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推特首次被打上“事实核查”警告标签,他会改变言行习惯吗?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首次被贴上“事实核查”警告标签,这无疑是社交媒体平台在应对政治人物言论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也触及到了言论自由、平台责任以及信息真实性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特朗普又是否会因此改变他的言行习惯呢?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

首先,“事实核查”标签的出现,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转变。 长期以来,特朗普的推特充斥着各种未经证实、甚至被证明是虚假的信息。从他对选举舞弊的指控,到对疫情的描述,再到对政敌的攻击,他的推文常常在事实和虚构之间模糊界限。然而,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推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选择了一种相对“不干预”的态度,或者说是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左右摇摆。这次“事实核查”标签的出现,意味着平台方终于在某个节点上,认为特朗普的某些言论已经越过了不可接受的红线,需要通过第三方事实核查来提醒用户。

这标签的“首次”意义尤为重大。 这不是对某个普通用户的批评,而是针对一位美国在任总统,这本身就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使是位高权重者,其在公开平台上的言论也不能完全凌驾于事实之上。这对于倡导真实信息、打击虚假信息运动来说,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同时,它也可能为其他平台效仿提供一个 precedent。

那么,特朗普是否会因此改变他的言行习惯呢?从过往的经验和他的性格来看,可能性并不高,至少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他的言论风格根深蒂固: 特朗普的言论风格是其政治生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善于制造话题,通过夸张、煽动性的语言来吸引关注,激发支持者的情感共鸣。这种风格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成为他与选民沟通的主要方式。要让他突然转向一种更加谨慎、注重事实的表达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批评的回应模式: 特朗普通常将任何对其言论的批评视为“假新闻”或“政治攻击”。他极少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更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事方式,以迎合“不喜欢他的人”。贴上事实核查标签,在他看来,很可能被解读为“媒体和技术巨头的又一次打压”,这只会进一步巩固他“受迫害”的叙事,让他更加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立场。
信息传播的生态系统: 即使推特加上了标签,他的支持者群体依然会继续相信他,甚至将标签本身视为一种“背书”,证明特朗普说的是“他们不敢说的真话”。而信息传播的算法和社群效应,也可能将这些被标记的推文推送给那些更愿意相信他的用户。因此,标签的效果可能会被他固有的支持者群体所抵消。
政治利益的考量: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独特且往往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如果他变得“循规蹈矩”,反而可能失去一部分核心支持者的热情,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政治上的损失。他可能会认为,冒着被贴标签的风险来坚持自己的风格,比改变风格来取悦少数人更有利于其政治生存。
“被压制”的叙事强化: 他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个“事实核查”标签,进一步强化“被主流媒体和科技公司联合打压”的叙事。这反而可能成为他吸引更广泛支持的又一个“理由”,让他能够继续煽动反对“精英”和“建制派”的情绪。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这个标签完全没有影响。

潜在的用户流失和平台限制: 虽然不太可能根本改变他的言论,但这个标签可能会让一些对信息真实性较为敏感的用户,在阅读他的推文时产生犹豫,甚至转向其他平台。同时,如果后续推文继续违反平台规则,不排除平台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如限制其传播范围甚至封禁账号。这可能会迫使他在措辞上更加小心,尤其是在那些最有可能触发进一步制裁的领域。
对公众认知的影响: 对于那些摇摆不定、尚未完全决定支持谁的群体来说,这个“事实核查”标签确实能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信息。它提醒这些用户,这位总统的言论可能存在事实性问题,需要持批判性眼光去审视。
平台政策的风向标: 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这标志着社交媒体平台在内容审核和平台责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且显示出与政治权力进行博弈的决心。这可能会促使其他平台对政治人物的言论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从而在整个网络信息生态中形成一种更倾向于真实性的环境。

总而言之,特朗普的推特首次被贴上“事实核查”警告标签,是信息时代和政治互动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凸显了在社交媒体时代,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信息真实性这一古老命题,现在有了新的技术手段来应对。但就特朗普本人而言,由于其根深蒂固的言论习惯、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复杂的政治利益考量,他不大可能因此就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他更可能的是将此视为一次“攻击”,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他自身的“反建制”形象。不过,这个标签的存在本身,已经在向公众传递一个信息,也为未来平台如何处理类似的言论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先例和参照。我们看到的,或许不是特朗普的改变,而是这个信息生态系统在应对权力与真相时,正在进行的艰难探索和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李飞飞V5

user avatar

首先,要更正题主的陈述中的错误:这不是川普首次被推特警告了,而是第二次,还有可能是第三次。

川普对推特的不满,在3月对拜登的misinformation事件中就已经产生了。

题主说的这事,是推特官方在3月以来,对特朗普和他身边的2020年竞选团队在社交媒体上一系列造谣行为的警告和回应。

今年是大选年,尽管疫情至今还没结束,但是大选气氛已经越来越浓郁。Trump和Joe Biden之间(包括他们的竞选公关团队和各自身后的两党阵营)的互相攻击也越来越火爆。

