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正的赵云真的这么不堪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三国迷心中一个颇为复杂的情感。答案是:不,真正的赵云,绝非“不堪”。 事实上,他是一位在历史记载中,以其忠诚、勇武、以及在乱世中的高尚品格而备受推崇的将领。

之所以会出现“不堪”的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一些现代解读和二次创作的误读。但如果抛开这些虚构的渲染,回归到史书的记载,我们会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赵云。

历史上的赵云:坚守与忠诚的典范

我们先来看看最权威的历史记载,《三国志》。赵云的传记虽然不像关羽、张飞那样篇幅宏大,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的不凡。

早年经历与投奔刘备: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起初是公孙瓒的部下,但因为仰慕刘备的仁德,主动提出要追随刘备。这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公孙瓒势力不弱,而刘备当时还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赵云选择刘备,并非看重其一时的权势,而是看到了刘备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

长坂坡的“常胜将军”: 这是赵云最广为人知的战绩之一。在刘备兵败于曹操、妻儿失散的危急关头,赵云一人一骑,深入曹军重围,不仅找到了失散的甘夫人,更是将阿斗(刘禅)救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记载:“单骑匹马,驰往曹军,寻视两宫,拨乱示形,遇诸葛亮,共载二女,并扶二后,皆得免难。” 这里的“两宫”、“二女”、“二后”指的就是刘备的妻儿。请注意,这是在曹操八十万大军之中,赵云能够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且能全身而退,这本身就是一项不可思议的壮举。

小说《三国演义》为了增加戏剧性,将赵云描绘成“七进七出”,救出了少主,斩杀了曹将五十余员。虽然这有夸张成分,但其核心是赵云在那场战役中的勇猛和对刘备家人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对刘备的忠诚: 赵云一生都紧随刘备。无论刘备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赵云始终不离不弃,是刘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刘备对赵云的信任甚至到了可以用“君,国之干也”来形容的地步。在刘备临终白帝城托孤时,他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而对赵云的信任也体现在他任命赵云为“翊卫将军”,这是属于皇帝的亲卫部队,可见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

智勇双全的体现: 赵云并非只会匹夫之勇。例如,在刘备攻取汉中后,他被任命为“汉水守护”的职位,负责守护粮道。当时,曹操率大军来攻,赵云的部队人数远少于曹军。面对曹操的猛烈攻势,赵云镇定自若,采取了“汉水浮船破曹公军”的战术。他利用汉水的地理特点,派出士兵在水边擂鼓,曹军不明就里,纷纷前来查看,赵云趁机放开水闸,用船只冲击曹军,曹军大乱,死伤无数。这一战充分展现了赵云的军事才能和临危不乱的智慧。

对政治的清醒认识: 赵云在某些政治事件上的立场也显示了他的清醒。例如,在刘备准备为关羽复仇东征伐吴时,许多人都主张出兵,但赵云却劝谏刘备,认为不应该伐吴,而是应该联吴抗魏。他认为,关羽之死虽然令人悲愤,但大局为重,不应轻易发动战争,以免损耗蜀汉的国力。虽然刘备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导致了夷陵之败,但这恰恰说明了赵云比许多人看得更远。

为什么会有“不堪”的误解?

1. 《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 小说《三国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和刘备的仁德,有时会将其他人物的功绩进行一定程度的稀释或分配。同时,为了塑造鲜明的戏剧冲突,赵云的一些事迹被描写得更加传奇化,但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他其他方面的才能。比如小说中一些情节,可能会让读者觉得赵云“不够强硬”或“过于谨慎”,从而产生误解。

2. 史书记载的局限性: 史书的篇幅有限,无法面面俱到地记载每个人的所有功绩。赵云一生正直清廉,不营私舞弊,对朋友也十分忠厚。他曾在刘备攻取汉中时,因为刘备论功行赏时赏赐不均,他主动提出不接受任何赏赐,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功劳。这种清廉和自律,在史书中不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但却是他品德高尚的体现。

