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义的错误从来不是什么军事策略正不正确的问题 而是无法有效统帅部队的问题
站在上帝视角 即使坐山观虎斗 对楚军最糟糕的后果也不过巨鹿破城 只剩楚齐对抗秦军
即使这样 到了那个形式秦军是怎么搞也无法完全扑灭起义的了
别的不说 巨鹿之战的胜败完全不影响刘邦入关的战斗 巨鹿之战结束时刘邦已经破关入秦了
再说宋义的问题
项羽杀宋义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军事政变
项梁意外战死后 楚怀王抓住机会夺回了实权
【楚兵已破於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
也不知道宋义和楚怀王说了什么 楚怀王把最大的兵权给了他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宋义问题在于 他之前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战功 威望不足
所以 他想用军令来立威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
既然如此 项羽肯定是要重点防备的人 不知为何 宋义却似乎毫无防备一样
被项羽轻轻松松的杀了【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死得太简单了
还是站在上帝视角 为了立威 宋义应该想办法杀掉项羽 不要抱什么项羽将才可用的幻想
我想,称赞宋义战略的人的确没什么眼光。
陈涉首义直至汉高帝刘邦驾崩这段时间,上了场的各路玩家一共有三重主要矛盾:
反秦与复国;
新王与旧王;
新王与新王。
那么对于宋义来说,他交际齐国、不救赵国,目的除了复楚,还试图在客观上复活战国晚期那个时代,所以宋义的总体战略目标并不包括灭秦,只要秦国承认楚国、齐国等旧七雄王室的地位,七国连成一线来镇压那些新冒头的军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常山王张耳、代王陈余……
这些靠反秦起家的豪杰会坐视七国秩序重新回到他们头上吗?
他们不要封君、不要功侯,他们只要王权!
所以,宋义在反秦这个问题上的暧昧导致他失去了军队的支持,他就只好死掉了。
至于齐国,北边来个韩信把他平了,南边来个项羽他也应付不起,这种自守尚且来不及的废物旧贵族,能当强秦一击?
宋义就是个泥古不化的老古董,靠着反秦义军军头们的支持窃据高位,然后因为不知所谓而被干掉了。
主要从各种历史战绩来看,绝大多数“承其敝”,都是靠攻方久攻不下,士气顿挫后,或奇袭也好,或反击也好打出的效果。真的没见过等城破之后,承其敝的。
宋义是逆时势而为的人。他代表楚怀王的立场,想要恢复楚国秩序,是保守派(王派),他的目的是使辅佐楚怀王,打压项羽等实力派,恢复并进一步巩固楚国的统治。
对于楚怀王、田荣来说,攻秦只不过是凝聚人心的口号而已,只因为六国王族大多都是借着反秦口号复辟的,用这口号方便凝聚人心。然而灭不灭秦国并不是首要,对已经复辟的齐和楚来说,他们的高层更关心自身内部的统治是够稳固。这也是田荣等人在齐国出了内乱以后就赶回去守地盘不再主动出击的原因。因为他们这些已经占有地盘的王室,在内部统治还不够稳当的情况下,出力攻秦纯粹消耗自身实力,一旦身死或者势力大损,偌大的地盘还不白便宜了国内其他势力。
怀王让宋义和齐国结好,就是在结盟巩固作为六国王室的统治基础。宋义和齐国保守的策略和他本人的能力,先不说能不能完成救赵的任务,以当时秦军之猛,破魏灭赵以后只剩下苟延残喘的齐楚,能不能实现齐楚南北互保,继续对抗秦国都是个问题。
