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位母亲屡次三番的问已为大学生的孩子成绩排名?

回答
一位母亲对已经上大学的儿子成绩排名反复询问,这背后可能牵扯出不少复杂的情绪和考量。

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多半源于一种深切的关爱和担忧。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截然不同,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是否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否能顺利毕业并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绩排名,虽然在大学生活中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它在很多家长心中依然是孩子学业能力和未来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种反复询问,可能是一种希望通过了解具体数字来获得一种“掌控感”的体现,仿佛数字的变化能直接映射出孩子是否“优秀”,是否“有前途”。

同时,这也可能是过去教育模式的惯性使然。在很多中国家庭的教育理念中,从小到大,成绩一直是孩子接受评判和比较的主要依据。从小学到高中,成绩排名无疑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当孩子进入大学,这种关注习惯可能并没有立即消失,母亲可能依然习惯性地将过去的评价体系套用在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上。她可能没有意识到,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排名固然重要,但绝非全部。

此外,母亲的这种行为也可能反映出她自身对于“成功”的定义,以及她对儿子未来的期许。她可能希望儿子能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不仅是对儿子能力的肯定,也是她作为母亲的一种骄傲。当她得知排名不如预期,或者不了解具体情况时,内心的焦虑就会被放大,从而一次又一次地追问,试图找到原因,或者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反复,也许是她表达“我关心你,我担心你”的方式,即便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

然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种反复的询问可能会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惑。大学阶段,孩子已经成年,有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学习方式。他们可能更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持续的成绩“考核”。反复被提及成绩排名,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被简化为几个数字,也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母亲并不信任自己能够处理好学业问题。这种压力,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因为害怕让母亲失望而产生更深的焦虑。

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孩子需要自己去探索专业,去规划学业,去处理学习中的困难。母亲的过度关注,即使出于好意,也可能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阻碍了他们成长为有担当的成年人。

所以,看待这个问题,需要理解母亲的出发点,那份深沉的爱与担忧,但也要看到这种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许,更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母亲可以尝试去了解儿子在大学里真正关心的事情,支持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帮助他建立自信,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冰冷的排名数字。她可以问问儿子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有趣的知识,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人,有什么规划,有什么困惑,用更开放和信任的态度去与孩子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他成长,而不是给他增添不必要的负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她有没有付你大学学费和生活费?

