销能力。
很明显,第一条差点,第二条绝对没戏。
首先农民是不愿意抛家舍业的,别看现在打工的农民很多,但打完工几乎都是要回农村,因为农村有“恒产”,即土地。
想把农民赶出去,必须依靠欧洲中世纪的“低人权优势”,没有这种血腥的镇压甚至屠杀,要么农民赶不走,要么流民四起形成叛乱。
比如古代中国,曾经长年自居“天朝上国”,历朝历代统治者至少都还要点脸,再残暴也干不出欧洲那种对本国人民大屠杀的勾当。
其次只有“低人权优势”也不够,因为你把农民赶进城搞工业,看似很美好,得到了廉价劳动力,能制造大量商品。
但实际上呢?这些廉价劳动力后来多了一个称呼——“无产阶级”。
而资本主义世界又时常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危机工人就会大量失业,直到他们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就会形成比农民革命更直接、颠覆性更强的无产阶级革命。
所以要维持这个模式运行下去,必须有着巨大的对外扩张能力,不断地打开世界市场,向外倾销商品。
不然死的就是你自己。
当年有个国家就是这个情况,有低人权优势,却没有强势的对外掠夺带来的商品倾销能力。
然后,苏联就诞生了。
所以说要搞美国或者欧洲的大农场,你能自我灭族或者屠杀全世界吗?你有中世纪欧洲低人权优势吗?你有强势的、向全世界倾销商品的能力吗?
现在确实全球化了,看似有巨大的海外市场。
但这个市场的不稳定性比任何资本主义时代都毫不逊色,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搞出需求大幅度下跌的大危机。
而且中国不是曾经的日不落,无法强行要求别的国家必须买中国制造。
所以说,硬要玩欧美大农场,那就在血腥残暴之中时刻准备迎接下一个苏维埃吧。
又回到开头,中国要搞大农业、抛开小农经济,必须走自己的路,而幸运的是这条路已经有人帮你趟出来,并且形成了良好的示范。
除了前面说的周家庄外,河南南街村同样值得研究。
很多人只知道南街村的老北京方便面,其实南街村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鲜湿面和乌冬面。不仅网购和线下零售能买到,还和海底捞、德庄等餐饮集团达成合作。
而其中乌冬面更是远销海外:
南街村集团对外贸易部部长李卫民介绍,今年一季度南街村集团出口额同比增长30%左右,“仅英国餐饮行业最大供货商AAF公司这一个客户,今年就能给南街村带来1000万元的收入。”
用现代经济解释就是,虽然农产品加工没有高深的科学技术壁垒,但却可以凭借不断的追加附加价值形成无形壁垒,赢得市场甚至高利润的高端消费市场。
简单点说就是,面条谁都会做,但凭什么人家做的就是受欢迎呢?
烧陶瓷的原理很多人都懂,但为什么景德镇烧的就是好呢?
这就是产品上不断追加的附加价值,这个壁垒看似无形,但要打破它,不比攻克实实在在的工业技术问题简单。
这就是未来大农业的一个方向,乡村振兴也是以现代的南街村、周家庄等几个模范乡村为参考进行的规划。
因为这里没有欧美大农场血腥的原始积累,更没有分散的小农经济长年止步不前,但却拥有实实在在的共同富裕。
可以搞,但面临一个问题,当年说九筒糊涂,现在看来到底是谁糊涂?
列宁主义,先发展工业,再发展农业,用现代工业反哺农业刺激农业生产。这是当年发展工业的原因之一,但注意是之一。
发展工业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工业会创造工业岗位,为未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工业就业岗位。
这也是为什么,说要自主研发,自立更生。因为就中国人口数量来看,即使以工业岗位来容纳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种情况下,再将一半以上的利润分给国外与资本……
现在情况是,我们有条件搞大农业。但城乡人口比例1:1,剩下的这足足一半的人口所需要的就业岗位谁来承担?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如今饱和能力,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但就目前来看,找到新增长点,农民兄弟能吃到的蛋糕也有限。大家别忘了,城乡1:1中,城镇还有着2亿的灵活就业呢。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虽都是无产阶级,但还是有所不同的。工人阶级更加无产。6亿左右的农民,你把他们捆在土地上,也就捆在土地上了。6亿多的工人,你敢让他们失业的话,嘿嘿……
过去是农耕社会,农民是主要人口。怕失地农民嘛,所以在兼并和分地间死循环。现在农民自己都觉得种地不赚钱,还怕啥出现大地主。
当年,牛奶出事情,奶源哪里来的?奶农,散奶收购。阶级成分就是自耕农嘛。后来怎么办?个个牌子都信誓旦旦,我们自有牧场。就是宣称自己是地主阶级,消费者才放心。
地么中不过东南亚,劳动生产率低,种出来比东南亚的到岸价都高很多,不要讲走私米了。更不要讲土壤里的各种含量了。都是正规媒体的报导,别找我,找《财经》等媒体去。
所以,不是适合不适合,是不搞不行了。纺织厂亏损,砸锭,工人下-岗。那么农业和农村补贴呢,要补到啥时候?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