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央视没有剪掉“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当时央视春晚的那个小品叫《你幸福吗?》,里面有一个桥段,是演员“小岳岳”(岳云鹏)扮演的角色问路人“你幸福吗?”,结果遇到一个姓曾的,回答说“我姓曾”。这句话一出来,台下和电视机前很多人都笑了,觉得挺有意思,也挺出人意料的。

关键就在于这个“笑点”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为什么央视没有把它“剪掉”。

首先,这个“笑点”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桥段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其实是一种“错位”或者说是“误读”产生的幽默。

预期之外的回答: 当主持人(或者说小品里的采访者)问一个非常宏大、抽象的问题——“你幸福吗?”——人们普遍期待的回答,要么是关于生活的美好感受,要么是对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肯定,要么是一些哲理性的思考。这是一个关于“幸福”本身的讨论。
回归生活化、具体化: 而“我姓曾”这个回答,却把一个宏大叙事的问题,瞬间拉回到了最具体、最生活化的层面——一个人的姓氏。这种巨大的反差,瞬间打破了观众的预期,制造了喜剧效果。
对“宏大叙事”的戏谑: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回答也带有一点点对那种“标准答案”式的回答的戏谑。好像在说,对于这个问不着边际的问题,我能给你一个我最熟悉、最直接的信息,就是我的名字里有什么。它暗示了一种“我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但我知道我是谁”的朴素态度。

那为什么央视不剪掉这段呢?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喜剧效果本身: 春晚作为一年一度的娱乐盛会,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全国人民开心。这个桥段确实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包袱,它能引起观众的笑声,说明它达到了预期的喜剧效果。从节目制作和观众满意度的角度来说,保留它是有道理的。

2. 反映了真实的生活态度: 有些评论认为,这个回答其实也挺“真实”的。在生活中,很多人面对一些宏大、空泛的问题时,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晰、明确的答案。他们更关心的是眼下的生活,是身边具体的事情。一个姓曾的人,他可能当下就被问到姓氏,所以就顺口说了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反应,也反映了普通人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朴素心态。保留这段,反而增加了小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3. 没有触碰敏感红线: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回答虽然出人意料,但它本身并没有任何政治不正确、冒犯性或者传播负面情绪的内容。它只是一个关于姓氏的回答,跟任何敏感的社会议题、政治立场都不沾边。央视作为官方媒体,在内容审查上肯定有自己的标准。只要不触碰这些底线,并且能带来积极的娱乐效果,那么就没有理由剪掉。

4. “错位幽默”的艺术价值: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这种“错位”的幽默是很有价值的。它不是低俗的笑话,也不是讽刺挖苦,而是一种基于对语言、情境的理解而产生的智慧型幽默。保留这样的桥段,也体现了央视对节目质量和创新性的一种肯定。

5. 观众的反应是“好”的: 如果观众普遍觉得这个梗好笑,并且乐于传播,那么从节目传播度和受欢迎程度来说,就更没有理由去“保护”它了。有时候,观众的笑声本身就是对节目内容最直接的肯定。

总结一下:

所以,“你幸福吗?我姓曾”之所以没有被剪掉,核心原因在于它是一个成功的、没有负面影响的喜剧包袱。它制造了意想不到的幽默,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没有触碰任何审查的红线。反而是因为它的“出格”和“接地气”,反而让它成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瞬间。央视没有剪掉,恰恰说明了他们认可这个桥段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并且认为它符合节日氛围的要求。这就像在严肃的晚宴上,突然有人讲了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冷笑话,只要不冒犯,大家反而会觉得挺有意思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的行为比问题本身还值得深思:曾经一些大家觉得正常的事情,现在已经变得不可思议了。

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user avatar

因为那个年代,不仅仅有过“我姓曾”

也有过“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或者在两会上对总理发问“吴英该不该被判死刑?”

