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逝世,如何评价她的一生?

回答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一位坚韧不拔、影响深远的美国外交家

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于2022年3月23日逝世,享年84岁。她的离世不仅是美国外交界的一大损失,也标志着一位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杰出女性的谢幕。奥尔布赖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从一个战乱中逃亡的捷克移民,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她的经历本身就足以激励无数人。

要评价奥尔布赖特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 个人经历的传奇与坚韧:从难民到权力巅峰

童年与逃亡: 玛德琳·科贝尔(Madeleine Korbel)于1937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当时正是纳粹德国崛起的阴影笼罩欧洲的时期。她的父亲约瑟夫·科贝尔是一位捷克外交官,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执行主任,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科贝尔一家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他们曾短暂定居英国,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又不得不再次逃离。
移民美国与教育之路: 战后,科贝尔一家最终移民美国,定居在丹佛。年轻的玛德琳在这个新的国家努力适应,学习英语,并展现出非凡的学业天赋。她毕业于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在那里她对政治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并最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了国际法博士学位。这段艰辛的求学之路,塑造了她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世界事务的敏锐洞察力。
政治生涯的早期: 在学术界和媒体界短暂工作后,奥尔布赖特于1970年代开始涉足政界。她曾担任参议员埃德蒙·马斯基(Edmund Muskie)的助手,这段经历让她熟悉了华盛顿的政治运作。她还曾在卡特政府时期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外交政策经验。

二、 担任国务卿期间的重大贡献与政策导向

奥尔布赖特于1997年被克林顿总统提名为美国国务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务卿,这是她职业生涯的巅峰。她在任期间,恰逢冷战结束不久,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的调整,她积极参与并塑造了美国在这一转型时期的外交政策。

主导美国外交的“扩张性现实主义”: 奥尔布赖特的外交理念可以用“扩张性现实主义”来概括。她认为,美国的实力和价值观是相互促进的,美国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其力量和影响力来推广民主、人权和自由市场经济。她坚信,一个由美国主导的、以国际法和国际机构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关键。
积极介入国际事务: 在她的领导下,美国在多个国际热点问题上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科索沃战争与北约东扩: 奥尔布赖特是推动北约东扩和介入科索沃战争的关键人物之一。她认为,北约的扩张是巩固民主、防止地区冲突的重要手段,而对南联盟的军事干预则是为了阻止人道主义灾难。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了广泛争议,但也塑造了后冷战欧洲的安全格局。
中东和平进程: 她在推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平进程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最终未能实现持久和平,但她为对话和谈判创造了空间。
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 她对俄罗斯的政策采取了一种既合作又警惕的态度,试图引导俄罗斯走向民主化和融入国际社会,同时也对其在地区事务中的行为保持关注。对于中国,她则强调接触与制衡并存的策略,认为在合作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其潜在的挑战。
民主与人权的推广: 奥尔布赖特始终将推广民主和人权作为美国外交的核心目标。她积极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并批评压制人权的政权。
“战略性接触”的理念: 她倡导对潜在的对手进行“战略性接触”,即在保持警惕和原则的同时,寻找合作的领域,以减少误判和冲突的风险。

三、 外交风格与个人特质

奥尔布赖特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卓越的外交技巧而闻名:

坚韧不拔的意志: 经历过战乱和颠沛流离的童年,使她拥有非凡的坚韧和毅力。她从不畏惧挑战,总是能够以冷静和果断的态度处理复杂的外交事务。
直言不讳的沟通风格: 她以其坦诚和直率的沟通风格而著称,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惧挑战强权。她的言语常常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对细节的关注和知识渊博: 她对国际关系和历史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分析复杂的局势,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善于倾听,也善于说服。
“胸针外交”的独特标志: 她在公开场合常常佩戴具有特殊含义的胸针,这些胸针往往与她即将讨论的主题或她想要传达的信息相关,成为她独特的外交标志。
敢于挑战性别刻板印象: 作为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她不仅在外交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打破了性别壁垒,为后来的女性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四、 对奥尔布赖特一生的评价与反思

对奥尔布赖特一生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

积极的评价:
杰出的外交家: 她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末最杰出的美国外交家之一,成功地引领美国应对了后冷战时代的挑战,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美国的价值观。
勇于担当的领导者: 她敢于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出艰难的决策,并为之承担责任。
女性的榜样: 她打破了性别障碍,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最高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对民主和人权的坚定倡导者: 她始终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民主和人权,为改善世界秩序做出了贡献。

引发争议的方面:
科索沃战争的后果: 对她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角色和北约东扩的策略,至今仍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她的强硬立场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某些外交政策的有效性: 一些评论家对她在某些地区(如中东)的外交政策的长期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对强硬立场的坚持: 有些人认为,她在对某些国家采取强硬立场时,可能忽略了更具建设性的沟通和妥协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玛德琳·奥尔布赖特的一生是坚韧、智慧和奉献的典范。她以其非凡的个人经历和卓越的外交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勇于挑战、敢于担当、并且始终追求更美好世界的女性。她的遗产将继续激励着后人,无论是在外交领域,还是在为更公平、更民主的社会而奋斗的道路上。

