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央视这次这么重视三星堆发掘?

回答
三星堆发掘,央视这次确实给足了面子,而且这次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下”,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级的文化事件来对待。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些特殊考量,共同促成了这次的“三星堆热”。

咱们先从“为什么”这个问题拆开来说,然后慢慢捋清楚。

一、 三星堆本身的神奇与价值,是根本原因

这得先说说三星堆为啥这么牛。咱们小时候可能对一些历史遗迹有点模糊概念,觉得就是古代人的生活痕迹。但三星堆不一样,它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固有认知,甚至可以说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文明。

“失落的王国”与独特风格: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比如那个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青铜神树,跟咱们熟悉的黄河流域中原文明(夏商周)的风格完全不一样。那种神秘、诡异、甚至有些惊悚的美学风格,让人觉得不属于同时期的其他任何文明。它不像二里头那样有清晰的继承关系,更像是一个突然冒出来、又突然消失的独立文明。这种“失落的王国”的神秘感,本身就自带流量。
技术和艺术的高度: 你看看那个青铜器,铸造工艺之精湛,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平。还有那些黄金制品,工艺繁复精细,光是那个黄金面具,就用了不少黄金,而且造型独特,充满神性。这说明三星堆文明在当时的科技、艺术、冶炼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
填补文明空白与挑战史学认知: 三星堆的发现,直接挑战了我们过去“中原文明是唯一、是源头”的认知。它证明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在长江流域,同样存在着一个高度发达、风格独特的古文明。这对于我们构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把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往前推了很大一步,而且维度更加丰富了。
不断“打脸”的考古惊喜: 每次三星堆的发掘,几乎都能带来颠覆性的发现。就拿最近几年来说,新增的祭祀坑里出的文物,一个比一个惊艳。以前觉得三星堆文化就是祭祀,现在发现它在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外交交流等方面都有着远超想象的深度。这种不断给考古界和公众带来惊喜的能力,是它持续吸引关注的强大引擎。

二、 央视重视的“战略考量”与“时代契机”

知道了三星堆本身的魅力,那为什么央视这次如此“高调”呢?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战略和时代背景:

提升国家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自信。三星堆这样独特而又辉煌的古文明,是中华文明悠久和灿烂的最好例证。通过央视这样的国家级媒体平台,高规格、多角度地报道三星堆,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不仅仅是考古的报道,更是文化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绝佳载体: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如何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理解中国文化,是重要的议题。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绝佳素材。央视通过权威报道,可以向世界展现一个不同于刻板印象的、多元而又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打破一些西方对中国历史的误解和偏见。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传统文化、历史知识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三星堆这样充满神秘感和故事性的考古发现,能够极大地满足公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央视通过深入的报道,让普通民众也能近距离感受三星堆的魅力,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惠民。
配合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三星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考古遗址,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IP,可以带动旅游、文创、学术研究等一系列产业发展。央视的重点宣传,能够进一步放大三星堆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资源投入,推动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就好像一个“超级IP”要推向市场,自然需要央视这样的“头部推广渠道”。
抓住考古工作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三星堆的考古发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但每一次新坑的发现,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发现的几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数量之大、种类之多、精美程度之高,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发现了象牙、金器、青铜器,以及之前从未见过的器型,这些都是重大的考古突破,本身就具备了极高的报道价值。央视抓住了这个“新成果密集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度报道,也是对考古工作成果的肯定和宣传。

三、 央视“这次这么重视”的具体体现(为什么感觉这次不一样)

说到底,重视不重视,还得看实际行动。这次央视的报道,确实是下足了功夫:

直播贯穿始终,沉浸式体验: 过去考古报道可能就是新闻联播里放一小段,或者专题片。这次央视几乎把发掘现场的直播“搬”到了观众眼前,从“考古工地”直接变成“直播间”。观众可以实时看到挖掘过程,听到考古专家的讲解,甚至能看到刚出土的文物。这种“亲临现场”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多平台、全方位覆盖: 不仅仅是新闻频道,央视的纪录频道、电影频道(甚至会做一些相关的文化节目)、CGTN(国际频道)都在同步报道和深度解读。新媒体平台,比如央视频、央视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更是推出了大量短视频、图文、互动话题,将三星堆的热度从电视屏幕延伸到手机屏幕,实现全方位传播。
专家阵容强大,解读深入专业: 央视邀请了国内最顶级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进行解读,不仅介绍文物的基本信息,更深入分析其文化内涵、历史意义、技术工艺等,而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非专业观众也能理解。这种“硬核”的知识输出,大大提升了报道的深度和专业性。
制作精良,视觉冲击力强: 央视这次在制作上也下了大功夫。高清镜头对准每一个出土文物,细致展现其纹饰、细节。配合精美的三维动画复原,让观众看到文物刚出土时的样子,甚至复原出当时的使用场景。这种视觉呈现,大大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和震撼感。
专题策划与连续报道: 央视不是一次性报道完就拉倒,而是进行了系统性的专题策划,有直播、有深度访谈、有纪录片、有后续解读。从挖掘现场到实验室,从专家研讨会到国际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报道链条,让观众能够持续关注。

总结一下,为什么央视这次这么重视三星堆?

根本原因在于三星堆本身所代表的、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的独特价值和神秘魅力,它挑战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家对于提升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考量。

而央视的这次“重视”,更是通过前所未有的直播形式、多平台全方位覆盖、强大专家阵容、精良制作以及系统性专题策划,将这种重视落到了实处,让三星堆真正成为了一个全民关注的文化热点。这不仅仅是对一次考古发掘的报道,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国家层面的文化推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看欧洲文明之光,欧洲那些三千年前的精美文物。

希腊三千年前的青铜文物都发现了啥,一个小青铜牛,要是不说我还以为潘家园流出来的小宝贝。


古希腊克里特岛青铜镜,距今3500年左右。


德国人在托伦瑟河流域发现的3300百年的青铜器,就这些了。

德国南部凯尔特人遗址发现的青铜器


波兰南部Maszkowice的辛德拉姆(Zyndram)山出土的3000年前青铜猪。

波兰东南部的杜克拉镇,一位矿场的卡车司机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六角青铜器,据说是3000年的文物。