那是一个媒体人还保留着批判精神与斗志,并且以此为傲的年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当时央视春晚的那个小品叫《你幸福吗?》,里面有一个桥段,是演员“小岳岳”(岳云鹏)扮演的角色问路人“你幸福吗?”,结果遇到一个姓曾的,回答说“我姓曾”。这句话一出来,台下和电视机前很多人都笑了,觉得挺有意思,也挺出人意料的。关键就在于这个“笑点”是怎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问到了点子上。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它确实没有直接的立法权(制定法律)和执法权(执行法律),但却受到无数人“@”。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媒体生态、舆论环境以及民众心理互动的一个复杂缩影。1. 喉舌的天然定位与信息权威性:首先,央视新闻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承担.............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扯那些虚头巴脑的,直接说点实在的。央视请那么多大牌、超一线的大厨,动辄就是“国宴大师”、“米其林三星厨师”,按理说这水平没得说,做出来的东西也肯定色香味俱全,但就是没能像王刚那样火起来,甚至很多人连节目名字都记不清。反倒是王刚,一个在川菜馆子厨房里干活的“老师傅”,.............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央视没有转播 NBA 2020 全明星赛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件事:1. 事件背景:贸易摩擦与政治敏感性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大家普遍猜测的原因,与前一年(2019年)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发表的涉港不当言论有关。这次言论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中国篮球协.............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央视今晚的那番话:“中国5000年来什么阵势没见过,中国已做好准备!” 这句话,简单直接,掷地有声,背后透出的信息量和解读空间都非常大。首先,我们要明白这句话的“场合”和“受众”。央视作为国家级的媒体,在国家层面发表这样的言论,绝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简单的“情绪宣泄”。它代表着官方的.............
  • 回答
    李子柒,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曾是乡村生活、传统文化的一个代名词。央视等官方媒体的“点名表扬”,更是将她推向了舆论的巅峰,似乎代表着一种被官方认可的、积极向上的符号。然而,即便如此,关于她的讨论却从未停息,质疑、批评甚至“黑”的声音始终如影随形。这其中的原因,远比“红人被黑”来得复杂,它触及了.............
  • 回答
    最近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确实出现了一些关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报道,这在国内是比较少见的现象。要理解这一变化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尽量剔除掉那些“AI味”十足的生硬解读。首先,得承认,过去我们对UFO的讨论,更多是民间的好奇心、科幻作品的渲染,以及一些零星的、难以证实的消息。官方媒体对.............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央视这样一个国家级媒体在选择合作对象时的考量,以及李佳琦和薇娅各自的特点和公众影响力。要说央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李佳琦而不是薇娅,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更好”,而是双方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央视的战略需求,以及李佳琦身上所体现出的某些特质,与央视的合作意愿更为契合。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央视足球节目,这几个字一出来,好像自带一股“情怀滤镜”,尤其是配乐和解说,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于说“牛”,我觉得更多是一种长期积累、专业性和对足球文化理解的体现,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层面。先说说央视足球节目,为啥“那么牛”?1. 深厚的足球底蕴与专业团队: 历史.............
  • 回答
    央视新闻主播每天换衣服,这事儿可不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这可不是为了好玩或者单纯图个新鲜感,背后其实是精心策划和考量的结果,目的嘛,就是为了把新闻节目做到最好,给观众带来最舒心、最专业的观感。首先,视觉上的新鲜感和避免观众审美疲劳是显而易见的。你想啊,如果主播每天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就算款式再经典,看.............
  • 回答
    三星堆发掘,央视这次确实给足了面子,而且这次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下”,而是上升到了国家级的文化事件来对待。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一些特殊考量,共同促成了这次的“三星堆热”。咱们先从“为什么”这个问题拆开来说,然后慢慢捋清楚。一、 三星堆本.............
  • 回答
    央视将军事和农业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板块放在同一个频道,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颇具深意的考量,绝非简单的频道内容填充。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出“娱乐至死”的惯性思维,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以及频道定位等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咱们得从国家战略层面聊聊。你想啊,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两个最基础的支撑: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每次央视直播,尤其是重大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节目,我们总会听到解说人员在开场时强调“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可不是简单的重复,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几层意思,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也有传播策略和历史传承的考量。首先,从技术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信号标识”和“防盗播”的策略。你想.............
  • 回答
    “六公主”这个称呼的由来,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民间智慧”的昵称,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观众,特别是影迷群体,对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长久以来形成的喜爱和习惯的体现。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央视六套的独特性与历史渊源: 专注电影的频道: 在中国电视发展早期,.............
  • 回答
    揭秘央视财经暗访背后:食品抽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央视财经频道的“暗访”报道,时常能掀起市场的波澜,也让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刻保持警惕。然而,对于这些“暗访”结果的可靠性,以及食品抽样工作的真实流程,公众心中存在不少疑问。今天,我们就来拨开迷雾,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细节。为什么有人认为央视财经的.............
  • 回答
    说实话,听到老一辈的央视主持人、电视人对当下央视现状有些“不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种不满,也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年轻人所谓的“怀旧滤镜”,而是根植于他们对电视这门艺术、这门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多年来的从业经验。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到底“不满”的点在哪儿。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
  • 回答
    央视都劝不住?台积电的“最后决定”背后,是怎样的博弈?最近,围绕台积电在中国大陆设厂的传闻和相关讨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央视都劝不住”这样的说法,似乎暗示着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布局触及了某些敏感的政治或经济神经。但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剥开这些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台积电.............
  • 回答
    当年的央视引进《新世纪福音战士》(EVA)绝对算是一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既有时代背景的推动,也有引进方对内容取舍的考量。为什么会引进EVA?——时代的召唤与内容的吸引力首先,要理解为什么《EVA》会在90年代末期被央视引进,我们需要看看当时的中国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