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是假客气,是没胸怀、没眼光、没气度。
放现在:
项羽就是平时请你喝酒撸串没问题,但是合伙做生意分股份没门。
项羽就是业务能力一级棒,平时尊老一辈为“师傅”,关键时刻听不进意见。
项羽就是喜欢许愿画饼、畅想公司美好未来,但对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不愿给顶级offer。
项羽就是当具备实力去塑造新的商业世界时,他深受既往认知的影响,对商业帝国的规划局于旧世界窠臼。
项羽是典型的能力和豪气没问题,但胸怀不行。这种人能凭自身实力取得非凡成就,但在事业需要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时候,缺乏好汉帮忙。
你在中国某些顶级富豪身上可以看到刘邦、项羽的影子。
项羽其人不是假客气,是没客气,假客气的人不至于败的那么惨。假客气也是一门技巧,影帝至高境界是无痕。
凡是史书的评语都应该跟其人事迹相互结合来理解,楼下那位同学连韩信原话都不肯截全,漏掉最后一句【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是多么没有底气?而言韩信对项羽有偏见,那么陈平说:【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又言:【“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项羽的操作手法不难理解为较为下乘的管理方式,初期给员工极佳的待遇,能够吸引大量人才依附,但是发展空间小,许多人多年后仍是同样的待遇,没太大才华都被锁死在小空间里,有大才华的才会去跳槽。这就是为何项羽和刘邦双方人才水平极度不均衡的原因,项羽的仁爱恭敬也许可以拉拢大量中下水平人才,却只能把高端人才挤走。
若韩信、陈平只是因为得不到项羽重用而心生偏见,除去二人才华不论,陈平分析项羽所信任的只有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数人,陈平一次离间就能使项羽不再信任范增、钟离昧,而周殷后来向刘邦投降,英布亦投靠刘邦。只有龙且被韩信干掉,来不及跟项羽发生矛盾。
即便龙且绝对忠诚,你能想象得出一个欲争夺天下的君主,手下只有一个能被以重任的人才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吗?假客气的刘邦好歹到了晚年才整萧何。陈平给刘邦出谋瓦解西楚集团内部,使楚军合作不协调,才给汉军正面进攻楚军获取优势。刘邦认可陈平计策同时给的预算是黄金(铜)四万斤,不问支出来去,就是不管陈平是否贪污,只要能成事就行。
相较之下项羽连范增都不能尽信,真的是陈平、韩信夸大其词了吗?而二人甚至是针对项羽的性格制定出有效反攻计策,这难道只是运气使他们的偏见得以成功?
是不是假客气呢?项羽恐怕连客气都没客气,在关中烧杀抢掠一样没漏下。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对上有弑主之名,皆因楚熊心一句“如约”,被流放到南疆边地,要不是岭南以南是赵陀的领土,楚熊心怕都已经到了广州。
项羽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外交方面,项羽在刘邦东出以前就给自己营造出三面处敌的形势,齐国的田荣、赵国的陈余、魏国的彭越皆因没得到项羽分封而举起反旗,受项羽恩惠的臧荼和英布、张耳却不愿再听从他的号召。
人们常说项羽过江东会怎么样,怎么样。他真要过了江东就等着被无诸和驺摇抄后路吧。这两人破秦有功,项羽以楚国与越国有仇,不给二人封王,二人战争一开始就投降了刘邦。江东之地南有无诸,西有英布,想拒长江而守都做不到。灌婴甚至能够略定江东后再返回山东一带助刘邦平定西楚残余势力,即是说江东的反抗程度还远不如项羽的旧封地鲁国更为强烈。
项羽真要懂得些假客气就不会做的这么出格,一是在关中败坏自己名声,让刘邦轻易还定关中。二是谋杀义帝,使天下人有围攻他的理由。三是利用分封弱化诸侯做的太明显,好歹稳住陈余、彭越、田荣其中两个,逐一击破。详细可参照刘邦依次铲除韩信、彭越、臧荼、韩王信、英布的做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