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一家网上银行做开发,研究生实习的时候就来了,实习完六个月又工作了一年,谈谈感受:
工资:税前年薪40k欧元,税后每个月2500欧出头。有年终奖,每个人不同,和我同级的小喽啰是4000欧左右,我的领导好像是8000,其他更牛逼的不太清楚。
上班时间:早上10点-晚上18点,中间休息1小时左右,我一般吃完饭会趴桌午睡一下。刚实习那会两点大家还会打半小时左右的cs,不过后来业务多了就不玩了。没有加班,每年除去公众假期外有5个星期的假期,可以自己随意安排。
工作压力:领导从来没有说过我工作好或者不好,感觉存在感比较低,经常需要自己找issue来做或者催领导review。对我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理解公司的业务,因为在银行经常会有一些专业的词汇,而且需求都是法语,看起来比较费劲,经常会去烦坐我旁边的好基友问他很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自身法语水平不太行感觉很难做更近一部的工作(比如写需求,管理工作计划等),升职潜力不大。
开销:房租1100欧在近郊40平(和女朋友住),去市区(Châtelet)坐地铁半小时左右,去公司(16区)坐地铁50分钟,女朋友去公司(13区)半小时。每个月和女朋友吃饭大概花费500-600欧,网费手机地铁卡加起来150左右,所以一个月开支1100 + 600 + 150 = 1850欧左右。
娱乐:疫情期周末经常会和女朋友出去在巴黎玩或者旅游,疫情后就宅在家里主要活动就是红警3了。毕业前还有一些同学可以经常约出去玩,毕业后因为疫情原因很多朋友都回国了导致在这比较孤独,说实话有点无聊。
种族歧视:没遇到过,法国人对亚裔态度其实挺好的,之前很多法国同学看日漫甚至很崇拜日本人。听一些女生朋友有遇到过,估计那些垃圾也只知道欺负弱小的。
好的地方:工作压力不大,没有加班。
不好的地方:个人法语原因感觉升职很难,而且巴黎房价不低想买房也是非常困难。工作太轻松担心以后回国技术跟不上,再加上法国近两年不是很太平感觉一直在衰落,很担心以后的生活。
说一下丹麦的情况吧。虽然我不是程序员,但是因为工作原因,还是比较了解的。
先说工资。跟美国和日本、韩国比起来,相对比较低。我们公司没招过刚毕业的学生,一般都是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工资在每个月5w到6w丹麦克朗之间(基本和人民币1:1)。但是税超级的重。基本在40%左右。所以到手的也就3w到4w之间。每年涨薪在2%到3%,不多。不过,也可以过的不错了。
以前的北欧,物价非常贵,但是现在看起来也一般般了。猪肉每斤20块左右,还是有机的散养猪。牛肉在每斤40元左右。牛奶特便宜,比水还便宜,大约10块钱一升。鸡蛋大约2块钱一个。蔬菜、水果比较贵,黄瓜8块一根,苹果2块钱一个。可乐超级贵。500ml的瓶装可乐,要23块钱。外面吃饭很贵,麦当劳买个套餐要70块。所以,如果自己做饭,可以吃的很滋润。但是像“饿了吗“,什么的,基本没有。除了披萨,也基本上没有晚上8点以后送的外卖了。全都得靠自己做。
住房方面,哥本哈根市区,一般公寓,90平米在400万,到500万左右。一般有工作的话5%首付,年利率3%左右。还有工会提供的优惠贷款。所以,住房方面压力都不大。但是有房地产税。即使买了房,每个月也要交将近5、6千的税、费什么的。租房,90平米的房,要1w块往上。而且,丹麦有一条法律:租满2年,房东就不可以赶你走了。你就是不付房租,他也只能去法院告你,而不能把你赶走。所以,很多私人的出租房,都不肯租两年以上。但是有很多租房公司,房租贵一点儿。但是很省心。
教育方面,真没有什么压力。公立教育全部免费。中小学一般下午2点放学。2点放学后,如果家长不在家,可以把孩子留在学校。这样的话,每个月要付1000块左右。还有各种兴趣班,国家都有80%以上的补贴。例如我侄子在上击剑班,每周三小时的课,免费租衣服、面具和剑,三个教练,每个月才160块钱。还有去年新冠,在家里在线上学。有家长说没有平板电脑,学校还免费借给你ipad。大多数私立学校也有政府补贴。私立学校学费在每月2000到3000元之间。跟英美比起来,便宜的多。至于书费,完全没有。都是从图书馆借的。
医疗方面,全部免费。因为工资里有8%的医疗税。药费,具体数字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500元以内要自费,1000以下国家报销80%,3000以上全报。
但是也有缺点。就是你的命运完全托付给了医生。比如什么不治之症,医生要是觉得没什么希望了。他不给你治了。你就没辙了。你只能自己自费去美国治去了。但是,如果给你治的话。多少钱国家都付。
假期:法定是5周。一般公司都是6周。每天7.5小时。大多数公司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所以丹麦的晚高峰是下午3点半。公司一般要提供一顿午餐。带薪产假是1年。男女都可以休。
生活肯定是无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是喝酒和蹦迪吧。
升迁也没有什么好升迁的。60多岁的Java工程师很常见。感觉跟工人老师傅没什么区别。主要是扣了税,经理不比工程师能多挣多少。所以,基本上没人卷。
随手写的,有空再更吧。
45岁之前混得都还可以。
过了45岁还在当码农的,自求多福吧。
有些比较明智的,40多岁左右回国,当个中高层主管,都过得不错。
另一些,因为45岁之前,工资是高的,而且比起白人,相对会理财,房子可能整了好几套,加上股票和基金,混吃等死问题不大。
没工作后医保不是没了吗?坐飞机回国看。
新加坡垃圾码农一名。
带薪假期多,工资高,工作时间短,不加班这些别的答案都说烂了,我就不废话了,说些别的。
我认为在发达国家做码农最大的优势是,即使你是一个只会用google和stackoverflow写代码的垃圾程序猿,也可以拿相对较高的工资并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且,以后在面对猎头的一些脑残说辞时,可以底气十足地反驳。
本人没有刷过一道leetcode题,并且有幸(拗不过猎头的软磨硬泡)接受过两家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技术面。每次面试,均在十分钟内结束,因为前五分钟我所有的答案几乎都是"不知道""不会",然后后面五分钟和面试官聊天。我说不会是因为我真的不会,什么jvm底层逻辑,手写链表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我根本没接触过。
我工作至今五年跳槽三次,所学到的最有用的一个道理就是,找工作是最符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个规律的一件事。而猎头和国内卷王互联网大厂,就是费尽心思想让你做那个胆小的。
上一次跳槽时,技术面面试官问的是我项目的工作内容。我就老老实实把自己当时spring boot+aws项目的结构讲了一遍,十分浅显的项目,没有一点出彩的地方。面试官追问到了负载均衡和并发,我全部推脱说交给aws处理,因为我真的不会。。。不久后照样offer了,还涨薪30%。
我作为一个垃圾程序猿,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刷b站时有一个面试官主播在直播"面试月薪6000的程序员",他提了三个问题,我只答得出第一道。我当时的月薪也是6000,新元。
第二件:之前有个猎头苦口婆心地劝我知识面上需要补这补那的时候,我回复的是:"我只会if else和for loop,写个toString都要谷歌,我想找一份年薪x十万,带薪年假30天的工作,请问你们有吗?"
