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陈丹青在综艺《局部 第三季》中的表现?

回答
陈丹青在《局部 第三季》里的表现,要我说啊,那就是四个字:一如既往,恰如其分。

首先,他还是那个陈丹青,那个你脑子里固有的形象。那种随性,那种不羁,那种对艺术和生活有着自己一套独特见解的老顽童。第一集刚开始,他就很自然地坐在那里,镜头晃动,他也不在意,慢悠悠地开口,仿佛我们就是在某个午后闯进他工作室,听他闲聊一般。没有刻意的造势,没有矫揉造作的“综艺感”,他就是他自己,这种真实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

我尤其欣赏他不落俗套的观察视角。他不是那种会给你灌输“标准答案”的老师,他更像一个善于提问的朋友。你看他看那些名画,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幅画好在哪”,而是通过他的眼睛,引导你去发现那些隐藏的细节,去感受画作背后的时代情绪,甚至是他个人的共鸣。他会突然蹦出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比喻,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无比贴切,一下子就把你带入了他对艺术的理解中。比如他讲到某些画作时,会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某个历史事件,这种跳跃式的联想,恰恰展现了他知识的广博和思考的深度。他不会避讳自己的喜好和不喜好,这让他的点评更加鲜活,也更具说服力。

更重要的是,他“接地气”的表达方式。虽然谈论的是高雅艺术,但他用的语言却是非常生活化的,甚至带着点京腔的幽默感。他会用一些俗语,会说一些大白话,把你从高深莫测的艺术殿堂里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这种方式,让艺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被普通人理解和欣赏的。他讲到画作的细节时,不是用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他讲到某个画家的笔触时,可能会说“就像他手里握着一把刀,在画布上切着什么东西”,这种鲜活的比喻,比干巴巴的描述更容易让人记住。

当然,也有人可能会觉得他有些过于“任性”,或者他的观点不是那么普适。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他的魅力所在。他不是一个迎合大众的“网红”式评论员,他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这些看法可能不被所有人接受。这种不迎合,反而让他在一众追求流量和认同感的综艺节目中,显得格外珍贵。

还有一点是,他在节目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感。不仅仅是艺术品,他对街景、对一个老物件、对某个时代的怀旧,都充满了深情。他不是在“工作”,他是在享受这个过程,是在分享他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力量。你能感觉到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并且把他的生活方式和思考,以一种很舒服的方式分享给了观众。

总而言之,陈丹青在《局部 第三季》里的表现,就是他一直以来的风格的延续和深化。他用他的学识、他的阅历、他的独特视角,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关于艺术和生活的“思想漫步”。他不是来告诉你“你应该喜欢什么”,而是邀请你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去“感受一下”。这种邀请,比任何强硬的输出都更有力量。他是一个真正懂得如何“说人话”的大家,让人听得懂,也能有所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局部》第三季(共12期)

“第一次临摹达芬奇,我十五岁;第一次去意大利呢,三十六岁;第一次阅读‘文艺复兴’专著,已经六十五岁了。我听见成百上千的湿壁画,在墙上叫道,除了达·芬奇,还有我,还有我!”于是第三季陈丹青带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湿壁画归来。

陈丹青《局部》豆瓣评分9.5(第一季),豆瓣评分9.4(第二季),第三季刚刚开播,豆瓣评分就已经飙升至9.5。

在播出的第一期节目中,陈丹青打破人们对文艺复兴时期纯洁美好的传统印象,从十五世纪城邦演义开始,揭示文艺复兴时期鲜为人知的一面,在后续的节目中,将陆续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不仅仅只有“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作品,还有乔托、洛伦佐、佩鲁奇诺、马萨乔等等知名甚至无名画家的作品。

如果说评价陈丹青在第三季的表现,我觉得是诚心和初心,他和《局部》团队带着满满诚意和赤诚之心回归。

诚心: “第一次阅读‘文艺复兴’专著已经六十五岁了”

联合出品方《看理想》系列节目包括《局部》、《一千零一夜》、《听说》、《圆桌派》等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策划人梁文道,创始人刘瑞琳等。《看理想》系列已经逐渐成为文化综艺品牌,创办以来积累和收获了众多好评。

