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德国总理默克尔称「别以为拜登上台后,德美关系就一定会和谐」,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默克尔的这番话,看似简单一句,实则蕴含了相当深远的考量,传递出的信号也绝非“拜登上来关系不会好”这么直白。更准确地说,她是在提醒大家,德美关系并非简单的“前任不行,新任就一定行”,而是有着更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潜在挑战。

首先,这是对过度乐观的警示。 特朗普政府时期,德美关系确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频频抨击德国的贸易逆差、国防开支,甚至在北约内部制造裂痕。因此,当拜登赢得大选时,很多人,包括德国国内一些希望重拾旧好的声音,都认为德美关系将迎来“黄金时代”。默克尔作为一位资深的政治家,深知这种过于乐观的情绪可能会掩盖一些深层问题。她的话是在说:“别高兴得太早,事情没那么简单。”

其次,这是对德国自身立场的强调。 默克尔的话并非只针对美国,更是为了向德国国内以及欧洲传递一个信息:德国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始终坚持以自身利益和价值观为出发点。即使是与美国这样的盟友,也并非可以无原则地迁就。她暗示,即便拜登政府采取更温和的策略,如果美国的政策与德国的利益或原则发生冲突,德国仍然会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一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战略自主的表现。

再者,这反映了德国对全球政治现实的清醒认知。 默克尔深知,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并非美国国内政治的偶然,而是反映了美国部分群体对全球化、国际合作以及美国在世界舞台上角色的深刻反思。虽然拜登政府表示将重返国际舞台并修复盟友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完全放弃其新的战略考量。德国需要为可能存在的利益分摊、地缘政治摩擦以及在具体议题上的分歧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默克尔的表态可能指向以下几个具体的信号:

贸易和经济议题的持续关注: 尽管特朗普时期在贸易问题上言辞激烈,但德国对美国贸易逆差的担忧以及在一些具体产业上的竞争,并非特朗普一人所能左右。拜登政府虽然在贸易政策上会有所调整,但美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以及在数字税等问题上的立场,仍然可能成为德美之间的摩擦点。默克尔提醒大家,经济利益的考量不会因为领导人的更迭而消失。
国防开支和欧洲防务的自主性: 特朗普时期对德国国防开支的批评,虽然方式极端,但背后反映了美国希望欧洲承担更多自身安全责任的长期诉求。拜登政府虽然不会像特朗普那样“公开批评”,但推动北约成员国增加国防开支的意愿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德国在推动欧洲战略自主方面有着自己的考量,不希望过度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默克尔的话可能预示着,即使在拜登政府下,德国在欧洲防务建设上的努力也会继续,并且不排除与美国在具体层面上存在不同的路线图。
对华政策的分歧: 德国和美国在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德国更强调与中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同时也在气候变化等领域寻求与中国共同应对。而美国,无论是在特朗普时期还是拜登时期,都更加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甚至威胁。默克尔的表态,也可能是在为德国在对华政策上的独立性做铺垫,即便拜登政府采取更强硬的对华策略,德国也可能不会完全亦步亦趋。
对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的坚持: 默克尔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虽然拜登政府也强调重返多边主义,但德国对于如何真正重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与美国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例如,在一些国际条约的改革、国际组织的权力分配等方面,德国可能会有自己的主张,而这些主张不一定完全契合美国的设想。

总而言之,默克尔的这句话,是一种成熟的政治姿态。 她不是在“唱衰”德美关系,而是在用一种务实的态度,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也在向各方传达德国的独立意志和战略思考。她提醒大家,国际关系的演变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领导人的个人风格,而要看到结构性的因素和长期的利益考量。这既是对盟友关系的负责任的表述,也是对自己国家利益的坚守。她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冷静、清醒、有自己主见的德国,而非一个仅仅跟随美国步伐的盟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4年,默克尔在公开集会上喊出了“救大众就是救德国!”

因为这一年,因为大众柴油车排放超标和检测作弊的事情,美国要对大众下狠手,要罚一笔巨款,大众一下子陷入了声誉、市场和财政三重危机。如果任由大众自己去解决,大众是必然要破产的,所以默克尔才会呼吁德国各界一起拯救大众,最后大众缴纳了130亿美元的罚款,但免于破产。对比下同期法国政府对阿尔斯通公司能源分部的态度~(就是那个逮捕公司副总裁,强迫阿尔斯通公司将自己的能源部门以16亿美元“白菜”价格卖给通用电气的案子)

还有2013年美国对德意志银行的罚款,直接让德意志银行奄奄一息,如果不是来自东方的白骑士~所以德意志银行至今对东方的白骑士感激涕零。

当然,欧盟也不是那么纯洁无辜:2011年的利比亚和2013年的叙利亚,欧盟也多次诱惑和游说美国政客,让美国承担起自由世界的旗帜,去惩罚卡扎菲和阿萨德,被吃过亏的美国一口拒绝;更是在2012年强行征收航空碳税,被美国和中国联合抵制,搞了个灰头土脸在一年后悄然废止。还有空客和波音的补贴官司等~

注意,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默克尔和拜登当总理和副总统的那几年。所以,默克尔有这样的警告一点都不奇怪。更何况欧盟只是打算借美国的手实现自己势力范围的扩张,美国可是吃果果的要搞死德国的支柱企业啊~

