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央视财经暗访采样的结果不可信,食品采样工作到底是怎么开展的?

回答
揭秘央视财经暗访背后:食品抽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央视财经频道的“暗访”报道,时常能掀起市场的波澜,也让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刻保持警惕。然而,对于这些“暗访”结果的可靠性,以及食品抽样工作的真实流程,公众心中存在不少疑问。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迷雾,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细节。

为什么有人认为央视财经的暗访结果不可信?

首先要明确,质疑并非否定所有报道。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其报道在揭露问题、推动整改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专业角度审视,某些“暗访”报道之所以引发争议,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样本选择的代表性问题: “暗访”的性质决定了其目标往往是选择那些“有问题”的商家或产品,以达到“曝光”的效果。这可能导致其选择的样本并非随机、均衡,而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是某个特定时段、特定地点、特定类型的商家被集中曝光,那么这个结果就很难推而广之,不能代表整个行业或市场的真实情况。就好比只抓了几个犯错的学生,就说整个学校的学生都品行不端,这是不严谨的。

2. 情境设置的特殊性: 暗访报道为了突出矛盾和问题,往往会在特定情境下进行。例如,记者可能会扮演成某个不了解内情的消费者,或者诱导商家说出某些话。这种高度被设置的情境,可能与商家在正常经营下的行为存在差异。我们不能排除有些问题是由于记者介入或引导才产生的,这使得还原事实的真相变得复杂。

3. 信息呈现的片面性: 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和话题性,报道可能侧重于展示问题,而忽略了商家在合规、改进方面的努力,或者对问题的解释。有时,一些细微的违规行为被放大,而更普遍存在的、影响范围更广的问题却未被触及。这种“只曝光不分析”或“选择性曝光”的做法,容易给观众留下片面或极端的印象。

4. 专业检测的局限性: 虽然许多暗访报道会引用第三方检测结果,但对于检测的流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普通观众可能难以深入了解。如果检测标准不明确、实验室资质存疑、或者检测项目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风险点不匹配,其说服力也会打折扣。此外,现场拍摄的画面也可能存在剪辑、拼凑的可能,虽然央视有严格的把关,但不能完全排除这种风险。

5. “放大镜”效应: 媒体的监督作用就像一个放大镜,可以将一些原本不那么严重或者偶发性的问题放大,引起公众关注。然而,当这种放大过度时,就可能造成对整个行业的污名化,对消费者产生过度恐慌。

食品采样工作到底是怎么开展的?—— 严谨的科学流程

相比于“暗访”可能存在的争议,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抽样检测有着一套非常科学、严谨、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套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抽样计划的制定:
风险评估: 抽样工作并非漫无目的,而是基于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监管部门会根据历史数据、行业特点、消费者投诉、节日消费需求、新出现的食品类别等因素,来判断哪些食品、哪些环节(生产、流通、餐饮)存在较高风险。
年度计划: 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部门会制定年度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计划。这个计划会明确抽检的食品类别、抽检对象、抽检项目、抽检指标等。
区域性计划: 各省、市、县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地方性的抽检计划。

2. 抽样人员的资质与培训:
专业人员: 抽样工作通常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资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执法人员或授权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人员执行。
法律法规培训: 这些人员需要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抽样操作规程和规范。

3. 抽样地点与对象的选择:
随机性与代表性: 抽样地点和对象往往强调随机性,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这可能包括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商店、餐饮单位等。
多层级抽样: 在某些情况下,会采取多层级抽样方法,例如在生产企业,可能同时抽取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