3. 现代解读的偏差: 一些现代的解读,可能过于强调某些细枝末节,或者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评判古代人物,从而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例如,一些人可能会抓住赵云在某些场合的沉默寡言,或者他对一些激进建议的保留态度,就解读为“懦弱”或“缺乏担当”,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总结来说,真正的赵云是一位集忠诚、勇武、智慧、以及高尚品德于一身的将领。 他是刘备集团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在蜀汉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以其坚定的信念,在乱世中守护着仁义的火种,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为真正的“忠”。

所以,请不要被小说中的过度渲染或一些片面解读所迷惑。历史上的赵云,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英雄人物,绝非“不堪”之辈。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常胜将军”,也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君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懂就去看书,一个战绩全靠野史吹的二流将领有什么可提的。

这么说吧,十年前我曾浪迹于百度的三国贴吧,贴吧舆论一直有部分人以《云别传》为野史,所以。。。

董休昭知友并不能说服这个人。

有句话这么说的,

永远别和脑残的人争论,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一个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1、不懂就去看书

他讽刺了你没有看书,又显摆自己看了书,但他没说自己看的是什么书,当你说《资治通鉴》是正史,他可以反驳你说除了二十四史都是野史。

2、一个战绩全靠野史吹的

这就耐人寻味了,他说的野史,以我混迹三国贴吧多年的经验判断,多半包含《云别传》。

3、二流将领

字字诛心。
二流,代表次等。
将领二字更有趣了,词语中,将军,将领虽然是近义词。但高级别的将绝对不会再称为将领,中高级和下级才会称为将领。

所以当你遇见贴吧 (罩子聋),就不要跟这种人去辩论,既然你问了。

我就以正史三国志来回答,其中蜀书第六 关张马黄赵传,足以说明一切。

谁会给保安和前面四个大将并传?如果赵云是二流的,那前面四个是一流也行啊。总共一流的没几人,蜀国二流将军第一人是赵云,又能怎么样呢?

赵云被陈寿比作夏侯婴。不无道理。

因为在黑子的眼里,夏侯婴就是给刘邦当车夫的,实际上他是驾车并指挥刘邦兵车主力的。

而赵云作为刘备主骑,很显然是指挥刘备亲兵主力的,但被曲解成保安队长,因为他们都不懂刘备前期兵不过三千,刘备和先祖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都是亲自在沙场厮杀,哪里像诸葛亮、孙膑一般坐着轮椅指挥三军。

————————

更新于2020年5月28日 21:05

既然如此,鉴于知友合理辩论,我就以半本《三国志》入手,因为作为三国爱好者,很惭愧我从未通读《三国志》。

关羽就不说了,蜀汉第一将,毋庸置疑,有意见的请去工地抬杠。

张飞

1、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2、先主入益州,还攻刘璋,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
3、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
4、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马超

……

————————读完只有一种感觉,马超牛逼,马超战败,马超投降刘备,于是刘璋投降,最终马超拜为左将军,名义上蜀汉地位最高。有兴趣自己去读,我就不贴史料了。

黄忠

1、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2、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

赵云

1、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2、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
2.1分遣诸将平下属县,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传
2.2先主自葭萌还攻璋,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诸葛亮传
3、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总结