再说不去救赵或者救赵不利,刘邦西进会有这么容易?对比周文十万大军叩击函谷关,却被章邯迎面痛击杀的片甲不留。刘邦三万人马能够一路西进各种招降耍诈,避实就虚,甚至到了武关都能摆对方一道,很重要原因是项羽主动出击速战速决消灭王离军带来的形势的转变。此时秦军精锐尽出平叛,内部空虚,才有刘邦的可趁之机,当项羽率队迅速歼灭了秦军一半主力、斩杀主将王离等,更是震撼九州、使秦庭胆寒,使整个形势发生了扭转,从此起义军逆转颓势,占据上风,秦庭内部矛盾愈演愈烈,章邯也因为反应不及,在王离大败之战中负有责任,加上奈何项羽不得被秦庭责让,害怕被诛杀,最后被项羽打服收降。
对比陈胜时期,各将经略六国之后各自称王,只求自保,陈胜调不动他们去西向攻秦,乃至周文孤军深入秦国却功败垂成,陈涉部也因诸将不救援而被打败剿灭。当时整个反秦形势危如累卵,章邯杀周文、陈涉,灭魏咎,挫楚军、诛项梁,围巨鹿,欲引天下叛军来援,而尽灭之。此时反秦起义军如果继续离心离德、只顾着保存实力、像田荣一样守着一亩三分地不出击、像宋义一半消极缓慢作战、错误地想等秦军破赵之后乘机出击,那所有起义军真是死路一条了。秦军四十万,可以想象赵国一破,以秦兵威势,作壁上观的诸侯援军立马作鸟兽散各路逃蹿,等着这些本来就是丧失魏国、赵国、韩国地盘的诸侯军只有迅速地被各个击破、诛杀。尚且还保有地盘的齐楚见势不妙只能转入战略防守不敢轻易出击。既然定赵,秦国局势大稳,秦地的城池面对刘邦哪个会轻易投降,秦国守将哪个会和刘邦谈条件,现在降了,等到刘邦被挫败,自己不就是满门抄斩么!而且由于刘邦攻秦肯定会引起秦庭和章邯警觉,此时魏赵韩已大定,齐楚龟缩不敢出,章邯正好先率兵回击,和守军夹击刘邦军,此时恐怕刘邦也逃不过周文一样军败的命运。消灭刘邦以后,章邯回军和王离汇合,四十万秦军击齐楚,项羽带兵顽抗,很可能最终寡不敌众无法力挽狂澜,兵败后自杀,田荣田横等田鼠最后也被秦军一锅端,起义最终被彻底平定!
还有些人说巨鹿之战结束前刘邦就破秦了,所以巨鹿之战胜败无关紧要,赵破了以后齐楚还能应对根本就是对当时局势不了解。当时齐国国王田詹军败被杀,他弟弟田荣等因为齐国内乱赶回去忙着自保,楚项梁军败被诛杀,章邯还把赵国给围了,一时间打遍关东六国,反派头子被杀了个遍,这种情况下赵破以后天下胆寒,齐国一贯投降派作风自保来不及,到那种形势,就算和楚联盟也打不过秦国了!所以项羽主动出击才是求生之道,而且彻底改变了局势。
而且改变局势不是巨鹿之战结束以后才改变的,而是在项羽速战速决歼灭王离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改变了秦与诸侯联军的战争形势,之后的章邯只不过是进退两难苟延残喘,他正面应对项羽都来不及,根本无力救援关中夹击消灭刘邦。而正是这局势的恶化加剧了秦庭的内部矛盾,也是秦庭和章邯产生了嫌隙,也让秦国诸多城池、守将认为秦国大势已去,而选择了投降而不是拼死固守。如果刘邦进击关中时是面临周文当初被章邯迎头痛击的局面,抑或是更坏,被章邯率兵二十万回援,前后夹击,刘邦军恐怕要全军覆没,怎么可能杀得进关中!
巨鹿之战震撼古今,意义非凡,绝非高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绝非谬赞。
宋义在看天下大势上,确实比项羽有眼光;
要知道,当时秦国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了。秦朝是秦二世三年十月灭亡的,而巨鹿之战是秦二世三年十一月中旬才结束的,这说明什么?
无论巨鹿之战结果如何,秦国灭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大家要考虑的无非就是怎么在战后分赃的问题了。这种情况下,楚军为什么要消耗自己的主力来为赵国做嫁妆呢?
正确的做法就是坐山观虎斗,尽可能的扩大地盘,扩大军队,扩大实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