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远程办公为什么不被公司普遍接受?

回答
远程办公之所以没有被公司普遍接受,背后是多方面原因交织的复杂局面,涉及员工、管理者、公司文化、技术基础以及行业特性等多个层面。尽管远程办公的优势日益凸显,但将其全面推广并被所有公司接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 管理层对员工的信任与控制问题: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原因之一。许多传统观念的管理层习惯于看到员工在办公室内工作,认为“眼见为实”。

信任赤字: 管理者可能不信任员工能否在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保持高效率和专注度。他们担心员工会偷懒、做私事或者工作时间不饱和。
控制的心理需求: 对管理者而言,能够看到员工的行踪、工作状态,是一种控制感和安全感的来源。远程办公打破了这种物理上的控制边界,让一些管理者感到不安。
绩效衡量困难: 传统的绩效评估往往与工作时长、出勤率、办公室内的可见度挂钩。远程办公下,如何更客观、有效地衡量员工的实际产出和贡献,是许多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二、 公司文化与协作方式的阻碍:

许多公司的文化是围绕办公室环境建立的,远程办公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转型。

团队协作模式: 许多工作流程和协作方式依赖于面对面的沟通、即兴的讨论和非正式的交流(如茶水间聊天、午餐时的交流)。这些“润滑剂”式的沟通在远程环境中难以完全复制。
企业文化认同: 办公室是企业文化传播和员工归属感建立的重要场所。远程办公可能削弱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员工。
创新与创意激发: 有些人认为,面对面的头脑风暴和思想碰撞更能激发创新和创意。远程协作工具虽然能模拟,但其效果和氛围与面对面交流仍有差异。

三、 技术基础设施与安全性顾虑:

虽然技术在发展,但并非所有公司都具备支持大规模远程办公所需的成熟技术和安全保障。

网络带宽与稳定性: 部分地区或公司内部网络可能不稳定或带宽不足,影响视频会议、文件传输和实时协作的效率。
远程访问与设备管理: 如何安全地让员工远程访问公司内部系统和数据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强大的VPN、多因素认证等安全措施,并对员工的个人设备进行管理和安全加固。
数据泄露风险: 员工在非受控的家庭网络或公共网络环境下工作,增加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公司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确保数据安全。
技术支持的挑战: 远程环境下, IT支持团队需要更高效的远程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员工遇到的技术问题可能导致工作中断。

四、 员工的个人工作环境与自律性差异:

并非所有员工都拥有适合远程工作的环境,且个人自律性也参差不齐。

家庭环境干扰: 家中有小孩、老人或宠物,或者居住环境嘈杂,都可能影响员工的专注度。
缺乏明确界限: 工作与生活界限模糊,可能导致员工过度工作或工作效率低下。
沟通与连接感缺失: 部分员工可能因为长期独自工作而感到孤独、与团队脱节,影响工作积极性。
技能和经验不足: 部分员工可能缺乏有效的远程工作技能,如时间管理、沟通技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

五、 行业与岗位特性限制:

并非所有行业和岗位都适合远程办公。

对物理接触的要求: 许多行业,如制造业、医疗保健、零售、餐饮、物流、建筑等,其核心工作需要员工在特定的物理场所进行操作、服务或接触。
依赖专用设备或环境: 部分岗位需要使用公司特有的精密设备、实验室环境或高度安全的特殊区域,无法在远程复制。
客户交互需求: 需要频繁与客户进行面对面沟通和服务的岗位,如销售、客服(部分)、咨询等,远程办公的替代方案可能不够完善。

六、 成本与投资回报的考量:

虽然远程办公可能节省办公室租金,但它也可能带来新的成本。

技术投入: 需要投资更先进的远程协作软件、安全防护系统、VPN服务等。
设备补贴: 公司可能需要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居家办公设备(如电脑、显示器、人体工学椅),或提供网络费用补贴。
培训成本: 需要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远程工作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ROI不明确: 一些公司可能还在评估大规模远程办公的长期投资回报,在不确定性面前,更倾向于维持现状。

七、 法规与合规性问题:

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关于远程工作的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需要企业遵守。

劳动法规定: 如何界定工作时间、加班、工伤认定等在远程环境下可能产生新的解释和挑战。
数据隐私和合规: 尤其是在处理敏感数据或跨国公司的情况下,需要确保远程工作符合所有相关的数据隐私和合规性要求。

总结:

总而言之,远程办公的推广不是一个简单的“开与关”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信任重建、文化重塑、技术升级、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流程再造的系统工程。许多公司在观望、试点或尝试混合办公模式,但要达到“普遍接受”的程度,还需要克服上述多重障碍,并找到适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最佳平衡点。随着远程办公技术的成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能够更好地拥抱这一工作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起俺第一份工作测试组的一位同事了。


同事:程序出bug了!很严重!

我:什么bug?

同事:很严重!

我:究竟什么bug?

同事:不知道,反正很严重!