写答案的时候又想到几点:
1.刚工作时,不好意思请带薪病假,生病去了医院以后也是请年假,觉得请病假是占了公司的便宜。上司知道后找我谈话,说请病假是十分正常的事,许多同事甚至连病假单都没有都会请病假。从此我请假时心安理得多了。需要说明的是,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外包公司,只有一百多人,并不是什么大公司。
2.还是第一家公司,我有一次有个东西答应当天完成的,结果发现我判断失误,实际工作量非常大,我因为答应了当天做完,就在公司做到凌晨2点做完了(那天是周五,做完的时候已经周六了)。上司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看到了我代码提交时间是凌晨,后面周一就找到我问我什么情况。我说了原因后,他非常惊讶并且哭笑不得,说这种小事说一声就行了,并叮嘱我以后不要加班。随后他还不放心,怕我周末来加班,直接把我的工牌取消了周末进入公司的门禁权限。
这样的事情我跳槽以后又发生了一次。有一回我找到上司说之前我自己给的story point给的不对,时间估算错了,答应的开发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因为开发完后还要给测试和regression去测,后面又正好赶上上线,时间很紧,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失误害了测试,就跟上司说我自愿加班完成开发任务。上司说没关系的,推迟就推迟。我说后面要上线的,怕没办法跟着这个版本一起上,导致team被PM怪罪。上司听了,严肃地对我说,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证明PM给的buffer不够多,正是PM无能的表现,并且说story point本来就不是100%准确的,不用因为给错了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我听了很受感动。
后面跟国内做外包的程序员朋友聊天,朋友说上司直接骂他怎么这么笨,我差点惊掉下巴,这可是足以让人丢掉工作的严重情况,朋友却说的云淡风轻。后面朋友说的更让我无语,他居然说理解上司想要甩锅,可是总不能全部甩他一个人头上啊,言下之意是锅应该平均甩给他的同级。这时候我就知道,这公司的PUA已经完全成功了,这个朋友以后如果上位了,一定也会成为跟他上司一样的人。
这几件事给我的感受就是,发达国家的公司是很讲究“尊重”的,并且注重人文关怀,上司会主动保护员工的个人权益。国内的公司这方面比较缺失,有时候不仅是缺失甚至是负分。我很感谢我的第一份工作以及我的第一任上司,培养了我如今在对待工作上的三观。
还有一件挺有趣的事情。整个2020年基本上全新加坡技术类岗位都是居家办公的状态,居家办公你懂的,和休假也没啥两样。到了年底,老板发邮件说mandatory block leave还没请的人赶紧请掉。这个MBL就是说每个员工每年都要请一个连续五天的年假,期间不能和同事有任何联系,目的是用来测试部门是不是离了你还能照样运转(比如说你暴毙了之类的)。我不想浪费这五天年假,况且居家办公和放假几乎没区别。我就找到老板说,老板你看,年底那么多人请mlb,部门都没几个人干活了,我自愿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坚持工作!然而结果自然是被老板骂了一顿乖乖请假在家躺了五天(毕竟也不能出门玩)。国外公司对这种规章制度,无论是否必要,都看得很重。我跟国内的同学聊到时同学跟我说,他在国企前10年每年都只有5天年假,要是连续五天不工作上司估计要把他剁了,哈哈哈。不过他在国企除了工资比较低其实也挺开心的。
--------------------------此线以下内容更新于2021年6月13日9:00PM---------------------------
收到了很多私信。实在没想到随口的两句吐槽会有人看,那我就有义务让这篇回答更加严谨以免造成误解。
首先我在文中只说到了好的地方,没说不好的地方,以下列举不好的几点,躺平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1.行业特殊性
如果想去互联网、科技类行业的外企大厂,比如FLAG之类的,肯定还是得刷leetcode,并且需要自身技术水平扎实的。只有实体产业或者是金融类(银行、交易所)企业,才会对技术并不那么苛求。你的项目经验工作经验能满足单位的需求,那就够用,这样子的企业面试时才不会让你手写链表。
2.竞争力下降升职缓慢
跑着的人想躺平很轻松,躺平了再想跑起来难如登天。如果走我这样的路线,上升肯定是非常缓慢的,涨薪只能靠跳槽或者每年公司自动提升的10%左右。而且你技术一般,工作也不卖命,老板也都看在眼里,职级的提升肯定更加困难,小公司跳去大公司职级还可能下降,但是为了能躺平,我是愿意的,你愿意吗?如果家里有房贷车贷之类的压力的,肯定不能这样,毕竟你薪资水平的上升得负担得起你日益上涨的开销,这下就不是你愿不愿的问题,是负担不负担得起。如果你前几年躺平了,后面觉得不对劲,不想这样了,你得把前面欠的全都补回来。
如果是出国工作以后还想回国的,这更是巨大的弊端,最普遍的两种出路,1是外派回中国分部,2是找到国企接盘,进去养老。这两点如果不能确保其中一点,那还是别考虑出来干一段时间回国了。
3.关于移民
新加坡个人认为并不是移民的优秀选择,如果真的考虑移民,新加坡建议只作为跳板,再跳去加拿大新西兰之类地方,才能真的躺平。但是这个只是我根据身边人的例子瞎说的,我不准备移民,这些问题还是请咨询专业人士。
--------------------------此线以下内容更新于2021年6月14日19:00PM--------------------------
今天又收到了很多私信和评论,我是真没想到这个破回答会有那么多人看。于是我又得花时间修改答案中片面或者不妥当的地方,好心累。还有很多人关注我,我想说你们看两眼我的时间线应该也知道我是一个不太玩知乎的人,回答问题都是很久以前的,如果等着看我更新别的回答的可以取关了。新加坡很小,IT圈子更小,太容易被熟人认出来了,到时候多尴尬?万一再有几个心理阴暗的给我老板那里举报我上班开小差,我还怎么摸鱼。
总而言之最后说几点问的比较多的,然后就不更新了,评论区也不回复了,这破回答浪费我太多时间。当然,真心想交流经验的兄弟,或者在新/想来新的应届毕业生,那还是很欢迎私信我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答主NUS毕业的为什么不说明?是不是因为有学校背书所以才能那么轻松?
我如果说明了肯定又有人说是凡尔赛,不特别提到只是因为我是学渣,而且这学校也没什么好吹的。评论区读过985,211的应该不少吧?你们全班都是学霸吗?就没有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考试只求及格混个毕业证的同学吗?好学校也有咸鱼啊。至于学校背书,那肯定是有一定的成分的,学历到哪里都是很重要的。
2. 照你这么说,国内随便找个6000月薪的程序员都能吊打你,过来都能拿高薪吗?
