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江苏一15岁女孩疑因买手机产生争执情绪崩溃当街用手击打母亲头盔?未成年人如何有效控制情绪?

回答
冲动之下的伤痕:15岁女孩街头击打母亲,未成年人情绪失控的背后与疏导

近日,江苏发生的一幕令人揪心:一名15岁的女孩,疑因购买手机与母亲发生争执,情绪崩溃之下,竟当街用手击打母亲的头盔。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家庭事件,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下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情绪管理困境,以及家庭教育中亟待关注的环节。

事件的触动:冰山一角下的复杂情绪

让我们尝试还原当时的场景,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具体细节,但可以想象:一个15岁的少女,正处于人生中一个敏感而叛逆的阶段。手机,在这个年纪的孩子眼中,可能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社交的入口、娱乐的载体,甚至是身份认同的一部分。她渴望拥有一部新手机,或许是出于攀比心理,或许是出于对新科技的向往,或许是仅仅因为“大家都有”。

而母亲,或许是出于经济的考量,或许是出于对孩子过度沉迷手机的担忧,亦或是认为现有的手机已经足够使用,对女儿的要求持保留或拒绝态度。在双方沟通不畅,或者沟通方式存在偏差时,原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可能在情绪的裹挟下升级。

争执,从言语的交锋开始,逐渐演变成情绪的螺旋式上升。15岁的年纪,正是荷尔蒙分泌旺盛,自我意识觉醒,但同时又缺乏成熟社会经验和情绪调控能力的时期。当女儿感受到的是被拒绝、被忽视,甚至是“不被理解”,而母亲可能感受到的是无奈、是担忧,甚至是“不被尊重”。这种情感的对抗,在公共场合爆发,最终以肢体冲突的形式呈现。女孩用手击打母亲的头盔,这一举动,与其说是对母亲的攻击,不如说是她内心巨大委屈、愤怒和无助情绪的宣泄,是一种极端的、失控的表达方式。

未成年人为何容易情绪失控?

15岁的年纪,正经历着青春期的剧烈变化。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大脑发育不成熟: 青少年时期,大脑的额叶部分,也就是负责决策、冲动控制和情绪调节的区域,仍在发育中。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的驱使,做出冲动的决定,而事后却可能感到后悔。
情感体验丰富但缺乏经验: 青春期的孩子情感世界变得异常丰富,他们会经历强烈的喜怒哀乐,对外界的评价和关注也更加敏感。但同时,他们缺乏处理这些复杂情感的经验和技巧,不知道如何用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和疏导。
自我认同与社会压力: 15岁是青少年寻找自我认同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被同龄人接纳,容易受到社会潮流和同伴压力的影响。在手机这个问题上,可能就掺杂了“我想和大家一样”的心理。
沟通技巧的缺乏: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理解父母的立场。当沟通渠道不畅,误解和冲突就容易产生。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处理冲突的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家庭中也存在经常性的争吵或情绪爆发,孩子也更容易模仿。

未成年人如何有效控制情绪?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学会控制情绪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1. 认识和接纳情绪:
情绪是正常的: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感到生气、沮丧、难过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不必为此感到羞耻或自责。
识别情绪: 鼓励孩子留意自己的身体感受(比如心跳加速、肌肉紧绷)和内心的想法,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我现在感到很生气,因为……”、“我感到很失望,因为……”。
情绪日记: 可以尝试让孩子记录下每天的情绪变化,以及引发情绪的原因和当时的反应。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

2. 学习冷静下来的技巧(“暂停”按钮):
深呼吸: 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数着吸气和呼气,能帮助身心放松。
离开现场: 当情绪即将失控时,鼓励孩子暂时离开引发冲突的环境,给自己一些空间和时间冷静下来。可以去自己的房间、去阳台、甚至出门散散步(在安全的前提下)。
数数: 从1数到10,或者数到20,在这个过程中转移注意力,平复情绪。
听音乐/做运动: 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进行一些轻度运动,如原地跳跃、拉伸,都可以帮助释放负面情绪。
冥想或正念练习: 简单的冥想或正念练习,如专注于当下,感受自己的呼吸,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觉察和管理情绪。

