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加坡总理称「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意味着什么?

回答
新加坡总理的这句话“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直接表述,而是一种高度概括和战略性的判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考量。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分析其隐含的意义和背后的逻辑。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

1.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前提:

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主要的贸易伙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许多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无论是在原材料供应、制成品消费还是投资方面,中国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是许多国家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关键环节。如果一个联盟要与中国脱钩,或者在没有中国参与的情况下运作,将会对参与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制造业和贸易方面。
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是许多国家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潜在市场。加入一个排斥中国的联盟,意味着这些国家将失去与这个巨大市场的联系,损失显而易见。

2. 联盟的效力和吸引力受到中国参与度的影响:

区域和全球稳定与繁荣: 中国在全球和区域的安全与经济稳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旨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联盟,如果排除中国,其目标可能难以实现,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剧地区的不稳定性。
应对全球性挑战: 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反恐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中国是这些挑战的重要参与者和潜在解决方案提供者。缺乏中国的参与,任何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联盟的效力都会大打折扣。
“有容乃大”的理念: 一个包容性更强的联盟,能吸引更广泛的成员,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影响力。一个排斥重要行为体的联盟,其力量和合法性都会受到限制。

3. 新加坡的地缘战略考量:

中立和平衡的政策: 新加坡长期奉行不结盟、务实的外交政策,强调在主要大国之间保持平衡。新加坡不希望被卷入大国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
经济的相互依赖: 新加坡经济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和投资,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新加坡不希望看到任何可能损害其经济利益的联盟形成。
地区稳定是关键: 新加坡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排除中国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对新加坡不利。
提醒其他国家: 这句话也可以被解读为新加坡向其他国家发出的一个信号,即任何试图孤立中国的联盟都将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吸引力不足的困境,其有效性会受到质疑。

4. 具体含义的延伸和推论:

对“印太战略”的审慎态度: 这句话可能是在回应美国等国家提出的某些旨在制衡中国的区域战略。新加坡可能认为,如果这些战略被解读为针对中国的排他性联盟,那么它们的吸引力和可行性将非常有限。
对国际合作的呼吁: 新加坡可能是在倡导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合作模式,而不是基于对抗和排斥的联盟。
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潜在批评: 话语中也可能隐含着对某些国家试图构建反华联盟的批评,认为这种做法不切实际且可能适得其反。
对其他国家“骑墙派”心态的描述: 这句话也反映了许多国家在全球政治中的现实考量。这些国家不愿意轻易选边站,而是希望在与主要大国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最大化自身利益。
对自身政策空间的维护: 通过强调中国的重要性,新加坡也在维护其与中国发展正常关系的空间,并为自己在中美之间保持灵活性的政策提供理由。

总结来说,新加坡总理的这句话是在战略层面指出:

中国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中的不可替代性。
排斥中国的联盟缺乏吸引力,难以有效运作,也难以获得广泛支持。
新加坡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包容、合作的国际秩序,而不是基于对抗和排斥的集团。
这句话也可能是一种对某些国家地缘政治策略的提醒,即在制定联盟战略时,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关键地位和全球的现实。

这句话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它既能表达新加坡自身的立场和担忧,又能避免直接的对抗,同时还具备一定的警示和引导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3年,

李显龙:你(中国)可能在钓鱼岛或是南海得到什么,但是会输掉名誉和世界上的地位。

2013年,

李显龙:中国应该透过行动和自我克制展示本身并无恶意,可以消除其他国家的疑虑。

2016年,

李显龙:亚洲国家都希望由美国来领导,而不是中国。

2019年,

李显龙:中国崛起不可阻挡,美必须接受。

2020年,

李显龙: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

这说明存在两种假说:

1.人民海军正一步步接近他无比忠诚的马六甲海峡党支部。

2.李显龙应该有法国血统。

user avatar

小国都是墙头草啊

不讲武德的

user avatar

90年代,我爸爸妈妈都是国企上班,我爸爸还专职开车,

当时许多人见面夸我,聪明,帅,

我是我们周边最帅的孩子。

因为90年代,当时很少很少车,也很少很少人会开车,

那时候用车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比如结婚用车,当时结婚贼有面子,

他们有求于我爸爸。


2000年前后,我爸妈下岗,

我家之前又刚刚买房,借钱几万。

许多人来我家要债,

周边人也嘲笑我家穷,我丑。


2015年以后,我工作收入不错,很懂买卖房子,

周边邻居都夸我年轻有为,帅气,学历高。

因为2016年房价暴涨,

他们买房想咨询我一下。

我可以帮他们省不少钱。


2016年,

李显龙:亚洲国家都希望由美国来领导,而不是中国。

那时候南海之争,

李显龙站队美国,

后来美国退缩,

李显龙还亲自来中国了的。


2020年,李显龙

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



我们要做的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坚持奋斗让中国强大起来。



夸我国,站在我们国家这边的人和国家自然越来越多。


自信可以,

骄傲就没有了,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user avatar

我们看看近期的几个事件:

1)懂王输了大选,二王争霸,打得火热,无暇他顾。

2)RCEP签订,全世界三分之一的GDP合成一块,有视觉冲击力。

3)意大利科研机构报告去年的血清验出新冠抗体。

4)基辛格发言,要美国和中国好好谈谈,否则有战争的危险。

5)华为可以买高通4G芯片了,tiktok没人“管”了。

6)东盟之一的新加坡总理发言,要和中国玩,离了中国不行。


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势头很猛,外贸出口量升价涨柜子紧张,生产恢复,订单多,made in China供应全世界局面势不可挡。

小弟跟大哥也要看实力的,小弟们也要恰饭的,作为大哥,自己的事情搞不定,家里乱成一锅粥了,自己没面子,小弟也没面子。

预计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弟发言,反正李显龙已经带头了,大家跟着学就可以了,压力不大。

大戏在后头,越来越好看。

user avatar

(我是勤劳的海外资讯搬运工)

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小国,一贯是“谁赢我帮谁”的态度,这是由其天然的地缘战略位置和国家实力决定的。尤其是他作为一个华人占多数人口的非伊斯兰教国家,在那一片也算是个异类,更是格外小心翼翼,处处反省,事大如命,生怕被针对孤立。我称之为“HIGH 华心态国家意志化”。

现如今他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主要还是中美在西太地区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某个协议一签署,连日韩都有反迹了,新加坡作为东盟重要的一员,难道还能继续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不成?

当然,新加坡政府说话还是习惯性委婉的,

新加坡媒体可就直白多了。新加披主要媒体《联合早报》指出,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签署了全球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RCEP的签订具有里程碑意义,在目前的时局是国际上迈出的重大一步,有助抵抗反全球化浪潮。

美国国内的声音也很不客气。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发文称,“RCEP的签署再次提醒我们,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我们的亚洲贸易伙伴已经建立了合作的信心。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不应该将中国视为敌人,而应该当作和平与繁荣的贡献者。”

《纽约时报》认为,这份新的协定显示,世界不会再等美国了。该报担心,在别的国家签署新协议的时候,美国的出口可能逐渐失势。美联社报道称,这一协议蕴含着有力的象征性意义,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其“美国优先”的政策,跟其他国家分别达成贸易协议,但亚太地区国家依然致力于多国联合谋求被认为是有助于未来繁荣的自由贸易。“能够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各方达成协议,这是一项重大成就。”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认为,美国缺席该协定,这向当选总统拜登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发出了一个信号——“他们需要更多地思考自己希望在太平洋地区维持什么样的政策”。

布鲁金斯学会指出,美国的亚洲政策需要适应东亚不断变化的现实,认识到中国的作用日益增强,东盟一体化日趋成熟以及美国相对经济影响力的减弱。

“美国想要重新参与亚洲事务,以及提出新想法和新倡议的前提是,必须承认、理解和尊重目前的变化。”