当然不是。第一点是语言关,国内6000月薪的程序员大部分没办法做全英语的技术面。第二点,虽然面试没有考我jvm调优,手写链表,但是会考你别的知识。例如我面试的spring boot和云方向的后端,我自己花时间考了一张AWS的证书,spring的各种面试题AOP啊IOC啊DI啊这些肯定是必考项,是不是耳熟了?不过因为你日常工作每天都在写这些东西,只要复习一下概念肯定答得上来,而且面试官很喜欢听你平时工作中哪些场景用到这些技术,你直接说自己做的就行了,不简单嘛。还有就是很多面试题都是给你一道题你自己在家做的,可以上网查,这样相当于又简单了很多,但是上交后提问会问的很细,相当于还是考察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官想考察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在这一点上和国内互联网面试时一样的。和国内互联网面试官聊天时,面试官跟我说的原话是:leetcode都没有心思去刷的人,在基础上是不太肯用心的,大厂也不敢要。所以刷题也是面试的一部分,考察你是否踏实肯干,这也是国内公司的刚需,从这点上,面试官这么做也达成了面试的目的。公司需要这样的人,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这点我也是认同的。我也不会因为我答不出,我就去说这个方法不科学。第三点,刚也说了,学历。HR肯定偏好本土学历,就像中国的HR看是否985一眼就能看出来,看国外的如果不是顶尖大学可能还要上网查一下。在别的国家也是如此。
3.再补充一些弊端
许多私信我的人还是学生,看了知乎上的一篇回答就觉得新加坡好,兴冲冲想来。只好再补充一些弊端,泼泼凉水。(1)五险一金。新加坡有和国内五险一金差不多的叫CPF的东西,但是在你拿到绿卡(PR)之前是没法交的。举个例子,国内税前1万5,到手1万,公司还帮你交了5000,其实是2万。这里1万5就是到手1万5,年底还要再交一笔税。如果最后回国,你发现社保比别人少交了很多年,退休工资差了好多。(2)吃的玩的不如国内多 (3)没有冬天,这能忍?我是忍不了,所以不考虑移民。
(本人承诺所说全部属实,如有疑问<delete>欢迎私信我索要IRAS税单或者linkedin链接</delete>那就当我是编的吧)
我是加拿大新移民,已经上班一个多月了。公司在多伦多,是做净水设备的,也是美国的上市公司,我负责Linux嵌入式设备的软件开发。团队目前有七八个人,其中一个来自俄罗斯,其他都是本地人。
签offer之后,HR就联系我开始寄东西了,先是搞了一整套swag(新人礼包),还有寄必须的办公设备包括电脑,都是最新款,必要的软件都装好了。此外领导还说,除了电脑之外的其他配件,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提,顺便帮我订了DELL最新款的曲屏显示器,说你这是个远程岗位,以后会一直在家工作就给你整个好一点的。正式开工之后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全是公司文化的培训,整天和不同的人开不同的会议,那两周感觉自己英语突然提高了很多。
我们团队目前采用敏捷管理,每两周把需求池里面的东西拉取一些出来做一个sprint,再分拆成一些小的任务。每天早上视频聊15分钟短会,然后就各干各的,需要沟通的时候随时发Teams消息或者直接开视频聊。每天早上9点上班,但通常能赶上9点半的站会就行了,晚上5点下班,4点半就有人离开,周末和节假日是肯定见不到人的。就算工作日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因为公司要求每周工作达到40个小时,所以如果有事可以去办,群里和大家打个招呼就好了,自己再找时间把小时数补上。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人都是远程工作,所以偶尔也见过有同事这周在这个城市,下周又去了另一个城市。每周的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面有半天是没有工作安排的,叫做个人发展时间,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事情,看书,看视频,睡懒觉,或者干工作的事都可以。定期还有一些知识分享的机会,每次分享会里会有一个人讲解一些可能对别人有帮助的知识,有的分享硬件,C语言,还有看过的书,有意思的开源项目或者生产力工具等等,总之可以相互帮助也能促进交流和了解。
工作本身非常轻松,这段时间主要做一些技术的预研,比如一些新的语言和框架能否用到公司新的项目中,还有对新设备的调试,然后把过程和进展详细记录下来,暂时基本上没有做过需要大量的编码的事。以中国人的效率,一周的工作可能我们一两天就干完了,花时间的部分主要在沟通协调以及写文档上。网上说的比如一件小事拖很久这么夸张的事几乎不存在,需要找人协调一些资源的时候基本上当天就有响应,不用太多工作量的话当天也都能解决。那种很夸张的事可能只存在于政府部门,那是真的慢。关于职业发展,公司有不同的职级,每个级别有对应的要求和考核标准,通过了就可以到下一级,还是很透明的,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远没有到担心天花板的地步。
工作说了这么多,讲点工作之外的事情。前面说过公司在多伦多,同事说公司有时候会在本地有一些活动,比如上次是公司在一个公园搞了个活动,员工家属都可以扶老携幼去参加,吃东西,游玩等等,公司付钱。我们自己上周末去一个农场玩了一下冰雪迷宫,现场还有杂技表演,也可以烧烤。夏天快来了,打算今年买个小船,天气好的时候拖上出去露营的时候找个水坑划一划。
以上就是这一个多月的工作内容和简单总结,一个海外码农的真实生活工作状态,没怎么想过这样算不算好,因为懒得去和谁比,只是能毫无压力地活出个人样吧。
看到有人在评论区里问怎么出去的,可以去看我之前的回答或者我的博客 ie9.org
在美国很多码农朋友,谷歌亚马逊uber,拿亚马逊举例现在起步package十三还是十五万美金,送股票。 亚马逊 sde2 年薪二十万美元+.. 谷歌接近20w.
关于worklifebalance,我的女码农朋友每天专注于买各种奢侈品在家做美食健身养生,经常提早下班,年假二十三天,pto可积累到下一年年,请假很容易,经常听到“啊还剩这么多假请一周吧。没有理由就是为了请假而请假。一年加班次数为个位数。遇到on call 会比较麻烦一点,但就是standby的状态 可以摸鱼。 男性码农朋友,每周都在滑雪,周中就开始滑雪,到处滑雪,各种飞出去滑雪。你社交网络上会误以为他是雪场教练,,
稳定的工作生活+高薪带来的充足消费能力+充足的个人生活时间=混的好 我是同意的.
身边还有一波又一波转码大军正在路上...
更新,男票一年半涨薪3次,现在21万 CAD base了哈哈开心
在枫叶国和美国都工作过,四家公司待过,周围朋友不是码农,就是码农家属,所以我很有发言权hhhh我的体验就是,非常好
首先,最重要的,工资绝对是各行业里领先,除医生律师等精英职业之外,最直观的同事都有房,做贷款时候会被称作人才,看着我们的雇主信写的工资数字而惊讶……我在多伦多,这边工资大概是美国一半,毕业两年16万加币比较常见.(我和男朋友都是这档,他是base salary到手一个月税后,8000-9000 加币,我是一部分工资低价买了股票还有公司给的股票
假多,我下周五公司又休假,一年大概比法定休假日多10天左右,我男票是圣诞全公司关门休10天
在国外,程序员非常受manager 尊重,大多数领导理念是为大家服务,没有上下级之分,你的观点会得到充分尊重,大多组里关系和谐,遇到不好领导的概率低
没有年龄的顾虑,你可以一直做下去,只要你愿意,上周公司training,课上很多人比我爸妈都大,看了下senior developer
大多数公司不加班,少部分公司如我们公司,一天最多4小时。即使需要加班的公司,你也大多会得到高工资高回报,例如上市。我认识的朋友雪花上市,直接100多万股票,19年新毕业的……我男票毕业进的公司手里股票百万级别但是不一定上市,在这里祈祷了
要说缺点??那就是无聊了!国外生活大多是养老模式,爬山郊游陪家人lol 大把时间追剧,我小红书刷烂了,没事喜欢研究地产投资,对年轻人来说不如国内好玩
最近几天不知道是不是被那个大佬翻了牌子,看的人比较多,所以整体整理一下方便大家阅读。整体分3部分。1简介,2问答,3吐槽。
想问问题可以留言也可以私信,但是请说明自己的情况。很多人上来问一句"在么?",或者"欧洲好找工作么?",“美国有那些好公司可以申请?”这种就不要发了,我不会回复的。