川普指责CNN等媒体机构造谣,但是在近期,他和他的竞选团队却多次利用推特散播竞选对手拜登的谣言。

我把这件趣事的来龙去脉叙述一下。


一、

The 2020 election could face a number of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from possibleRussian hackingefforts to thecoronavirus. But chief among them is the likelihood of rampant misinformation,and the inability of tech companies to stop its spread.

Twitter and Facebook were forced to confront the issue over the weekend, as a manipulated video of Democratic front-runner Joe Bidengained steam after being shared by PresidentDonald Trump.

Twitter responded by breaking out its newlyannounced misinformation policy for the first time by flagging the tweet, and Facebook followed soon after。

——2020年大的大选,将面临若干潜在的难题,比如来自俄罗斯的黑客攻击、以及新冠病毒。但是其中最紧要的是虚假信息的泛滥,而科技公司又无力阻止其传播。

——推特和脸书不得不在周末面对这个争议:一个有关民主党拜登被剪辑过的视频,在被现任总统特朗普转发后,被大肆扩散传播。

——推特回应说,已经根据最新宣布“虚假信息政策”第一次标注了这条推文。脸书随即也紧随其后(做出类似的反应)。


二、

原文中提到的虚假信息misinformation,即有关民主党拜登被剪辑过的视频,这个事件大致如此:

今年3月的第一周,拜登到中部几个摇摆州去搞竞选拉票集会活动,演讲内容肯定少不了对川普大肆抨击。3月7号的白天,他在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做了一次演讲。为了劝选民弃川投拜,他说了一句话:

We can only reelect Donald Trump if in fact we get engaged in this circular firing squad here. It's got to be a positive campaign, so join us!

重点是circular firing squad——字面意思是“环状行刑队”,实际语义是互相伤害,一起灭亡。

将拜登这话的准确语意翻译成中文,就是说:“如果美国人民依然热衷内讧的话,那咱们就继续选川普当总统吧。”

谁都能听懂,拜登是批评川普,指责川普是造成美国社会近年来严重分裂的罪魁祸首。

当天晚上9点多,针对拜登的言论,白宫社交媒体总监Daniel Scavino发了一条推并艾特了川普:sleepy joe in missouri today:"we can only reelect@川普"。

推文中还有一小段视频,就是拜登说“we can only reelect Donald Trump”的演讲镜头。

川普在两个小时后转发评论: i agree with joe!

DANIEL对拜登的原话进行了断章取义的加工,只保留“we can only reelect Donald Trump”这部分,然后川普转发,用一种混不吝、调侃、黑色幽默的方式,对拜登做出回应。


Daniel和川普的这番操作,立即遭到公众与媒体舆论的抗议,拜登的竞选团队也立即和推特进行交涉。

推特随后就把Daniel的推文列为不实信息,打上“manipulated media(操控传媒)”的标签。

推特对川普转发的推文也做出了同样的操作。视频被屏蔽,打上“partly false information,checked by independent fact-checkers“标签(部分信息内容与事实不符,需要核实……这话是不是很熟悉,新浪微博官方辟谣的标准用语)

这是一贯倚重”推特治国“的川普,第一次遭到封推/删推待遇。CNN等FAKENEWS立即进行了幸灾乐祸式的跟踪报道,蓝州人民眉飞色舞,奔走相告。

川普很没面子,和推特的仇就算是结下来了。

5月26日的这一次,在川大爷看来,已经是推特又一次找他的麻烦了。



三、

川普没有权利要求包括推特在内的社交媒体进行整改,只不过川大爷是“有恩记不住,有仇必须报”的性格,睚眦必报的人。

我个人认为,在今年的余下时间里,如果川普想让自己的大选宣传顺利一些的话,他必须改变自己言行习惯,或者说重新调整自己的竞选公关策略了。原因主要有两个

A、2020年的“推特治国”,已经和2016~17年不一样了。现在政客上推特早就泛滥化,利用社交媒体为自己造势、攻击对手的风气已经非常普遍。你川普能炮制奥巴马门,别人也给你川普折腾出“FOLFER”。

2019年10月,推特制定了一个内容审查规则Synthetic and Manipulated Media policy,不允许用户利用特推投放政治广告,脸书在今年一月制定了deepfake video policy.

