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面对中国的教育现状,衡水中学及其模式带来了哪些(好的或不好的)影响?

回答
衡水中学,以及它所代表的“衡水模式”,无疑是中国教育版图上一个绕不开的符号。它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诸多现实,也引发了社会各界持续的讨论和反思。要谈论它带来的影响,就得把目光拉得更长远、更细致一些。

首先,我们得承认,“衡水模式”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绝非偶然。 它最核心的优势,或者说最直观的“好”,体现在 极致的应试导向和高效的提分能力 上。

升学率的“神话”: 衡水中学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其居高不下的重点大学升学率,特别是清华、北大的录取人数,长期位居全国前列。这种“名校光环”对于那些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家庭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家长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晰、高效的路径,能够将他们的孩子送入更优质的高等学府,这背后是对未来更好的经济前景、社会资源的期盼。
精细化、高强度管理: 衡水中学以其严苛、纪律性的管理闻名。从作息时间的严格规定,到课堂纪律的铁律,再到学习方法的统一培训,一切都围绕着“效率”和“分数”展开。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时间被最大化利用,学习任务被分解到极致,老师们也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精准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考点的讲解。对于部分自律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来说,这种强制性的结构和督促,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提升成绩。
“成功学”的传播: 衡水中学也输出了一种“成功学”的叙事——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努力,遵循既定的规则,就能获得成功。这种叙事简单、直接,能够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于“努力即回报”的朴素认知。它为那些在应试教育体系中焦虑挣扎的群体提供了一种心理慰藉和行动指南。

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衡水中学及其模式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是深远的。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潜在损害: 极致的高强度学习,常常意味着学生睡眠不足、精神高度紧张。长期的压力和疲惫,不仅可能影响身体发育,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当“分数”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时,学生的个性和情感需求很容易被压抑和忽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那些“在轨道上”的学生,但那些掉队、无法承受这种压力的,又该何去何从?
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 衡水模式下的教学,往往是统一的、标准化的。老师的角色更像是知识的传递者,而非引导者。学生们被训练成能够快速、准确地答题的“机器”,而非独立思考、富有创意的个体。长此以往,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学科本身的兴趣,都可能被削弱。这种模式下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许在特定考试中表现优异,但在面对需要创新、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真实世界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教育的“同质化”和“内卷”加剧: 衡水模式的成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衡水系”学校的模仿和复制。这种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教育观念的单一化。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一窝蜂地追求升学率,使得应试教育的色彩愈发浓厚,形成了一种“越是落后地区,越是需要衡水模式”的逻辑怪圈。这导致了教育的“同质化”——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用同一种方式努力,而“内卷”——为了微小的优势,大家投入了远超正常所需的精力和资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扭曲的教育价值观: 当教育的终极目标被简化为“考上好大学”时,教育的本义——培养健全人格、健全人格、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就容易被抛诸脑后。这种价值观的传递,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认为人生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能否进入名牌大学,从而忽略了人生道路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拔苗助长”的风险: 衡水模式的某些做法,比如大量刷题、机械记忆、反复模拟,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一种“拔苗助长”。它可能在短时间内榨取出学生最大的应试潜力,但这种潜力是否可持续?是否是以牺牲学生长远的学习能力和内在驱动力为代价?这是值得深思的。

更深层次来看,衡水模式的兴盛,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焦虑的缩影。 在社会阶层流动性受到挑战,教育作为向上流动最重要通道的背景下,家长们普遍感到不安。他们迫切地希望为孩子找到一条“保险”的出路,而衡水模式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它提供了一种“可控”的解决方案,让家长们觉得“尽力了”,至少不会因为“不努力”而错失机会。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所有模仿衡水模式的学校。 很多学校在借鉴其管理经验时,也尝试在不同程度上融入自身特色,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保留教育的“温度”和“人性”。

总而言之,衡水中学及其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升学难题,也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但它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社会对教育的真正理解,以及我们愿意为培养出怎样的下一代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们不能沉溺于它的“成功学”叙事,而忽视了它可能带来的深远负面影响。反思衡水模式,就是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培养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怀的独立个体,而不仅仅是一个“考试机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有个阴谋论,衡水中学是冀省用来示威的。

因为让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很简单,只要严禁跨区招生即可,再狠点加上一个周六日不得补课,衡水要是还能维持现在制霸河北的高考成绩,我B站女装给你们讲氧还配平。

我相信衡水的教学效率,但是不许跨县招生掐尖的江苏省,高考成绩最强的南通,高分段人数比例大约是其占全省人口比例的两倍多点,这大概是肝的极限了,没有掐尖,就没有现在的衡水。

现在一个高中掐了全省的尖,约等于湖南的长郡+雅礼+湖师大附+长沙一中,陕西的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西交附中,广东的广州前六所+深圳中学,就是放一头猪当校长都可以吊锤全省的好吗?