码农一枚,之前在阿里,家里是北京的。现在在欧洲-荷兰工作了2年多,技术移民。想挣钱不要来欧洲,我不去美国是不喜欢合法持枪。我也用自己的一些经验帮助几个之前阿里的同事过来成功找到了工作。所以有想问问题的小伙伴可以问,正常的我会回复。
以下均为荷兰情况:
工资:阿里工资+股票比欧洲工资高不少,前一阵子几个国内公司找到我,基本上都是现在工资*2~3的给钱,不得不说,国内工资真的高。欧洲具体工资和地区相关性很高。一般不会低于rmb50万。荷兰有5年的30%税收减免,税率一般是约30%,40%,50%三挡。所以很多人到后期都会选择每周工作4天拿80%的工资。房贷啊,养孩子什么的也会有退税,今年我退了3000多欧吧。
工作时间:这边是25~40天年假 + 955。我最近正好刚换了工作,新的工作就是40天年假,折合2个月,比较舒服了。
病假:一般1-2周以内随便请,不需要任何证明。一年以内需要医生的证明,公司定期会让医生去家访,但是一年以内工资全额发放。
大龄问题:年龄歧视可能存在,但是不明显。我当前公司有一些50多60多的程序员,一天毕竟只工作6小时(喝咖啡+吃饭+聊天)。
语言:一般不会有硬性指标,但是要能正常沟通交流,毕竟面试都是英语。除了英国,其他国家英语也不是母语,所以都是以沟通为目的。虽然程序员英语要求一般不高,不过基础等英语水平还是需要的。想拿永居/入籍的话,本地语言也是必须学。
房价:大城市只要你愿意通勤超过30分钟以上,一般都能买到rmb300~500万的最少联排,2~3层带花园的房子。我公司在小村子离,走路15分钟,房子rmb300万,前后院+3层不到200平米。欧洲这几年贷款利率爆低,30年贷款利率1.16%,跟我们5%+的比起来简直不要钱(甚至不如我把钱放余额宝?)。而且贷款是按照年薪*5计算,所以只要工资高,可以0首付。
车:有的公司提供公车,但是需要交一些使用费。自己买车看国家,荷兰是欧洲买车几乎最贵的地方,德国比较便宜。另外,欧洲油价非常贵。荷兰最近便宜的加油站都快13RMB/升,难受。
养老:如果30左右到这边开始工作,退休一个月大概rmb10000~15000。
日常开销:一般家庭3~4口人每个月吃的比较好的话吃饭在rmb3000~4000左右。能源+水我家这种房子一般一个月rmb1000左右,医保(强制自己买)大概每个月每个成年人rmb不到700。手机不限量套餐+家里1000M有线每个月rmb大概300左右。车险+路税每个月rmb不到1000。我家比较大而且用的比较费,基本上合起来大概rmb 6-7千,就是800多欧。我认识很多本地家庭4口人每个月总消费只有5-6百欧,非常节约。
孩子:我不想要孩子,只有一些大概的认知,说错了不要怪我。18之前看病免费。3个月到4岁上幼儿园,很贵(1000+欧每个月),但是可以退税。4岁到12岁上小学,免费,一些户外活动需要教一些钱,一般一次在几十欧左右。12到18,中学,免费。18+大学,一般总学费不到1W。硕士,一般一年1W+。博士,欧洲博士有月薪,一般在2-3000欧左右,而且不给老师打工。博士后,一般月薪在4000欧左右。
面试难度:这边面试难度对国内技术人员的唯一门槛就是英语了。coding test都是leetcode的easy级别,随手做出来那种。这边比较强调scrum什么的,所以有空可以自己学一下。一般是3-5轮,有的公司没有1,有的公司没有3。1 HR聊一下看看你和团队的匹配程度或者直接做性格题。2 基础技术面+coding test,看看个人基础。3 课后作业,留给你一个大作业让你自己回去解决然后发给他们并且在线讲解。4 团队boss面试,聊一些项目什么的。 5 HR面试,谈工资。
缺点:
1 移民第一代是很艰苦的,绝大多数的人无法融入本地圈子。毕竟文化差异和语言都是问题。第二代可能由于第一代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存在融入问题,但是问题不大。(反正我也不想要孩子)
2 父母养老问题。这个绝对是所有移民都难以逃脱的问题。目前已知有2种解决方案,一种是把父母接过来,欧洲这边比如希腊买房全家永居等手段。但是问题是父母没有朋友且语言不通会比较难受。第二种是拿了身份回国照顾父母,这需要你足够有钱可以长期脱产(如果父母长期需要照顾)。
3 潜在的歧视问题。荷兰是我了解到歧视非常小/不明显的国家。而且我遇到的本地人都很友善。但是,歧视问题总是存在的。之前刚刚有疫情的时候(20年3月)小伙伴去超市戴口罩就被一个本地人在背后假装咳嗽“嘲讽”。还有就是孩子毕竟长相和本地人差的比较多,所以存在潜在的问题。这就像我上中学的时候班里转来一个兰州的同学,我们都问他会不会做拉面,嘲讽他家是做拉面的一样。你和大家不一样,肯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目前一些本地长大的中国人给我反馈都还可以。
4 很难做到高管。据我所知中国人做到本地大公司高管非常非常少。不过这个也在改变,毕竟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一些销售和战略都需要相关人才。不过来欧洲也都不是图钱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好了。
5 看病。荷兰看病是先要找到家庭医生,但是一般小病都是扛。因为非急诊预约就要好几天,约到了他们也是会让你回家多休息。所以这个就跟上面的病假联动了,生病就躺一周。。想去医院要拿到家庭医生开的条子才可以。我来了2年多还没有当面见过家庭医生,期间只发烧了1次不到39(之前在国内一般一年2-3次发烧),我给家庭医生打电话,她直接说你多休息就行了。另外,荷兰还可以在自己家生孩子(具体怎么生未知,我还没认识在家生的人)。
6 饮食。我们中国人对饮食的要求比较高。欧洲这边普遍果蔬比较稀缺,大多数只有应季的果蔬。这个看自己的接受水平。另外这边的猪一般都不阉,所以猪肉味儿比较大。
7 天气。荷兰是那种经常下雨下一周的国家,但是缺不像南方那种潮,可能由于风大吧,是一种湿润但是不潮的状态。我个人很喜欢那种感觉。夏天一般30来度,有1-2周到35度左右。冬天一般0度最低。由于荷兰纬度也比较高,冬天一般早上9-10点天亮,下午3-4点天黑。夏天早上4-5点天亮,晚上11点左右天黑。需要适应一下。
1 非常希望大家都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看这个帖子的大家大多数都是有出国想法的,我思来想去还是想补一点内容。中国有句老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人在外国普遍口碑还不错,毕竟我们中国人都是勤劳,聪慧的。大家有能力“栽树”的,请不要吝啬。没能力”栽树”的也请最起码不要把前人努力栽的树砍掉。不砍树是底线,不砍树是底线,不砍树是底线。加这段话起因是最近认识一个荷兰公司老板,开始非常仇视我。后来了解多了他跟我说他之前被一个中国员工骗到公司差点倒闭,所以对中国人都很抗拒,也绝对不会再招中国人了。
2 让我很生气的私信。中国人不知道不帮着中国人,反而想着怎么断了别人的路!还“保护性的踩”,而且他还说不少人认可了他的"劝告",让我更生气了!看了这个我总算理解了为什么硅谷中国人干不过印度人。就是这种想法的人多,导致相互提防最后只能做低级打工仔。
新加坡垃圾程序员一枚,混得好不好不知道,但是好混是真的。
主要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说。
自我介绍:我是女生,今年29岁,本科学生物的,在班上吊车尾。24岁大学毕业后找不到相关工作,找了一年半决定转程序员。报了个培训班用了差不多两个月学了sql和java,勉强算是能看懂代码了。出去找工作意外的好找,从海投到确定offer用了一个半月,申请工作签证用了半个月。工资不高但是躺得很平,想赚大钱的不要来新加坡。我详细说一下具体的情况:
工资:我最后接的是后端开发的工作,起薪4500新币(13薪),目前工作了三年,涨薪幅度不高,一年百分之五左右。跟其他动辄八九千新币的大佬没法比,但是这样的薪水对于其他没转行的生物专业同学来说已经好太多了。
工作强度:公司965的制度,一开始是中国男老板,总让我加班干活,我请病假就给我甩脸子,还总让我每周多加20小时的班(没有加班费)。我发现卷真的是中国老板的特点,无论在哪里都卷。后来我实在太累了就申请换了项目组,这回是新加坡女老板。从来不要求加班,如果项目迫不得已需要加班,加2小时左右就补半天假。
如何找工作:我是上领英,把自己的主页改好点,上传一份英文简历和一张自己的照片,然后海投就行了。基本一两个星期就会有面试,三五个面试就会有offer,两三个offer之后就会有让你满意的了。
面试难度:一般是笔试+面试,笔试难度很低,培训班都会教到。面试按理说是用英语的,但我英语很不好,面试官笑笑就用中文面试了。后续日常工作也是全中文,所以我觉得过了四级在新加坡工作就没任何问题了。