事件1、长坂坡当阳桥

张飞据水断桥,故遂得免,首功,赵云护主次功。

事件2、益州

黄忠、张飞表现亮眼,赵云表现没有那么亮眼,虽然也顺利平定郡县,但不免平平无奇。以功劳簿而言也是大功,次于张飞及黄忠。

事件3、汉中

黄忠首功,张飞次功,赵云无记载

事件4、一伐,失街亭

马谡首锅,诸葛亮次锅(领导的识人,用人,负领导责任),赵云有功但鉴于战争失利,诸葛亮自降三级,赵云贬为镇军将军,但所有人都知道功过是非。

《三国志》史料有限。

赵云参与了长坂坡,参与了伐益州,赵云还参与了其他四人没参与的北伐,虽然每次都不是最耀眼的,但每次都立下了功劳。

在演义中,赵云除了长坂坡单骑救主斩杀五十四员骁将,夺取曹操佩剑青釭剑外的艺术加工,在益州的表现,在北伐一的表现,都属于正常描写。

总共功劳簿上没几笔,非要让云迷找史料,找史料,都TM的怪陈寿写的那么少。


最后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评价史书的赵云必然以史书中的关张马黄为比较,非得以幻想中的关张马黄比较史书中寥寥几笔的赵云,那无疑是天差地别,当你翻开陈寿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发现,原来黄忠只需要参加两次战争就可以成为“演义”五虎,而赵云在刘备阵营中参与更多重要事件,平平无奇的“顺利完成任务”,追谥“顺平”,那是名将中的“顺平”,而不是普通人的顺平,却被后人诟病,何不食肉糜?

如果赵云没有活的最久,没有在一伐失街亭后,敛众固守,不至大败,那么这样的赵云也许不会列于关张马黄之后。

我的个人意见,也许赵云就是因为前面的次功,加上北伐一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的“功劳”,列于关张马黄之后。


葛公迷弟,四大名著爱好者,逢黑必喷





user avatar

赵云其实在正史上也非常厉害,文武双全,智勇兼备

《三国志卷四十五 蜀书十五》:“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俱以忠勇称。”征南,指的是赵云赵子龙。征西,就是陈到。赵云勇烈,浑身是胆而且忠心耿耿,刘备对他也非常信任,所以长期把赵云留在身边,做他的亲卫首领

正史之中,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荆南平定战,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诸多战事战果不菲。除了征战四方之外,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之位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职位督江州。这充分说明,赵云不仅可以做一个征伐四方的将军,同时也可以担任治理内政的文臣

除此以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还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这两件事充分证明:赵云不但忠勇双全,而且心怀百姓,胸怀天下,很有大局意识、政治眼光。这一点后人对他评价很高,试看后世几位名人对赵云的评价,惊人的一致:

郝经《续后汉书》: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辄中几会

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

赵云像

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

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

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

万应隆《三峰史论》: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

赵云的个人品德也非常高尚——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user avatar

那些贬低赵云的人大多是网络酸民,他们大概以为在集团老大身边当侍卫长很容易一样。别的不说,让那些酸民们自己照照镜子,问问他们能不能给他们村长当司机。

那些酸民们认为只要是个人物就应该独当一面,占据高位。他们根本就没有正确认识到个体在组织中应该起到的作用。刘备集团是一个政治军事集团,从士兵到将领都是需要的,不同的人在自己的岗位只要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可以称得上优秀。我们老是把目光放在统帅、名将身上,选择性地忽视了基层人员的辛勤工作,这种想法完全就是一切功劳归领导的封建残余思想。

我们来看看子龙一生的大事件:

一、少年时追随先主,仅晚于于关、张二人,并且终生不离不弃。

二、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并且坑了一把先主(不及时告知先主投降事宜)。先主抛妻弃子而走,子龙在乱军丛中保全甘夫人和后主,并护送至先主帐下,刘备命子龙为牙门将军。

三、截江救阿斗,为先主保留血脉,为蜀汉保留火种。

四、独立带兵入蜀作战,屡克州县,成功到达成都南面,完成对成都的包围。先主攻下成都后,任命赵云为翊羽将军。

五、汉水之战,设计击退曹兵,救出蜀汉将领。

六、箕谷之战,子龙收拾散部,几乎全军而退。

赵云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追随最高统帅左右,他与主公关系十分亲近,时常作为主公的主要参谋参与军事谋划,并代为主公统领亲兵。主公外军征伐时,子龙留守中央。主公亲自征伐时,子龙负责统领亲兵作战。因此子龙不仅有着过人的勇武,还要有出色的军事谋略,非文武双全的人不可能一直混在最高决策层。

再来说说子龙的形象:

他的颜值:裴松之引注《云别传》的原话:“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用今天的话说子龙身高一米八五,一脸英气并且十分伟岸。这颜值毫无疑问是少女、少妇、少奶杀手了。

论政治觉悟:刚开始带着一波少年投奔北方大军阀公孙瓒,随后发现公孙瓒成不了大事;当时的刘备也在公孙瓒的帐下,结果子龙慧眼识英主选择了刘备(虽然刘备当时很落魄),并且为蜀汉奉献了一辈子。子龙之所以今天名气那么大,形象那么完美,绝对是蜀汉所加持的。想想看,你还记得公孙瓒手下有谁?袁绍手下有谁?说得难听点,除了蜀汉人物外,曹、孙两家的大人物形象在子龙面前都是渣渣。还有一件事也能体现赵云的政治觉悟。刘备得到益州后,准备用房产土地奖赏将士。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

论战场表现:博望坡之战俘获敌将夏侯兰、当阳冒死救幼主和甘夫人、截江救阿斗、汉水破曹。很多蜀汉的重大战役,赵云都有参与,只是参与程度不同罢了。也许刘备用人的口味跟赵云的性格不合,但是从赵云一生的总体表现看,他是个智勇双全的将领。他能够打胜仗,更为重要的是他有能力保全队伍,力止全军总崩溃。

论性格:任劳任怨、谦虚低调。面对工作没有抱怨,不贪求功名利禄,对待蜀汉忠心耿耿,从一而终。


最后说说现如今的赵云形象:

现如今人们对赵云的印象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其中有两句话最具代表性:其一、“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其二、“子龙一身都是胆!”。

我个人认为罗导演对赵云形象的发挥合理得当,我觉得赵云走走偶像派的路线没有什么不好。那些好事者总喜欢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跟别人格格不入。在那些好事者眼里,罗贯中在造假,日本游戏公司在造假,电视剧在造假。我只想说一句,你们这个生活态度还需要娱乐吗?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能在史书上留下传记,这本身就表明了,他是那个时代十分重要的人物。史学家都是惜墨如金的,陈寿能在《三国志》给赵云立传,这种殊荣绝对不是一个保镖就能享受的。刁毒地说一句,马云、王健林、刘强东等人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牛气哄哄,但是在史学家眼里不值一提。你不信你去翻翻二十四史,除了《史记 货殖民列传》中有提到几个富豪之外,还有哪本史书会正经说说马、王之流。

老铁们,写作不易,有需求的就支持一下哈:

user avatar

假设你是个黑老大,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你贴身保安队长呢?

选择A:一起喝了结义酒,一起拜了关二爷的兄弟;

选择B:你隔壁街被人抢了地盘带着小弟过来投奔你的黑老大;

选择C:名声武功都不赖的白胡子老爷爷;

选择D:一辈子都觉得你的话语就是他生命的方向,为了救你老婆孩子连命都可以不要的铁杆粉丝。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你选吧。

赵云战绩不多是事实,刘备不放他出去打,自然没战绩。没战绩还各种升迁别人肯定不服。




如果你哪天有幸能坐到刘备的位置,请记住:

兄弟是替你打拼的,或许他们死了你会痛哭一场,会倾国之力替他报仇;

白胡子老爷爷要巴结好,他能秒人;

隔壁黑老大要看好,不能让他功高震主,以防有异心;

唯独自己心腹不能随便放出去,谁想害你得先从他尸体上踏过去,能选择的话宁可死兄弟也别死心腹。甚至自己豁出去命不要了为兄弟报仇也不能带着心腹去,万一被人打到家里了,得靠心腹带着老婆孩子逃跑,给自己家族留个后。

user avatar

你当过领导你就知道赵云多牛逼了

从头到尾基本所有重大事件都参与了

所有事件都完美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这样一个人,是你永远都愿意带在身边,永远都放心交给他任务的。

无论其他人业务再牛逼,都比不上这个人在你心中的地位。

他就是所谓的保底。能把后背交出去的。


现在人,当领导都希望自己是曹操,当小弟都希望领导是刘备,但当领导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小弟是赵云。完美