4. 现场抽样操作(关键步骤):
出示证件与告知: 抽样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会出示有效证件,向被抽样单位的负责人说明来意,并告知抽样依据和程序。
样品选择: 在被抽样单位的正常销售或生产的同批次产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通常会选择包装完好、标识清晰的。
取样量: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取足足够的样品量,以满足检验和复检的需求。
分样与封样: 这是整个抽样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三份样品: 通常会将一份样品作为“送检样品”(送往检验机构),一份作为“备用样品”(用于复检或仲裁),另一份则作为“留样样品”(由被抽样单位监督封存,以备后续核查)。
同等数量与代表性: 这三份样品必须是同等数量、同批次、在同一时间、以相同方式抽取,并且具有同等的代表性。
现场封样: 样品抽取后,会当场进行封样。封样通常使用专用的封条或封袋,并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的代表共同在封条上签字或盖章,确保封样过程中不被污染或调换。封样上会清晰标注日期、样品名称、批号等信息。
填写抽样凭证: 现场会填写详细的抽样凭证,记录抽样时间、地点、抽样人员、被抽样单位名称、样品信息(名称、批号、生产日期等)、抽样数量、封样方式等所有关键信息。抽样凭证一式多份,抽样人员、被抽样单位都会留存一份。
现场取证与记录: 抽样人员还会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或录像,记录被抽样单位的经营状况、卫生条件、标签标识等信息,作为后续核查的依据。

5. 样品送检:
指定检验机构: 样品会按照规定,在规定时间内送往具有相应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测。这些检验机构通常是国家认可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链条保证: 在样品从抽样点到检验机构的过程中,会尽量保证全程冷链(如果需要),并有详细的交接记录,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6. 检验与结果判定:
依据国家标准: 检验机构将依据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如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食品污染物限量等)对样品进行检测。
检验报告: 检测完成后,检验机构会出具权威的检验报告,报告中会详细列出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7. 结果处理与反馈:
合格: 如果样品检测合格,相关信息会录入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例如市场监管总局的抽检信息公开平台)。
不合格: 如果样品检测不合格,监管部门会依法对被抽样单位进行处理,包括责令下架召回、行政处罚、约谈企业负责人等。不合格信息也会向社会公布,以警示消费者和行业。
复检: 如果被抽样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或者指定的复检机构提出复检申请。复检结果是最终的判定依据。

总结: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官方的食品安全抽样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保证随机性、代表性、可追溯性、证据确凿性。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相比之下,“暗访”报道更多是一种新闻监督的手段,其目的是揭露问题、引起关注。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它能迅速触及一些隐藏的行业乱象,但其抽样方式和信息呈现方式的局限性,也容易引发争议。