假期:新加坡公假11天(没有调休这种说法),公司年假20天,基本都要催着你请完,不会有不让请假。病假14天,一天的话说一声就行,两天以上的需要假条(诊所就能开)。住院假60天,我没请过所以不知道具体情况。
职场性别和年龄问题:面试的时候没有问婚育情况,而且也不允许问。我入职的时候26岁,跟同龄男同事拿一样的工资。女老板跟我说过如果有生育计划就跟她说,她安排项目的时间不要耽误我。她自己在这家公司生了三个孩子,现在又怀孕了,一点也没耽误她升职。至于年龄问题也还好,公司全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五六十的程序员和项目经理,所以我觉得能接受吧。
衣食住行:普通衣服挺便宜,一件差不多二三十新币。普通吃饭一顿饭四五块新币,去餐厅的话就要人均四十了,国内有的吃的这边都有(就是比国内贵)。租房一个房间一个月几百到一千,买房的话平均35-65万新币,套内90-110平,一个人都可以轻松买得起。车特别贵,但是不要紧公共交通很发达,不需要车都可以去任何地方。我喜欢买奢侈品包包和大牌护肤品,这边经常有打折,比国内便宜太多了。
医疗:新加坡的医疗很好,遍地都是诊所。看病一次50块左右,公司报销,洗牙、配眼镜、中医理疗这种也可以报销。做手术可以全覆盖,总体来说不经常生大病不花什么钱。
婚育:新加坡结婚是很偏向女生的,如果离婚男方要付给前妻生活费直到再婚,这跟欧美有钱的付给没钱的不一样。如果有孩子的话,一般孩子会跟妈妈,婚后的房产也会偏向妈妈。男生如果介意的话可以领中国的小红本,就没有这些了。生新加坡国籍的孩子的话,会给一万新币的现金,还会给几千存到孩子的户头用来看病上学什么的。幼儿园早七点到晚七点,一个月四五百块。小学初中应该是一个月几十块,高中二三百的样子,肯定养得起。这些是我听说的,如果不对请指正。
我个人感受是女生在新加坡结婚之后会很幸福,但是未婚想要在新加坡找老公就比较难。这边的女生太卷了,马来西亚的女孩子传统又勤奋:她们一般会努力工作赚跟老公一样的钱,还很听老公的话,包括但不限于生几个宝宝或者买哪里的房子。她们觉得孝顺公婆父母是理所应当,结婚不要房子和彩礼,都是自己打拼的。新加坡本地女孩家里有钱,相对来说没那么乖顺,但是结婚也只要求男方人品好就行了。我认识的同龄女孩子都说,在新加坡找男友只要不嫖不赌,就是好男友(这边赌场和嫖娼合法)。所以这种情况没有女孩子像在国内那样要房要车要彩礼啦,我是打算自己一个人生活,反正赚钱也够,不和她们卷婚姻了。
养老:拿了绿卡之后就会有一个叫cpf的东西,每个月扣百分之二十的基本工资加上公司额外补的百分之十七存进cpf,可以用来买房或者存起来养老。如果我这个收入一直不变的情况下工作30年,那么我每个月可以领2000多新币的退休金。但是新加坡的缺点就是要到65岁才可以领取退休金,鉴于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82岁,这个似乎也可以接受吧。
环境:新加坡一年都是夏天,空气好环境好。有的人觉得没冬天不习惯,我可是太喜欢了。我每天都可以穿美美的裙子,而且只需要买夏装特别省钱。有几个月是雨季,周末听着窗外的雨声在家里睡懒觉,太惬意了。而且新加坡非常安全,我在新加坡从来没丢过东西,以前吃饭还经常拿钱包占位子。我作为女生经常图凉快夜里去公园跑步,还能遇到好多跑步的女生。我觉得到处都是路灯和监控摄像头,法律很严格,男的如果性骚扰就会被判刑几个月,还是很放心的。
我的生活状态:我已经躺平了,每天非常轻松,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每个月大概能攒一半的工资,年终奖会奖励自己一个奢侈品包包。到35岁或者结婚买套大房子,连房租都省了,不嫌麻烦的话再出租两个房间,租金可以抵扣贷款。有同事考证刷题跳槽到能拿月薪6000+,但我实在是懒就算了,还是躺着最舒服。也有考虑过以新加坡为跳板去美国澳洲加拿大,但是感觉种族文化不一样,可能融入不进去吧。新加坡算是最像中国的一个国家了,我觉得跟在国内的时候没什么区别,飞回国也才四五个小时,比欧美国家方便多了,疫情也控制得不错。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更新————————
真的太幸运了。以前的同事跳槽到大公司,前一段跟我说他们公司在大规模招人,我就投了一下。昨天刚拿的offer,月薪6500,有十三薪和奖金,这么算下来年薪十万新币了。
再更新:30岁啦。家里说,本来给我准备了30w人民币的嫁妆,现在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就提前给我了。这笔钱加上我这三年多攒的钱,刚刚好够付一间小公寓的首付。套内55平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可以在阳台喝茶看星星,小区里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在一所还可以的小学学区内。未来男朋友不嫌弃房子小的话可以直接当婚房,养一个小朋友也够啦。
混的不好可以拿勃勃举例,挣这么多还整天没事干上知乎24小时对线。
混的好也可以拿勃勃举例,哪个国内程序员挣他这么多还能像他这么整天没事干上知乎24小时对线。
昨天在 阮一峰 老师的博客平台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国外程序员的酒后真言
事情是这样的。
美国最大的论坛 Reddit,最近有一个热帖。
一个程序员说自己喝醉了,软件工程师已经当了10年,心里有好多话想说,"我可能会后悔今天说了这些话。"
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获得9700多个赞。内容很有意思,值得一读,下面是节选。
(1)职业发展的最好方法是换公司。
(2)技术栈不重要。技术领域有大约 10-20 条核心原则,重要的是这些原则,技术栈只是落实它们的方法。你如果不熟悉某个技术栈,不需要过度担心。
(3)工作和人际关系是两回事。有一些公司,我交到了好朋友,但是工作得并不开心;另一些公司,我没有与任何同事建立友谊,但是工作得很开心。
(4)我总是对经理实话实说。怕什么?他开除我?我会在两周内找到一份新工作。
(5)如果一家公司的工程师超过 100 人,它的期权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变得很有价值。对于工程师人数很少的公司,期权一般都是毫无价值。
(6)好的代码是初级工程师可以理解的代码。伟大的代码可以被第一年的 CS 专业的新生理解。
(7)作为一名工程师,最被低估的技能是记录。说真的,如果有人可以教我怎么写文档,我会付钱,也许是 1000 美元。
(8)网上的口水战,几乎都无关紧要,别去参与。
(9)如果我发现自己是公司里面最厉害的工程师,那就该离开了。
(10)我们应该雇佣更多的实习生,他们很棒。那些精力充沛的小家伙用他们的想法乱搞。如果他们公开质疑或批评某事,那就更好了。我喜欢实习生。
(11)技术栈很重要。如果你使用 Python 或 C++ 语言,就会忍不住想做一些非常不同的事情。因为某些工具确实擅长某些工作。
(12)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东西,请使用 Java。这是一种糟糕的编程语言,但几乎无所不能。
(13)对于初学者来说,最赚钱的编程语言是 SQL,干翻所有其他语言。你只了解 SQL 而不会做其他事情,照样赚钱。人力资源专家的年薪?也许5万美元。懂 SQL 的人力资源专家?9万美元。
(14)测试很重要,但 TDD (测试驱动的开发)几乎变成了一个邪教。
(15) 政府单位很轻松,但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好。对于职业生涯早期到中期的工程师,12 万美元的年薪 + 各种福利 + 养老金听起来不错,但是你将被禁锢在深奥的专用工具里面,离开政府单位以后,这些知识就没用了。我非常尊重政府工作人员,但说真的,这些地方的工程师,年龄中位数在 50 岁以上是有原因的。
(16)再倒一杯酒。
(17)大多数头衔都无关紧要,随便什么公司都可以有首席工程师。
(18)手腕和背部的健康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好的设备值得花钱。
(19)当一个软件工程师,最好的事情是什么?你可以结识很多想法相同的人,大家互相交流,不一定有相同的兴趣,但是对方会用跟你相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这很酷。
