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秀”未必是“优秀”,而仅仅是“show”了出来而已。
对科学、实验、技术稍有涉及的人,应该都能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是同行业的专家,只要水平不到云泥之别,基本上不管你写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另一位同行心存刻意,绝对都可以给你找出一堆合乎逻辑的问题和质疑来。何况是环境治理这种错综复杂的跨领域话题,就算是从业多年的专家,也不敢说自己的回答能滴水不漏。术业有专攻,这是现代科学细分的必然。
例如知乎上最受热捧的某“技术性质疑”答案,洋洋洒洒数千赞,但其实它本身就无数“技术性”槽点(有兴趣的人可以翻到那个问题下面看看其他同样质疑他的答案)。这样一篇颇有成见的答案被各种疯传,说明大家关心的其实不是科学与否,而是打架群殴。
柴静的视频有错误吗?
有。但在科学事实上没有明显的错误。(这里参照了专业人士
@刘虓震的说法 )
柴静的视频有预设的立场吗?
有。而且的确鲜明。
柴静的视频有漏洞、不严谨的地方吗?
有。而且不算少。
那么这说明她弄虚作假、为利益集团代言、背后有推手炒作、忽悠广大群众吗?
这个问题,大家各有各的答案,我也不准备在这说服谁。但我个人的观点,柴静视频中错误的部分,达不到我质疑其为人和此视频终极意义的分量。
如果用科学性来打分,柴静的视频大概也就刚能及格;如果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则毫无疑问是满分。柴静是个记者,不是学者,不是专家,也不是政客,她能做到唤起公众关注,能让这么多人参与讨论,就完成了自己的专业使命。摩西分开红海,带领族人走入蜜与奶的应许之地的,却是约书亚。一个人号称或者要求别人十项全能,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内心潜在的偶像崇拜作祟。我不能想象有任何人能在当今中国的环境治理上集一呼百应、高瞻远瞩、无所不知、算无遗策于一身,各国的环境治理史上,也不存在这号人。
经过了柴静这档事,我只感叹在当今的中国想说句话做点事有多不容易。我们的时代需要质疑精神,但也需要开放胸襟。如果总是这种“出头的椽子先烂”的思想作祟,那么最终我们都将成为一群沉默的羔羊。
————————————————————————
PS:现在对此视频的批评,绝大部分指向柴的动机不纯和个人诚信,我个人的态度是,但凡结论如此的答案,不值一看,不值一回。因为你对此类言论的追捧,把“如何做环保”这个积极的话题,歪曲变成了“柴静这个人婊不婊”(即使你反对这种言论)。这样一来,这件本来唤起公众意识、很有意义的事情,被消解成了无聊至极的撕逼大战。
我相信无论是关注环保的人们,还是柴静本人,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二三十年间,我的家乡从江南的青山小河变成了灰蒙蒙的扬尘郊区。所以我特别关注这个事件,到底对两会的环保议题有何影响。在此期间,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专业人士出来,发表真正的见解,不要让这个话题变成又一个速死的娱乐项目。
首先,现代社会中对某个声音产生异见,这是正常的。如果一边倒认为某个意见只有对没有错,反而是不正常的。
其次,我自己认为,并不是对柴静的所有质疑都是合理的。甚至,对她的大部分质疑都是不合理的。
而我认为出现了这么多不合理质疑的原因如下:
因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信息流动是(基本)自由畅通的,所以关于社会话题的公众意见其实很容易形成。当局甚至允许这些公众意见对政府现行政策进行严厉的批评。
但这些意见在进入社会实践时就会遭到现行制度的有效拦截,也就是说,公众意见一般只能停留在网上,作为一种声音而存在。至于这种声音对改善现实起到多大作用,大部分人不太清楚也不太关心。
(以上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哈佛大学Gary King的一项研究已经表明中国的censorship在鼓励公开批评和防止造成群体性事件上起到的双重作用。)
因此,这种制度造成的现实是:网络上一旦引发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会马上形成为数众多的关于它的公众意见。 但公众意见一直都仅仅是公众意见,一批有共同意见的人(我称之为意见群体)缺乏如何在实践中与其它意见群体寻找共识、达成妥协、共同推进现实改善的经验。
说句实在话,单看网络上各种议题的热门和开放程度,我都会有中国人舆论自由程度跟西方相差不大的感觉——我们有我们的政治雷区,他们有他们的政治雷区。
但是,我们网络上大多数意见群体的习惯是,任何话语出现之后,马上对它进行一个立场判断。有哪里不符合我意见的,或者有哪里符合我敌对意见的,马上定性:这是五毛/美分/理中客/情怀党/工业党/小清新/文科生/理科生……
这一类的典型代表比如这一篇:
柴静、雾霾与膣,连看都没看柴静的视频,就将其归为情怀党,然后洋洋洒洒千言论述工业化对人类历史的进步性。对柴静的核心论点连提都没提。
再比如这一篇:
为什么《穹顶之下》没有说服我?比之前的那一篇好一些,至少看过了柴静的片子,也提出了合理的疑问。但它依然不是对柴静观点客观全面的评价,而只是摘取了有利于己方论点的漏洞加以质疑,然后再次强调自己赞同的某个基本原则:靠情怀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还是得理性看待。但在提出这个原则之后,依旧不给(给不出)解决方案。
我把这类人称作“立场性质疑”,说白了,立场先行。我认为区分“立场性质疑”和“合理辩驳”的关键有两个:
1)它是不是认真阅读并全面理解对方表述的内容,抑或,它只是通过攻击对方的道德或知识水平,就抹杀了对方言论的全部价值。
2)在1)的基础上,它是否赞同对方描述的问题存在、是否赞同对方的解决方案、是否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攻击柴静是烟民以及转发
柴静PK丁仲礼-高清观看这一篇的质疑者满足不了1),而大部分站在工业党立场上质疑柴静的人满足不了2)。我觉得满足不了1)的,是脑子有问题。满足不了2)的,是虚荣心作祟。因为你对人家的观点进行合理质疑的时候,你没有必要站在道德高度上把人家斗倒、抹黑,给人家扣上XXX的帽子,你是可以在尊重对方的努力、对方大部分意见的基础上指出对方意见问题所在的。
除非你不是以改善现实为目的,只是以把人斗倒斗臭为目的,那我跟这种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开个地图炮,我觉得人人网已经充斥了这种人,这种社交平台不衰落没有天理了)
当然还有一类人,比如最火的这个回答:
纪录片《穹顶之下》有什么科学上的错误? - Jun 的回答我把这类批评归为“技术性批评”。这些人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指出柴静的视频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技术性批评”当然是有益的,但它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们经常带着专业性的傲慢,攻击对方知识性表述中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错误,却无法正面回应如下问题:
1)对方的错误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学术训练还是由于对方的刻意说谎?如果是前者,缺乏到了什么程度?
(Jun的很多攻击都预设了对方刻意说谎,但举不出证据)
2)对方在细节上的技术性错误,对其核心逻辑链条产生了多大损害?(比如把雾霾简单等同于PM2.5,是否有损于视频核心意见的表达?)
3)理想中完美的逻辑链有没有可能建立起来?如果可能,需要的成本又是多少?(比如一些质疑柴静在雾霾和肺癌之间伪造联系的人,能否回答有没有现实可行的办法进行对比实验证实或证伪雾霾和肺癌之间的因果联系?)
4)在解决了所有技术性错误之后,我们到底有没有改善现实的可能?
@Jun的回答没有解决以上4个方面中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他所有的立场就是:因为你的知识出错了,所以你的一切意见都是没有价值的。
抱歉。一切能改善现实的意见对知识性错误的容忍程度都不能太低。因为公众要求了解的不是琐碎的知识,而是清晰的逻辑链条。因此我认为技术性错误除非完美地说明2)中对方的核心逻辑链条是站不住脚的,否则它就没有多大意义。它除了展现专家们的傲慢之外,对改善现实起不到任何帮助,甚至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补充:我在这里批判的不是技术党,而是技术党的傲慢。我认为这种傲慢,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在实践中与其它意见群体寻找共识的经验”所致。道理很简单:网络上您发表个帖子,实质上是你的ID所代表的虚拟人格,而不是你本人为其观点负责。现实中您跟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仗着自己在那一亩三分地的知识优势看不起人试试?现实分分钟教你做人。
综合以上意见,我认为,对柴静视频的合理质疑,应该能够解决如下两个问题:
1)她的技术性错误在多大程度上伤害了她最核心的逻辑链。
2)她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哪些部分是合理的,哪些部分是不合理的,对不合理的部分我们进行怎样的改进之后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个人认为,所有合理质疑的出发点都应该是:尊重她视频的原始内容;从事实而不是从立场/原则出发;谋求对我们现实的有效改善。
一切不从以上原则出发的质疑都是耍流氓。
=====2015-03-04=====
一觉醒来多了100多条评论,手机上看不完。粗略浏览一遍,把评论分成几类,统一在此回复,之后恐怕也不会再看评论了,抱歉。
1.这答案通篇废话。
嗯,习惯了用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总觉得讨论屁股的位置是废话。
2.柴静的知识性错误决定了我们不能相信她。
思考问题不要有洁癖,不要把不同性质的问题混为一谈。就像@刘洋(@不到……)评论中说的那样,柴静片子里面可没说只有这一个途径,那大篇幅的洗煤,在汽车上装DPF,提高燃油品质这些解决办法就都没有意义?我个人认为这使得她跟崔永元那种胡搅蛮缠有本质区别。
3.难道不给解决方案就不能称为合理质疑?