新加坡的意思就是这样吧,请美国人多多理解!

user avatar

我重申几点。

一、当前世界小国并没有强烈的改辕易辙的意愿。

原因是这些人手里还拿着大量美元,没有人希望自己拿的美元最后做废了。

或者换句话说,众小国与美国还有大量的利益捆绑。

再说不用美元了,使用别的货币或者认别的老大、认别的爹,是不是就会变得更好呢?对他们来说也不是确定的。

二、当大萌还活着一天的时候,东北打猎、挖参的农户还是要向大萌上交贡品,而不是向大清上交贡品。

三,世界形势的转变和翻盘,不是1%,2%,3%这种步进式进行的。而是到了一个临界点,突然就翻盘了。

四,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对压根看不上盟友体系的国家,何来加入他的联盟?

以前英国试图用殖民地刚性地锁死后来者美国。

现在美国试图用盟友体系锁死后来者。

这些都是徒劳。



大道无形。

user avatar

黑藤太君有话说。

user avatar

坡县,东亚各个国家,乃至很多欧美国家,在经济贸易层面上都是很务实的。毕竟中国在全球化中扎根太深,和各个国家的经贸联系程度太高,你要在经济贸易上摆脱中国,非常不现实,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总额达481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值为1.8万亿元,增长1.5%,占我外贸总值的6.9%。韩国为我第五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1.62万亿元,增长0.8%,占我外贸总值的6.2%。”

“欧盟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87亿欧元,同比增长约2.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欧双方正在进行最后冲刺,争取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欧盟中国商会期待中欧尽快签署该投资协定,并尽快将中欧自贸协定的谈判推上双边议事日程,早日在覆盖19亿消费者的中欧两大经济体内实现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所以你会在经济贸易等议题上看到,“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中国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

但如果你换个议题,比如外交、军事、知识产权或是什么所谓的人权民主自由等意识形态,那简直又是另外一回事,像坡县一直就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设施。

“默克尔在德国联邦议院就财政预算展开的辩论中表示,在同中国开展对话时,“我们必须明确表达我们的不同观点”。她指出,中国和欧盟拥有“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我们必须为人权和言论自由付出努力”。

“对中国有“好”印象的日本人仅为10%,下降五个百分点。这一年里对中国印象“变坏”的回答,则增加14.2个百分点至37%。作为对中国印象不好的理由(多选),最多的是“侵犯尖阁诸岛周边日本领海、领空”,达到57.4%

......这种新闻一搜一大把,多的就不贴了,免得被和谐。

所以在其他的一些议题上是,“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有中国的联盟”。如果你以境外视角来看这些议题,中国不但不是核心,甚至还不在主流世界里。。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现在全球的政治局势就是这样,充满矛盾,但处处也有妥协和合作:在一些议题里有矛盾,但在另外一些议题里有妥协和合作。而无论什么政治,最终都会回归到经济民生等实际的议题上来。如果你实力够强,那么问题终归是可以在牌桌上谈,而如果没有实力的话,那么连利益交换的空间都没有。