(20)有些技术太流行,我不得不用它。我心里就会很讨厌这种技术,但会把它推荐给客户,比如我恨 Jenkins,但把它推荐给新客户,我不觉得做错了。
(21)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意味着了解最佳实践,成为高级工程师意味着知道何时打破最佳实践。
(22)发生事故时,如果周围的人试图将责任归咎于外部错误或底层服务中断,那么是时候离开这家公司,继续前进了。
(23)我遇到的最好的领导,同意我的一部分观点,同时耐心跟我解释,为什么不同意我的另一部分观点。我正在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24)算法和数据结构确实重要,但不应该无限夸大,尤其是面试的时候。我没见过药剂师面试时,还要测试有机化学的细节。这个行业的面试过程有时候很糟糕。
(25)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重要,不要让我做讨厌的事情更重要。
(26)越接近产品,就越接近推动收入增长。无论工作的技术性如何,只要它接近产品,我都感到越有价值。
(27)即使我平时用 Windows 工作,Linux 也很重要。为什么?因为服务器是 Linux 系统,你最终在 Linux 系统上工作。
(28)人死了以后,你想让代码成为你的遗产吗?如果是那样,就花很多时间在代码上面吧,因为那是你的遗产。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更看重与家人、朋友和生活中其他人相处的时光,而不是写的代码,那就别对它太在意。
(29)我挣的钱还不错,对此心存感激,但还是需要省钱。
(30)糟糕,我没酒了。
最后,酒喝完了,该清醒了,继续好好过生活。
这里整理一套系统化学习cs的书籍,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这些统统都有。这次全部分享给大家,获取方式:计算机必读书籍(含下载方式)
我就说一下我的经历吧。
研究生毕业去了一家在波士顿市中心的大厂。那是2015年,当时我入职是年薪12万,周围其他同学有去google的,有去apple,facebook的,因为在加州相对来讲挣得比我多一点点。
入职后一开始还挺开心的,免费的水果下午茶,早餐什么的,很好的办公环境以及福利,工资到手也挺高,波士顿税相对来说比较低。工作强度是早上9点到下午5点,双休。但随后我发现,整个公司的管理层,全部都是白人,印度人,中国人一个都没有,这时候就感觉是不是有职场天花板,歧视什么的,加上波士顿天寒地冻,负面情绪有点滋生,我工作了一年后就回国了。
回国我就后悔了,首先面试了不少公司,各种被拒,因为我在美国只是复习算法和系统设计,国内是要问底层原理的那种八股文,所以找工不太理想。最后找到一家还可以的,但是工作强度指数级别增长,薪资是以前的五分之一,每天基本10点以后下班,但没啥办法,跳槽跳来跳去也不好,只能先干着。
一干就是好几年,薪资涨幅每年5%,辛辛苦苦最后发现工资不如新来的那些能力比我差不少的人,心理不平衡后跳槽,跳槽到了一家公司,该公司完全不care技术,我感受到其实国内一般搞技术是没啥前途的,程序员要不进阶管理岗,要不就转行。
最后我还是决定归海去加拿大,至少我认为程序员在那边华人圈来说是高大上职位,在国内和农民工没啥区别,待遇以及工作强度都比国内好,可能别的专业在国外不如国内好,但程序员码农我认为还是国外的好,也不是说祖国不行,是因为国内当程序员的人很多,大家都肯吃苦,内卷严重。
美国:
1、谷歌应届生标准包19万美元,合123万人民币;亚马逊标准包16万美元,合105万人民币。
2、谷歌大部分团队1055,工作时间会有各种活动,有的养老团队甚至每周工作不到20小时。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工作节奏稍微快一些,亚马逊会有on-call,Facebook可能经常加班,但周末一般肯定能休息。
3、面试的时候主要就问算法题(LeetCode),准备起来比较清晰。
4、谷歌2年L3升L4,3年L4升L5是标准节奏。Facebook和其他新一些的公司更快。有清晰的职级定义引导成长。
5、周围好多40岁、50岁的码农,没有年龄焦虑。
中国:
1、应届生标准包不到40万,SP 45万左右。
2、大部分公司996,甚至还有本分380的拼多多这种公司。
3、面试问各种八股文,Java垃圾回收原理、安卓框架里的控件、HashMap和HashTable什么区别。虽然算法题也是一样工作中用不到,但是准备复杂度、整体筛选难度上明显国内更高。
4、2-3年升第一级,再升一级就要看机会了,不好说要多久。
5、年纪大了容易被优化,有年龄焦虑。
欧洲:
钱比美国少大概40%,和国内差不多。剩下方面和美国差不多,工作节奏甚至更好。
改动:
1、加了一下粗体。
2022年4月更新
当初写这个答案的时候没想到有这么多关注。
这一年来我经历了澳洲跳槽去一家美国中型科技公司在澳洲的办公室,基本上到了澳洲码农顶端了。之后又去了西雅图一家大厂当sde ii,薪资可以参见levels.fyi
我深深知道以自己半吊子的水平肯定没办法在国内拿高薪的,所以自己对现在的生活还是很知足了。
如果想知道怎么润,可以看一下我写的加拿大润的路径。
———————————————————————
坐标澳洲朝九晚五,基本纯远程。绝对不加班。
目前税后工资约40万rmb,加上老婆非码农收入25万rmb 三年工作经验。房价约80 90万澳币(400-450万rmb)能买到离悉尼cbd 30分钟火车的两房两卫一停车位的新公寓。至于大豪斯,现在貌似已经涨到160-180万澳币了,很多人不堪重负直接到二三线城市remote了。我不行是因为我老婆不能remote,而且二三线城市不好叫外卖。
当然这个薪水和美国码农那是完全没法比。自己也在努力看有没有机会去美国,或者看有没有机会能够回国远程的工作
普通公司面试极其简单,leetcode easy的水平,如我第一道面试题是 写一个trie和翻转linkedlist
自己在看System Design,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准备的答案对不对,由于平时就在干crud,用的也只是dynamodb,我自己本身是天坑专业转码的,所以这些基本不懂。现在正在自学各数据库的选择和tradeoff,虽然都不知道对不对。
我正好在德国当程序员,我想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我现在每天大致是 9 点 45 起床,然后 5 点下班。晚上的时间要不就是打游戏,又不就是陪家人。
生活上比较无聊,社交圈子很窄,也不存在融入当地文化,这是不好的地方。
好的地方是工作轻松,收入相对德国普通人较高,职业寿命比在国内长。职级天花板暂时没有碰到(也许是我级别低的原因),但是我也见过我们公司有中国人做到 director 的。
哪里的生活都是有好有坏,国外的月亮未必比国外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单纯从工作上来说,这边的工作性价比比较高,毕竟工程师供给少,需求大,所以资本家不敢压榨得太厉害,要不然分分钟跳槽。从生活上来说的话,那肯定是中国方便。所以我的理想是等疫情过去了,在东南亚远程给国外公司工作,欧洲工资,东南亚生活。两头占。
---
2022-01-30更新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被大佬翻了牌子了,好多人问我z怎么去德国工作。我整理了一下我的博客,欢迎看看
我男友,前码农,每周工作30小时,年假六周,年入36w 丹麦克朗(大概38w人民币,就当汇率 1 比1 吧),税后大概23w(没错丹麦税就是那么高)。咸鱼一只,也不追求成为技术骨干什么的反正搞搞开发就好,只是一个对丹麦流行框架比较手熟的开发狗,不算技术很高的人。他给自己配了家庭影院一套,3w的电脑,各种高端外设。从不加班,每天都有时间玩游戏~周末基本想怎么玩都可以。因为不像其他丹麦年轻人那样喜欢喝酒泡吧,带房租一个月只花8k多(不算电子设备和游戏花费)。一个月大概能存1w多,一年存12w很轻松~
他并非名校毕业,学位属于vocational school这一类的,连本科学历都算不上。
最后他还觉得当程序员压力大,辞了,找了个更轻松的活。。。。
200w大概能在丹麦买一栋不错的小house(前提是小城市!这在哥哈这种地方不可能),首付一般5~10%,房贷利率1左右(当然很多人也会选择多付一些首付)。然后连续几年有稳定工作就可以申房贷,所以只要收入稳定,丹麦码农工作个几年买个小house还是挺容易的~
