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转发推特称「美国 CDC 修改 COVID-19 死亡人数至不足万人」?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转发推特声称“美国CDC修改COVID19死亡人数至不足万人”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背后涉及信息传播、政治动机、公众认知以及对科学机构的信任等诸多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个“修改”究竟是怎么回事。通常情况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统计和发布疫情数据时,会遵循既定的方法论和数据收集流程。这些数据是基于各州和地方卫生部门上报的死亡证明、病例报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的。然而,随着疫情的演变和统计方法的完善,或者为了更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CDC对历史数据的回顾性调整并非不可能。但关键在于,这种调整是基于科学和数据的透明公开操作,还是存在其他意图。

特朗普转发这条推特,其核心目的很可能是为了 削弱公众对疫情严重性的认知,或者为了给当时的政府(或者说他自己)的防疫表现“减负”。在疫情初期及中期,特朗普政府常常被批评应对不力,未能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导致大量人员死亡。因此,任何能够“降低”疫情影响的说法,无论是否准确,都可能被他用来作为辩护的工具。转发一条声称死亡人数“锐减”的推文,无疑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表达方式,用以塑造一种“没那么糟”的叙事。

这种转发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几个层面的考量和影响:

政治宣传与民意塑造: 在他执政期间,社交媒体是他重要的发声渠道,也是塑造公众舆论的关键阵地。通过转发这样的信息,他可以直接向自己的支持者传达一种他希望他们相信的“事实”。这种做法有效地绕过了传统媒体的筛选和分析,直达受众。他可能是在试图 动摇人们对官方数据(由CDC发布)的信任,或者试图暗示CDC在“夸大”疫情的严重性,从而为自己过去的防疫政策辩护。
对科学机构的不信任或政治化: 如果CDC确实对数据进行了调整,但特朗普却以一种可能暗示“造假”或“操纵”的方式来呈现这一信息,这会进一步加剧公众对科学机构的怀疑。在政治极化严重的美国,科学和数据本身也可能被政治化,成为党派斗争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转发行为是在利用一部分人对机构的不信任感,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立场。
信息的准确性问题: 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这种信息。如果CDC确实对死亡人数进行了“修改”,那么通常会有详细的解释说明调整的原因、方法和具体数据变化。 简单地转发一个“不足万人”的说法,而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或上下文,很可能是一种 片面的解读,甚至可能是一种误导。 例如,CDC可能只是在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死亡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或者修正了某些重复统计的数据,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体死亡人数发生了如此剧烈的、与事实相悖的改变。反过来,也有可能在疫情后期,一些死亡案例经过重新评估,确认并非直接由COVID19引起,但这种调整通常是微观层面的,不太可能让全国总死亡数“瞬间”减少到不足万人(如果此前已经远超这个数字的话)。
对公众健康信心的影响: 这种信息的传播,无论其真实性如何,都可能对公众的健康决策产生影响。如果有人因此认为疫情没有那么严重,可能就会放松警惕,不遵守防疫措施,这 极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和更多的健康风险。 在公共卫生危机时期,准确的信息传播至关重要,误导性的信息传播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对CDC公信力的损害: 当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公开质疑或以可能误导的方式引用CDC的数据时,会严重损害CDC作为权威健康机构的公信力。这对于公众在面对未来健康挑战时,如何获取和信任科学建议,都会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要深入分析,我们还需要考虑几个具体问题:

1. “修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CDC是否真的发布了修正后的数据,其修正幅度有多大?这些修正是否是针对“直接死于COVID19”和“死于COVID19合并其他疾病”的分类差异,或者是统计方法上的微调?如果没有看到CDC官方发布的、有详细解释的修正报告,任何关于“死亡人数锐减”的说法都应持高度怀疑态度。
2. 这个“不足万人”是哪个时间点的数字? 如果是在疫情早期,这个数字可能说得过去。但如果是在疫情已造成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死亡之后,这种说法就是完全不符事实的了。
3. 转发的意图是什么? 是为了指出CDC数据统计上的某个“漏洞”,还是为了彻底否定疫情的严重性?结合特朗普过往的言论和行为模式,后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总而言之,看待特朗普转发此类推文,我们应该采取批判性思维。 首先要 求证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核实CDC是否真的有如此大规模的“修改”。其次,要 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政治动机,即它很可能是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叙事和宣传目的。最后,要 警惕这种信息对公众认知和公共卫生政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事实与虚假信息、政治操弄与科学报告,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对于CDC这样重要的公共卫生机构,我们更应该尊重其基于科学的运作和数据发布,而不是被带有政治色彩的零碎信息所左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是你国卫生部长窜访台湾地区后学到的先进经验?