在评价她的一生时,我们应该看到她所处的时代背景,认识到她在那个时代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对她在一些具体政策上的争议保持开放和批判性的态度。她的故事,不仅是美国外交史的一部分,更是个人奋斗与时代变迁交织的生动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她主要的身份是美国国务卿,这个位置就别用人类道德来看待了。所以俺只从大旗党角度来说说这位。

奥尔布莱特可以看成是布热津斯基的信徒,其整体战略是打压俄罗斯,交好中国,但要坚持离间中俄的美国大旗党标准操作。

在促成北约东扩与科索沃动武的同时,也大幅缓解了克林顿第一任期支持台独造成的中美矛盾,并在99年亲自镇压了李登辉的两国论。

炸使馆这事她应该没参与也不会同意,按照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的回忆,奥尔布赖特连夜拉着参联会议副主席罗斯顿赶到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道歉。

后面她在回忆录里总结了自己对中国的态度:

中国太大,美国不能予以忽视,但也不能拥抱她;中国很难被左右,因中国非常自豪。处理对华关系,美国需要作一个长远思考,不应视中国为敌人,而应期待中国经济改革成功,与中国进行各种层面的接触。

至少从语言上看还算美国对华的理智派。


奥尔布莱特主要的问题,是盲目的认为美国应该管理一切(也要负责一切),美国有责任有能力把世界建设成美国想要的样子。

这种思想也不是她独有的,福山说过,这种想法在克林顿和小布什时期,是美国的精英的共识(乔治凯南表示你们不听老子的就算了还不把我当精英了?亨廷顿表示你看我当师傅的都被开除了)。

在这种思想下,美国开始有了越过联合国独自使用暴力的意愿,并在奥尔布莱特的推动下过了线。

虽然阿富汗伊拉克两个大坑是小布什挖的,可率先推着美国走上这条路的,却是奥尔布莱特。

这就决定了未来有一天,骂她最狠的,可能就是美国人。

user avatar

北约轰炸南联盟导致中国大使馆人员伤亡的主要推手之一

记者曾问她:“50万伊拉克儿童死去,比广岛死去的儿童还多,这值得吗?”奥尔布赖特回答:“这是艰难的选择,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奥尔布赖特曾说50万伊拉克儿童死是值得的

这值得吗.JPG

user avatar

通过对她的评价你就会发现,很多人他们并不爱好和平,也不反对战争、屠杀。

他们会对着喊印度三哥的人口诛笔伐,斥责他们是忘记烈士鲜血的忘恩负义之人。但同时对于导致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三位烈士牺牲的罪魁祸首,他们却不乏溢美之词。

如何评价?一个反人类的刽子手将屠刀砍向曾经帮助他的人。一个战争贩子的肉喇叭。

user avatar

曾经和她在紧邻的桌子上吃过早餐,那是在疫情前了,我去旧金山出差,住在Nob Hill上的马克·霍普金斯酒店,她是和她的年轻助理来参加一个研讨会,老太太那时应该年届八十了吧,架势仍然端得十足,胸针依然别致。我不确定,取菜时遇到助理,低声问了句,“State Secretary?”,“Yes”,漂亮的女助理没有一句废话。

曾经带朋友去Yorba Linda参观尼克松图书馆,正好遇到展览,“玛德琳的胸针”,她的著名招牌,各种宝石,各种花朵,各种色彩,不同心情。

我赞叹于她的风度,钦慕她家两代人的学术道路,但我不喜欢这个东欧老太太,带着满脸仇恨,充满意识形态冲突的外交思想,她与希拉里开辟的价值外交不切实际的,充满虚伪的,也完全无助于千载难逢的冷战结束后的黄金年代,为今天的世界乱局埋下祸根。