user avatar

政治,特别是地缘政治,其实是简单又残酷的,你只不过是勤奋造舰,小步快跑,解决了从综合射频到通用垂发等一个又一个问题,结果你再抬眼看看周围,会发现周边的矛盾一个接一个就自动消失了。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但是你会发现,周边的人在你造船的时候一开始嘴脸越来越难看,但是当你越过某个临界点之后,他们的嘴脸突然变的好看了,说出来的话突然变得好听了,做出来的事突然变的不阴间了,但你真的没有做什么,你真的就只是单纯的造舰而已。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他们以前做过的一些阴间行为,比如什么“星光计划”啊,他们以前说过的一些阴间话,比如什么反对康米啊,就统统自动消失了,他们不提,你也不说,全当无事发生过,出门见面,打火点烟,寒暄两句,假笑两声,一团和气。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一开始你会发现开支挺大,后来你发现随着你舰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其它地方的开支突然就减少了,乃至消失了,比如某些人以往在外交场合说出那句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的原因,仅仅是你私底下塞了好处而已,随着舰队规模的扩大,你突然发现他自动就会说出这句话了,根本用不着你塞什么好处了,随着舰队规模的扩大,研发成本被摊平,你发现造舰越来越便宜了,一增一减,你发现甚至还有得赚。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随着造舰过程中的逐步改进和多种方案的筛选,技术储备和货架产品越来越丰富,你解决技术攻关问题可用的方案和工具越来越丰富,很多以前可望不可及的技术难题突然就变得信手拈来了,随之带来的技术辐射效应,甚至让其它行业也获益良多。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你发现以前没人愿意和你做朋友,偶尔来个短信还是10086发来的,但是现在你的电话一天不带消停,需要赶的场子太多,你根本顾不过来,你不得不推掉一些,只去那些最有牌面的,因为你总得留点时间,陪一陪家里那些月收入不足一千的家人。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你会发现你的货突然变的好卖了,变得供不应求了,甚至从现货卖成了期货,从期货卖成了优先交易权,从优先交易权卖成了优先交易期权,以至于你不得不整顿交易市场秩序,禁止一些不必要的,有害的金融创新,教一些老想着喝穷鬼的血还乱丢炸弹的蚂蚁该怎么拥抱监管。

你其实也没有做什么,你从头到尾真的没有在做什么,你只不过就是单纯造舰而已,你发现一切都渐渐好了起来,天清气朗,万里晴空,连饭量都好了。

大概这就是古书里说的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吧。

user avatar

知道为什么中国能恢复五常席位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有实力,你不进来,其他四家商量完了去执行,你一拍桌子这事儿就黄了。。。

所以拉你进来一起话事,大家一起商量,免得你在外面不知道怎么回事搅和乱了。官方叫: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新加坡说这话啥意思?

一半是说给美国听,你别瞎胡闹,你不拉他进来,亚洲这地界你自己已经罩不住了,他不开心啥事儿都能给你搅黄了,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没法跟你单玩儿。

万一自己家门口被中国填个岛子,你以为是件很哈皮的事情么

user avatar

人家就是非常务实,诚恳,坦率地表达了全世界大多数小国家的看法而已。

当地球处在欧美主导格局下的时候,只有倒向欧美才能生存,亦或者冷战时期哪个小国可以有资本不战队的,背后必然不是美国就是苏联。

现在,因为中国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必然能给小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中国又不会跟欧美那样只知道吸血。那么和中国一起玩当然也是它们的必由之路。尤其是新加坡这种只能从全球化当中才能有生存资本的国家更不用提。

另外,美国跟老欧洲今年疫情的表现也更容易坚定小国的决心。

以目前情况来看,我们能够谨慎乐观地迎接一个更有利于中国的国际环境,这无疑增强了我们的四个自信,并且也应该为自己在疫情期间全力以赴配合国家防控的决心鼓掌。

没有我们每一个人前期的付出与牺牲,就没有现在新加坡这种墙头草,风向标的倒戈。

但也要意识到,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发展下去,这些国家翻脸的速度照样超出人们想象,只有法国媒体才能媲美了。

user avatar

别搞对立,就事论事,直接看数据。

在新加坡生活了几年,确实看着务实的新加坡和中国走得越来越近。

  • 资金从中国→新加坡:作为一个IT从业者,亲眼目睹了近5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信息业里逐渐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今年BAT(B指Bytedance)都在新加坡开分部或者扩容,还有商汤,依图等人工智能企业也在新加坡有分部,新加坡的主要互联网企业基本都是中国资本的天下,两大电商公司Lazada,Shopee,分别是阿里持股(90+%)和腾讯控股(39%),出行软件Grab也有来自滴滴,阿里的投资,更别说之前OFO,摩拜都占领了新加坡每个角落(可惜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走不通)。即使我是搞金融科技的,我在和客户的合作中,在对方IT部门也越来越频繁看到我们中国人的名字,听到熟悉的Chinglish。中国对新加坡投资快速增长,目前在新投资经营的中资企业达8500多家。
  • 资金从新加坡→中国:新加坡已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新增外资来源国。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超过2.6万个,金额超过千亿美元;没想到吧,这么一个弹丸之地竟然可以给中国带来如此多外资。