这两个规则,实际上开始断”标题党“的活路。

作为社交媒体,推特、脸书,和新浪微博等有一个类似的现象:”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这些社交媒体非常适合进行炒作、喊口号、插旗、立幌子,用短平快的方式制造声势和热点,能折腾事,但并不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现在推特和脸书出台这些规则,就是开始掐炒作大王的生路。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川普被推特删贴,被打上“partly false information,checked”标签的事,还会更多、更频繁的发生。

今年大选,川普的竞选团队就不能过分依赖社交媒体了。



B、2015~16,川普的特点是“不改口”;而2020年,川普是“不承认”。

川普在16年赢得选举,并不是推特玩的好,而是因为当时美国人不认为他是传统政客,在他身上找不出从政污点

他没有任何从政经历,没当过州长、大都会的市长或联邦部长,也没有当过国会参众两院议员,顶多说他是中途退选的前任总统候选人,政治生涯是一张白纸。所以川普特别喜欢抨击前任奥巴马的政策和竞选者希拉里的表现。

那时候川普骂别人肆无忌惮,毫无负担,对奥巴马是不是born in ameica的问题就能死咬住不放。

不知道有谁看过2015到16年下半年,川普的竞选电视辩论。川普当时给自己营造的最得人心的一张牌,是说大实话,不装逼,让自己身上没有政客习气。

“i think the big probllem this country has is being politically correct”(我觉得我国最大的问题是老是“政治正确”),话一出口,台下立即掌声+欢呼。

川普的言论并非无懈可击,有很多的把柄,比如说他歧视女性,攻击移民政策,他声称墨西哥政府在策划巨大的阴谋,对美国输出谋杀犯和毒贩,用毒品赚走美元,并声称自己有充分的调查证据。要在美墨边疆修墙,目的是要组织墨西哥政府的阴谋;既然是墨西哥政府的阴谋,更应该让对方掏钱。

当外界质疑他这些言论,他从不改口

这个论调一方面让他赢得了南方州保守白人团体(比如德州、亚利桑那州等)的支持,但也遭到拉美裔美国人的强烈反对。直到现在,拉美裔美国人普遍对川普没有好感。

对于底层穷白人和黑人,川普打的是就业牌。强调北美自由贸易和对中国WHO关贸协议,让美国大量工厂关闭。他上任后,要废除北美自由贸易,make a great trade deal,要为美国提供至少25万个新的就业机会,让GDP增长率达到4%。这些是他MAGA宏图中的主要内容。

如果大选是在2019,他当选基本无悬念。但今年3月以来,新冠疫情、股市崩盘和失业率已经让这些承诺都未能兑现。

5月以来,面对媒体质疑,川普已经改为“不承认”风格,不承认自己以前做过的言行。

偏偏最近还出现了明尼苏达白人警察弄死黑人而引发的种族暴乱。

暴乱不是解围,对这事的处理才是最关键。

1992年的洛杉矶骚乱,四个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只是激起民愤。事后对这四名警察的审判,判定他们无罪,黑人普遍认为司法不公,才成为激起暴乱的导火索。

现在明尼苏达这事,光是把涉事白人警察开除是不行的,也要走司法程序。

对白人警察执法的判决结果,将直接决定全美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和拉美裔)的反应,以及白人保守势力的反应。

川大爷很可能猪八戒照镜子,两边不是人~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不当总统,他总能挑出总统的各种不是,他当了总统,干的还不如前任呢~

