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新闻,看到易立竞采访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问她
"为什么不让男孩子一起来上学呢?"
我心想这什么破问题,是个人都知道为什么,这不废话吗?
然后张校长回答的特别让人动容,她说做家访的时候看到让高三的女儿回家干活,送初二的儿子去县城补习,只因为他是儿子,从此以后,张校长决定不管多困难,也要办这个女高,六十多岁的人了,一番话说的让人肃然起敬又热泪盈眶。
我又想,假如不是开头那个问题,还有什么问题能得到这样的答案?
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比这个问题更好的问法。所以我就在想,这是不是一种采访技巧?
我对柴静无感,别的不太了解,不做评论,那个视频我看了,态度的确让人不舒服,但是我又想,假如柴静不这么问,还会得到丁院士这么精彩的回答吗?
说一点我对于柴静采访丁院士视频的看法,首先我们已知柴静是一名记者,并不是一名演员。很多人认为柴静一系列引人质疑的提问只是出于主持人身份而采用的一种访谈手法而已。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柴静作为主持人其实需要起到的作用就只是需要把这些观点摆出来就行了,并不需要刻意的表演,不需要刻意的从行为、动作、表情等等来模仿西方人。
但是这个视频为什么会让人瞬间反感柴静呢?我长这么大也不是没有看过其他的采访视频,也不是没有看过其他主持人采用这种手法。那么为什么其他主持人我不反感,就反感柴静?
其他的主持人在提出另外的观点时,从说话语气到肢体语言都能够让人一目了然这并不是他的个人观点,他提出来就只是提出来而已,而他本人是中立的客观的。观众很明确这点,自然不会对主持人抵触,并且同时被采访者的观点也充分传达出来了,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采访。但是柴静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时不时露出那种不理解,质疑,瞠目结舌等等的表情,甚至有一瞬间她的表情让我感觉她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你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真是大逆不道。”
她的种种微表情以及语气,还有语言中的表述,给我的感觉,就是她是从心底里认同这些观点的。她的表现只让我想到两种可能:一工作需要。但是前面我提到了她是记者不是演员,并且这个过程当中这种表演完全是多余没有必要的,作为一名从业经验丰富的成熟主持人这种可能排除。那就剩下二,她心里认同这种观点。那你如果硬要杠还觉得不对,那或许只能说柴静就是一个戏精,就是有表演型人格,就爱演,那我也没办法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是从柴静的种种表现中,她潜意识那种优越感和高高在上的气势,把她心底里自认为已经跻身西方社会,和西方人处于同一阵营的心态暴露的一干二净。
其实向往更好的生活本没有错,你大可去追求你向往的美好生活,但是为什么要帮助其他人挥刀指向自己曾经的同胞呢?这种行为让人不齿,也就难怪会有这么多的人抨击她了。
骂她的都是不了解她的,如果对她的作为有一丝了解,都会忍不住想打她。柴静和一些公知一样,都变成了准备蛊惑中国人为西方服务,灌输中国人低人一等的带路党。这和她之前所作所为无关,汪精卫还写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呢。
柴静的话术从出发点就错了,对于雾霾,她建议的解决方法,是卖国,这就背叛了中国人民。柴静完全站在西方人的立场上,认为洋大人排得,中国人排不得,要牺牲中国人的利益来解决问题,如果这是出于本心,那就是个被西方话语权洗脑还自以为理客中的公知罢了。
而且国家整治雾霾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环保法》是2014年4月通过的,而西方基金会支持下拍摄的《穹顶之下》是在2015年2月28日播出的,所以提出问题的根本不是她,只是她通过某些资源获得了强大的曝光罢了。这明显就是美国拿手的把戏,选择并扶持非政府意见领袖,为以后的绑架民意做准备,还好我们有那么一批冷静的学者出面正本清源,丁院士是超高水平的破壁人。
碳排放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碳排放权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以国家为单位分配碳排放权,就是西方把科学搞成了政治问题,想借这东西实现政治诉求。既然站在全人类的生存上来考虑,那就必须把所有人一视同仁,按人口分配,这才叫科学。
中国在碳排放上显然是更加有雄心壮志的,丁院士当时在中国还需要大搞发展的前提下还说同期人均碳排放不会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80%,而且中国提出力争2060实现碳中和,真的是发展与环保都要,牛逼得很。这个提议也不是什么被西方话术忽悠,重污染工厂必然是过客,企业必须要转向绿色发展,不然注定会被社会抛弃。
虚假的保护环境的国家:Howdareyou,成百上千平方公里山火熊熊,一言不合退出气候协定
真正的保护环境的国家:种种草、种种树、挪挪工厂,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总体来说,环保这事就是西方想上房抽梯,柴静甘为马前卒,说中国咋那么自私,就不能安安心心待在下面吗?然后柴静自己马上就移民了。其实任何“公知”都是如此,他们嘴上说的再漂亮,其目的也不是为了人民,而是为了其个人利益。
柴静背后的问题,和方方一样,是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存在一些放弃思考无脑赞同西方国家的知识分子,他们被西方和平演变,把全世界共有的问题搬出来批判中国,然后希望国家在解决这件事上的思路核心是“给外国人看”,好让西方夸夸她们,以获得内心的满足感。看不起人民是他们的通病,只希望这些旧时代的残党,新世界没有能载他们的船。
戈尔巴乔夫曾经的部分想法跟她们一样,后来苏联就没了。冷战期间美国人发现即使是最优秀的间谍也没法表现的比戈尔巴乔夫更出色,当时美国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卧槽,这样也行?”人是会变的,明明可以当锦衣贵族,却非要把屁股焊死在泥腿子这一边革自己命的人,可真就没几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