《局部》第三季发布会上,刘瑞琳回忆2015年在《看理想》新片看片会上曾豪言“我们不仅是来做视频的,而且是来改变视频的”。凭借这般雄心,《看理想》为观众呈现一部部质量上乘的文化视频节目。

《局部》导演谢梦茜,是一位1987年出生的南方姑娘,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含蓄内敛不善言辞,小身躯蕴藏大能量,带领团队走过《局部》三季吃苦耐劳一丝不苟,陈丹青在《陌生的经验》中特意鸣谢这位“小”导演。

《局部》每一篇文案都经过反复推敲,第三季片头陈丹青提到“第一次阅读‘文艺复兴’专著已经六十五岁了”,为了更全面向观众讲述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背后的故事,这位六十五岁的“老头儿”阅读专著、翻阅史料,做足了功课。为了精益求精,团队更是查阅了大量意大利原版资料,由法语译为英语再转译为中文,经过反复推敲后方可形成最终文案呈现给观众。


《局部》从第一季的画室走向第二季的美术馆,直到第三季走向了意大利的各大教堂。陈丹青也由画室的沙发上、美术馆的名画前辗转到了意大利的乡间小路、教堂的穹顶之下。为了能近距离向观众呈现湿壁画的震撼魅力,团队特意请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协会副主席Franz教授及秘书长曹一剑协助沟通,每一期的进场拍摄都经过了与当地政府、教堂主教无数次的沟通和谈判。即便如此,也未能尽善尽美,最终罗马的一位教堂主教依然没能接受摄制组的申请,那一期陈丹青只好在教堂外讲述马索利诺的壁画。

正如创始人刘瑞琳所说,陈丹青老师与团队游走于意大利十几个城市,其中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经费有限、人力有限、时间有限,期间经历各种沟通、协调、奔波、障碍和难言苦楚,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携《局部》第三季取经归来。

《局部》从第一季走过第三季,内容、画面、特效乃至配乐无一不体现着制作团队的用心和诚意,节目的精良质感甚至可以与BBC纪录片比肩,《局部》的豆瓣评分的居高不下也恰恰说明了观众对他十分“买账”。

初心:“我是给不画画的人讲的”

蒋方舟《局部》第三季开播会上发言讲到,丹青老师很矛盾,他的矛盾体现在他虽然说要“伺候观众”,但是又会任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是一个任性的“老好人”,而这种矛盾恰恰说明丹青老师是一个赤诚的人,赤诚到他坚持要将自己认为的美好的东西、值得被看到的东西一定要呈现给观众,哪怕在很多自以为是的观众面前被理解为“卖弄”,哪怕对观众的启发仅有一点点,哪怕并不讨好,他也要坚持去做这件事。

陈丹青提到,很期待观众对于自己节目的反馈,但是最难过的是有些人总是说自己不是专业学美术的。“我们是个人就可以听音乐、看画”,难道不懂音乐的人就不能进音乐厅吗,不懂绘画的人就不能进美术馆吗?这个节目“我是给不画画的人讲的”。而且更希望这个节目能够被更多一线城市以外的人们看到,让他们能有机会去领会、接触世界上美好的东西。

曾经有一个东北的女孩,在深圳艰难打工,看了《局部》之后她联系到陈丹青,问他“去荷兰需要多少钱?”陈丹青告诉他如果节省一些两万便够了。于是女孩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了钱,但却被坏人骗了去。陈丹青鼓励她,“有志者事竟成”,女孩又重新攒下了钱,最后关头却遭遇荷兰拒签。陈丹青委托《局部》团队,帮助女孩搞定了签证,女孩终于能够亲身站在梵高美术馆中,欣赏《局部》第一季中出现的那幅梵高早期的习作《海边的渔夫》。女孩一下子打开了欧洲的眼界,得知《局部》在意大利走访湿壁画的路线后,自己又攒钱前往意大利去亲眼看看那些陈丹青看过的湿壁画,一个节目成功之处恐怕也莫过于此了。