现在能黑季汉的人基本都是价值观扭曲,是被现实吊打的怀疑世界的人。

人家那是真正男人的浪漫,翻遍上下五千年,没有这样的仁义。


但凡这些黑子生活里有一个仁义的朋友,他就不会在网上瞎喷

user avatar

真正的赵云放在三国时期已经非常优秀了,陈寿把他和另外四位并到季汉第六传可见一斑。

先说史实吧

  • 长坂坡救阿斗是真事
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神,但确实是赵云力保下来了阿斗和甘夫人。

  • 截江留后主是真事
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 汉水之战作为统帅击败曹操
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
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注意 刘备的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并非野史杜撰,而是有出处的。

  • 正确的大局观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劝阻刘备伐吴(这比吴下阿蒙的大局观不知道好了多少)

  • 箕谷之战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第二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 断后有功
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结语:纵观赵云的一生,不论是其品行,大局观,军事能力在季汉都算的上一流的优秀统帅,很多人对赵云的不适在于近年来各种魔改电视剧把赵云塑造成了神,而我们本质是讨厌神的存在的,所以有捧就有黑,可以理解。


话题外的一点,由于陈寿对赵云的记载实在太少,所以我引用了裴注三国关于赵云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质疑裴注的真实性,但就目前学界权威性的研究三国史料来看,依然是三国志+裴注。而对于裴注相矛盾的地方可以在知乎上看一看解释,如果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裴松之胡编乱造,那么我想裴松之还是比贴吧上的各路历史学家靠谱不少,云别传也并非野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三国迷心中一个颇为复杂的情感。答案是:不,真正的赵云,绝非“不堪”。 事实上,他是一位在历史记载中,以其忠诚、勇武、以及在乱世中的高尚品格而备受推崇的将领。之所以会出现“不堪”的误解,很大程度上源于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以及一些现代解读和二次创作的误读。但如果抛开这.............
  • 回答
    现如今中国的富二代,敢不敢像电影里赵泰那样嚣张跋扈、十恶不赦?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承认,电影里的赵泰,那可真是把“反派富二代”这个标签焊在了脑门上。背景深厚,有钱有势,做起事来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人命关天的事情他都不带眨眼的。 वो कानून को अपने जेब में रखता .............
  • 回答
    《火凤燎原》的水镜第八奇身份扑朔迷离,尤其“八奇”之一的水镜,其真实面貌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近期剧情发展中,水镜八奇疑似是赵云的说法甚嚣尘上,这一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多方面的线索和细节推演而来。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一论点的合理性,以及它为何能在《火凤燎原》的粉丝群体中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首.............
  • 回答
    关于赵构与刘备谁的才能更胜一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困境以及所采取的手段都有着显著的不同。要详细地比较,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一、政治与治理能力 刘备: 刘备一生颠沛流离,从贩鞋织席起家,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这本身就证明了他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凝聚人心的能力。他善于.............
  • 回答
    刘亦菲因支持香港警察而受到赵立坚称赞,并被比作“当代花木兰”,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要回到2019年香港的社会运动时期。当时,香港的局势非常复杂,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其中涉及警察与示威者之间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
  • 回答
    .......
  • 回答
    赵丽颖的身高,这可是个常常被大家拿来讨论的话题,尤其是在网络上,各种猜测和传闻层出不穷。很多人都对她真实的身高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个流传甚广的“一米五”的说法,听起来确实有点夸张,但又让人忍不住去想,究竟是不是真的呢?要说清楚赵丽颖的身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官方资料里给出的数字是什么?一般来.............
  • 回答
    赵构和岳飞,这俩名字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历史画卷里,简直是绕不开的两道坎。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战神,本应是相辅相成,共同抵御金兵侵扰的伟大君臣,结果却走向了冰冷的对立,最终以岳飞的悲剧收场。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让咱细细道来。说白了,赵构要杀岳飞,不是因为岳飞有多大的罪,也不是岳飞真的想谋反,最根.............
  • 回答