然后每年高考,衡水成绩一出,知乎教育家习惯性的批判一番,再把“河北孩子苦”“河北没有好大学”“应试教育压抑人性”这些陈词滥调复读机一遍,全国人民都很同情河北。比河北还惨的四川安徽山西贵州云南去哪儿说理?这就是在昭示天下,我环京贫困带是真的惨。

有些话说出来政治不太正确,但是考上顶尖高校,天赋的成分不可忽略。江苏当年是怎么防止掐尖的?好的高中搞提前招生,到了考试的时候,各大路口都查学生,防止你跑到外地去考试。2016全国各高中考入清北的人数排名,我没有录全,太长了,截止到南京外国语中学,没错,就是京东老板娘的母校

       1 河北衡水中学:139人  2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14人  3 北京第四中学:87人  4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74人  5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70人  6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67人  7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66人  8 北京市十一学校:66人  9 成都市第七中学:59人  10 长沙市雅礼中学:59人  11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59人  12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59人  13 四川省绵阳中学:58人  14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57人  15 上海中学:56人  16 郑州外国语学校:55人  17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53人  18 长沙市长郡中学:50人  19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48人  20 西安市铁一中学:46人  21 重庆南开中学:45人  22 重庆巴蜀中学:45人  23 大连二十四中:44人  24 河南省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44人  25 浙江省镇海中学:42人  26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1人  27 石家庄二中:40人  28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0人  29 衡水市第二中学:37人  30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36人  31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36人  32 贵阳一中:36人  33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35人  34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34人  35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32人  36 宁夏银川一中:32人  37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31人  38 安徽省合肥一中:30人  39 厦门市第一中学:30人  40 成都外国语学校:30人  41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30人  42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29人  43 天津市杨村一中:29人  44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8人  45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8人  46 本溪市高级中学:28人  47 厦门双十中学:27人  48 北京第八中学:26人  49 襄阳市第四中学:26人  5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6人  51 杭州学军中学:25人  52 南京外国语学校:24人      

艾玛你瞅瞅,江苏考出清北最多的学校在全国要排到50+名,连衡水的分校都锤不过,而且,南外也特么是掐尖的,鄙县被南外和南师附中掐过几次之后就严防死守,我们这帮提前招生考完的都被拖回初中帮老师改卷——改卷是假,好吃好喝好招待防止你跑路是真。跟你们讲,不是我吹牛皮,我们大内斗省,防隔壁县就跟防贼一样,怎么会把自己的好苗子拱手相让?带来的结果就是江苏相当均衡的录取分布。

但是我就有个疑问了,你说这张表上的高中不掐尖吗?这个答案我们心知肚明,看多了知乎教育家的校园故事和教育理论,那些穿衣自由/恋爱自由/社团活动多等等还能考出好成绩的名校,它的生源符合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①本人初中阶段成绩优异②爸妈当官③爸妈有钱④爸妈是知识分子。要是对比下衡水和大城市名校的生源成分,我想会很有意思。

我还有个小发现,上榜的这些中学,大部分是省会城市的超级中学,剩下的则是宁波(镇海中学)、大连、襄阳、绵阳这种本省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超级中学,但是有两个例外。

第一个是衡水中学,衡水是河北最穷的市之一;第二个是河南郸城一高,这也是一所县中,郸(dan)城县的人均GDP在河南157个县和市区中排名144,衡水市的人均GDP好歹还有3万,郸城县只有2万3。

这个学校你们听说过吗?

为什么知乎上的教育学家要集火衡水中学?因为他们只知道衡水中学,更搞笑的是有的人连衡水中学这个篮子里面到底有几个中学都搞不清楚,真的是,兔样!

你猜郸城一高是怎么做到逆袭的?