我认为,你提质疑时需要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你质疑的这个角度是存在现实可行解决方案的,或者至少是不让人觉得不存在现实可行解决方案的。比如有人质疑雾霾和肺癌或其它呼吸道疾病之间到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但我哪怕拿出再多数据,也很难证明两者之中一定或者一定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相关变量太多了,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变量。但难道一天检测不出来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就一天不解决雾霾问题?还有人质疑说你的解决方案一定引起工业化道路倒退,可我不相信一件事放到现实中,只有非黑即白两条道路走。我不相信我们在100%雾霾和100%落后两条路之间只能选一条,我不相信这两个百分比连一丝都动不了。如果一种质疑让我看不到这个可能性,那我觉得这种质疑跟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也没有什么区别。
=====2015-12-15=====
不知道这个快一年前的问题为什么又有人点评了。专家们,你们批判柴静批判挺爽的,继续在北京呼吸雾霾的感觉吼不吼啊?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是两年过去了。
这个问题原来是断断续续的一闹雾霾就火一阵子,到现在,终于连续不断的火起来了。
喊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总是不受欢迎的,08年戴口罩的运动员如此,柴静也是如此。
其实看了她被和谐的视频,尤其是关于小铁厂的部分,我是很有感触的。
先上一则07年的旧闻吧,
河北昌黎高污染企业成为当地纳税大户(图)当时似乎是铁厂的一帮人把记者打了一顿还差点扔河里去,这才闹大的。
朱各庄这地方离我老家不远,13年冬天我是去过的,只不过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就不展开来说了。
三年过去了,我的印象只剩下了那时的天是灰色的,雪是黑色的。
很多人张口就说柴静乱开药方,说她要「去工业化」。
这些人真的认真看过这个视频么?
在无法减少燃煤消耗的情况下,至少先做好燃煤净化,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做好三废处理,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出门不到一公里买个菜就别开私家车了,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让那些占据自行车道的私家车把自行车道让开,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落实国家标准,让汽车企业把该装的尾气处理装置装上,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明确执法主体,避免踢皮球,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提高或者至少保障油品,这等同于去工业化么?
工业化是什么?如果你认为工业化就是这个
那我只能劝您少看点蒸汽朋克了。
柴静本不用管国内这些破事的,她大可以在美国陪孩子,今天北美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费尔班克斯,AQI只有59,按中国标准算的话是50,这样的空气足够我们出门庆祝一整天了。换句话说哪怕她全美乱跑,专找美国空气最差的城市生活,那空气质量也是优。
但她还是做了点什么,提出了问题,并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
您觉得她的药方不靠谱没关系,国家上下有的是靠谱的人,诸位倒是提啊。
可今天我看到了一些奇怪的药方。
和柴静一样不需要呼吸国内雾霾的一个人开出了这么一个药方——
雾霾之下,人人都是英雄
他呼吸着国外的空气说我知道你们打内心深处都把吸雾霾当成对未来的投资了,过一百年你看不到的后代就可以不当绿萝了。
所以他给出的药方是——忍着吧。
忍着吧?
忍着吧??!!
或许这种言论才不会遭受一些人的抨击吧,或许吧。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始终是一个河北人,我不想让我的乡亲忍一百年。
所以我理解山西人柴静。
所以我理解中国人柴静。
我想,这恐怕是躲在新西兰,自己呼吸着新鲜空气却让中国人「头悬梁锥刺股」「忍耐一百年」的人一辈子也不能理解的。
第一,小清新在知乎混不开的,这是原因
第二,柴静开的药方是私有化··
然而从80年代开始,私有化的东西没有不涨价的·
就去年盐取消了专卖来说,卧槽一块钱的盐已经买不到了····最便宜的都三块五,分量还少了一多半,而且工业盐冒充食用盐的事儿也出来了·
第三,真私有化了,轮不到你啊···肯定是赵老太爷分啊。
第四,我是一个厂子一把手,我把厂子弄倒闭,然后贷款五十万把厂子买下来,一年不到扭亏为盈,肯定有人夸我的你信不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