当然,新加坡不是一个一边倒的国家,例如当年南海争端,作为东盟成员国,新加坡就为东盟的兄弟说话,站在了中国的对立面。所以新加坡和中国的合作确实更多是从利益出发,而不是站“亲戚”,这点我们是需要保持清晰头脑的。但新加坡是一个好的商业伙伴,也仅仅而已,只要不和他的核心利益冲突,他都是非常欢迎合作的。不要有点利益冲突就扣反华帽子,小国自保罢了。

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的话确实是挺公道的,比起欧美的言论,新加坡的言论甚至显得很亲中。尤其是疫情以来,新加坡可以说是国际上呼吁与中国合作最多的国家。

例如疫情初期,2月1号,那时候新冠病毒还没有正式起名前,李显龙就出来讲公道话,肯定中国做的事情是负责任的。

同时,新加坡企业界也踊跃在疫情初期帮助中国。

其次,新加坡确实一直在拉拢中美合作,当然,新加坡的力量很小,而且美国一直和中国对抗,但新加坡从本国利益角度出发,一直在督促中美合作抗疫。

世界上很少国家比新加坡的经济更开放,我们可以把是新加坡国际贸易的风向标。我们来看点数据,看这个风向标指向哪里:

据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统计,2019年新加坡货物进出口额为7494.8亿美元。其中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出口额为516.3亿美元、443.8亿美元、411.7亿美元和332.3亿美元,增减幅分别为2.4%、-8.7%、-8.3%和8.4%。从我标黑的数字可以看到,中国对新加坡来说,重要性太大了。

中新贸易合作为何如此紧密,因为中新合作的框架还挺多:

  • 一带一路
  • 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议
  • 今年签订的RCEP

在疫情下,新加坡也想方设法和中国开展尽量多的贸易。例如6月份时,当新加坡还在封城时,就开通了新中快捷通道,方便商务来往(商务通道而已)。

当然,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新加坡而已,一个小国真的能说明问题吗?让我们看看更大的市场,欧盟。

2020年前7个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87亿欧元,同比增长约2.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逆势增长,有利于后疫情时代提振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中国和欧盟是世界重要的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经济三分之一。所以可以看到,即使不是亚洲,中国在经济贸易合作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所以【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是对的,尤其亚洲地区,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和美国有一定距离,但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第一是近,第二是发展快,第三是疫情控制得好,经济恢复了运转。


本来这里放了视频的,但知乎最近审核严,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到。

如果看不到,大家可以搜搜,李光耀在1967年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过这么一句话(1967年的情况是怎样的大家从历史书中都得知了吧):

我认为中国人有决心建立一个强大富裕统一的现代化中国。有一天中国变得更繁荣了,新加坡将有幸更加安全。


最后推荐李光耀生前写的这本书,很不错,可以看看。李光耀临终前对国际形势的预判,很多都应验了。


Diss一些民粹言论。


讲个笑话:新加坡人均GDP 63,987美元,2019年人均GDP在全球所有国家里排第六,结果在这种民粹的眼里看来,老百姓嗷嗷待哺。如果你说美国GDP高但治安差,我也支持你;但新加坡人均GDP高的同时还居者有其屋而且治安水平全球第一,竟然也被看作“嗷嗷待哺”???

这种民粹以为自己看得很透彻,实则逆向得不行。这种人认为,所有的国家和中国合作都是昧着良心,都是为了钱。这种言论有没很熟悉?不就是对岸某岛上某些人的言论吗?