我不是危言耸听, 要是河南也放任郸城一高到处掐尖的话,再过十年这就是河南的衡水。05年衡水考出了35个清北,全省第一,8年之后的13年,考出了103个清北,已经锤爆全省了。郸城一高现在是河南第二,上面还有个郑州外国语压着,正如当年的石家庄二中还刚的过衡水。。。。再往前数,95年之前的阜城中学、深州中学、武邑中学、冀州中学都曾经压着衡水中学锤过。。。。我知道你们肯定没有听说过,它们都是衡水下辖县的高中,现在只有武邑中学能看了,没错,武邑中学也是衡水模式。

衡水的发家史比知乎教育家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比如说,90年代知名的县中,黄冈中学怎么就被武汉的高中给锤爆了?而衡水却能反杀石家庄的高中?限于篇幅,我就不多说了,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问问知乎教育家怎么看,提示一下,上面问了衡水中学这个篮子里有几个中学。但是请记住一点,衡水的崛起,靠的绝对不是学生的无脑吃苦,比衡水穷的地方河北就有,那里的学生更能吃苦,但是考不过衡水。

衡水中学奋斗了二十年,终于可以像大城市的中学一样掐尖了,毕竟,掐尖才是名校维持成绩的核心竞争力,那为何大城市名校掐得,我衡水掐不得?榜上那一排超级中学,是救了教育还是毁了教育?

我再说个事情,郸城这个地方,户籍人口140万,常住人口只有100万,为什么?穷啊,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打工,这个县的高考报名人数从2000年的2000人增长到2018年的12000多人,同期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增长了3倍不到,这个县增长了6倍多,更多的学生和家长认为读书有前途而不是赶紧打工赚钱,这是救了教育还是毁了教育?

你以为我要吹一波郸城一高是吗?

郸城县根本就是把高考当成产业来做的,就跟镇江香醋顺德鱼生一样的特色产业,一年财政收入才5个亿,然后投资十几个亿建立了教育产业园,产品就是学生的高考成绩。

“这是一座偏僻的单一产业城镇,出产的都是应试机器,就像其他一些专门生产袜子和圣诞饰品的中国乡镇一样心无旁骛。”——纽约时报曾这样描述毛坦厂中学所在的城镇

郸城一高的成绩让诸多学生选择借读,成为了郸城县的支柱产业,这就是衡水的翻版,成绩好→借读生多→借读费、出租房、教辅、饮食等产业盘活经济→财政有钱→给老师发高工资、提高硬件条件→成绩更好,形成良性循环。

你看,这里面的成绩就是一个产品而已,和你买到的电脑手机在本质上并无区别。那这种模式是救了教育还是毁了教育?

郸城不搞教育产业有出路吗?没有,这个农业县的基础是干啥啥不行,人口流失第一名,你能信这地方连高速公路都没有?你想想,交通不便,人多,尤其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多,除了教育还有更好的产业吗?在这样一个留守儿童满地跑的地方,孩子们都觉得读书有前途而不是学古惑仔,你品,你细品。

郸城搞教育产业其他县市还有出路吗?没有,毕竟录取名额就那么多,别人多一个你就少一个,于是就开始了我们熟悉的内卷,最后跟河北一样,大家一起卷起来,谁都别想好过。那为啥大城市就不内卷,就引领着教育的正确方向呢?我想衡水中学和郸城一高的学生这么努力的学习,可能也是为了进城搞清楚这个问题,看着在田里和流水线上日夜劬劳的父母,孩子们只想入关,哦不,是考个好成绩落户大城市。

最后拜托各位,不要在各种沙壁高中的问题下面@本人,你们如果觉得衡水中学是靠罚买泡面、不上厕所、跑操喊口号等等考出现在这个成绩的,我觉得您说的很对。

user avatar

是毁了教育。。。

首先别相信什么衡水让寒门圆梦这种话。。。

1、录取名额是固定的,全省都考0分那考1分的那个就能去清华。。全省都考749,考750的那个去清华,有10个考750?那你们单挑(复试)啊或者我随机抽一个?