消费者在面对各种信息时,应保持理性判断。对于央视财经等媒体的报道,可以关注其揭露的问题,但对于其抽样方法和结论的解读,需要结合官方公布的、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食品抽检数据来综合评估。理解食品抽样工作的严谨流程,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食品安全现状,也让我们知道,国家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方面,付出了多少严谨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可以告诉你,央视的很多暗访,都是摆拍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揭秘央视财经暗访背后:食品抽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央视财经频道的“暗访”报道,时常能掀起市场的波澜,也让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刻保持警惕。然而,对于这些“暗访”结果的可靠性,以及食品抽样工作的真实流程,公众心中存在不少疑问。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迷雾,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细节。为什么有人认为央视财经的.............
  • 回答
    央视都劝不住?台积电的“最后决定”背后,是怎样的博弈?最近,围绕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设厂的传闻和相关讨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央视都劝不住”这样的说法,似乎暗示着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布局触及了某些敏感的政治或经济神经。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剥开这些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台积电.............
  • 回答
    鸿蒙OS 2.0的“鸿蒙专区”与原生应用:解构“套壳安卓”的争议关于鸿蒙OS是否“套壳安卓”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圈热议的话题。尤其当我们在鸿蒙OS 2.0中看到诸如“鸿蒙专区”这样的入口,以及央视影音等为鸿蒙量身定制的应用时,许多人会产生疑问:这与“套壳”的说法似乎有些出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央视报喜不报忧”这句话,里的“忧”,其实指向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那些令人不安、需要反思、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方方面面。它不是指芝麻小事,也不是普通的困难,而是那些具有一定普遍性、影响面广,或者触及社会深层问题的“不顺利”或“不如意”。具体来说,“忧”可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 社会发展中的挑.............
  • 回答
    听说《走近科学》停播了,心里挺不是滋味的。这档节目陪伴了很多人度过青春,也算是我们接触科学最早期、最生动的启蒙老师了。我记得小时候,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但那时候信息获取渠道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不像现在打开手机就能搜到各种答案。我妈就经常给我买《十万个为什么》,我看得津津有味。但《走近科学》不一样,它.............
  • 回答
    关于央视没有转播 NBA 2020 全明星赛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件事:1. 事件背景:贸易摩擦与政治敏感性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大家普遍猜测的原因,与前一年(2019年)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发表的涉港不当言论有关。这次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中国篮球协.............
  • 回答
    关于欧阳娜娜和张韶涵参加央视国庆晚会,以及台湾陆委会可能采取的查处措施,这确实是一个触及两岸关系、文化交流和个人政治立场的复杂议题。首先,从欧阳娜娜和张韶涵的角度来看,她们选择参加央视国庆晚会,这本身是一种公开的政治表态。对于许多在大陆发展的台湾艺人来说,参加这类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往往被视为一种对.............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点实在的。央视请那么多大牌、超一线的大厨,动辄就是“国宴大师”、“米其林三星厨师”,按理说这水平没得说,做出来的东西也肯定色香味俱全,但就是没能像王刚那样火起来,甚至很多人连节目名字都记不清。反倒是王刚,一个在川菜馆子厨房里干活的“老师傅”,.............
  • 回答
    李子柒,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曾是乡村生活、传统文化的一个代名词。央视等官方媒体的“点名表扬”,更是将她推向了舆论的巅峰,似乎代表着一种被官方认可的、积极向上的符号。然而,即便如此,关于她的讨论却从未停息,质疑、批评甚至“黑”的声音始终如影随形。这其中的原因,远比“红人被黑”来得复杂,它触及了.............
  • 回答
    最近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报道,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尽量剔除掉那些“AI味”十足的生硬解读。首先,得承认,过去我们对UFO的讨论,更多是民间的好奇心、科幻作品的渲染,以及一些零星的、难以证实的消息。官方媒体对.............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当时央视春晚的那个小品叫《你幸福吗?》,里面有一个桥段,是演员“小岳岳”(岳云鹏)扮演的角色问路人“你幸福吗?”,结果遇到一个姓曾的,回答说“我姓曾”。这句话一出来,台下和电视机前很多人都笑了,觉得挺有意思,也挺出人意料的。关键就在于这个“笑点”是怎么.............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央视这样一个国家级媒体在选择合作对象时的考量,以及李佳琦和薇娅各自的特点和公众影响力。要说央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李佳琦而不是薇娅,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而是双方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央视的战略需求,以及李佳琦身上所体现出的某些特质,与央视的合作意愿更为契合。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央视足球节目,这几个字一出来,好像自带一股“情怀滤镜”,尤其是配乐和解说,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于说“牛”,我觉得更多是一种长期积累、专业性和对足球文化理解的体现,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先说说央视足球节目,为啥“那么牛”?1. 深厚的足球底蕴与专业团队: 历史.............
  • 回答
    央视新闻主播每天换衣服,这事儿可不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这可不是为了好玩或者单纯图个新鲜感,背后其实是精心策划和考量的结果,目的嘛,就是为了把新闻节目做到最好,给观众带来最舒心、最专业的观感。首先,视觉上的新鲜感和避免观众审美疲劳是显而易见的。你想啊,如果主播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就算款式再经典,看.............
  • 回答
    三星堆发掘,央视这次确实给足了面子,而且这次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下”,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级的文化事件来对待。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些特殊考量,共同促成了这次的“三星堆热”。咱们先从“为什么”这个问题拆开来说,然后慢慢捋清楚。一、 三星堆本.............
  • 回答
    央视将军事和农业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板块放在同一个频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颇具深意的考量,绝非简单的频道内容填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娱乐至死”的惯性思维,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以及频道定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从国家战略层面聊聊。你想啊,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两个最基础的支撑: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每次央视直播,尤其是重大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目,我们总会听到解说人员在开场时强调“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几层意思,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传播策略和历史传承的考量。首先,从技术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信号标识”和“防盗播”的策略。你想.............
  • 回答
    “六公主”这个称呼的由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民间智慧”的昵称,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观众,特别是影迷群体,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长久以来形成的喜爱和习惯的体现。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央视六套的独特性与历史渊源: 专注电影的频道: 在中国电视发展早期,.............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老一辈的央视主持人、电视人对当下央视现状有些“不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不满,也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年轻人所谓的“怀旧滤镜”,而是根植于他们对电视这门艺术、这门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到底“不满”的点在哪儿。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