全球的国家不是只有亲华和反华两个阵营。做人不要太二极管。正如大家所说,新加坡只是一个墙头草,这本来就是小国生存的策略。如果非要给新加坡对中国的立场打分,从反华到中立再到亲中分数从[-1,1]的话,个人认为新加坡近几年的表现能大概能到0.5,即使以前的新加坡也不会低于0分。

不要老搞对立,谨记伟人的话: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有点浪费时间,今天刷知乎时间预算超了,所以直接关评论算了,免得老想着和某些人对线)

user avatar

把有利于未来的事情办成的能力很重要。

把不利于未来的事情搅黄的能力也很重要。

若要兼而有之,兔子唯有保持定力,狠下苦功,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user avatar

不欢迎中国的话,也可以。

自己掏钱买带毒的冷链,一千四百美元的床垫,六千美元的防寒服。

大家都没实业,金融国之间融来融去,物流国流来流去,病毒国旅游来旅游去。

世界疫情那么严重,不去搞点实实在在的物资,服务来服务去,有什么用?

虚拟经济对虚拟经济,然后数据噌噌往上涨。

指望这种互帮互助安然度日?

那场面就好像我冲天空打手电筒,你以为自己能跟个猴儿似的顺着灯光爬到月球上。

各国政府智囊都有正经文凭,国内矛盾没到一定程度的话,也没必要招纳瓦罗这种真疯子来搞民粹,装疯就可以了。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各国政府养的一些正经学者都懂的。

只不过平时基于某种利益交换,要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装糊涂,甚至装疯卖傻。


今年,到了RCEP签约这种“签署方神秘死亡日”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因为这次签约签出工伤,也没有狼人进了月圆夜一样的突然性保钓。究其原因,是某个不能直视的乱源生病了。

大家也正在等这个日子。

然后八年谈不成的东西,瞬间谈成。

而背后准备的充分度,一看就让人想笑,原来大家都是明白人,装糊涂装了那么久......

对于这种程度的充分准备来说,疫情只是催化剂,不是基本构成。

基本构成是什么?就是各国政府对虚实的基本认知。


你要是敢不顾虚实。那等着你的可是2020最狠的一面。

经济不好的小国,疫情能直接把国家催化到动乱的程度。就算你们控制的好又如何,敢开放让人来旅游吗?你爹国比你还缺物资,你有物资还想抢你点,你没有物资还想找爹国要?

认爹认错的国家正在割地赔款,认真抄作业的国家正在经济复苏。

现在各国到处是“风景线”,眼前有救命稻草,能保你平稳度过灾年。人命关天的日子里,都现实点。

要想现实里活下去。

当然要停止装疯卖傻,弃虚向实。

当一个人停止装疯卖傻的时候,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在关键时刻拿出自己一直以来“聪明”的准备,做一件理性的事。

十五国里有十四国狡黠的一笑,彼此一对眼神儿,掏出了早已准备多年的文件。装瘸的站了起来,装瞎的目光如炬,装哑巴的大吼一声:签吧!

这事就这么成了。都说好事多磨,但具体操作不必撞南墙再回头。可以先磨,再找时机成其好事。

还记得莫迪当初在边境冲突时第一时间确认是自己人越过边境吗?当时他在试图挽回什么局面?还记得莫迪主张扩大中印贸易的力度有多大吗。

不用怀疑,当初如果不是军部独走,现在莫迪也会停止装疯的。

user avatar

解散非法组织!

神罗(划掉)
NATO(确认)

user avatar

这还有啥看的,就是李显龙不傻呗。

你仔细看看访问人说的是啥?

首先,一切的一切是基于李显龙说希望拜登构建有利框架,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结果你抛出来的玩意,新加坡、印尼、日本、韩国点了一圈,就是没有中国,李显龙大概会琢磨琢磨,是不是我刚才没说清楚?