2、衡水中学是收取额外费用的,交不起别来(当然跟私立学校比呢,又相对便宜一些)。。。。如果你分数还算不错但是不顶尖,交不起学费,那么这个“希望”就没有了哦。

3、衡水并不培养顶级人才,已经连续3年状元(文科或者理科)不出在衡水(在全省掐尖选学生的前提下哦),甚至在高分层占比方面,数据也不是那么理想,按照我们搞培训的分层来说,一类学生占比他只有50%,二类学生占比不足70%,三类学生占比才超过85%。。。

衡水,是把应试教育落实到极限的典范。。。他成就的是第三类学生,并把他们的成绩提高到可以跟二类学生竞争的那条线上。

跟寒门不寒门没啥关系,由于录取名额总数是固定的,所以你上,他就下,你可以说衡水帮助了你个人取得竞争优势,但是对于全省的教育而言,其实没啥帮助。

调侃一点说:说得好像被你挤下去那个不是寒门一样。。。

当然,这是高考录取名额分配制度的问题,其实跟高考真没啥关系。。。。

~~~~~~~~~~~~~~~~~~~~~~~~~~~~~~~~~~~~~~~~~~~~~~~~~~~~~~~~

好了,一般不搞教育的人,看到这里就可以了。。。。再下去的东西有点深了哈。。。

所谓应试教育是什么。。。举一个最直观的例子。。。

无论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都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座冰山,试卷体现的,只能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因为水下的部分大家看不见,即:公开、公平、透明三原则。

而应试教育,就是:我只要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下面用什么撑住都无所谓!而在教育过程中,撑住冰山的那根棍,我们叫做:记忆力!

这才是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

如果我们把考试,当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客观,试卷上有很多问题,你需要去解决掉。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靠经验,(二)靠智慧

这个题我做过,或者类似的题我做过,那么我就会做了。。。这就是考经验,而题海战术,则是将考经验,转换成条件反射,我甚至有听过有些教育学者推崇“肌肉记忆”的。。。

这个题我没见过,相似的都没有,我大脑里面有很多知识,我需要找到跟他相关的知识进行适配,逐一检测是否合适,最后组成一个知识逻辑通道,完成这个解题,并且组成的逻辑通道一方面全面地,另一方面来说严谨地解决了问题,我才能得满分。。。。这叫考智慧。

问题就在于:在“考试”这个模式下,智慧型考生,考不过经验型考生。。。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试卷中80%以上是基础或者掌握难度的题目,这一限制极大限制了试卷,特别是高考试卷的筛选性。经验型考生只需要完美完成90%的题目,那么他们就能获得跟智慧型考生一样甚至更高的分数,因为智慧型考生,容易犯错。

当然,完美型考生那种学神他们天生综合素质就高一些更适合考试一些这个没办法。

问题是我们不需要经验型考生,我们更需要的是智慧型考生,中小学学的那点东西,准确点说,考的那点东西,未来绝大部分没什么用,但是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是有益于学生一辈子的。

当然,很多人会说,衡水的教育模式也能培养思维啊,我衡水出来的就不聪明吗?

那是你的思维进衡水之前就那样。。。出来只是用来思维的材料多了一些,思维并没有进步。

至于以上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就有空慢慢再说了。。。。

~~~~~~~~~~~~~~~~~~~~~~~~~~~~~~~~~~~~~~~~~~~~~~~~~~~

更新,这里澄清几个问题,或者说从“智慧型”和“经验型”谈开吧。。。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大体上是在初中和高中形成并定型,到了我这个年纪,我们可以学习新的东西,但是很难学习新的思维模式(不代表我们不能理解新的东西,也不代表彻底学不会,只是很难),而思维模式,则决定了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指导思想。

当一个人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其第一反应必然是在“经验区”寻找解决方案,经验区没有,才会通过思考去形成新的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尝试,失败若干次以后解决问题,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解决过程就会形成新的经验,这就是一个正常且良好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的过程。

而“形成新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依靠的是人脑的“逻辑组合能力”,从目前的研究来说,大概可以分成九种“逻辑组合模型”,也就是通俗的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个思考问题的能力、方式是初中、高中、最重点需要培养的能力,课本上的知识只是用来给学生培养这些思考问题方式的材料,当然本身也是有一定的实用性而且作为一般生活是足够用的,甚至超过生活所需的,毕竟买菜用不着微积分。但是微积分代表的“事物变化趋势和累积”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你敢说生活一定用不着?我们来算个房贷呗^_^。