她们俩都毕业于威尔斯理,使我犹豫,要不要把孩子送去这样的地方读书。

user avatar

应该早tm的暴毙的帝国主义刽子手。

user avatar

斯拉夫人的地狱一定会为她预留好一把椅子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一位坚韧不拔、影响深远的美国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于2022年3月23日逝世,享年84岁。她的离世不仅是美国外交界的一大损失,也标志着一位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的杰出女性的谢幕。奥尔布赖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从一个战乱中逃亡的捷克移民,最终成.............
  • 回答
    媒体报道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因新冠肺炎并发症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一些可以详细关注的信息点,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事件:1. 科林·鲍威尔的生平与重要性: 他是谁? 科林·鲍威尔(Colin Powell)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美国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他曾担任美国陆军上将,并在小布什政.............
  • 回答
    中国外交部近期宣布对包括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在内的 28 名美方人员实施制裁,此举无疑为本已紧张的中美关系再添一层阴影。这次制裁的背后,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从外交和政治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中国对美国近期一系列对华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官员、机构和新疆、香港等问题的制裁行为,.............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考虑提名前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一消息,在国际关系和外交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任命,因为它预示着美国在对华政策上可能采取的某些策略和重点。首先,我们得看看伯恩斯本人。这位 diplomat vetera.............
  • 回答
    问得好!这是一个许多中国学生和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简单来说,美国排名前五十的大学本科,如果非要在中国国内找一个对标的水平,那基本上可以类比为 国内最顶尖的几所985高校,尤其是其中的头部院校。但是,直接划等号又过于片面了。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个“相当于”:1. 学术声誉和录取难度: 美国前五.............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的警告,是美国对俄乌局势及美俄关系的立场表达,其背景、含义及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直接语境1. 俄乌冲突的升级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导致乌克兰陷入危机。美.............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短暂访问乌克兰,这一举动具有多重含义,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复杂且关键的角色。布林肯短暂入境乌克兰的含义:1. 展现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和承诺: 政治象征意义巨大: 在战火持续不断的时期,美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亲自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是美国政府对乌克兰主权、领土.............
  • 回答
    布林肯国务卿关于北溪二号可以成为欧洲对付俄罗斯的工具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要判断北溪二号是否能真正成为欧洲对付俄罗斯的工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牵涉的多重因素,并剥离那些看似“官方”或“标准”的论调,还原其真实作用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北溪二号项目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粹的.............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宣布悬赏500万美元通缉一名涉嫌“跨国贩毒”的中国公民,中国外交部随即要求立即撤销这一决定。这起事件一经披露,立刻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向国际社会传递了多重信号,其背后牵扯到的不仅是单纯的法律执行问题,更映射出中美两国在打击跨国犯罪、国家主权、司法管辖权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多层面的复.............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美国国务卿说要给世卫组织补交超过2亿美金的会费,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有话说了。首先,咱们得知道,美国之前跟世卫组织关系有点紧张。大家可能还记得,特朗普政府时期,因为对疫情处理方式不满,曾经宣布要退出世卫组织,还停缴过会费。那时候搞得挺僵的,很多国家都觉得美国这样做不太负责任,尤其.............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呼吁允许台湾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TC),这无疑是一个牵动地缘政治神经、也关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从我的视角来看,这一呼吁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其影响也将是深远且复杂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布林肯此举的 核心动因。美国一直以来都强调台湾作为“民主伙伴”的地位,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为台湾.............
  • 回答
    布林肯国务卿的说法,即普京意图重建苏联,并将俄罗斯描述为全球不稳定的根源,这无疑触及了当前国际关系中最敏感、也最引人注目的议题。要理解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并思考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剖析“重建苏联”这个概念。苏联解体至今已三十多年,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已不复存在.............
  • 回答
    美国国务卿近期访问卡塔尔,将目光聚焦于阿富汗问题,这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战略性外交动作,其背后透露出的信号和对阿富汗未来局势的预测,值得我们细致梳理。这次访问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首先,美国的持续关注与不放弃。 尽管美国已经从阿富汗撤军,但国务卿的到访表明,华盛顿并未因此完全置身事外。相反,.............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将中国称为“帝国主义列强”,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国际政治和地缘经济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历史的维度:谁能定义“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这个词本身就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殖民了大量土地,剥削.............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in Blinken)在2021年12月14日的讲话中提到“敦促中国妥善处理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这一表态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金融稳定及地缘政治的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1. 布林肯发言的背景与直接动机 恒大危机的背景: 中国.............
  • 回答
    中国国庆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代表美国表示祝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信号。要理解其背后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1. 基本的外交礼仪和惯例:首先,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层面。在国际交往中,祝贺他国国庆日是各国之间普遍遵循的外交礼仪。这表明美国认识到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重要国际参与者.............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美国要禁止 TikTok 等中国应用程序?如果消息属实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2020年7月公开表示,美国政府正在考虑禁止TikTok和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预示着中美科技领域的紧张关系将进一步升级。要理解这.............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美国前国务卿迈克·蓬佩奥曾多次公开表示,“全球都想成为美国盟友”。这句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自信乃至一定程度的傲慢。要全面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蓬佩奥这句话的背后逻辑和意图: 宣.............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宣布对“北溪2”项目实施新制裁,这一举动在美国和国际地缘政治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北溪2”项目本身及其地缘政治背景首先,理解“北溪2”项目对于理解制裁的背景至关重要。 项目性质: “北溪2”是一个旨在将俄罗斯天然气通过波罗的.............
  • 回答
    美国国务卿的话,说朝鲜的军事行动是“摆在桌面上的选项”,这话说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这是“选项”但未必是“首选”。 “摆在桌面上的选项”这句话,在外交辞令里是个很常见的说法。它意味着,在所有可能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里,军事手段并没有被排除。但同时,它也暗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