再说一个朋友,匈牙利人,在丹麦读的硕博,在丹麦当码农工作了3年多,每周37小时,年入税后30w左右。极少加班,周末完全自由。目前在一个丹麦小城市house和车都买了,有个很漂亮的乌克兰老婆。。。生活非常幸福,准备最近几年生孩子了(在丹麦夫妻双方会一起休产假)。
天花板?谁在乎呢。。。我所认识的丹麦人或者在丹麦工作的外国人,都图个生活稳定幸福,谁也没想着“我一定要过的比其他人好”。只要有个稳定工作就能买车买house,钱多买大车大house,钱少买小车小house就行。不需要996,每天有时间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有时间陪家人,每年能有连续两三周的假期出去旅游旅游,生活幸福感够高,没那么多人追求天花板。
更一下,
有评论说回答里面两个例子收入低的,在北欧不够花,甚至不如国内应届生的。
首先丹麦收入比较扁平,各行各业普通收入差距不大。国内互联网行业收入可能远高于其他行业,在丹麦就不见得(但是工作强度也不比其他行业大)。(当然牙医和律师等典型发达国家高收入职业在这边收入确实也是高于大部分人)
我男朋友确实收入不高,毕竟工作时长也没达到丹麦平均水平。但是说这个收入在北欧不够花或者买不起房还是过分了。丹麦物价没有知乎说的那么夸张,我们现在两个人一个月花一万五(房租+日常+水电网+吃喝+保险等必要开销,不包括娱乐性购物),所以平摊下来和他之前一个人住的时候也差不多。(我们不泡吧不喝酒不抽烟,所以可能比其他年轻人花的少一些)。
但是要我选择的话,除非我真的很缺钱,我宁愿选一个工资水平不高但足够/时间很充裕,而不是996但是能挣很多很多钱的对象。我学习比较忙,家务他基本就全包了。我们能花很多时间一起打游戏看电影,周末出去踏青。他没有晚于六点回家,每天我们一起做晚饭。这样的生活我是觉得很开心的。国内当然你要进了国企家里又资助买房也可以这样过日子,但是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有这样的选择。在丹麦,大部分想当咸鱼的年轻人都可以轻松过上这样的日子,不需要很高的学历也完全不需要家里的支持。(顺带提一句,在丹麦真的是孩子上了大学家里就不会给钱了。丹麦大学是不需要学费的,学生生活费靠政府助学金(大概能叫助学金吧)/打临工/以及贷款来解决)
然后那个匈牙利朋友收入是交大约37%的税之后剩了30w+。当然他是打算永远留在丹麦,所以税也不是白交的。。。
至于说国内应届生都能拿税后30w的。。。我只能说我本科毕业于某某985计算机专业,身边同学也是少数人才能达到这个水平。30w在国内你是不愁钱花了,经济上是高质量的,但是在996的生活状态下你会说自己生活质量很高吗。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钱估量的,996损耗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你想折算成多少钱呢?评论区也有人指出了,国内IT行业拿30w的,大概都不敢算时薪。
再说说我自己。我最近几年心态变化很大,之前上本科那会儿也想当精英,赚很多钱。后来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个能力(智商不够用,比如有些理论和技术我发现自己是真的学不会也学不进去)。我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有一点可以肯定是在任何国家你要当精英都是很困难的,都是必须奋斗的。但是在国内我感觉是,不当精英当普通人也需要奋斗,很努力工作,因为普通人也在卷。但在丹麦想当普通人,就真的可以过得很悠闲。
我现在奖学金+兼职一个月税后一万差不多,当个学生是真的够花了。大部分本地大学生一个月也只不过花6k-8k而已(大学生其实都蛮省的毕竟家里一般不给生活费)。
在回到天花板这个问题上来。IT行业丹麦天花班是真的比国内低很多,倒不是因为你是外国人被限制了天花板,而是因为丹麦IT行业确实规模小,远不如国内发达。说IT行业,北欧在欧洲算菜的,丹麦在北欧算菜的。真的有远大职业追求的人必然更适合国内。不过只是作为普通人我觉得自己不太在乎天花板。
最后强调下中心思想吧~ 码农在丹麦不算高收入人群,划水码农甚至低于平均(大部分职业在丹麦都是这样),但是就算拿不到平均收入,也不会有什么生活压力。做到“富有”在任何国家都很难,做到“宽裕”在丹麦则比较容易 -- 只要你有个正经工作每周37小时就能达到这个水平,不需要你奋斗。
你要问有什么不如国内的地方,那就是生活真的比较单调比较无聊吧,远距离交通也不方便。。娱乐方式也非常有限。丹麦喜欢喝酒泡吧开party年轻人很多很多,可能也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多少别的娱乐方式了。我身边也有在这边读书但是非常非常想回国的同学因为他们觉得这里太无聊了。当然这个分人,比如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打游戏,所以算是耐得住寂寞。
还有就是,食物真的非常单调。。这个确实怎么都不能和国内比。想自己做点中餐好多原材料都买不到。。
我记得我之前的回答说过,在湾区/西雅图这边不刻意追求天花板的话,只做一个普通大厂码农的生活状态大概是:
每周工作30到40个小时,周末基本都出去浪。工作3到5年可以攒下首付,和老婆一起买个通勤在30分钟到1小时的房子。200平米左右,4室3卫,再带个200平的后院,每周末请一次墨西哥大妈来打扫房间,请个墨西哥大叔来帮忙割院子里的草。养个一猫一狗两个小孩。家里一般两辆车,BBA雷克萨斯特斯拉,咬咬牙上个卡宴,科尔维特或者玛莎拉蒂吉卜力也问题不大。而且买车不需要摇号,买房贷款也不需要户口绿卡之类的东西。一年20到30天年假,5到10天病假,疫情前基本上想去哪里玩都可以说走就走,住个五星级酒店压力不大。大公司医保一般都很好,基本可以实现看病免费。没听说过35岁优化的情况,我们组两个40岁+的美国大哥,比我经理(35+)的工作年限还长,但是不喜欢当经理,所以还在一线写代码。
但是这距离真正的富人阶层还差得很远。还是要上班,不敢辞职。还是买不起核心地段真正的豪宅,Palo Alto的1英亩地庄园,Los Altos的山景豪宅是买不起的。法拉利、兰博基尼之类的车是买不起的,游艇和私人飞机有大概率也是玩不起的。出去旅游大多数情况也只能坐经济舱,商务舱和头等舱还是坐不起的。大部分人也当不了议员,影响不了政策的制定。
这不是什么好凡尔赛的,像我这样普通的湾区码农,一板砖砸下去有一堆。我本科也就是个双非一本,武书连中国大学排名70以后,相信知乎高考比我厉害的人有很多。
给钱最多的那几个公司Facebook,Google,Netflix,Pinterest,Snap等等几乎没有大陆的业务,所以不存在剥削祖国人民的情况,大家可以放心的加入。
最后说一下天花板,如果华人的天花板的话,大概是3000亿美金市值NVIDIA公司的老黄,1000亿美金市值AMD的CEO苏妈,Youtube创始人Steve Chen,雅虎杨致远,Doordash创始人Tony Xu, Andy Fang。
如果仅限于中国大陆出生和成长,美本/美硕博去美国读的,那么天花板有Zoom的CEO Eric Yuan,ThoughtWorks的CEO Xiao Guo,Tusimple图森未来的创始人Xiaodi Hou,Wish的创始人&CTO Danny Zhang,亚马逊的高管Wei Gao,Pinterest的SVP Fan Li,Google的Feifei Li,以及Airbnb的工程师经理Bo Zeng等。
所以中国留学生在硅谷的天花板大概是千亿美金市值公司的CEO和CTO,如果你达不到,那就是你不努力而已,别说你碰到了天花板。
关于我是怎么去美国的,我个人本科在国内读的是电子工程的,转专业申请美国硕士,毕业之后找到工作留下来的。
本文创作的时候只是在讨论美国程序员的情况,并没有和中国进行任何对比,也无意牵扯到中国的情况。但是鉴于评论区的“爱国人士”日渐增多,特此回复一下某些二极管爱国人士,不是只有在国内艰苦奋斗每天996不计报酬才叫爱国,主动出国工作,抢外国人的工作,为国内同胞减轻内卷,一样是爱国。
我现在赚美元,但是在国内消费,在国内买房,回国吃喝玩乐,我给中国的房地产,旅游业餐饮业贡献的美元外汇,比评论区的某些“爱国人士”交的税多得去了。
更新一些Bilibili Vlog:
是的。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国家,在对劳动者剥削的残酷程度上面,差异还是很大的。
这也是历史进步的体现。
在国外住带前后大院子的独栋房子难道不比你在国内跟几百人挤在一栋楼里舒服?