而“衡水模式”或者说现在比较主流的“备考模式”是抵制学生思考的。。。考试从教纲考纲入手,分析历年来的高考题目,根据知识点和题型组合,形成“高盖然率的考题范围”,然后形成标准答题模式、流程,再进行反复不停的训练,提高准确度、做题速度和严谨程度。也就是一般说的:押题备考

过去黄冈厉害,是因为他有不少老师是出题组的老师,能够进行相对准确的押题,在出题组老师改革为随机抽取以后,考纲就成为了唯一的押题凭据。但是考纲很模糊,范围太大,导致了备考题数量太多,于是一种侵占学生所有时间的“伪努力”模式,就出现了。

那么这种教学模式的问题在哪里呢?——他剥夺了学生自我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什么题——什么解题思路——什么解题流程——答案。

难题不要去想,拿到前面简单的90%的分数就是胜利,有余力再去考虑最后的难题。——作为应考策略,这是对的,但是作为学习策略,这就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

举一个类似的案例——程序员。

程序员总给人一种比较呆板,内向的总体印象,当然人跟人肯定有差距,也有特例,但是整体上来说,是这样的。

为什么?因为编程,只需要两种逻辑:框架逻辑和顺序逻辑。你要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组合思维?抱歉,程序弄不了。。。时间长了,这两种思维模式被大大强化,其他思维模式就弱化了。

思维固化,很可怕。没有思维能力,更可怕!

考试或者说高考这种模式,全面检验一个学生的(1)知识储备(2)思考能力(3)逻辑能力(4)严谨程度(5)表达能力(6)设计能力。

理论上来说,能够通过高考获得高分的,都是很聪明的孩子,而且在学习上都是佼佼者。而且考试这种模式很公平,公正,公开,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一提到“素质教育”就跳脚的原因。

但是,衡水这种:备考模式,把(2)思考能力(3)逻辑能力(5)表达能力(6)设计能力全部经验化、条件反射化的教学模式,最后能剩下什么?(1)知识储备(4)严谨程度。

高中那点知识没什么用,最少不够你未来成就什么大事业。严谨程度需要吗?需要。但是就剩下这两点的“人才”有用吗?。。。。。。

以上,就是我说的衡水模式毁掉教育的原因。

我并不反对考试录取,因为他公平公正公开。需要修改的是:考试的内容、教学的模式、赋分的比重。

那些评论区打着“寒门最后一条出路”的人,

首先,你们从来都没有去思考高考改革的模式和方法能有多少种,以什么目的,什么方法,什么方式去改革,都已经养成了条件反射。如果不是水军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们受到了摧残而不自知。

其次,你们也并不是在寒门呐喊,你们只是拉着寒门为你们自己的利益站台,不然这样?省级贫困县加50分,五保户再加50分,父母双亡破格录取,但是要占用你们的正规录取名额!敢不敢!!!干不干!!!

好啦。。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衡水的思维能力培训也是很强的!——给你们的不要脸点个赞。

因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自由思维的时间、质疑权威的空间、探求真相的毅力、体验错误的成本。

而你们,一样都给不了孩子。

回到一开始:每一个初中到高中的学生,都有成为“经验型”和“智慧型”的潜力,最终每一个人也都是经验和智慧兼容思考,高中之前并没有定型,只是因为“经验型”更适合考试,所以强迫所有学生变成“经验型”就是衡水模式最大的过错。。。。但是同样的,总有一些初中时期思维模式和知识体系就已经相当完备的学生,在衡水模式的高压下,依然能够有序整合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我相信进步也不会很大。。。。。。