,困死了,懒得写下去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首次被贴上“事实核查”警告标签,这无疑是社交媒体平台在应对政治人物言论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也触及到了言论自由、平台责任以及信息真实性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那么,这究竟意味着什么?特朗普又是否会因此改变他的言行习惯呢?让我们来仔细剖析一下。首先,“事实核查.............
  • 回答
    特朗普推特账号解封后的首个视频,无疑是他在社交媒体上的一次重要回归,也为他重塑自身公众形象、影响2024年大选格局增添了新的筹码。视频中他批评了闯入国会大厦的人“玷污了美国民主”,并提及新政府将于1月20日就职,这番表态背后透露着多层信息和考量。首先,我们来看看特朗普在这段视频中试图传递的核心信息:.............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在推特上称赞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乔治·S·巴顿,并提及1932年华盛顿特区驱逐退伍军人的事件,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事件背景:"奖金家庭军团"事件 (Bonus Army) 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
  • 回答
    特朗普的推特密码被破译这件事,说实话,确实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而且挺有戏剧性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聊聊。首先,从技术层面讲,这件事本身就挺让人惊掉下巴的。你想象一下,一个前总统,掌握着那么多敏感信息,他使用的推特账号,居然能被破解,而且据说还是一个普通人干的。这不就相当于你家门锁是大名鼎鼎的五.............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7月30日于推特上提出“推迟美国大选”的建议,这一举动无疑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当时的具体言论和背景来看,他提出的理由主要集中在“邮寄投票的普遍性将导致选举舞弊,使得这次选举成为历史上最不准确、最欺诈的选举”。他.............
  • 回答
    特朗普在推特上称CNN、纽约时报、NBC等主流媒体为“人民的敌人”,这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中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现象。要理解和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这种指控的背后逻辑和意图。特朗普长期以来将主流媒体视为其政治对手的喉舌,认为它们存在偏见,报道不公,.............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表示将帮助中兴恢复业务,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重磅的消息,也引发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兴通讯采取制裁的那段时间。当时,美国以中兴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法律为由,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其中包括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销售.............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任期间,关于台湾的推特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解读。他关于收到台湾“贺电”以及美国对台军售的表态,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特朗普这个人非常擅长利用社交媒体来直接向支持者传达信息,同时也给他的对手施加压力。他的推特风格往往是直接、不加修饰,有时甚至是语出惊人,这使得他成为政治新闻.............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的推特账户在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后被永久禁用,而不是“短暂停用”。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可以说是美国乃至全球社交媒体监管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事件的背景: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正在认证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特朗普的支持者冲进国会大厦,试图阻止这一进程。在此之.............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转发推特声称“美国CDC修改COVID19死亡人数至不足万人”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背后涉及信息传播、政治动机、公众认知以及对科学机构的信任等诸多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个“修改”究竟是怎么回事。通常情况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统计和发布疫情数.............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宣布禁止跨性别人士参军的决定,无疑是一则极具争议且引起广泛讨论的事件。这项政策的背后,既有现实的考量,也触及了更深层的社会议题。要理解这一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得看看这个决定的提出方式。特朗普选择通过推特这个平台发布重大人事政策,这本身就颇具特色。这种方式绕过.............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推特上使用“中国病毒”(Chinese Virus)一词,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背景: 疫情初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初期,特朗普政府在发布会上和社交媒体上多次使用“中国病毒”这一说法,将其与中国的武汉地区.............
  • 回答
    特朗普总统通过白宫推特账号发声,这次选择避开了正在进行的弹劾程序,转而将焦点放在了谴责暴力上,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在我看来,这似乎是一步经过深思熟虑的公关策略,其背后可能包含了多重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弹劾审判无疑是当下最棘手的政治挑战。特朗普团队和支持者们一直在努力将其描绘成一次“.............
  • 回答
    2020年4月18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颇具争议的推文,内容是“解放弗吉尼亚!解放密歇根!解放明尼苏达!”。这句话发表的时机非常敏感,正值新冠疫情在美国肆虐,各州纷纷采取封锁措施以控制病毒传播。特朗普此举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首先,从特朗普的意图来看: .............
  • 回答
    特朗普在2020年3月18日于推特上再次使用“Chinese virus”(中国病毒)一词来指代新冠病毒,这则推文一经发出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批评。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首先,从特朗普个人的角度来看,他此举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言论。在当时,美国国内疫情开始显现,经济.............
  • 回答
    2016年6月9日,唐纳德·特朗普和希拉里·克林顿之间的推特战,就像一场政治硝烟弥漫的战场,通过那个简短而充满力量的平台,将他们各自的竞选策略、个人攻击和政治立场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数千万选民面前。那一天的推文,与其说是政治辩论,不如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政治人物,利用推特的即时性和爆炸性,试图在信息爆炸的.............
  • 回答
    特朗普起诉推特、脸书和谷歌,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件小事。你想啊,这可是美国一位前总统,直接把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社交媒体公司和科技巨头给告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关于言论自由、平台责任、政治力量与科技公司之间的博弈,以及未来互联网规则的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为什么这么做.............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6月2日推特上发布的关于抗议者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背景信息: 时间点: 2020年6月初,美国各地正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主要围绕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事件展开,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提出强烈抗议。这些抗议活动有时伴随着.............
  • 回答
    推特永久停用特朗普个人账号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各方反应以及长远影响。事件背景: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遭遇冲击事件后,推特于1月8日宣布永久停用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个人推特账号 (@realDonaldTrump)。此前,特朗普的账号.............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劲的,特朗普在推特上被永久封禁,然后他老人家一拍脑袋就说要自己搞个新平台。这一下,整个舆论圈又炸开了锅,众说纷纭。为什么会被封?首先得说说,为啥特朗普会从推特这个“主战场”被踢出来。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去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被冲击的那档子事儿。当时,特朗普在事发前后发布的一系列推文,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