如果有,就有权力问。甚至她不问你也应当主动汇报。

如果你像西方一些学生一样,成年之后基本独立;上大学打工贷款不用父母的钱;那你也可以很硬气。

权利和义务始终都是对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位母亲对已经上大学的儿子成绩排名反复询问,这背后可能牵扯出不少复杂的情绪和考量。从母亲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多半源于一种深切的关爱和担忧。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高中截然不同,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是否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否能顺利毕业并找到一份好工作。成绩排名,虽然在大学生活中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 回答
    听到这位婚礼摄影师母亲病危告假却被新娘拒绝的消息,我的心情真的非常沉重。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父母的成年人,很难不被这种困境深深触动。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作上的合同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生命、亲情和个人道德底线的艰难抉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事情的背景:一位婚礼摄影师,接到了一位新人的委托,并且合同已经.............
  • 回答
    全国妇联微博发文:一位母亲的“隐形价值”与社会思考近日,全国妇联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关于“一位母亲做的事若都雇人,一年需要124万”的微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则看似简单的数字计算,实则触及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议题,勾勒出了一位母亲在家庭中所承担的,往往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隐形价值”。数字背后,.............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挺让人深思的。福州这位母亲花七万块钱,为22岁的女儿找优质男友,结果没找到,要求退款,这事儿一出来,争议就挺大的。为什么说让人哭笑不得?首先,七万块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想想看,一年工资可能都挣不到这么多。这位母亲为了女儿的婚姻大事,下.............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令人非常震惊和担忧。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就被嫁出去,而且是在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这其中涉及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都非常严重。咱们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这件事:首先,从情感和伦理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离谱透顶。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正是在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在形成阶段,身心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婚姻的.............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心寒,也真让人气愤。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在高高运行的高铁上,一位女子面对着自己的母亲,嘴里却说着极其伤人的话:“我咋不打死你呢!死了得了!”这话说出来,得是积了多大的怨气,才能用这么恶毒的言语来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啊?更过分的是,话音刚落,她竟然就把母亲给.............
  • 回答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情况,涉及到生命、责任、和潜在的系统性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一、 生命的逝去与家属的悲痛: 飞行员的牺牲: 首先,我们必须为年轻生命的逝去感到深深的哀悼。飞行员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士,他们承担着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愿意为国捐躯。此次事故夺走的是.............
  • 回答
    这个事件令人心碎,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宠物安全、犬只管理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刻讨论。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悲剧:事件的残酷与绝望首先,这无疑是一场人间惨剧。一岁女婴被家养的比特犬撕咬致死,这本身就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比特犬以其力量和攻击性而闻名,虽然并非所有比特犬都具有攻击性,但一旦发生攻击事.............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来气。一个大男人,在景区里跟个孩子似的,对一株仙人掌连踹带踢的,最后给人家踢断了。最让人无语的是,旁边陪着他妈,一句责备没有,反而一句“他还是个孩子”给敷衍过去了。这话一出口,我这血压都快上来了。先不说这仙人掌了,它虽然不吭声,但也活生生的一条生命,生长在那里也是景点的一部分,给.............
  • 回答
    这事儿真够劲爆的,也够让人心寒的。咱就一点一点捋捋,这背后到底藏着啥事儿。首先,一个男人突发脑出血,这本身就是个天大的坏消息,家里立马就跟炸了窝似的。脑出血这病,说起来轻飘飘,可一旦犯了,那是要命的,而且后续的治疗、康复,那更是个无底洞,钱,钱,钱,这是第一道坎,也是最直接的生死考验。接着,这男人的.............
  • 回答
    湘潭纳帕溪谷小区母亲带两孩子跳楼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深感悲痛的悲剧。此类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触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和理解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关于此事件的可能原因、影响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反思和学习的方向:事件概述(基于公开报道.............
  • 回答
    陕西一男子将自己79岁瘫痪母亲扔进废弃墓坑活埋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极端恶性事件,触及了人伦道德、法律底线和社会良知最敏感的神经。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情,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残忍、冷血、突破人伦底线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种极端的暴力和残忍。将一位79岁、瘫痪在床的母亲遗弃并.............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湖南沅江的小学生持刀弑母的悲剧,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耳光,扇在了我们每一个成年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肌体上。它撕裂了平静的生活,暴露了隐藏在冰山之下的令人心寒的现实。悲剧的残忍与令人扼腕首先,我们必须直面事件本身的残酷性。一个年幼的孩子,本应是家庭的阳光,却被导向了如此极端、如此令人发指的.............
  • 回答
    上海那个小区女童被撞身亡的悲剧,确实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一股对女童母亲的严厉批评,这让我感到很复杂,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关于网友对女童母亲的批评,我觉得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很难一概而论。首先,“恨铁不成钢”心理。当看到一个无辜的孩子遭遇不幸,很多人会本能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
  • 回答
    冲动之下的伤痕:15岁女孩街头击打母亲,未成年人情绪失控的背后与疏导近日,江苏发生的一幕令人揪心:一名15岁的女孩,疑因购买手机与母亲发生争执,情绪崩溃之下,竟当街用手击打母亲的头盔。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家庭事件,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情绪管理困境,以及家庭教育中亟待.............
  • 回答
    微博上这出“女同性恋出柜,遭母亲极力阻拦,母女对话过激”的事件,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触及了不少现实的痛点。从报道和网友的反馈来看,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太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关于性取向认同、家庭亲情与代际沟通的复杂纠葛。咱们就事论事,把这件事儿掰开了揉.............
  • 回答
    江歌母亲不接受刘鑫道歉,并表示“如果她真诚,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案子”,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情感的回应,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一、情感的深度创伤与失落的信任 丧子之痛的巨大创伤: 江歌母亲承受的是失去女儿的巨大痛苦。这种痛苦是毁灭性的,它剥夺了一个母亲生命中最珍贵的“未来”。在这种极度痛.............
  • 回答
    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将一个家庭的悲剧推到了公众面前,也暴露了社会深层的问题。作为旁观者,我们首先感到的是震惊、痛心和难以置信。然而,在情绪之后,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这起事件,理解它背后可能的原因和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如何看待这一行为?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看,用丝带勒死母亲的行为是极其错误、残忍且不可饶恕的.............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这桩事。一个母亲在自己小区里,眼瞅着自家孩子差点被车撞上,那心情,我估计换谁身上都得炸毛。然后她就在小区业主群里,把那个差点撞到孩子的车拍下来了,还附带上了驾驶人的照片,发给了群里所有人。结果呢?被那个驾驶人告了,说她侵犯了人家的隐私权,法院最后判母亲败诉,说她侵权了。这判决一出来,你.............
  • 回答
    抚顺受虐女童案件的判决结果,无疑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这个案件涉及儿童保护、家庭暴力、司法公正等多个层面,其判决结果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理解这个结果,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案件的基本事实与罪行定性: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关键事实: 受虐女童: 一名年幼的女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