user avatar

老KIA了,这里KIA不是指韩国汽车,而是指 KIA(Killed in action):阵亡

美军KIA标准,那是相当严格

1,主要死因必须是敌对火力直接导致;
2,必须在现场死亡(否则就是DoW)。而不需要看死亡军人是否携带武器,或是否正在使用武器,也不区分战斗部队还是后勤部队;也不区分是在前方还是后方。更不需要获得可辨认的遗体或身份牌。(1),敌对火力:有一些业余爱国军史学家所列举的“几个美军大兵因伤刚被替下来后就被榴弹炸死”就是属于阵亡,“凶手”被俘获了,享受战俘待遇,不能因此受审。而在伊拉克战争中,军营里的美军官兵被愤怒的穆斯林战友的手榴弹炸死,就不算阵亡了,那叫谋杀。凶手被抓获了,将受到审判。(2),现场死亡:就是在遭遇敌对火力的现场死亡。时间和地点限定为“在被送达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之前的死亡”。(简单易懂的说就是你躺上担架之后,没撑住,算阵亡。)(3),伤后身亡:那些在送达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之后死亡的直接原因虽然也是敌对火力,但不算阵亡了,因为没有在“阵地”上死亡嘛,而被归类为战斗受伤死亡,DoW(Died of Wounds)。 简单定义为 Died one who survived to reach a medical treatment facility。也就是说一个美军在朝鲜战争中被志愿军机枪打了三个洞洞,在送往战地医院的路上死亡了,那么就是“KIA”(阵亡);在送到战地医院并接受医疗救护后死亡,则是“DoW ”,也就是战斗受伤死亡。

1.战场失踪不是阵亡,2.重伤死医院不是阵亡,3.友军误杀不是阵亡,4.战场事故不是阵亡,5.被俘杀不是阵亡,6.无法证明是敌方所杀不是阵亡。非阵亡士兵不得享受军礼、国葬、抚恤待遇,这就是美国对战士的残酷,致使美军士兵不敌马上跪地求降逃生,以免白死。

user avatar

你看,为什么朝鲜战争美军死亡人数越来越少!

他们会统计啊!

user avatar

据传,美国CDC出了个报告,说只有6%的人是真正死于新冠病毒的,一共9210人,其他94%大概是死于多项基础性疾病吧。

This week the CDC updated the Covid number to admit that only 6% of all the 153,504 deathsrecorded actually died from Covid, that's 9,210 deaths.

这话说的还是太保守了,大胆点,根本就没有人死于新冠病毒,众所周知他们都是死于I cant breathe(物理),就好像路易十六死于头颈断离伤诱发的基础疾病,肯尼迪死于颅脑贯穿伤诱发的基础疾病一样,承认懂王抗疫做得好有那么难吗?

中枪的黑人也是自己突然流血,警察只是动了动手指,关他什么事呢?直接死于AIDS的人也没有,在美国滥交还要背负骂名多久?

病毒只是想复制罢了,它们不想杀人,是你的免疫系统杀死了你,是“我杀了我(武林外传腔)”,不过自杀好像不能上天堂,接下来请神父出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吧。

