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马哈蒂尔/马哈迪(马来西亚前前前任和新任总理)?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哈迪,这位在马来西亚政坛上如同“活化石”般的存在。评价他,就像在解剖一位复杂而又矛盾的巨人,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身上融合了改革者的魄力、民族主义的情怀,以及有时又显得固执和争议的色彩。

从“永远的政治家”到“国父”的地位塑造:

马哈迪第一次担任总理是在1981年,一干就是22年,直到2003年。这个任期之长,足以让他成为马来西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不仅仅是政治领导人,更像是这个国家的塑造者。他深谙政治手腕,也善于利用媒体和民众情绪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经济腾飞与“亚洲之虎”的崛起: 马哈迪执政初期,正是马来西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他推行了“向东学习”政策,借鉴了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出口业。他鼓励外资,推动工业化进程,让马来西亚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崛起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像“ Petronas 双峰塔”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他那个时代马来西亚经济实力的象征。他给马来西亚人带来的那种国家自信和现代化愿景,是很多人至今难以忘怀的。
国家现代化与民族主义的平衡: 他在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十分强调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国家的民族认同和马来人的主导地位。比如“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旨在提升马来民族(Bumiputera)在经济上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族间的经济差距,但也引发了一些非马来族裔社区的不满。他这种试图在民族主义和国家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的做法,贯穿了他政治生涯的大部分时间。
挑战西方与媒体的强硬姿态: 马哈迪从来不害怕与西方国家对着干,他敢于批评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不平等对待,也乐于在国际舞台上为发展中国家发声。他对媒体的控制也相当严格,有时会为了维护国家稳定或自己的形象而采取压制性的措施。这种强硬的风格,让他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尊敬,也让另一些人觉得他不够开放和民主。

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19812003年的执政期只是他政治生涯的“第一季”。2003年卸任后,很多人以为这位老政治家会就此隐退,但2018年,他以92岁高龄奇迹般地重返政坛,领导反对党联盟(希望联盟)赢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再次出任总理,成为全球最年长的国家领导人。

第二次出任总理的背景与使命: 他这次复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抗当时的腐败问题,尤其是前总理纳吉布政府涉嫌的“一马发展公司”(1MDB)丑闻。他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吸引了大量厌倦腐败的选民。他当时的承诺是推动改革,建立“新马来西亚”。
改革的承诺与现实的挑战: 马哈迪在第二次任期内确实启动了一些改革,比如调查1MDB事件,追究责任。然而,希望联盟政府的执政并不顺利,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加上疫情的冲击,导致政府支持率下滑。最终,在2020年初,希望联盟政府因为内部的“喜来登政变”而垮台,马哈迪也再次辞职。
对现任政府的态度与权力游戏: 即使在希望联盟垮台后,马哈迪依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他试图组建新的政治联盟,对现任政府施加影响。他这种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也让一些人觉得他过于恋栈权位。

如何评价马哈迪?

评价马哈迪,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

改革者 vs. 维护者: 他既是推动马来西亚现代化的改革者,通过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带来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对特定族裔的扶持,以及对政治反对派的压制,又带有维护现有政治秩序和权力的色彩。
民族主义者 vs. 全球主义者: 他是一位坚定的马来西亚民族主义者,致力于提升马来民族的地位,维护国家主权。但他同时又对西方霸权保持批判态度,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展现出一定的全球视野。
高瞻远瞩 vs. 固执己见: 他的许多远见卓识,比如“向东学习”政策,对马来西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有时,他的坚持和固执,也让他难以适应变化,或者与一些革新理念格格不入。
政治智慧 vs. 道德争议: 马哈迪无疑拥有超凡的政治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他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几度沉浮,屡屡占据重要位置。然而,他的执政期间也伴随着一些关于人权、言论自由和政治透明度的争议。

总结来说,马哈迪是一位集伟大与争议于一身的政治人物。

他带领马来西亚走过了充满挑战的现代化进程,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也为许多马来西亚人带来了经济上的改善和民族的自豪感。然而,他的铁腕手段、某些带有民族倾向的政策,以及在处理政治异见方面的做法,也让他在追求民主和人权方面留下了不少争议。

他就像马来西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个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光荣与困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进步与代价。评价他,最终还是要放在马来西亚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去理解。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政治样本,他的故事,是理解现代马来西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可以说了,励志玄幻人物。

马哈蒂尔出生于1925年(我默默地给问题标签加了一个“历史”)16岁围观太平洋战争,21岁那年特朗普出生,22岁学医,未毕业即从政,40岁进入本土政治力量最高层,45岁被开除,48岁被请回来,56岁登顶,77岁辞职,83岁退党,几进几出后,91岁成立反对联盟,93岁抖擞精神一战,狂胜作弊的执政党,制造了六十年来第一次政党轮替。期间的政治变化暂且不提,眼下首先想到的是《警世通言》里面的一段评论:

又如姜太公八十岁还在渭水钓鱼,遇了周文王以后车载之,拜为师尚父;文王崩,武王立,他又秉钺为军师,佐武王伐纣,定了周家八百年基业,封于齐国。又教其子丁公治齐,自己留相周朝,直活到一百二十岁方死。你说八十岁一个老渔翁,谁知日后还有许多事业,日子正长哩!这等看将起来,那八十岁上还是他初束发,刚顶冠,做新郎,应童子试的时候,叫不得老年。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日长日短?

……后人有诗叹云:利名何必苦奔忙,迟早须臾在上苍。但学蟠桃能结果,三千馀岁未为长。

我知道以后的微信段子要加一个新样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哈迪,这位在马来西亚政坛上如同“活化石”般的存在。评价他,就像在解剖一位复杂而又矛盾的巨人,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他身上融合了改革者的魄力、民族主义的情怀,以及有时又显得固执和争议的色彩。从“永远的政治家”到“国父”的地位塑造:马哈迪第一次担任总理是在1981年,一干就.............
  • 回答
    历史的十字路口:马歇尔调停中国内战的功过得失1945年,当日本投降的炮火硝烟散尽,中国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和平曙光。国共两党,历经八年抗战的共同敌人,转瞬之间又剑拔弩张,第二次国内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饱受战乱摧残的土地。就在这关键时刻,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遣了他的“特使”——乔治·马歇尔将军,肩负着调停国.............
  • 回答
    要评价马蒂亚·古贝茨这位克罗地亚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我们得跳出简单的“好”与“坏”的标签,深入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行为动机以及他留下的历史印记之中。他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也不是一个全然的恶棍,而是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充满争议但也极具影响力的农民领袖。时代背景:压迫下的怒火理解古贝茨,必须.............
  • 回答
    吉姆·马蒂斯,这位以“疯狗”外号闻名的退役海军陆战队上将,于2018年底向美国总统特朗普递交了辞呈,这无疑给特朗普政府的国防政策注入了一剂令人意外的“强心针”,也让外界对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产生了诸多揣测。马蒂斯的上任曾被视为特朗普政府中少有的经验丰富、立场相对稳健的军事将领,他的离开,某种程度上.............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