坐标伦敦,收入不说了,去年一年ps4上大概拿了10个白金。
我不管混的好不好,我只想要悠闲的生活,体面的工作,舒适的家,好开的车,敞开吃的肉。哪里能圆我的中国梦,我就去哪里。
作为身在美国的非码农,我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是拍案惊奇——如果题主不是当大老板,或者在国内一线城市有那么几栋楼收租的话,请问这是哪里来的自信质疑发达国家的码农混得不好?如果码农都不算混的好,那请问从事什么行业的人才算混的好?
随手Google,在现在的美国,家庭一年收入中位数是6万多,放码农高度集中的加州是75235, 而随便一个码农的年薪起点都接近二十万,很多人年薪在四十万,论收入秒杀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轻轻松松:
如果放全美国的话,家庭年收入2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那么7.6%的人口,注意是家庭年收入不是个人,想象一下一个码农再配一个普通工作的伴侣,年薪干到全美前5%也不奇怪吧:
考虑到美帝的码农们没有996,加班有加班费,其他行业的人要达到他们的收入水平不知道要肝到什么地步;大公司医保很好医疗基本就是免费,收入高交的各种退休金也多,还有很多手里捏着公司送的股票(我还要真金白银的去花钱买),你们说码农们混的不好,那我这种在美帝从事建筑行业的收入远低于码农的普通人岂不要申请救济去了?
还有很多人抱怨说说湾区房价高压力大码农也买不起,嗯,首先湾区很多房子的价格也就码农们不吃不喝五六年或者十年的收入,但对其他职业的人是多少年?其他人是不是更绝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疫情发生以后美国几乎所有大厂都宣布IT码农们可以永久居家工作,在过去这一年多有很多人是跑到夏威夷的度假酒店里办公,干完八小时了就各种吃喝玩乐了。永久居家办公这意味着码农们现在就可以打着湾区大厂的工但跑到别的房价低的地区永久居住,在湾区过百万只能买小破房,但几乎只要一离开湾区,这样的价格在很多地方动辄买个五六个房间占地面积按亩计算的豪宅是分分钟的事,在其他很多地方四十来万就已经买到非常棒的豪华房子了。码农不但在收入上能卷赢其他人,还能在房价问题上随便挑选地点来卷,或者他们想不卷就不卷。而其他职业是没有这样的自由度的,起码对我来说我现在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以后还是要天天到公司上下班,还是要居住在离公司不能太远的地方。
为什么会有人质疑码农混得不好,其实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各种社交网上特别是知乎上的码农多声音大,所谓的混得不好不过是码农之间内卷,人家说的不过是自己和别的码农比收入没人家那么高没卷过其他同事,然后在网上这种声音被放大了而已。但一旦和其他行业的比,那码农这个职业就是碾压一样的存在,他们的起始收入水平对绝大部分美国人来说是一辈子都没能达到的存在。而且很多码农都是整天对着电脑,在学校时对着同学老师出来工作了就直接进公司,很多码农就没从事过其他别的行业就只知道自己圈子的事,在自己圈子里收入不算高就觉得自己穷。只是,如果年入几十万美元的人都是穷人,那年入几十万人民币的人岂不要饿死?
反正在现实生活里,当我遇到对方是中国人码农时,那大概率对方是各种名校毕业而且薪水碾压我的存在,我根本不敢提自己收入水平如何。结果跑到知乎一看居然有人问他们混的好不好……知乎吹人均收入百万,应该是说人民币吧,那美帝的码农是几乎人人人均百万,还是TM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一入职就这么多,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还要慢慢熬资历才能达到人家的起点。
说到底,人家哭穷那是人家低调不炫富,照顾其他人的感受而已,把客气话当真就是你的不对了。
澳洲码农,我做的是合同工,就是一个工作签合同几个月或者半年一年这样,不是永久员工。日薪是$800澳元一天,折合人民币4000元一天,扣掉税的话,大概3000元一天吧。就是工作一天就拿3000,如果是周末、公共假期或者病假不上班的话就没钱拿。一周有两天是在家上班,理论上每天工作7.5小时,但是工作时间地点不是关键,只要出活就行,上班也不用打卡。工作内容是web,技术是php+js。我的技术挺落后的,js都不会框架,计划最近学习更新一下,如果掌握了React了以后,薪水会上一个台阶。PHP的薪水也偏低,如果是java的话要再高20%。但Java会的人太多了我是计划转型Golang,钱和前景都还不错。
IT业在土澳前景还不错,一是因为这里人力非常昂贵,所以任何能取代人工的程序AI也就会相应很值钱。二是这里的当地人相对比较懒笨,不喜欢从事需要脑力的IT,他们的聪明人能人也会去从事更有前景更光鲜的行业比如法律医学金融等等,IT在他们的文化里上不了台面。所以整个IT业人才供不应求,没有内卷。没有996没有加班,没有年龄限制,你写程序写到70岁都没问题,很多人35、40岁才转行做IT也没问题,没有种族歧视(这里是说IT业内,亚洲人在此行业比较受欢迎毕竟踏实肯干)。
缺点也是有的,你想从技术转管理,升高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国内你年龄资历上去了就会自然转管理或者带很多手下。在这里如果你不去努力争取,以及让自己具备相应的管理交流业务等能力,你有可能做到老也是自己一个技术人员。简单来说IT在土澳就是一个收入不错前景稳定的职业,但是并没有太多想象力和跃升的空间,它能让你丰衣足食,但是不可能让你晋升为富人。
老婆在硅谷Google大厂当码农,我在另外一个非互联网上的科技公司当码农。
本来住硅谷的时候混得真是不好,一把年纪了还要找室友一起租房,租的房子还又黑又小又吵。硅谷的房子不是买不起,而是看上眼的买不起也觉得不值,买得起的看不上。
结果赶上疫情,我先是拿到永久wfh,老婆暂时拿到wfh,然后房租到期后直接搬到了一个风景秀美的度假胜地,买了套景观超好的房子住。周围邻居大多是攒了一辈子钱来这里退休的,也有个别和我们一样wfh后搬来的。本来老婆还在纠结要不要跳到一个能疫情后长期wfh的公司,结果昨天Google老总就宣布了允许20%的人长期wfh。然后我们就开始计划在另一个风景秀美的度假胜地再搞套房子,做一只候鸟。现在想想,真是要感谢疫情促进了工作方式的变革。
说真的,目前想不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了,提前过上半退休生活,出家门就是旅游了。一月纯死工资现金税后都快2万刀了,还不算公司额外给的股票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投资收入。到这一天总共的工作年龄也就5年左右,也没有靠过父母。
然后我们混得只能说在留美同学中一般的,不算差但肯定也不是最好的。有同学靠着上市公司财富自由的,有同学创业卖了公司财富自由的。生活过得差的人家也只是想着先攒钱再享受,或者只有一人工作养全家,但挣得也都不少。有没有天花板?这可能就是天花板了,但是在这种天花板下呆着不舒服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