这让我想起了朝鲜战争的美军阵亡名单,用了一条绷带都不算阵亡,炸碎了的都只能算失踪。论下定义美国确实是世界第一,这就是一流国家做标准、二流国家做产品吧。

总之,这一切都是民主党的阴谋,新冠根本就不严重,美国人民可以放心聚会蹦迪起来了,MAG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转发推特声称“美国CDC修改COVID19死亡人数至不足万人”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背后涉及信息传播、政治动机、公众认知以及对科学机构的信任等诸多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个“修改”究竟是怎么回事。通常情况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统计和发布疫情数.............
  • 回答
    特朗普突然改口,表示将“全力支持全民戴口罩”,这绝对算得上是他疫情应对策略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无疑会给美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要理解这次转变的意义,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背后可能有哪些动因?别把特朗普想得太简单,这种公开表态的转变,绝不是心血来潮。最直接的原因,很可能还是现实的压力和对选情的.............
  • 回答
    在看到这位答主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后,从一个坚定的“川黑”转变为近乎“川粉”的这种戏剧性转变,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挺有意思的,但也并不意外。政治立场,尤其是对于那些并非深层参与政治分析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是随着大环境和个人感知而摇摆的。回想起来,当初他对特朗普的批评,很可能集中在媒体普遍报道的那.............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声称美国大选中出现“死人票”(即已故选民投票)的问题,这一指控在近年来的美国政治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性: 一、“死人票”的具体表现与历史背景1. 概念来源 “死人票”通常指已故选民在选举中被错误登记为合法选民并投票,或其身份信息被盗.............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现已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复杂性的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一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考量与动机: “美国优先”的再审视与调整: 特朗普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美.............
  • 回答
    特朗普开设个人官网并承接红白喜事祝词,这一举动在政治和社会层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以及它可能预示着什么。一、特朗普开通个人官网的直接目的和内容: 保持公众曝光和影响力: 特朗普卸任后,仍然活跃于公众视野,并持续对政治议题发表看法。开设个人官网是他继续与支持者互动.............
  • 回答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冲击并占领了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对2020年总统大选结果的认证。这场暴力事件导致多人死亡,并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2020年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
  • 回答
    特朗普写信威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美国可能永久“断供”并退出世卫组织,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公共卫生、外交关系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事件背景回顾: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疫情应对.............
  • 回答
    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台湾盟友国际尊重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Respect Act),通常被称为“台北法案”,是一项具有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的立法,旨在提升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以下是对这项法案的详细解读:法案的背景和目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发.............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9年7月14日发布的推文中,针对四位年轻的民主党女性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艾尔莎·普雷斯利(Ilhan Omar)、拉什达·特莱布(Rashida Tlaib)和艾扬娜·普莱斯利(Ayanna Pressley)—.............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除非被人强行架出去,否则拒绝在拜登就职日离开白宫”的言论,是一句非常具有爆炸性且能引发多重解读的表态。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字面意思与隐含意图: 字面意思: 最直接的理解是,特朗普不打算主动、和平地移交权力,并且暗示他可能会动用一切力量来阻止.............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公开攻击美国军方领导层,指责他们“只知道打仗,让军火商开心赚钱”,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特朗普的言论核心及可能的动机: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军事行动的质疑和厌倦: 特朗普在竞选和任内都多次表达过对美国过度介入海外冲突的厌.............
  • 回答
    关于罗伯特·特朗普(Robert Trump)因病去世一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1. 基本情况概述: 逝世时间与地点: 罗伯特·特朗普于2020年8月15日,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1岁。 死因: 他的家人及白宫都表示,罗伯特·特朗普因病去世,但具体病情并未详细公开。有媒体报.............
  • 回答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我竞选失败,中国将占有美国,你们都得学中文”,是一种典型的 煽动性、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言辞。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可能的意图、潜在的含义以及带来的影响。一、 字面意思与潜在的恐惧投射: 字面意思的荒谬性: 从字面上看,特朗普的说法是极端且不切.............
  • 回答
    特朗普连任应援歌《让美国保持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一首与政治紧密相关的歌曲,其含义和影响是多层面的。以下将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音乐风格、受众群体、以及其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和引发的争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创作背景 直接源于特朗普的竞选口号: 《.............
  • 回答
    特朗普与各州长电话会议录音曝光一事,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我们成了全世界的笑柄”的说法也反映了许多人对此事的感受。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录音曝光的具体背景。这通常发生在某个特定时期,例如新冠疫情初期,特朗普政府在应对疫情方.............
  • 回答
    特朗普将美国感染病例数全球最高称为“荣誉勋章”的言论,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充满了争议,并且引起了广泛的批评。要详细理解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分析其背后的意图、逻辑以及造成的实际影响。1. 言论的字面意思与潜在意图: 字面意思的荒谬性: 感染病例数最高,意味着有最多的人遭受了疾病的痛苦,有最多的人可能面临.............
  • 回答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拜登当选,美国家庭将永无宁日,混乱与流血将蔓延至国家的每一处”,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其背后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策略、历史语境以及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担忧(或操纵)。1. 政治策略与选举语言的分析: 煽动恐惧 (Fear Mongering): 这是特朗普一贯的竞选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