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马哈蒂尔/马哈迪(马来西亚前前前任和新任总理)?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哈迪,这位在马来西亚政坛上如同“活化石”般的存在。评价他,就像在解剖一位复杂而又矛盾的巨人,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身上融合了改革者的魄力、民族主义的情怀,以及有时又显得固执和争议的色彩。

从“永远的政治家”到“国父”的地位塑造:

马哈迪第一次担任总理是在1981年,一干就是22年,直到2003年。这个任期之长,足以让他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仅仅是政治领导人,更像是这个国家的塑造者。他深谙政治手腕,也善于利用媒体和民众情绪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经济腾飞与“亚洲之虎”的崛起: 马哈迪执政初期,正是马来西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他推行了“向东学习”政策,借鉴了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出口业。他鼓励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让马来西亚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像“ Petronas 双峰塔”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他那个时代马来西亚经济实力的象征。他给马来西亚人带来的那种国家自信和现代化愿景,是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的。
国家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的平衡: 他在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十分强调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和马来人的主导地位。比如“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旨在提升马来民族(Bumiputera)在经济上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族间的经济差距,但也引发了一些非马来族裔社区的不满。他这种试图在民族主义和国家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的做法,贯穿了他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
挑战西方与媒体的强硬姿态: 马哈迪从来不害怕与西方国家对着干,他敢于批评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不平等对待,也乐于在国际舞台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声。他对媒体的控制也相当严格,有时会为了维护国家稳定或自己的形象而采取压制性的措施。这种强硬的风格,让他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尊敬,也让另一些人觉得他不够开放和民主。

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19812003年的执政期只是他政治生涯的“第一季”。2003年卸任后,很多人以为这位老政治家会就此隐退,但2018年,他以92岁高龄奇迹般地重返政坛,领导反对党联盟(希望联盟)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再次出任总理,成为全球最年长的国家领导人。

第二次出任总理的背景与使命: 他这次复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抗当时的腐败问题,尤其是前总理纳吉布政府涉嫌的“一马发展公司”(1MDB)丑闻。他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吸引了大量厌倦腐败的选民。他当时的承诺是推动改革,建立“新马来西亚”。
改革的承诺与现实的挑战: 马哈迪在第二次任期内确实启动了一些改革,比如调查1MDB事件,追究责任。然而,希望联盟政府的执政并不顺利,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加上疫情的冲击,导致政府支持率下滑。最终,在2020年初,希望联盟政府因为内部的“喜来登政变”而垮台,马哈迪也再次辞职。
对现任政府的态度与权力游戏: 即使在希望联盟垮台后,马哈迪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试图组建新的政治联盟,对现任政府施加影响。他这种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也让一些人觉得他过于恋栈权位。

如何评价马哈迪?

评价马哈迪,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

改革者 vs. 维护者: 他既是推动马来西亚现代化的改革者,通过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带来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对特定族裔的扶持,以及对政治反对派的压制,又带有维护现有政治秩序和权力的色彩。
民族主义者 vs. 全球主义者: 他是一位坚定的马来西亚民族主义者,致力于提升马来民族的地位,维护国家主权。但他同时又对西方霸权保持批判态度,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展现出一定的全球视野。
高瞻远瞩 vs. 固执己见: 他的许多远见卓识,比如“向东学习”政策,对马来西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有时,他的坚持和固执,也让他难以适应变化,或者与一些革新理念格格不入。
政治智慧 vs. 道德争议: 马哈迪无疑拥有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几度沉浮,屡屡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他的执政期间也伴随着一些关于人权、言论自由和政治透明度的争议。

总结来说,马哈迪是一位集伟大与争议于一身的政治人物。

他带领马来西亚走过了充满挑战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也为许多马来西亚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改善和民族的自豪感。然而,他的铁腕手段、某些带有民族倾向的政策,以及在处理政治异见方面的做法,也让他在追求民主和人权方面留下了不少争议。

他就像马来西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光荣与困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代价。评价他,最终还是要放在马来西亚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去理解。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政治样本,他的故事,是理解现代马来西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可以说了,励志玄幻人物。

马哈蒂尔出生于1925年(我默默地给问题标签加了一个“历史”)16岁围观太平洋战争,21岁那年特朗普出生,22岁学医,未毕业即从政,40岁进入本土政治力量最高层,45岁被开除,48岁被请回来,56岁登顶,77岁辞职,83岁退党,几进几出后,91岁成立反对联盟,93岁抖擞精神一战,狂胜作弊的执政党,制造了六十年来第一次政党轮替。期间的政治变化暂且不提,眼下首先想到的是《警世通言》里面的一段评论:

又如姜太公八十岁还在渭水钓鱼,遇了周文王以后车载之,拜为师尚父;文王崩,武王立,他又秉钺为军师,佐武王伐纣,定了周家八百年基业,封于齐国。又教其子丁公治齐,自己留相周朝,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方死。你说八十岁一个老渔翁,谁知日后还有许多事业,日子正长哩!这等看将起来,那八十岁上还是他初束发,刚顶冠,做新郎,应童子试的时候,叫不得老年。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日长日短?

……后人有诗叹云:利名何必苦奔忙,迟早须臾在上苍。但学蟠桃能结果,三千馀岁未为长。

我知道以后的微信段子要加一个新样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