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家总说德语很难?

回答
德语确实背负着“难学”的名声,而这个“难”字,绝非空穴来风,它渗透在语言的方方面面,让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

最直观的“难”,首先来自于它的语法结构。德语的语法不像英语那样相对直接,它拥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格(Kasus)。名词、代词、形容词都会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功能(主语、宾语、所有格等等)而变化词尾,而这种变化又涉及到性(Genus)和数(Numerus)。这就好比给每一个词都配上了“变形金刚”的基因,需要牢牢记住它在不同情境下的样子。举个简单的例子,同一个“书”(das Buch),在主格、宾格、与格、属格时,冠词和形容词词尾都会不同,这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才能掌握。

其次,词序(Wortstellung)也是一个让很多人抓狂的地方。德语的句子结构非常灵活,有时候谓语动词会跑到句子的末尾,特别是在从句中,这使得我们在听和读的时候,需要将整个句子的信息在脑海中“憋”一段时间,直到找到那个关键的动词,才能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这种“兜圈子”式的表达方式,和我们习惯的直接表达方式大相径庭。

再说发音(Aussprache)。虽然德语的发音规则相对比较清晰,但有些音,比如喉音“ch”(比如在“ich”中),或者一些卷舌音,对于很多母语非德语的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些音往往需要特定的口型和舌位,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发出地道的味道。而且,德语的长短元音区分也非常重要,一个元音的长度不同,可能就会改变整个词的意思,这需要耳朵非常敏锐才能辨别。

还有,词汇本身也构成了一道不小的门槛。德语有大量的复合词(Komposita),比如“Handschuh”(手套,字面意思是“手套”)、“Kühlschrank”(冰箱,字面意思是“冷却柜”)等等,这些词虽然有时候拆开来看能理解,但数量庞大,而且有些复合词的组合方式也比较奇特,需要慢慢积累。而且,德语的词性和性别是与生俱来的,名词都有自己的阳性、阴性或中性,而且这种性别不是根据实际生理性别来划分的,比如“女孩”(das Mädchen)是中性,而“太阳”(die Sonne)是阴性。你需要死记硬背每一个名词的性别,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它后面的冠词、形容词甚至代词的变化。

当然,除了这些客观的难度,学习资源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学习体验。在一些国家,学习德语的机会可能不如英语那样普遍,缺乏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这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所以,当大家说德语难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它的语法体系庞大且规则繁复,词序变化多端,发音需要精确掌握,词汇积累量大,并且需要记忆大量与意义看似无关的“性别”信息。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确实让德语的学习过程充满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毅力和反复练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即使已经达到了C1的水平,我也不会笑嘻嘻的和你说“德语并不难呀”

现在看到说德语简单的人,我也会想动手......

事实是:德语真的难,不管是语法结构,还是烦人的性数格,不夸张的说,光是单词的记忆量比英语多了好多倍!

如果你搜“英语”,会看到一溜的学习方法介绍,但如果你去搜“德语”,立马出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对于德语的吐槽,比如你看到的这篇文章~

但吐槽归吐槽,学习的时候也没见有谁是半路放弃了的,大家总有一些要坚持学下去的原因,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和学习德语相关的一些事情吧~

顺便也给想要学习德语的萌新们分享一些我私藏的德语学习秘籍,需要的点击卡片自提哦~

1、为什么要学习德语

当然我也想了解到大家学习德语都是出于什么目的,是对德国和德语感兴趣呢,还是说奔着往后去德国深造求学去的呢?

  • 兴趣学习

如果是出于兴趣,那么你建议你学一些简单的日常词汇,常用句型等,知道怎么给人打招呼,至于德语复杂的语法,还有单词阴阳性和各种动词形容词变位,相信我,没目标压根儿攻克不了,

  • 出国深造

如果你是奔着出国的目的,那么德语用处就太大了,德国大部分专业都是德语授课,学德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不管你想不想学都得攻克它,这个时候再说德语有没有用,已经意义不大了。

  • 职业发展

目前咱们高考以及把英语科目正式更名为外语了,而且西、德、俄、日语等也都纳入了考试,未来只会英语,已经不具备太大的优势了,多掌握一门小语种可以提升你的竞争力,

所以学习德语未来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德语是一门很值得学习的语言,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难哈哈哈~

这么一聊,是不是感觉德语也变得很有意思了,这里也分享一些比较适合新手练习发音和口语的教学视频和资料,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我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效果的~