这个时代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有机会“出去看看”,一张机票可以把我们带到几千公里以外的美术馆,让我们站在千百年前的名作面前,亲身经历、亲身体会,去对话、去感知,从自己的“局部”角度出发去感受艺术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领悟生活滋养的万千世界。

西方美学史发端于古希腊,对于“美”、“美学”、“艺术美学”的概念是学术探讨的范畴。正如陈丹青所言“我们是个人就可以听音乐、看画”。面对一幅画,无关是否知名,也许幼童可以看到七彩泡泡、青年能够感受魅力青春、中年人能体会时间流逝、老者能回味人生百态。是的,谁说我的“局部”就看不到理想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陈丹青在《局部 第三季》里的表现,要我说啊,那就是四个字:一如既往,恰如其分。首先,他还是那个陈丹青,那个你脑子里固有的形象。那种随性,那种不羁,那种对艺术和生活有着自己一套独特见解的老顽童。第一集刚开始,他就很自然地坐在那里,镜头晃动,他也不在意,慢悠悠地开口,仿佛我们就是在某个午后闯进他工作室,.............
  • 回答
    陈卓璇在《姐姐妹妹的武馆》中问杨笠“男人还普通吗?”这句问话,绝对是节目播出至今,最能引起大家讨论的一个瞬间。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得放在《姐姐妹妹的武馆》这个节目的大背景下看。这节目本身就是一群女艺人,尝试学习传统武术,并且要开设武馆。这个场景设定,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女性力量.............
  • 回答
    陈明仁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值得细致解读的篇章。他既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曾是“万家岭战役”中的传奇人物,最终却走向了起义的道路,这其中的转变和其间所经历的挣扎,都让他的评价充满了两面性。从“战神”到孤军:早期与中期的国民党生涯在解放战争爆发前,陈明仁作为国民党军的重要将领,他.............
  • 回答
    谈到《甄嬛传》,绕不开一个响亮的名字——陈建斌,以及他塑造的那个复杂而令人难忘的雍正皇帝。要评价他在这部剧里的演技,我觉得不能简单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需要深入剖析他如何将一个帝王演得立体、有层次,甚至带点让人心疼的无奈。首先,陈建斌演出了“帝王的威仪”和“人心的孤独”。他身上的那股子成熟、稳.............
  • 回答
    陈凯歌导演在《演员请就位》中,确实有两次明显的“想选两人,却未能如愿”的情况,这两次选角失利,不仅让节目组和观众印象深刻,也从侧面折射出一些关于导演选人、演员自我认知以及节目赛制设计的思考。第一次:郭俊辰与赵弈钦的“二选一”困境这大概是陈凯歌导演在节目中第一次面临这种“甜蜜的烦恼”。当时,他执导了《.............
  • 回答
    陈羽凡微博“官宣”离婚:往事如烟,留下的是复杂的情感与舆论的漩涡陈羽凡在微博上发布视频,亲口承认与白百何早在2015年就已经离婚,这一举动无疑在平静的娱乐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信息的抛出,不仅仅是两个公众人物一段婚姻关系的终结,更是一个复杂社会情感和舆论反应的集中体现。首先,从时.............
  • 回答
    谈到陈小纭在《乘风破浪的姐姐2》中的表现,这绝对是节目中一个非常有讨论度、也相当出彩的存在。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我觉得是“极具争议性却又不得不承认其闪光点”。舞台上的她:甜美与力量的碰撞,惊喜与不足并存首先,从舞台表现来看,陈小纭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本身是舞蹈科班出身,所以论基础功,她在姐姐.............
  • 回答
    陈平,这位在中国政坛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评价往往带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要全面理解他,需要深入剖析他的个人经历、政治策略以及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影响。一、 早年经历与政治轨迹的开端陈平出身寒门,早年生活贫困,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坚韧不拔、善于谋划的性格。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门之后,也无显赫的家世背景.............
  • 回答
    陈一冰在女子平衡木比赛的解说,给我的感觉是,他在将自己多年的体操经验,用一种非常接地气、也带着点激动人心的语言,传递给观众。不是那种官方、生硬的播报,而是更像一位教练或者资深前辈,在比赛现场看着自己的队员或者年轻选手在赛场上奋斗。首先,从他的 专业性 上来说,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他自己就是世界冠军,在.............
  • 回答
    老陈的舞台:“真假老陈”折射的真实与反思2022年那个温暖的夜晚,当反诈警官老陈的身影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以一出名为《真假老陈》的小品形式,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理念传递给亿万观众时,无疑成为了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现象。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艺术表演,更是一次将严肃的社会议题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
