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开始时候并不强的前秦能统一北方?

回答
说到前秦何以统一北方,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更不是靠着一股蛮力就能达成。说到底,是前秦在苻坚的领导下,抓住了时代和自身发展的关键点,逐步积蓄力量,最终才能如愿以偿。

你想啊,五胡十六国时期,那是个什么光景?中原大地早已四分五裂,北方更是政权林立,战乱频仍。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攻伐,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一个能带来秩序和稳定的力量,自然更容易被渴望和平的人们所接受。

前秦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首先在于它并非一开始就积弱不堪。它的奠基者是氐族人,虽然在初期可能不像一些北方汉族政权那样声势浩大,但他们有清晰的战略眼光。苻坚这个人,你要是只看他晚年淝水之战的惨败,那你就太片面了。在他上位初期,他可是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深知,仅仅依靠氐族的实力,是不足以横扫北方的。所以,他首先着力于 发展经济、整顿吏治、团结各民族。

在经济上,苻坚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减轻赋税,让经历了连年战乱的北方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这为前秦提供了稳定的人力物力基础。一个政权的强大,离不开民心的支持,而民心的基础,往往在于生活能否得到保障。

在政治上,苻坚大力提拔有才能的人,无论其出身如何。他著名的“不问阀阅”用人政策,广纳贤才,使得前秦朝廷内外人才济济。像王猛这样的汉族名士,被他视作国士,倾心辅佐。王猛的出现,为前秦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为前秦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这样一批精明强干的文臣武将,前秦的国力自然日益强盛。

更重要的是,苻坚采取了 “以汉治汉” 的策略,以及 鼓励各民族融合 的政策。他明白,要统一北方,就不能仅仅依靠氐族自己的力量,而是要争取到占人口多数的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支持。他尊重汉族文化,任用汉族官员,让汉族士人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同时,他也允许各民族保持自己的习俗,但又倡导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比如迁徙杂居,让他们互相学习,增强凝聚力。这种包容性的政策,消弭了不少民族间的隔阂和矛盾,为前秦的长远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军事上,前秦也并非浪得虚名。苻坚并非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君主,他本人也曾指挥作战。而且,他善于学习前人的经验,不断改革军事制度,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得力的文臣武将,前秦的军队也逐渐壮大,战术也更加成熟。

可以说,前秦的统一北方,是一个 战略、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政策多管齐下 的结果。苻坚抓住了乱世的机遇,并且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改革和开放,不断积蓄力量。当他羽翼丰满之时,北方的其他政权,或因内斗不休,或因统治腐朽,已经难以抵挡前秦的攻势。

从前赵、前凉,到代国、前燕,这些曾经割据一方的政权,一个接一个地被前秦所灭。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前秦在战略上步步为营,在政治上争取人心,在军事上以强胜弱的结果。

当然,历史的长河并非一帆风顺。就像任何一个强大的帝国一样,前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苻坚的错误判断,比如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急于统一南方,导致了淝水之战的惨败,最终加速了前秦的灭亡。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在统一北方过程中的成就。

总而言之,前秦之所以能够统一北方,并非仅仅因为其“开始时候并不强”,而是因为它在苻坚的领导下,能够 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从根本上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并且得到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支持。这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一点题外话,现在对于王猛的评价个人感觉是过高,而对于苻坚的能力则看低了许多,诚然王猛王佐之才,锐于进取,但也要有能够辅佐的对象才行。

故五胡之盛,无如苻坚,其臣之贤,则有王猛

故在评价前秦崛起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略苻坚的作用

倡导节俭,厉禁奢侈

减膳彻悬,金玉绮绣皆散之戎士,后宫悉去罗纨,衣不曳地——《晋书·苻坚载记》
惧岁不登,省节谷帛之费,太官、后宫减常度二等,百僚之秩以次降之——《晋书·苻坚载记》

兴修水利

以关中水旱不时,议依郑白故事,发其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隶三万人,开泾水上源,凿山起堤,通渠引渎,以溉冈卤之田。及春而成,百姓赖其利——《晋书·苻坚载记》

推广耕法

即推广西汉成帝时氾胜之总结出来的区种法

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齐民要术·种谷第三》
以境内,课百姓区种。——《晋书卷一百十三 载记第十三》
是岁,秦大熟,上田亩收七十石,下者三十石,蝗不出幽州境,不食麻豆,上田亩收百石,下者五十石。——《资治通鉴卷104》

较为清明的吏治、重视农桑、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及水利的兴修,促进了关陇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而与之相对应则是关东前燕,慕容氏自龙城迁都邺城之后,其统治集团日益在富裕的生活中腐化了

谨案后宫四千有余,僮侍厮养通兼十倍,日费之重,价 盈万金,绮縠罗纨,岁增常调,戎器弗营,奢玩是务。今帑藏虚竭,军士无襜褕之 赍,宰相侯王迭以侈丽相尚,风靡之化,积习成俗,卧新之谕,未足甚焉。——《晋书·慕容暐载记》
无不舍越殷强,首先贫弱,行留俱窘,资赡无所,人怀嗟怨,遂致奔亡——《晋书·慕容暐载记》
慕容评性贪鄙,障固山泉,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三军莫有斗志。——《太平御览》卷334引《十六国春秋》

在枋头之战击败了桓温的最大功臣慕容垂,竟然被逼远走前秦,足以看到前燕内部政治斗争的激烈,前燕被灭就不足为奇了。

吴王垂自襄邑还邺,威名益振,太傅评愈忌之。垂奏:“所募将士忘身立效,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陈,应蒙殊赏。”评皆抑而不行。垂数以为言,与评廷争,怨隙愈深。太后可足浑氏素恶垂,毁其战功,与评密谋诛之。太宰恪之子楷及垂舅兰建知之,以告垂曰:“先发制人,但除评及乐安王臧,馀无能为矣。”垂曰:“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顷之,二人又以告,曰:“内意已决,不可不早发。”垂曰:“必不可弥缝,吾宁避之于外,馀非所议。——《资治通鉴·卷一〇二 晋纪二十四》

至于南方的东晋在枋头大败之后,还被前秦偷袭了一波,桓温为了开脱自己战败之罪,怪罪豫州刺史袁真,袁真不服,直接据寿春叛变,并暗中勾结前秦、前燕,即使袁真病死,也花费了快两年平定叛乱(此时为东晋太和六年3,公元371年)

太和四年 冬十月己巳,温收散卒,屯于山阳。豫州刺史袁真以寿阳叛。
六年春正月,苻坚遣将王鉴来援袁瑾,将军桓伊逆击,大破之。丁亥,桓温克寿阳,斩袁瑾。——《晋书·废帝本纪》

而前秦早已灭亡了前燕,所以桓温此时也只能修筑广陵城防备前秦了。

诸州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秦,凡得郡百五十七,户二百四十六万,口九百九十九万。以燕宫人、珍宝分赐将士。下诏大赦曰:“朕以寡薄,猥承休命,不能怀远以德,柔服四维,至使戎车屡驾,有害斯民,虽百姓之过,然亦朕之罪也。其大赦天下,与之更始。”——《资治通鉴·卷一〇二 晋纪二十四》
发州人筑广陵城,移镇之。——《晋书·桓温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