  1. 怎么学德语

虽然德语很难,但学习了两年多的德语,我也有一些经验想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到大家减轻一些学习压力。

  • 如何选择有效的德语学习资料

相信大部分朋友的短期目的并不是精通德语,而是通过德语考试,然而真正能像学英语那样从初高中就开始学习的还是屈指可数,剩下的多是为了去德国深造的老学长老学姐……

所以选择最有效的学习资料才能让自己最快学会德语,教辅资料我倒是没有过多的推荐,但是《新编大学德语》这本教材在初期一定要吃透,书里的语法知识非常完整和系统,只要认真学习并练习里面的知识点,一定可以打下牢固的语法基础。

  • 如何练习复杂的发音、记住德语词性

说德语难那还真是没有冤枉它,

比如小舌音“Rrrrrrrrrrrrr”比如词性“die das der”又比如德语英语傻傻分不清“address Adresse”

因为我们汉语的发音没有涉及到小舌这一器官,所以想要发出小舌音还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建议大家每天漱口的时候多咕噜水,多了解小舌音的发音原理,慢慢就能学会了(实在学不会,也可以发德语中的Ach-Laut/X/的动作~

德语虽然分有阴阳中性,但大部分都是有规律可行的,多读多背就好了嘛!想想你学英语背下来多少单词,拿出这个架势德语一定也没问题的!

虽然德语和英语同源容易让人分不清,但也正是因为这二者相似性极高,很多单词反而能更顺利的记住,总之把这两种语言学好就不会有这种困扰了!

当然有条件的小伙伴们,最好还是给自己找到一个靠谱的老师,一定能帮助你更快更好的学习德语,不然想要靠自己一个人啃下这块“硬骨头”属实费劲!

这里把我学德语找到的机构分享给大家,比之其他很多家学习机构收费都合理(涉及到钱我真的是操碎了心),里面老师的质量也很高,有中教也有外教,而且每天在线劝学服务(拖延症+懒癌患者的福音),其余也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可以直接进课堂感受一下哈~