  • 回答
    陈冠希和孙笑川这俩人,一个是中国香港潮流教父,一个是网络文化里的“领袖人物”,八竿子打不着,突然在微博上杠上了,确实够让人嚼舌头的。这事儿怎么看?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陈冠希Diss孙笑川,这事儿我得说,挺出乎意料的。陈冠希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那种不羁、有自己态度、尤其是在潮流和音乐上很有追求的“酷.............
  • 回答
    陈平的这番言论,即“在中国一个月2000人民币工资活的比美国一月收入三千美元舒服的多”,无疑是极具争议性的,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而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煽动性的比较,并且刻意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现实因素。 .............
  • 回答
    这是一篇引人深思的访谈,它触及到了当前互联网行业一个非常普遍但也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陈睿,作为B站的掌舵者,他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也为我们理解B站的成功以及互联网行业的未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核心观点:“把用户当一个平等的人”文章的核心就围绕着陈睿提出的“在中国太少企业把用户当一.............
  • 回答
    2020年8月16日,温铁军与陈平在观视频的连线对话,无疑是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和社会公众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这次对话之所以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源于两位学者各自鲜明的观点立场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要评价这次对话,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首先,对话的背景与意义。 2020年,全球正处于新冠.............
  • 回答
    眉山剑客陈平在2021年2月20日发布的视频《我为什么在美国批评美国?回答真诚发问的朋友》,无疑是他在特定时期内,围绕其“在美国批评美国”这一立场所做的一次系统性阐释。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内容、意图、受众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视频的核心论点与动机:陈平在这期视频中的核心论点,正如.............
  • 回答
    说到陈道明在《冬至》里演的陈一平,那真是一出绝妙的“一个人撑起整部剧”的教科书。很多人可能因为年代久远或者剧情本身的压抑而对这部剧印象不深,但只要看过陈道明老师诠释的陈一平,那份震撼是很难磨灭的。陈一平这个角色,放在当时来说,简直是个“异类”。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义薄云天的英雄,也不是张扬跋扈的枭雄.............
  • 回答
    母亲节当天,B站用户“黑豆沙馅儿”在B站董事长陈睿的母亲节祝福视频下评论“你又没有母亲”,随后该账号被封禁(销号)。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一、事件本身及行为动机的分析: “黑豆沙馅儿”的行为: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句带有挑衅意味的评论,试图质疑陈睿作为一个男性.............
  • 回答
    要评价极限智囊团成员陈锴杰(请注意,我检索到的公开信息中,与“陈锴杰”姓名直接关联且符合“极限智囊团成员”、“年仅20岁”、“NASA研究员/在NASA工作”、“人工智能学者”这些关键描述的高度吻合的信息非常有限,甚至几乎找不到公开验证的权威信息。这使得我们很难进行一个基于事实的、详细的评价。因此,.............
  • 回答
    提起陈为军,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那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生门》。这部影片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抵生命的底层,用最真实、最朴素的镜头语言,为我们展现了当代中国生育困境下,母与子、家庭与社会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充满力量的羁绊。陈为军以他独特的视角和不懈的追求,在纪录片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门》的成功,绝.............
  • 回答
    陈丹青是一位极具争议但又无法忽视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因为他的观点、作品和言行都常常引起热烈讨论。一、作为艺术家:根植传统,反思现代 艺术风格与题材: 陈丹青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他的“西藏组画”。这组画作取材于他在西藏的经历和观察,以其独特的笔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