绝大部分人,都是智慧和经验并存的但是所谓的:纯智慧和纯经验。。。是存在的。

那些面对人类最前端尖端科学的人,他们只能依靠智慧解决问题。

买菜、搬砖、进工厂用经验就可以了。。。

~~~~~~~~~~~~~~~~~~~~~~~~~~~~~~~~~~~~~~~~~~~~~~~~~~~~

鉴于评论区许多人理解能力有限,对教育、素质教育、应试教育这些名词有刻板认识,在这里补充一个例子:

说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修汽车。。。

教学生如何修汽车,有两种教法:

1、教汽车的整个驱动结构、各部件工作原理和流程,设计过程,历史变革等等等等。。。

2、教:如果汽车发出哒哒响,那么维修方法ABCD,如果汽车冒黑烟,那么维修方法ABCD,如果汽车经常死火,那么维修方法ABCD。。。

好,现在考试,我们考汽车维修。。。。

那么必然是方法2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高,更快,更好,更理想。。。。

那为什么用方法2呢?因为有一个叫“考纲”的东西,预先告诉大家,我们考汽车修理,不考机械原理。。。

对教育体系比较了解的人一定能看出来,方法一,是本科教育,方法二,是蓝翔教育。。。

方法一教出来的,叫工程师,方法二教出来的,叫维修工。。。。

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出在用考维修工的题目去选拔工程师!


这就是我一直在说的,我不在意谁胜谁负,我说的经验型和智慧型跟你们理解的不是一回事,我在意的,是原本可以选择当工程师或者当维修工的学生,在进入衡水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成为维修工的命运!

user avatar

如果有人抢劫,那是劫匪的错;如果有人靠抢劫一百次发家致富了,那么这个锅三成归劫匪,七成归法官。

看起来是衡水市教育局和衡水中学害了这些孩子,其实害了这些孩子的是河北省教育厅。

已知1.河北省没有好大学,衡中的存在并不能让河北多出一个好大学;

已知2.省外好大学在河北省的录取率低,衡中的存在也不能让河北的录取率高起来。

已知3.衡中的存在只能让河北省的青少年平均身高向下平移,抑郁症和颈椎病发病率向上平移。除此之外,并不能让多一个河北人考上好大学。换句话说,对于河北省而言,它的存在百害而无一利。

作为法官的河北省教育厅,不管。

user avatar

从隋炀帝科举制开创了一个奋斗逼机制。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就被绑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直到现在。衡水中学是这种奋斗逼机制的一个畸形产物。也许它的出现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思考如何才能突破中国应试教育的囚徒困境。

user avatar

996是救了无产阶级还是毁了无产阶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衡水中学,以及它所代表的“衡水模式”,无疑是中国教育版图上一个绕不开的符号。它的存在,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诸多现实,也引发了社会各界持续的讨论和反思。要谈论它带来的影响,就得把目光拉得更长远、更细致一些。首先,我们得承认,“衡水模式”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力,绝非偶然。 .............
  • 回答
    钱学森先生回忆中学教育的文章,读来令人感慨颇深。他所描绘的那个年代的中学教育,固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蕴含着一些值得我们现代中国教育深思和借鉴的宝贵之处。将二者进行对比,能够更清晰地勾勒出我们教育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钱学森中学教育的回忆:夯实基础,注重逻辑与思考钱学森先生回忆.............
  • 回答
    江苏一家幼儿园开设“死亡课程”,这话题确实挺让人心里泛起涟漪的。在我看来,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纳入死亡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尝试,而且我认为,如果操作得当,它绝非洪水猛兽,反而可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首先,咱们得明白,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是客观事实,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孩子们天生好奇,他们会观.............
  • 回答
    在探讨台湾岛上“民国”在领土议题上的立场与行动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重要的前提:目前在台湾行使治理权的是中华民国政府,而非一个独立于“民国”之外的实体。 因此,台湾方面在涉及中国大陆的领土主张时,其立场和行为逻辑,与中华民国政府的整体国家认同和外交政策紧密相连。理解这一点后,我们再来谈台湾方面在藏南.............
  • 回答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讨论很多,不少朋友在关心自己的“小钱袋”,生怕辛苦攒下的积蓄缩水。说实话,经济波动是常态,关键是怎么在变化中稳住自己的阵脚,让钱袋子少受点罪。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咱们普通人面对经济下行,可以做点啥来保住自己的财产。第一招:审视你的“钱袋子”——资产盘点与风险评估在做任何调整之前,.............
  • 回答
    《灵笼》作为一部国产动画,选择白人作为主角,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这样一个本土文化极其深厚且观众对“自己人”的故事有天然亲近感的背景下。这背后牵扯的因素,绝非一个简单的“为啥”就能解释的,它涉及到创作团队的构思、市场考量、甚至是对叙事策略的一种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白,《灵笼.............
  • 回答
    关于韩国人是否普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尤其是在面对中国人时,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其中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个体层面的因素。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抽丝剥茧,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历史的投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历史恩怨。自古以来,朝鲜半岛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复.............
  • 回答
    关于中央政法委公众号发布的《特斯拉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拷问:责任何在?担当何在!?》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解读和评价。首先,从发布主体来看,中央政法委作为中国的国家政法系统最高领导机构,其官方公众号的发言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政策导向性。这篇由其发布并冠以如此尖锐标题的文章,绝非仅仅是媒体的监督,.............