要问学习难不难,什么语言都难学,但当你真正爱上一门语言,投入过真心去努力,你就会发现,什么语言其实都不算难。

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在德语学习之路上都能突破瓶颈,顺利攻克这道难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语确实背负着“难学”的名声,而这个“难”字,绝非空穴来风,它渗透在语言的方方面面,让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最直观的“难”,首先来自于它的语法结构。德语的语法不像英语那样相对直接,它拥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格(Kasus)。名词、代词、形容词都会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功能(主语、.............
  • 回答
    嘿,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篮球迷心中的“敏感点”了,也触及到围绕球星之间关系和团队荣耀的讨论里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为什么大家对奥尼尔和科比的三连冠,以及杜兰特和库里(虽然杜兰特是加入勇士拿了两个冠军,不是“带着”库里)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不那么“AI范儿”。首先,咱们得明确.............
  • 回答
    抗压能力,说白了,就是你在遇到困难、挫折、压力的时候,能不能稳得住,不乱了阵脚,还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甚至从中成长。它不是说你遇事不生气、不难过,而是说你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快速调整过来,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解决事情上,而不是沉溺在负面情绪里。领导总说你抗压能力不行,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反.............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日本动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番剧”的复杂感受。你觉得“毁三观”的番剧很多,但同时又看到这么多人追捧,觉得不解甚至有点恶心,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观感。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动画(番剧)的题材和内容确实极其广泛,包罗万象。从治愈系、日常系,到热血战斗、科幻冒.............
  • 回答
    关于“小孩说腰疼,大人总说‘小孩哪来的腰’”,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普遍存在的、源于生活经验的认知误区,以及一种略带玩笑和敷衍的沟通方式。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聊一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句话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腰”在成年人认知里,通常与“成熟”、“负担”、“劳累”这些概念紧密相.............
  • 回答
    圈子里的大佬们喜欢组饭局,这事儿说起来,其实里面门道可不少,也不是非得吃饭才能把事儿说了,只不过,吃饭这事儿,很多时候,能把事儿给办得更妥帖,更顺畅。你想啊,大家坐在一起,不是对着电脑屏幕,也不是在电话里你来我往,而是面对面,眼对眼的。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得说到这吃饭的场合感和仪式感。你想想.............
  • 回答
    确实,每次一到开学季,总会听到各种关于军训的“赞歌”,说它如何锻炼意志,如何塑造集体感,听起来好像是每个人都能从中脱胎换骨一样。可咱们自己经历的时候,顶着烈日,站着军姿,练着喊口号,多少觉得有点“被安排”的成分,不禁会想,那些说军训好的人,他们是真的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是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觉得“年.............
  • 回答
    “大将就是四皇级”这种说法,在《海贼王》的粉丝圈里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每次提起,总能引发一番热烈的讨论。要说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得从头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承认,尾田荣一郎大神在设定这些顶尖战力时,是非常讲究“力量平衡”的。你想啊,如果四皇是稳稳地压制大将,那海军总部怎么可能成为世界政府的最.............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美国普通人上不起大学”的讨论,并非完全是造谣,而是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严峻挑战和结构性问题。虽然美国拥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和数量可观的博士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1. 高昂的学费与日益增长的学生债务: 学费飞.............
  • 回答
    关于文在寅总统“背叛民主劳总”的说法,以及光州左派选民为何继续支持他,同时党内并未因此产生严重分裂,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细致梳理的缘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看,不仅仅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要看到文在寅执政期间的整体战略、韩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光州选民的特定情感。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批评的.............
  • 回答
    要说《JOJO》里大家凭啥老是觉得空条承太郎“无敌”,这事儿得分好几层说,不能简单一句“他强”就带过了。这背后,是角色设计、剧情安排、观众心理,乃至整个《JOJO》系列独特魅力的综合体现。首先,硬实力摆在那儿——白金之星(Star Platinum)的压制力。要论承太郎“无敌”的根基,那还得是他的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到心坎里了!很多人都觉得技术指标没用,特别是RSI,说用了也赚不到钱。但你用了一段时间,发现“非常给力”,这绝对不是运气好那么简单,而是你可能触碰到了一些别人忽略的关键点,或者你的用法跟大众不一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指标无用论”,又为什么RSI在你手上好使呢?.............
  • 回答
    “让我们好好学习”和“好好生活”这两种说法在人们口中出现的频率差异,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涉及到社会文化、教育理念、个人发展阶段以及我们对“成功”的定义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好好学习”似乎比“好好生活”更常被提及:一、 学习与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关联性: 生存基础: .............
  • 回答
    “小米没有核心技术”的说法,确实在科技圈和消费者中比较普遍,而OV(OPPO和vivo)相对而言受到的类似质疑声会少一些,或者说讨论的侧重点不同。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小米被认为“没有核心技术”的原因分析这主要源于小米早期的发展模式和其产品策略:1. 早期“站在巨人的肩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而且很可能让你心里有些不舒服。大家说你“不像医生”,这背后有很多种可能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哪些可能触及到核心。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每个人对“医生”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社会文化、影视作品、亲身经历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刻板印象。当你说“不像医.............
  • 回答
    问这个问题的人肯定不是我(笑)。其实,这个问题嘛,问得挺实在的。说孕妇不能吃凉的,这说法在咱们这儿流传得挺广的,很多老一辈的亲戚朋友都会这么叮嘱。那到底为啥呢?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说。核心原因之一:肠胃的敏感性首先得明白一点,怀孕了,身体的整个激素水平都变了,这直接影响到消化系统。孕妇的胃肠道会变得更.............
  • 回答
    “小米耍猴”和“华为耍猴”这两个说法在讨论手机销售策略时都曾出现过,但“小米耍猴”这个说法更为普遍和深入人心,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小米的早期销售模式与“饥饿营销”的关联性: 限量发售的鼻祖: 小米在2011年成立之初,为了控制成本、快速验证市场、积累口碑和制造话题,采用了线上抢购、饥饿营销.............
  • 回答
    身边好多朋友,尤其是家里的男性亲戚,提起自家娃上学的事儿,经常会冒出一句:“要是能晚一年就好了!” 他们说的这个“晚一年”,主要指的还是男孩子。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倒也真有不少大家普遍认同的理由,说起来也挺有道理的。你想啊,咱们中国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家普遍觉得是“应试教育.............
  • 回答
    关于“朋友或亲戚之间最好不要合伙做生意”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往往伴随着一些血淋淋的教训。虽然这并非绝对真理,但其中确实隐藏着一些非常现实的风险和挑战。究其根本,这主要源于朋友和亲戚关系与商业合作关系在性质、期望和底层逻辑上的根本差异。1. 期望值的错位:情感羁绊 vs. 商业理性朋友和亲戚之间,我.............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