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芥子气与芥子有什么关系?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芥子气和芥子,它们之间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首先,要明确一点:芥子气和芥子,名字里都带个“芥子”,但它们一个是化学武器,一个是常见的植物调料,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种名字上的巧合,与其说是亲戚,不如说是某种历史渊源的遗留,甚至是某种“阴差阳错”。

我们先从芥子说起。

芥子,我们日常生活中太熟悉了,就是芥菜的种子。你想想看,平时吃饺子、拌凉菜,有时候会用到芥末酱,或者做腌菜时放的芥菜疙瘩,这些都跟芥子有关系。它是一种辛辣的植物种子,味道刺激,能够开胃,还可以提鲜。芥子本身有很多品种,比如白芥子、黑芥子、黄芥子等等,它们在味道和辣度上有所区别,但总体都是那种“冲鼻提神”的辣味。这种辣味主要来自于一种叫做硫代葡萄糖苷的化合物,它在芥子被碾碎后,经过酶的作用,会分解成异硫氰酸酯,这个东西就是芥末那种挥发性辣味的来源。

那么,芥子气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这就得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当时,化学战刚刚兴起,各国都在寻找能让敌人丧失战斗力的“新式武器”。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在研究各种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以期找到一种能够大规模杀伤、造成人员伤亡并且难以防护的化学制剂。

在一次次的实验和探索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物质,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够损伤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甚至引起水泡和肺部损伤。这种物质的化学名称非常复杂,叫做二氯二乙基硫醚(Bis(2chloroethyl) sulfide)。为了给它起个名字,方便记忆和传播,人们想到了它的一种物理特性:它在常温下是一种油状液体,气味有点像大蒜或者芥末。

这里就是关键的联系点:因为其气味与芥末(芥子的加工品)有些相似,或者说它在初期研究中可能与某些含硫的、有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比如芥子油)被混淆或者产生联想,于是人们就给它起了个俗名叫“芥子气”。 听起来就好像是因为它闻起来像芥末,所以就叫它芥子气一样。

所以,你可以理解成,芥子气这个名字,更像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或者某种巧合下的命名,而不是说芥子气是从芥子里提取出来的,或者两者在化学结构上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再详细一点说:

来源不同: 芥子是植物种子,是天然产物。芥子气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是工业化学的产物,属于毒性很强的有机氯化物。
用途不同: 芥子作为调料,是食物的组成部分。芥子气是化学武器,用于战争杀伤。
化学结构不同: 芥子之所以辣,是因为硫代葡萄糖苷及其衍生物。芥子气的化学结构是带有两个氯乙基的硫醚,它的毒性在于能够烷基化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破坏细胞功能。它们的分子结构完全是两码事。
命名上的联系: 这种联系纯粹是基于气味或早期研究的联想。想象一下,当时的科学家们在研发过程中,可能偶然闻到了这种油状物的气味,觉得有点像平时接触到的芥末酱,于是就起了这么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在科学命名体系中,它有更严谨的化学名称,但“芥子气”这个名字流传更广。

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或者联想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硫”元素。芥子辣味的主要成分含有硫,而芥子气同样是以硫原子为核心的分子结构。含硫化合物往往会产生比较特殊、有时会带有刺激性的气味,比如硫化氢(臭鸡蛋味),洋葱切开时产生的气味,以及芥末的辣味和芥子气的那种类似大蒜/芥末的气味。这种“有气味且可能带有刺激性”的共同点,可能是促成这种联想的更深层原因。

举个不太恰当但能说明情况的比喻:

就好比我们看到一种颜色很深的、有点像紫色的花,就把它叫做“紫罗兰”。但如果以后又发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植物,虽然它也长得有点像紫罗兰,颜色也接近紫色,但其实它和真正的紫罗兰在植物学分类上毫无关系,甚至科属都不同。但因为颜色和形态的相似,人们还是习惯性地叫它“紫罗兰XXX”。“芥子气”和“芥子”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总结来说,芥子气和芥子唯一的联系,就是名字里都沾了个“芥子”,这名字的由来很可能跟芥子(或芥子油)的气味有相似之处。但除了这个名字上的“缘分”,它们在本质、来源、用途和化学结构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我们餐桌上的开胃品,一个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恐怖化学武器。

希望这样详细的解释,能让你对它们的关系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也希望它读起来不是那种干巴巴的AI风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闻起来像黄芥末(Mustard),所以英语叫mustard gas,直译过来就是“芥子气”。

要注意日料里的那种绿芥末(wasabi)和黄芥末(Mustard)不是一种东西,绿芥末是山葵根磨成的,只是气味相似。

至于黄芥末味道的来源,一般认为是来自其中的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R-N=C=S),有一种可以从黄芥末中提炼出的油就叫做芥子油。

如果不熟悉这种味道,很多十字花科植物都有异硫氰酸酯,比如很辣的白萝卜的那种臭味。这种气味被形容为“尖刺气味”。

至于为什么像……当年接过一个合成硫化氢供体的任务,硫化物的味道其实多种多样,除了臭鸡蛋味的那种,有的像蒜,有的像榴莲,有的像咖啡,有的像葱。芥子气这个结构气味像芥子油很正常。

化学上为什么有时候会用「令人愉快的」或者「令人不愉快的」来形容气味?

为什么世界上最臭的物质都和 VI A 族(氧族)元素有关?