然后你再看看这联盟的倒霉名字:民主国家联盟,还是西方政客那套暗地挖坑的把戏。你们这圈是民主国家联盟,那外边的那些国家,到底是不联盟啊,还是不民主啊。李显龙顺口一答,转脸就有人说新加坡认为中国不是XX国家,这谁扛得住?

最后,说来说去这不就是个饼吗?你说拜登上台后,准备建立这个联盟。第一,拜登真的能上台吗?第二,拜登上台了多久才干这事?又尼玛“改天咱一起吃饭”的套路。

反过来看看和中国这边,刚刚和新加坡等几个国家签了RCEP,RCEP是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起码从字面上看,咱们只聊钱,不聊政治,有钱一起赚,不用和某些人那样,做生意前还得挤兑下中国。二、这是已经签订的协议,说白了,关系已经理顺,就等落地大家分账了。

那你说你一个主编,凭空给我画个大饼,就想让我往坑里跳,得罪刚刚和我升级了关系的贸易伙伴?红口白牙地替拜登起誓,还憋着给我下套,真当我傻啊?

所以,李显龙回的话也很明白。

与中国做生意——

签订投资协议——

实现合作共赢——还是

这不就是明说了嘛,大家都要过日子,想联盟你不得出个价吗?只要是做生意,那一定是双方都有的赚。只要有的赚,大家就是朋友,就能够联盟。而且,既然是做生意,我想可以用来交换的也不只是经济利益——如果价格对,我偏向美国也可以,都是赚钱嘛,谁让我赚得多我就和谁亲呗。