我:算了,你给我演示一下……

同事:咦?你这里怎么正常?

我:那我去你座位上,你给我演示一下。

同事:你看,这样,这样,喏……

我:等等,我都没看清……

同事:我再给你演示一下,你看,这样……

我:停!停!

同事:你看,很严重吧。得马上改!

我:让你停下了,我什么都没看清……

同事:(瞪,怒火上涌,想揍我终于忍下去的样子)你自己来!

我:(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啊?)行,我试试……

同事:看,出来了吧?(伸手就夺我鼠标,啪的一下把报错窗口又关了)

我:你搞什么?这个窗口就是报告错误原因的,你不看,也不让我看?

同事:(怒火再起,继续瞪,瞪我很久,猛的站起来)你再搞!

我:(重新打开)搞什么嘛!看看,这报错写的多清楚!全中文的,要不要我给你念念?

同事:看不懂。


窗口是我写的。里面就一行:

“数据库登录失败,请检查config.ini中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


嗯,你自己猜猜,当你的同事是这个样子时,远程办公会是什么样子。

user avatar

因为绝大多数领导或老板表面上说结果导向,但实际上都是过程导向,甚至态度导向;看不见你的人,就无法知道你的态度。

另外,就是领导或老板贪得无厌的问题。你工作8小时创造了这么多价值,他不会认为你效率高,只会认为工作量太少了。如果远程等等话,就更觉得你在磨洋工,心里更不爽。

还有就是,事实上,绝大多数老板雇人本质上就是希望无偿占用员工时间,给8小时的钱巴不得干24小时的活。如果远程工作,就很难控制了。而且绝大多数的工作都很难定量衡量跟金钱挂钩的结果,只能根据你平时的态度来定。

当然,也有不少公司是远程的。比如一些数字货币交易所,具体哪家不说了,懂的自然懂。由于被中美日等大国封杀,老板只能去小国居住。但小国人才匮乏,只能在中美日大国招人,这就只能远程工作了。

远程工作有什么好处呢?首先,节省了大量的办公室开支。开公司的房租开支往往很大,特别是私募要在核心区甲级写字楼,开支巨大。

其次,节省了通勤成本。很多公司在市中心,但员工住很远,通勤时间来回1-3小时不等,这些时间用来工作的话……

最后,不受各类传染病影响。比如现在这情况,远程工作的公司反而优势最大。

总之,如果公司有比较好的制度设计,比较好的结果导向的机制,其实不难实现远程。但这往往比较难。因为一般领导布置工作并不清楚员工要花多长时间完成,只能根据日常互动来调整。远程了就比较难了。

但一些结果导向的容易一些。比如量化交易,如果全栈的话,可以根据交易结果决定。比如这个季度赚得多就多分配一些钱,下个季度亏的多就少分配一些钱,其他具体的细节统统不管。一个月基本工资3、5万,每个季度固定比例提成,保证20年不裁,公司最大支出也就1000万,但盈利可以无限,其实这生意挺划算。

user avatar

我建议没有全职远程工作过的人就不要发表意见了。我所在的公司全员远程,分布在五个洲,从公司建立的第一天就开始远程,一直远程了十年。我已经这样工作了两年时间。

回到问题上来。远程工作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业界的很多公司,如我厂(Gradle)、Pivotal、GitLab都采用这种模式,你们的项目再大能大过GitLab?Gradle的主仓库有接近300万行代码,你们的项目有多少代码?所以说什么项目复杂人员沟通的问题都不是本质原因。

本质原因是,以绝大多数程序员的素质,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远程工作与沟通。人员素质才是根本原因。有的人一句话一行代码就能说清楚的问题,有的人得反复沟通上半个小时。能够进行远程办公的人,通常是具备极高的开发水平、沟通素质的人。举个例子,拿alibaba/fastjson仓库里的issue来说:

太多的开发人员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连报bug都报不好,上来就没头没尾地说一大堆,不给重现例子,不说版本,一厢情愿地以为对方“一定能听懂自己在说什么”,很不幸,我不是你,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有一段时间我负责跟社区打交道,见了太多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报bug就一句话的人:“XXX在XXX时报错”。指望他们去远程协作,还是洗洗睡吧。

对于我自己,如果我要报bug,我一定会给出详细的环境、重现例子,如果可能的话我甚至会告诉对方哪里错了。比如这个:github.com/gradle/gradl 我在加入Gradle之前报告的一个bug,我给出了重现的例子,指出了问题,并定位到了具体的错误代码行。

这是我给IDEA报的一个bug:youtrack.jetbrains.com/ 同样给出了重现的例子,指出了问题,并定位到了具体的错误代码。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事情跟远程工作八杆子打不着,但是恰恰是这些你毫不在意的、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好的细节,导致了远程工作难以大规模的广泛开展。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你没有去到对的公司?

user avatar

就中国这惨烈的住房条件,很多人连书房都没有,云办公不是天方夜谭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