    关于秦始皇是否叫赵政,这是一个历史学界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一些更细致的阐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秦始皇”,是他统一中国后的称号。在他称始皇帝之前,他是秦国的国君,而他的名字,确实有很多史料指向“赵政”。为什么说“赵政”?这是因为根据传统的史.............
  • 回答
    赵括是否真的如传说中那般“无能之辈”,是一个历史学界和大众都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考察史料,分析其背后的时代背景、赵国当时的国情以及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具体表现。一、 史书中的赵括形象:最主要的史料来源是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篇史书对赵括的描述,尤.............
  • 回答
    关于赵丽颖和冯绍峰的感情,坊间一直有各种声音,毕竟他们从因戏生情到步入婚姻再到离婚,整个过程都充满了戏剧性,也难免让大家猜测和好奇。要说赵丽颖是否“真的爱过”冯绍峰,这恐怕是个只有当事人才能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公开的信息和他们的互动中,试着去解读一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他们的相遇和相.............
  • 回答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卒一事,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极具争议的事件。虽然史书记载了此事,但其真实性和细节却一直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史书记载:关于坑杀赵卒的记载,主要出自《史记·白起列传》和《史记·赵世家》。 《史记·白起列传》记载: > .............
  • 回答
    关于赵构在靖康之变后未能救援开封,以及他当时的心境和客观处境,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去感受当时北宋朝廷内外的真实状况,以及赵构作为皇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难抉择。首先,让我们回到那个令人扼腕的时刻: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
  • 回答
    关于韩国黑帮盯上赵斗顺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官方的证实消息。这更多地是民间传闻,并且在韩国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传闻的来源与扩散:这类传闻通常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以及一些非正式的渠道上流传。很多人对赵斗顺的罪行感到无比愤怒,认为法律的制裁远远不够。在这种情绪下,一些人会想象出各种超越法律框架的“正.............
  • 回答
    赵薇的事情,确实在去年(2021年)闹得挺大,把整个娱乐圈都搅得有点不安宁。怎么说呢,这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大明星,突然之间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而且是那种悄无声息、没有任何预兆的消失,这本身就足够让人感到震惊和好奇了。要说赵薇怎么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她在各大平台的账号被封禁,作品被下架,她本人也从所.............
  • 回答
    真正的女权主义是一种以实现性别平等为核心诉求的社会运动和思想体系,它反对基于性别的压迫与歧视,并致力于消除社会结构中对女性的系统性不公。这一理念并非简单的“反男”或“性别对立”,而是通过批判结构性权力关系、重构社会价值体系来实现真正的平权。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其内涵: 一、核心逻辑:从"对抗"到".............
  • 回答
    “真正的友情不应该计较得失吗?” 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触及了友情的本质和核心价值。我的回答是:是的,从根本上讲,真正的友情不应该以计较得失为出发点,也不应该被计较得失所绑架。然而,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详细地探讨“计较得失”的含义以及它在友情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并区分哪些是友情本应超越的,哪些是维.............
  • 回答
    “Old money”(真正贵族)这个概念在中国语境下可能有些微妙,因为我们不像西方那样有漫长的贵族历史传承。但如果我们将“old money”理解为那些世代积累财富、注重传统、品味和生活方式的家族,那么他们的品牌选择往往遵循一套更为内敛、注重品质、工艺和历史传承的原则,而非仅仅是当下的流行或高调的.............
  • 回答
    “真正的哲学只能是唯物主义吗?”——这是一个深刻且极具争议的哲学命题,它触及了哲学的根本问题,即现实的本质是什么。要详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唯物主义本身,以及与它相对立或并存的其他哲学流派,并分析它们各自的论点和局限性。首先,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Materialism)是一种哲学本体.............
  • 回答
    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且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明确的答案,因为威慑力的评估涉及到许多因素,并且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个体层面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定义和理解“威慑力”在讨论死刑和无期徒刑的威慑力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威慑力”的含义。通常来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