你还指望现在搞什么冷战似的联盟,拉帮结派地让小国替你出头和中国干——而且啥也不给就靠个皿煮滋油?拉倒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新加坡总理的这句话“没多少国家愿意加入没有中国的联盟”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直接表述,而是一种高度概括和战略性的判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和经济考量。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分析其隐含的意义和背后的逻辑。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读:1.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是前提: 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主要的贸易伙伴:.............
  • 回答
    这件事情挺有意思的,也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美国有官员这么说,认为新加坡的抗疫成功有美国总统的指导,这背后可能包含了好几种解读和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新冠疫情初期,全球都在摸索应对之道,各国领导人之间确实会有交流和信息分享。美国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和医疗强国,掌握着大量疫情信息、病毒研究数据以及.............
  • 回答
    以色列近期确实面临着新冠疫情的“重新暴发”挑战,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近期公开场合表达了对疫情反弹的担忧。这并非简单的口头警告,而是基于一系列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判断。疫情反弹的迹象与表现: 感染人数上升: 最直观的指标是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的持续增加。虽然以色列曾在疫苗接种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近期数据显示,.............
  • 回答
    要理解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于中国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主权的看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其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以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考量。李显龙总理本人在公开场合对于主权争议问题通常采取一种谨慎、中立且强调和平解决的立场,但他的表态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以下将详细阐述:1.............
  • 回答
    新加坡总理宣布从3月29日起大幅放宽一系列疫情管理措施,标志着新加坡正式迈向“与新冠共存”的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决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政策放宽的具体内容(“大幅放宽”体现在哪些方面):新加坡的这一轮放宽是比较全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
  • 回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自3月26日起对美国展开为期八天的工作访问,此行无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合作还是两国关系深度来看,都充满了值得细究的亮点。这次访问并非简单的礼节性拜访,而是建立在两国长久且稳固伙伴关系基础之上,旨在巩固并拓展双边合作领域,尤其是在当前区域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一、 政治与安全对话:战略协.............
  • 回答
    李光耀先生,新加坡的国父,他的话语总是直指人心,充满着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他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政客,而是一位务实、坚韧、对新加坡乃至亚洲的发展有着深刻理解的领导者。他的许多言论,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如同智慧的灯塔,指引着我们思考。我记得有一句话,他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人们去完成某项任务,那么你必.............
  • 回答
    CD Projekt总裁Adam Kiciński在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一款全新的《巫师》系列游戏将“立即”开始研发。虽然具体内容尚未公布,但我们可以根据CD Projekt Red(CDPR)过往的经验、系列的核心特点以及当前游戏行业的趋势,来推测这款新《巫师》游戏可能包含的内容,并进行详细的.............
  • 回答
    评价李显龙总理关于新加坡新冠应对方案的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新加坡在李显龙总理的领导下,其新冠疫情应对策略展现了务实、灵活、透明和注重民生的特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评价:一、 策略的清晰性与务实性: “与病毒共存”策略的早期.............
  • 回答
    任正非对拜登政府的“隔空喊话”: 策略、考量与背后深意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发言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他那句“欢迎美国新任总统拜登致电华为”。这句看似简单直接的表态,实则蕴含着深远的策略考量和对复杂国际关系的精妙把握。要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华为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其长期.............
  • 回答
    媒体报道巴西总统新冠肺炎检测结果呈阳性,而总统本人随后亲自反驳称“结果呈阴性”,这种情况在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的现象。它涉及了信息发布、公信力、媒体责任、个人行为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复杂性: 信息源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
  • 回答
    伊朗总统的这一说法,即“伊朗估计已有 2500 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如果属实,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直接冲击着我们对伊朗疫情的认知,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担忧。要理解这个数字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这个数字的来源和可靠性是关键。2500 万人感染,这相当于伊朗总人口的.............
  • 回答
    法新社等外媒报道称,法国总统马克龙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一消息无疑为法国当前的疫情形势增添了新的复杂性。法国目前正处于第二次全国性封锁解封后的过渡期,整体疫情状况依然严峻。虽然11月28日起,法国政府开始逐步放松封锁措施,允许商店重新开业,但宵禁令依旧生效,并且民众外出仍需遵守严.............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他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无疑是近期全球最爆炸性的新闻之一。这个消息不仅让美国国内一片哗然,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首先,从个人健康角度来看,特朗普总统和梅拉尼娅夫人感染新冠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感染病毒都会面临健康风险,尤其.............
  • 回答
    特朗普夫妇新冠阳性的消息一出,全球目光瞬间聚焦,尤其是在金融和资本市场,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抽丝剥茧地分析。首先,短期内的市场反应将是恐慌性的情绪宣泄。 避险情绪急剧升温: 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核心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政策连续性。特朗普.............
  • 回答
    霍普·希克斯(Hope Hicks)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围绕着她对特朗普总统、美国大选以及整个竞选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细节。事件背景:霍普·希克斯是特朗普总统的亲密助手,也是白宫的核心人物之一,长期担任其竞选团队和白宫的顾问。她曾多次在总统辩论等重要公开场合.............
  • 回答
    曾光老师的评价“西安疫情是武汉后最严重的一回”,这句话在当时指出了西安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西安疫情之所以被认为非常严重,并且在防疫策略上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安疫情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1. 病毒变异与传播速度的加快(Delta毒株的特性): “隐匿性”增.............
  • 回答
    德国“红绿灯”组合(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敲定组阁方案,社民党党魁奥拉夫·朔尔茨将出任新总理,标志着德国政坛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启。安格拉·默克尔长达16年的执政生涯画上了句号,她的退休意味着德国乃至欧洲将面临深刻的转变。要理解默克尔退休后德国的未来走向,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政治.............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哈迪,这位在马来西亚政坛上如同“活化石”般的存在。评价他,就像在解剖一位复杂而又矛盾的巨人,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身上融合了改革者的魄力、民族主义的情怀,以及有时又显得固执和争议的色彩。从“永远的政治家”到“国父”的地位塑造:马哈迪第一次担任总理是在1981年,一干就.............
  • 回答
    在印度政治光谱中,纳伦德拉·莫迪的名字总能激起一股强大的能量,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身上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当他以压倒性优势再次问鼎总理宝座时,印度民众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显而易见,并且不少人期待着他能带来“本质性的变革”。要理解这份期望的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