更重要的是,川普政府的很多无下限手段居然获得了拜登团队内一些人的赞同,到时候只怕真会是更加无下限的手段来对付大众和阿尔斯通。

所以欧盟一定要独立,要警惕美国人。默克尔这句话其实是对欧洲的一些政客说的,尤其是以美国盟友自居的德国政客。

user avatar

默克尔博士很诚实的指出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

user avatar

欧盟情况并不让人乐观。

默克尔今年下台,好消息是接手的人拉舍特属于默克尔派的,应该还是坚持默克尔路线,坏消息是拉舍特威望不够,默克尔能做的事他未必能做,默克尔任内最大的失败,大概就是继承人的培养问题,AKK不堪大用。

默克尔离任后,由于会留下一个空窗期,十有八九马克龙会主导欧盟议程,由于传统上默克尔和媒体关系非常好,媒体可以放过默克尔但是不一定放过拉舍特,外加上绿党这次崛起肯定在很多方面干扰基民盟议程,德国国内政治分裂是有可能的。

这几天德国媒体在翻旧账,拉舍特2014年的推文都被翻出来了,说拉舍特支持阿萨德。

由于默克尔任内没有完全解决一些问题,导致默尔克下台后,有一些东西可能会被逆转,最典型的是就是北溪二号线的问题,欧洲议会已经通过决议叫停北溪二号线,虽然这个决议不具备约束力,但是足以释放出非常令人不安的信号,这两天默克尔表态说不会放弃北溪二号线,但是如果她任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下一任德国总理对北溪二号线的态度至关重要。

俄罗斯要加紧建设了。

如果彻底闹翻的话,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会被切断,这对于欧盟肯定是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德国某些政客亲美亲的令人发指。

另外德国东部人比较喜欢梅尔茨,梅尔茨最近给拉舍特难看,说要希望接管经济部,进入内阁,但是拉舍特希望他进主席团,搞党务,梅尔茨明显不愿意,基民盟内部派系之争已经很严重了。

卢特根倒是好说话。

默克尔下去后,欧盟内部出现权力真空,如果这时候美国人趁虚而入控制欧盟议程,可能以后动荡不小。

我预计中德关系在默克尔下台后会遭受不小的冲击,要有一个提前的预案

user avatar

1.拜登想重拾多边主义,回到世界灯塔的位置上几无可能。美国国内不会允许他多边主义,欧盟也在积极的谋求独立的政治空间。

2.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虽然不大可能跟中国站在一起,却可以站在美国的对立面,在俄罗斯日渐倾颓的当下能帮我们分散点注意力也是好的。

3.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空缺的生态位总会有人补上,那么会是谁呢(印度:正是在下)。个人认为德国至少是有这个野心的,虽然四国联合入常失败以后看上去只有印度积极谋求五常地位,实际上德国对五常席位的野心不在印度之下。

4.互联网巨鳄集体封杀川普无疑会加快欧洲互联网自主的进程。奥巴马任内的“棱镜门”事件,被监听的默克尔也不可能忘。虽然默克尔也会对中国心存芥蒂,但在个别领域进行经济合作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5.欧洲作为美国的禁脔,在欧洲丢了面子一定要在中国身上找回来。拜登对中国的封堵力度不可能小于川普,澳大利亚是条好狗可惜咬不下中国几两肉,太多国家在防疫上还要指望中国,这次谁来做反华先锋?韩国,日本,又或是印度(印度:没错,又是我)。

6.德国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瓦解西方反华阵营的重要突破口。如果多年后的某一天有国家提案五常变六常甚至德国取代英国的五常席位,中国表态支持(又或者中美德法搞个新联合国),大家也不要太惊讶。

ps千万别忘了默克尔趁着美国权力交接的空档期趁着自己还是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最后一天在拜登的明确反对下压哨绝杀干了什么事

一些不靠谱的预测,胡咧咧罢了,说的不准不负责。

user avatar

如果说当下德国在地球上最大的敌人,希特勒复活了可以排到第二,但和排名第一的美国民主党建制派依然有火星到地球距离的差距。

冷战结束后,德国受到美国的打击不低于俄罗斯,远高于中国。而下手的,全都是民主党建制派。

1999年,德国牵头上架了欧元,然后克林顿轰炸科索沃,在欧元区的边缘带挑事,让欧元只能是欧洲货币而无法走出欧洲。德国金融资本的扩张被完全打断。

小布什时期,美国忙着反恐和找洗衣粉,德国和俄罗斯走的越来越近,欧洲俄罗斯能源合作日益紧密。对中东能源需求降低有助于减少美国威胁德国的手段。然后奥黑授权,西婆操盘,阿拉伯之春发动了,不但给欧洲送去大批难民,还让中东到德国的能源运输非常不稳定。这还不算完,继续挑动乌克兰,让俄罗斯到德国的能源运输也很不稳定。直接把德国能源安全控制到美国手里。

冷战后两任民主党总统都在欧盟边缘地,以德国为最大的打击对象搞事。现在第三任民主党总统来了,德国人是什么个心情?

user avatar

别忘了,监听默克尔可不是从懂王开始的

从小布什到奥巴马,建制派政府、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对默克尔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监听

为什么要监听自己的盟友?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也是这次默克尔政府回答的原因之一。


我是 @任幻想 ,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