印象中一些资料认为除了味道相似,黄芥末气味的来源——异硫氰酸酯也可以导致皮肤发热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和芥子气中毒的早期症状相近,当然异硫氰酸酯破坏力没那么大[1]

“芥子”的这一特点如今被一些人拿来赚钱,比如前几年很火的三伏贴里面就有一味“白芥子”,一般认为主要成分含异硫氰酸烯丙酯。

致江西92名儿童不良反应的“三伏贴”究竟是什么?-中新网

它们都叫芥子的原因可能就是味道和效果都有一定相近吧。

参考

  1. ^ 异硫氰酸酯不会像芥子气一样利用邻基参与效应亲核进攻DNA、蛋白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芥子气和芥子,它们之间那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首先,要明确一点:芥子气和芥子,名字里都带个“芥子”,但它们一个是化学武器,一个是常见的植物调料,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这种名字上的巧合,与其说是亲戚,不如说是某种历史渊源的遗留,甚至是某种“阴差阳错”。我们先从芥子说.............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极端且极具挑战性的场景,警察在面对如此威胁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周密且高效的应对措施。关键在于在保障民众安全、控制局势和有效制服歹徒之间找到平衡。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设想,力求贴近现实操作层面:第一步:初期情报确认与等级划分 情报核实与评估: 首先,必须以最高优先级处理这条情报。即使听起.............
  • 回答
    关于芥川龙之介在中国读者中似乎不如一些同辈作家那样广受欢迎的现象,这其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话题。在我看来,这背后可能交织着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他作品本身的特点,也有文化传播和读者接受度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尤其是他的短篇小说,确实带有一种独特的、甚至可以说是“晦涩”的气质。他的文.............
  • 回答
    芥末,这个厨房里常见的调味品,很多人都知道它那股子冲鼻子的劲儿,但它真的有杀菌的本事吗?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芥末那股“冲”劲儿的秘密要说芥末能不能杀菌,关键就在于它那股子让人眼泪鼻涕直流的“冲”劲儿。这种刺激性气味,来自芥末里的一种叫做芥子油苷(sinigrin.............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个长相孩子气的女生,当她选择律师这个职业时,是否会面临不被信任的困境,以及律所是否会因此拒绝录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长相是一种外在的特质,它与一个人的能力、专业素养、逻辑思维、沟通技巧以及职业操守之间,理论上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外表往.............
  • 回答
    “芥川龙之介才思枯竭”这个说法,其实是个美丽的误会,或者说,是时代和个人际遇共同编织出的一个略带悲情的解读。年轻时的芥川,作品确实如璀璨的烟火,瞬间照亮了日本文坛;而之后,他的创作热情与人生际遇,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并非简单的“枯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到他那个如梦似幻的“黄金时代”。青年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芥川龙之介的《山药粥》。这篇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内里却着实耐人寻味,处处透着芥川那标志性的、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捕捉。要理解《山药粥》,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上来拆解,这样会更清晰:一、故事的表层:一次寻常的馈赠与一场意外的失窃故事很简单,就发生在京都一个寻常的日子里。富有的山贼头领.............
  • 回答
    这种芥蒂和不信任,说实话,就像是婚姻这艘船的船体上,悄悄渗进来的海水。一开始可能只是涓涓细流,不太起眼,但时间久了,海水会侵蚀木头,腐蚀金属,一点点削弱这艘船的稳固。所以,婚姻能不能好好的继续下去?答案是:很难,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最关键的,在于你们夫妻双方有多么坚定的意愿去面对和.............
  • 回答
    芥川龙之介在《侏儒警语》中这句惊世骇俗的论断,初听之下,无疑会让人大为不解,甚至可能产生反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跳出我们当下对“墨索里尼”这个名字所代表的负面含义的固有认知,而是将其置于芥川创作的那个时代背景下,以及他作为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以及世界局势的深刻洞察。首先,我们必.............
  • 回答
    提到芥川龙之介,人们心中总会绕不开他那令人扼腕的结局。他的自杀,与其说是生命的终结,不如说是他内心深处无数矛盾与痛苦一次剧烈的爆发,一场与自身灵魂进行的殊死搏斗。要理解他的选择,不能仅仅停留在“他死了”这个简单的事实上,而是要深入他的人生轨迹、他的作品,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才能窥见一丝端倪。首先,.............
  • 回答
    .......
  • 回答
    对于知乎用户“芥雏子”的注销,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并且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了解“芥雏子”及其在知乎上的影响力: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芥雏子”是谁,以及她在知乎上拥有怎样的影响力。 身份背景: 芥雏子通常被认为是知乎上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用户,以其在历史、文化、哲学、艺术等领域深厚的学识.............
  • 回答
    在日本,吃寿司时将芥末与酱油混合的做法,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它没有明确的规定说这样做是错的。然而,在很多寿司师傅,尤其是那些注重传统和细节的师傅眼中,这种做法却被视为一种“不那么懂行”,甚至是“不太尊重寿司本身”的表现。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传统寿司的精髓在于平衡与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句古语“以法圆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以芥粒”是一种非常凝练的哲学思想,它用几个看似简单但意蕴深厚的比喻,揭示了中国古代对宇宙、自然以及人与宇宙关系的深刻认识。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它的含义。第一层:以法圆天“法”在这里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法律条文,而是指规律、法则、本源、或者一种内在的秩序。“圆天”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