3. 学习健康的表达方式:
“我”信息表达法: 鼓励孩子用“我感到……,因为……,我希望……”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指责或攻击对方。例如,与其说“你总是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不如说“我感到有些失落,因为我一直想要这部手机,它能帮助我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与同学交流”。
非暴力沟通: 学习和实践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关注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避免评判和指责。
倾诉: 鼓励孩子向信任的家人、朋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4. 解决问题的能力:
区分情绪和问题: 让孩子明白,情绪是暂时的,而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在情绪平复后,再来思考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头脑风暴: 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例如,关于手机,是否可以先用一段时间现有的手机,然后通过攒零花钱、完成家务获得奖励等方式来实现购买愿望?
协商与妥协: 教导孩子理解“妥协”的重要性,学会与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和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5. 家庭的引导与支持:
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本身的情绪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发雷 M、摔东西,孩子自然会习得这种行为模式。父母应以身作则,示范如何冷静处理问题。
开放的沟通环境: 创造一个让孩子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和感受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知道,即使意见不同,父母也愿意倾听。
理解与同理心: 父母需要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同理心。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即使不认同,也要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共情与安抚: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安抚。用温柔的语气,轻拍背部,或者仅仅是陪伴,都能起到安抚作用。
预设情境演练: 可以提前与孩子模拟一些可能发生冲突的情境,并一起探讨如何用更健康的方式应对。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学习,家长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结语:

15岁女孩街头击打母亲的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建立坚韧的心灵,掌握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每一个家庭和社会都应该严肃对待的课题。这不仅仅是关于“买不买手机”的争执,更是关于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理解、尊重、沟通和爱。当我们能够给予未成年人足够的耐心、引导和支持,他们才能在情绪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成长为健康、独立、有情绪智慧的成年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管这个妈当年怎么顺产母乳熬夜喂奶到两岁,孩子长大了有自尊心有需求,明明知道孩子有需求+自己不想答应,还把孩子当猫狗来耍,母女情分也伤得剩不了多少了。


穷人配不配生孩子?

配。

但是别胡咧咧,别想找一群乌合之众一起搞道德绑架。

孩子也是人。有羞耻感,会觉得失望愤怒。


这些伤害并不是顺产熬夜喂奶的恩情能抹平的。


穷人家的小孩,必须要懂事。

要理解亲妈的出尔反尔。

要压抑自己的欲望。


如果穷人的孩子【不懂事】,那么不仅成才率堪忧,可能报答父母这一块,也未必能让一厢情愿的父母如愿。


我们都想想为什么要生孩子吧。

反正我是为了老了的时候有人帮我盯盯养老院和医院。


既然以后要用着孩子,我个人不会做这种出尔反尔让孩子恨我觉得我耍她的事。

这是给我自己挖坑。


可惜,有些这样的妈妈并不懂这个道理。

那便求仁得仁。



哦对了,我家狗子规矩好,是因为赏罚分明,所以狗子信赖我,愿意听我的。


从某些角度来说,有的人的确活得还不如我狗有安全感。自然很难把情绪控制力修炼好。

不怪他们。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转述:女孩(15岁)自己攒了(打工?家里要?外面要?)4000元,妈妈答应再补2000元(合计6000元)买手机。结果到了手机店,舅舅(好巧)看到了,说手机可以修修再用。于是妈妈拒绝出2000元买手机,还(试图)没收女孩的4000元。(而且妈妈还故意在人多的地方数落女孩不是)

视频:女孩崩溃,开始打妈妈的头(戴着头盔)。

看了一大票人都在说这是妈妈的错,答应了就不能反悔。更不能再抢夺孩子的钱。万万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女孩。

请问,这些陈述都是真的吗?怎么确信?

如果这是一个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地方,请问15岁女孩怎么攒了4000元?

靠打工?还是什么?怎么确定?

一个15岁女孩花6000元买手机,合适吗?妈妈答应了就不能反悔?不能是妈妈经不起撒娇耍赖,后来舅舅点醒吗?不能是在家不给买就寻死觅活妈妈不得不就范吗?

她妈妈可是骑着个估计2000也不值的电动自行车。一个上学年龄(大概在初三)的女孩,买6000块钱的手机?

如果她妈妈一个月赚不到3000,养家糊口都困难。拿两个月工资买手机,t嚰她家饭钱房租你给?

知乎还真是人均百万收入啊。

不觉得这事透着邪门吗?

反正不是自己孩子or自己就是个熊孩子,开始进入圣人模式要求妈妈说话算话了。

能不能先亮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

你真觉得这种情况(指视频里)下,一个15岁女孩手机修修就能用的前提下,花6000块去买手机很正常吗?

不给买就打妈妈头很正常?这都是被她妈逼的?

她妈把她五花大绑在街上,让她动弹不得接受路人道德审判?下次有人在路上朝你暴起,被围观群众痛骂,那也怪你。熊孩子还真是啥都有理。

你妈在你15岁的时候不给你买(答应了又反悔)6000元手机,你会骂你妈没钱就别生我啊!?然后当众殴打你妈?你这是什么畜生?

她妈妈最大的问题就是,小时候没教育好这个孩子。教育好了,这种要求根本就不会提。什么熊孩子这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