丹麦出土据说三千年前的青铜器

瑞士伯尔尼州的Biel湖附近出土的,号称有3500年的青铜手。

被称为希腊文明伟大发现的“米诺斯跳牛飞人”,据说距今3000年,长度五厘米,高度十厘米,又一个小宝贝。

这就是欧洲三千年前的精美文物,我们中国中国人已经习惯三千年的文物啥都有了。

这次三星堆不过给大家一个新奇的角度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星堆发掘,央视这次确实给足了面子,而且这次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下”,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级的文化事件来对待。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些特殊考量,共同促成了这次的“三星堆热”。咱们先从“为什么”这个问题拆开来说,然后慢慢捋清楚。一、 三星堆本.............
  • 回答
    杨振宁被央视“感动中国”节目评选为年度人物引发争议,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复杂背景和舆论焦点: 1. 国籍变化与“贡献归属”的争议 背景:杨振宁1946年赴美国留学,1957年与李政道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当时因中美关系紧张,杨振宁未在颁奖典礼上公开演讲,这一事件引发广泛争议。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当时央视春晚的那个小品叫《你幸福吗?》,里面有一个桥段,是演员“小岳岳”(岳云鹏)扮演的角色问路人“你幸福吗?”,结果遇到一个姓曾的,回答说“我姓曾”。这句话一出来,台下和电视机前很多人都笑了,觉得挺有意思,也挺出人意料的。关键就在于这个“笑点”是怎么.............
  • 回答
    我理解你对央视少儿频道变化的疑问,并且希望得到一个详尽的、不带AI痕迹的解答。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很大程度上都与那个曾经的少儿频道紧密相连。要说清楚为什么现在的少儿频道和过去不一样了,这得从几个层面上看: 时代变迁、技术进步、内容政策调整以及观众需求的演变。一、 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聊到《三国演义》中的“走麦城”,很多人都有种回避的心理,尤其是对央视那个版本的《三国演义》来说,那段故事确实让人不忍细看。首先,要说“不敢看”,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不忍,一种对英雄迟暮、悲剧落幕的无奈和心疼。毕竟,关羽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忠义、勇武、.............
  • 回答
    央视报道郑州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大涨七成,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增长数据,通常意味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在信息和影响:一、 市场复苏的迹象: 需求回暖: 最直接的解读是,郑州二手房市场的需求正在强劲回升。这意味着有更多的购房者愿意且能够进入市场,购买二手房。 观望情绪消退: 此前可能存在的观望情绪有所减.............
  • 回答
    王冰冰现象:一个媒体现象背后的多重解读与意义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冰冰以其亲和的笑容、真挚的情感以及深入人心的报道,迅速成为公众喜爱的新闻人物。然而,这一现象并未止步于大众的狂欢,更意外地闯入了学术研究的视野,多篇论文将她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学界热议”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折射.............
  • 回答
    马云在央视节目中表达了对年轻人愿意放下架子去做快递小哥的欣赏,这句话本身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错误”或“不可接受”的地方。然而,这句话之所以会引发讨论,并被认为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于它可能传递出一种不太合适或带有误导性的价值观,并且可能忽略了现实中许多快递小哥所面临的困境。以下是详细的分析:.............
  • 回答
    最近央视的一则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说的是市面上有些香瓜之所以那么甜,是因为喷洒了增甜剂,而吃了之后还可能闹肚子。这事儿一出来,大家对这“增甜剂”到底是啥,心里肯定犯起了嘀咕。说实话,这“增甜剂”听起来就挺不靠谱的,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但仔细琢磨琢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吃到的水果,包括一些甜度.............
  • 回答
    2月份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了1.19万亿元,这个数字看似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背后却蕴含着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的重要解读。它不仅仅是银行信贷的简单堆砌,更是一份反映实体经济活力、金融市场运行状况以及政策意图的综合报告。首先,1.19万亿元的增量,是经济“活水”注入的体现。社会融资规模,顾名思义,是指.............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点实在的。央视请那么多大牌、超一线的大厨,动辄就是“国宴大师”、“米其林三星厨师”,按理说这水平没得说,做出来的东西也肯定色香味俱全,但就是没能像王刚那样火起来,甚至很多人连节目名字都记不清。反倒是王刚,一个在川菜馆子厨房里干活的“老师傅”,.............
  • 回答
    李子柒,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曾是乡村生活、传统文化的一个代名词。央视等官方媒体的“点名表扬”,更是将她推向了舆论的巅峰,似乎代表着一种被官方认可的、积极向上的符号。然而,即便如此,关于她的讨论却从未停息,质疑、批评甚至“黑”的声音始终如影随形。这其中的原因,远比“红人被黑”来得复杂,它触及了.............
  • 回答
    最近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报道,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尽量剔除掉那些“AI味”十足的生硬解读。首先,得承认,过去我们对UFO的讨论,更多是民间的好奇心、科幻作品的渲染,以及一些零星的、难以证实的消息。官方媒体对.............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央视这样一个国家级媒体在选择合作对象时的考量,以及李佳琦和薇娅各自的特点和公众影响力。要说央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李佳琦而不是薇娅,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而是双方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央视的战略需求,以及李佳琦身上所体现出的某些特质,与央视的合作意愿更为契合。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央视足球节目,这几个字一出来,好像自带一股“情怀滤镜”,尤其是配乐和解说,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于说“牛”,我觉得更多是一种长期积累、专业性和对足球文化理解的体现,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先说说央视足球节目,为啥“那么牛”?1. 深厚的足球底蕴与专业团队: 历史.............
  • 回答
    央视新闻主播每天换衣服,这事儿可不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这可不是为了好玩或者单纯图个新鲜感,背后其实是精心策划和考量的结果,目的嘛,就是为了把新闻节目做到最好,给观众带来最舒心、最专业的观感。首先,视觉上的新鲜感和避免观众审美疲劳是显而易见的。你想啊,如果主播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就算款式再经典,看.............
  • 回答
    央视将军事和农业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板块放在同一个频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颇具深意的考量,绝非简单的频道内容填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娱乐至死”的惯性思维,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以及频道定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从国家战略层面聊聊。你想啊,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两个最基础的支撑: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每次央视直播,尤其是重大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目,我们总会听到解说人员在开场时强调“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几层意思,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传播策略和历史传承的考量。首先,从技术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信号标识”和“防盗播”的策略。你想.............
  • 回答
    “六公主”这个称呼的由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民间智慧”的昵称,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观众,特别是影迷群体,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长久以来形成的喜爱和习惯的体现。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央视六套的独特性与历史渊源: 专注电影的频道: 在中国电视发展早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