  • 回答
    中国崛起,这几个字在国际社会上回荡,日本人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但要说日本人看到中国的哪些现状会找回自信?这可不是简单一句“中国发展真快”就能概括的。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里面有警惕,也有不甘,当然,在某些方面,他们也确实能从中国的进步中找到一些可以对照和激励自己的东西。首先,咱们得说日本民众对中.............
  • 回答
    要评估日本在当前局势下同时面对中国、美国、俄罗斯的全面战争的胜率,需要考虑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从军事实力到地缘政治,再到国内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这是一场极其严峻且极不可能发生的设想,任何一方的“胜利”都将是惨痛的。但如果非要探讨这种假设情况下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军事实力对比.............
  • 回答
    中国外交部就孟晚舟事件的表态,指其“真正目的是要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这无疑触及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地缘政治与经济议题。面对这样的指控和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可以也应该采取一系列深思熟虑且多层面的应对策略。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一、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公民合法权益: 外交层面(继续坚持): .............
  • 回答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发展道路并非坦途,除了众所周知的经济和政治挑战外,还面临着一系列更为隐秘的危险,这些危险往往潜伏在深层结构、社会心态以及长远发展之中,可能对中国的未来构成重大挑战。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深层结构性风险: 1. 人口结构失衡与社会老龄化: 严峻的现实: 中国已经.............
  • 回答
    关于中国如何应对“第一岛链”的围堵和“马六甲困局”,提出让陆军“走出去”的思路,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战略构想。它并非直接的军事突破,而是侧重于通过陆地力量的延伸,来间接缓解海洋上的压力,并重塑地缘政治格局。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这个“走出去”:一、 “走出去”的战略意图与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
  • 回答
    里约奥运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确实遇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不公平待遇”事件,这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当这些情况发生时,中国体育代表团当然有自己的申诉途径和应对策略。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不公平待遇”。在体育竞赛中,这通常指的是裁判判罚失误、技术设备故障、规则执.............
  • 回答
    这可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留学这几个字,在中国相亲市场上,有时候就像是一道自带滤镜的符咒,但仔细想想,这滤镜有时是加分项,有时却又会招来不少审视和质疑,甚至让一些男性选择性“失明”,躲着走。怎么面对?说白了,就是得有一套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既要稳住自己,也要把这“留学”这把双刃剑用得恰到好处。首先,.............
  • 回答
    日本法西斯主义者面对日本文化中深厚的中国文化影响,采取了一种复杂而矛盾的态度,既有试图去中国化、强调本土精神的倾向,又难以完全割裂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态度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对历史、民族认同乃至对外政策的认知。首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鼓吹“国体护持”和“皇道精神”的极端分子,会极力强.............
  • 回答
    这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问题,关乎着一个文明体与整个世界互动的方式,以及其内在的抱负和能力。中国是否有能力“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世界,让其走向和平与繁荣,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潜力和局限,以及“改变世界”的含义本身。首先,我们要理解“凭一己之力”的语境。如果“一己之力”指的是中国不再需要外部任何支持,完全.............
  • 回答
    面对澳大利亚的比赛,国足排出四名归化球员同时首发的阵容,这无疑是里皮在那个阶段一次大胆且充满期待的尝试。要评价这次变化带来的效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并非简单的“好”或“坏”,而是伴随着机遇与挑战的复杂局面。“奇兵”效应与战术上的尝试首先,从战术层面来说,四名归化球员的同时首发,在一定程度上.............
  • 回答
    对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沦落,中国逐渐被西方文化所裹挟,面对文化危机”的看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涉及深远的话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立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应对策略。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围绕这一问题的各种观点和讨论:一、 问题的提出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面对国外不断加码的科技施压,中国企业实现科技自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长期的战略规划。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强化自主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根基之所在科技自立的核心在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而这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加大研发投入的广度和深度: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